气 第41页
-
七种家常食物改善黄脸婆气色
脸色发黄总是让很多女性心烦,有时用了很多“去黄气”的产品,却总是不见效。脸上有“黄气”,有些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有些可能是器质性问题。不想当“黄脸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外加饮食调养非常重要。以下七种家常食物,有助于吃掉脸上的“黄气”。 枸杞酒酿蛋:富含维生素 鹌鹑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E等,与酒酿一起煮,还会产生有利于女性皮肤的酶类与活性物质。 枸杞子则是滋补肝肾的佳品,也是美容药膳中常用的原料之一,维生素A的含量特别丰富。这些食物加在一起后,更能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
-
去除面部皱纹的方法 搓脸吹气
虽说皱纹是记录一个人经历的印记,但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里就介绍几个小动作,经常做做,有防止脸衰老的效果。 推法令纹。法令纹是面部肌肉下垂的产物,通过按摩可以使它恢复原来的位置。用中指和无名指沿着法令纹向上推10次左右,再从鼻翼将两手指拉到耳朵位置。 搓脸。为刺激面部皮肤、肌肉、神经、血管等,可五指并拢,双手摩擦微热后,紧贴面部,轻轻上下抹动,可增进面部血液循环,改良组织新陈代谢,加强肌肉弹性。一般可以重点按摩额、颧骨部位肌肤,持续3—5分钟。 吹气。吹气也能防止面部衰老,闭嘴使劲吹气,连续用力发“屋”的读音,...
-
防治肥胖的方法调整失常之卫气
[摘要]依据《灵枢·卫气失常》的有关论述,结合先前所述的卫气具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的观点,提出卫气失常是肥胖发病之病机核心的论点,并进行了理论探讨。卫气生于水谷,是人体脏腑气化、肌肉运动的基础;多余的卫气可以转化为膏、脂存储于体内。若膏脂堆积过多,就会产生膏人、脂人、肉人,按照当代的认识,均属于肥胖范畴。因此,基于卫气失常阐述以肥胖为形态学特征的慢病病机,为采取少食多动的方法调整失常之卫气提供理论依据,对防治肥胖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卫气失常;脂人;膏人;肉人;肥胖;内经 ...
-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探讨推拿与中医美容的关系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对损美性疾病进行掩饰或矫正,主要运用中药口服、膳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手段对身体进行养护和调理,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目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养生保健、美容意识的增强,中医美容作为医学美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备受医学界的关注和广大群众的青睐。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手法的运用以疏通气血、舒筋活络,使机体失调的功能得以调整,减轻或解除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带来的痛苦,同时能够消除疲劳,调节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机体软组织修复,改善新陈代谢,调整人体...
-
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病因病机
肥胖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质量异常增加,形体肥胖,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气短少动等症状的一类病证。肥胖症易变生他病,《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前人早已认识到肥胖与消瘅等病证有关,极度肥胖者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中医历代医家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论述多集中于痰湿、血瘀、气虚、阳虚等。清·黄元御创“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笔者试从此理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
抗衰老调肝脾 气色自然会有好转
《黄帝内经》说到,女子到了35岁就会显得衰老,面部开始变的憔悴,头发开始脱落,这是由于“阳明脉衰”的缘故,“阳明脉衰”就是胃与大肠的功能开始衰退了,消化功能的减弱,使得面部气色发生变化,面色萎黄,皱纹爬上了眼角。是否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呢?答案是,可以的。那就是舒调肝气,健脾和胃。肝藏血,脾胃生化气血,肝脾调好了,气色自然会有好转。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就是“三白汤”、“四白汤”、“五白汤”。三白汤即白芍、白术、白茯苓;四白汤即三白汤加怀山药;五白汤即三白汤加怀山药、薏苡仁。白芍是养肝的要品,肝阴充足...
-
冬天皮肤气色的养护 中医有妙招
随着冬天来临,皮肤气色的养护也成了关注的话题。如何让自己有一副好气色,中医有什么妙招吗?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石红乔主任中医师说,经络、脏腑、皮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皮肤养护要辨证论治,遵循整体观。为此,石红乔建议大家: 中药内服斑点消——疏肝解郁祛瘀汤 对于一些脸上有斑的人士来讲,特别是女性,如有黄褐斑、妊娠斑,可以选择疏肝解郁祛瘀汤,因为这类人大都属于肝气郁滞、痰瘀积滞之证。选用的药物有当归、白藓皮、白蒺藜各20克,煎煮后服用。建议在服用前,咨询一下中医皮肤科专家,对症后可以用这...
