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第38页
-
长夏旺气血 专家有秘籍
人体如同落叶树,春天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从季节意义上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立秋,但天气炎热,依然处在长夏中,此时应注重补气血。 补气血秘诀1: 空调要少开 流汗才健康 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生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天不很好地储藏阴精,春天时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病吗?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
-
健康之路视频20160605 郝万山补肾益气粉 补肾养生汤
本页提供2016年6月5日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郝万山。主题是《不生气不生病》。主要介绍人真的会被吓死的,小孩长期恐惧紧张可能会出现哪种情况,恐惧为什么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止,按揉什么穴位补肾气最佳,补肾益气粉、补肾养生汤的配方及功效,哪种运动方式更适合补肾气调情绪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图:不生气不生病 极度的恐惧真的能导致人的死亡,紧张、恐惧、焦虑、害怕都是恐惧的范畴。 小孩长期恐惧紧张可能...
-
治气虚阴火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右件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空心食前。” 解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几个关键词:内伤,气虚,阴火,升降失常。 当归补血汤证得之于“饥困劳役”,为内伤无疑。而在李东垣学说理论体系中,饥困劳役所伤为脾胃。脾胃虚损直接导致气虚,...
-
何谓三焦 黄芪重在补三焦之气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其根茎独上独下,其根有三成,中间黄,次一层是白色,最外层为褐色,三层界限分明清清楚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独特功效: 直入中土行三焦调和营卫之气。其根中间黄为脾土之色,次外层白色为肺金之色,最外层褐色为心火之色,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在表的运行叫卫气,心生血,主血脉,血脉在表的运行叫营血,然营卫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三焦之气,而三焦之气出自脾土。 也就是说,三焦之气有助于脾土化生气血且运行气血到周身上下,脾土化生气血反过来也滋养三焦之气,给三焦之气输入能量。 ...
-
重剂补气治胸痹
患者张某某,男,48岁。2011年11月28日就诊。胸部憋胀10天,渐加重。10余天前因过劳出现发作性胸部憋胀,以夜间为重。在村卫生所按“冠心病”输液(药名不祥),病未减,反加重。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某医诊断为心绞痛,予地奥心血康;发作时含服消心痛。当夜发作时含消心痛2分钟即可缓解,但终不能使其不发作。刻诊:每到夜间便呼吸困难,胸部憋胀欲死,感到“就像气球被吹起来要爆炸”一样,十分恐惧。坐起和按压胸部可缓解;发作时舌下含消心痛可很快缓解。近日饮食减少,二便正常。查体:体格健壮,面部较黑,脉虚大,重按无力,尤以寸...
-
自然运动调和气血不“苦夏”
有些人一到夏天,就会出现所谓的“苦夏”症状,如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 37度到37.4度之间波动)、乏力、疲倦、工作效率减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虽然不是病,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但它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面貌、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最好还是进行自我调理,通过自然健身运动调和气血,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内养功 通过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发挥应有的对机体内部的...
-
气虚型体质保健常识及方法
我们常常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会告诉你,“你这是属于阳虚体质的表现……”、“你的病是因为你气虚引起的……”、“你这是血瘀的体质”,患者往往听后想多问医生一句,可医生会为免后面的病人长时间的等候而不向患者作出详细解释。 近日,记者在专门采访广州市中医医院体检科苏丽玲主任的时候,她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体质分类。为让读者在秋冬季节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找到适合的进补调养方式,本版就苏主任的有关阐述分数期作介绍。今期首先介绍的,是苏主任所阐述的气虚型体质保健常识及方法。 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
-
补气药为主治慢性疲劳
现在正值处暑之际,经过一个夏季的工作,大多数人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就是慢性疲劳症,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腰酸背痛等。现代人因工作紧张、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容易导致此病。中医认为,慢性疲劳多为劳心过度,导致气血亏虚、肾阴不足,进而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所致,采用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法有助治疗慢性疲劳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中医调理可有效缓解症状。 方药组成 当归、熟地、黄芪各12克,桂枝、炙甘草、白术、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附子(先煎30分钟)3克。煎液,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1次,7天为...
-
气虚发热证治验一则
严某.男.43岁。患者 一年前因耕种劳作过度. 而借饮酒以除疲劳.遂致 四肢发热不舒.神疲肢 倦,食欲渐减,消瘦,曾多 处求医罔效.转而邀余诊 治。刻诊:体形消瘦.气 短,神疲乏力,身热、四肢 尤甚.睡时常手足掀被外 露.遇劳作加重;食欲不 振.大便有时溏烂,苔白 舌淡.脉缓。诊断为气虚 发热。治宜甘温除热。方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 芪、丹参、青蒿各20克, 潞党参15克.炒白术、当 归、陈皮各10克,柴胡、 升麻、甘草各6克,生薏 苡仁30克,炒谷芽、炒麦 芽各15克。7剂.水煎服, 每日1剂。 二诊:服药7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