-
脚气苦恼 参椒醋涂抹
令很多脚气患者苦恼的是.每到夏季脚气又要发病了,而且反复难治。其实,健康人群夏天脚气的发病率也高达30%~ 40%。夏天防治脚气病.除勤洗脚、勤换袜、穿透气的鞋子外,还可用参椒醋涂抹。 取苦参15克(中药店有售)、花椒9克,加水300毫升.小火煎煮半小时后去渣,继续将药汁煎煮浓缩至100毫升。等药汁放凉后.与陈醋100 毫升混合搅拌均匀,每晚用温热水泡脚后涂抹于患处(脱皮、水疱、瘙痒处).待局部自然干燥即可.不需清洗。连用30 天。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参和花椒均对引起脚气的真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由于皮肤的代谢周期...
-
脚气真菌介绍一个偏方
脚气又名脚癣,一般来说,是由于脚部不能保持干燥,被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状。发病时痛痒交加,甚至会溃烂,影响行走和工作。脚癣有较强的传染性,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隐患。 药膏对付脚气真菌效果良好,一擦就好,但停一个星期又会复发。广东省中医院主治医师朱晓平介绍一个偏方,用的都是普通的材料,具体做法是:生姜100克,食盐50克,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10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100克,浸泡患脚30分钟。一般3至7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1至2周左右。...
-
足癣(脚气)二偏方
【辨证】脚气是由致病真菌引起;是最常见、最顽固的皮肤真菌感染:医学上称为“足癣”。 【治法】1 【组成】冰硼散 【用法】每晚用温水洗脚后擦干,视患处面积大小,撒敷冰硼散约2毫米厚,然后套一干净袜子,第二天早晨复用1次。若有小水疱,可用消毒针挑破,放尽疱液后再撒敷药粉,一般5天即可治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治法】2 【组成】风油精 【用法】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足后,擦干,用棉签蘸风油精少许外搽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伴有水疱者先用消毒针将水泡挑破,然后用药棉将疱液吸尽,再用风油精外搽患处,每日1次,症状较...
-
脚丫糜烂瘙痒 脚湿气治方
王某,女,26岁。2010年8月6日初诊。述其双足趾缝有散在水疱,瘙痒,有时破溃流水,至冬则干裂、疼痛,已6年余,经涂达克宁、派瑞松等多种药膏,只能暂时止痒。查:双足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有散在粟米大水疱,右足3、4趾间糜烂渗液,左足弓一约3㎝×3㎝的成群水疱,瘙痒难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诊为脚湿气,证属湿热下注所致。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选甘草泻心汤合五苓散化裁,药用甘草、干姜、半夏各18克,党参20克,桂枝、黄连各6克,白术、茯苓、猪苓各10克,黄芩、泽泻、白鲜皮、川牛膝各20克。5剂,日1剂,开...
-
中药外治脚湿气
脚湿气,俗称“臭脚”,“香港脚”,初起为足趾间瘙痒难忍,抓破后血水流出,其瘙痒稍微能好转。此病一般夏天加重,冬天好转,有传染性;若经久不愈则潮湿糜烂,脚趾浮肿流脓水。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现用中草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取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木瓜各等量,上药共煎熬 30分钟后,滤取药液,待温,浸泡双脚10~15分钟,每日2次。 2.露蜂房50克,食用红醋500毫升。将露蜂房浸泡食用红醋中,用慢火煎熬3分钟后待温,用纱布块蘸上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次。 3.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赤石脂,明矾各30 克,冰片5克...
-
治脚气验方
1.千金藤根15克.三白草根15克.五加皮 15克。水煎服.每日1 剂。此方用于脚气肿胀。 2.双剪菜、紫荆花9~ 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玉米心60克.枫香果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退秧竹、赤小豆各适量。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处. 5.白榄根60~90克.猪脚1只。加水同煎汤饮之。 6.苦地胆全草30~ 60克.豆腐60~120克。酌加开水炖服。 7.拦路虎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用于脚气水肿. 8.野棉花根适量。炖猪脚食。 9.短梗五加15 克.苡米15克,赤小 豆15克.苍术10 克.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