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第125页
-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以女性多见,发作前常有畏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如能采用中医治疗偏头痛 自我推拿方法进行预防,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头面部推拿】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 1、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弓从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再向上入发际至头维,往返9次。 2、双手食、中两指指腹,沿眉弓从印堂向两侧推至太阳,用抹法按原路径返回,左右各9次。 3、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自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
-
名医郑邦本治偏头痛经验
郑邦本,主任中医师,重庆市中 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内科专委 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治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辨证论 治。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 性头痛,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 如今很多人的心理压力过大、情绪 抑郁、饮食不当、睡眠不足,这些因 素都可诱发偏头痛。服用药物不当 也能使人发生偏头痛,如口服血管 扩张类药物、避孕药、激素替代类药 物等。另外,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 也是诱发偏头痛的重要原因。多数 偏头痛患者呈周期性发病,女性的 此类患者尤多。发病前大部分患者 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
-
四逆散与川葛白虎汤合方治经行头痛
蔡某,女,33岁。2008年8月16日初诊。经行头痛8年,经CT及MRI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常服用中西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头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痛,急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恶梦,因情绪异常加重,月经愆期,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属肝郁气逆夹热证,治当疏肝解郁,清热降逆,给予四逆散与川葛白虎汤合方:柴胡12克,枳实12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葛根24克,石膏30克,知母18克,粳米12克,大黄3克,冰片2克,生甘草10克,炙甘草12克。6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二诊、三诊、四诊、五...
-
慢性头痛防治体操
为了防治慢性头痛,日本神经内科专家编制了一套头痛体操。通过肢体柔性动作放松僵化的肌肉,可有效预防头痛,但必须每天坚持,不要间断。 这套头痛体操分头、肩、上半身三个部分。头部按旋转、仰俯、左右侧倾三种方式进行,一次做3分钟。上半身的动作要领与头部相同,但更接近体操,旋转时以腰为轴,仰俯和左右侧屈也都是以腰部为轴。肩部动作,首先单侧臂做划船摆臂,反复多次,再交替将两侧肩膀向前送出,最后—个动作是耸肩和垂肩的交替进行。除了在工作之余随时进行之外,另有几个固定时段也可以做,如每天起床之后、临睡之前,上厕所时,...
-
三叉神经痛偏方 黑龙江名医郎宜男
三叉神经痛偏方 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风火型)方 处方:川芎18克,生石膏30克,菊花15克,水牛角25克,胆南星10克(烊化)。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一支疼痛加蔓荆子15克,二支疼痛加薄荷15克,三支疼痛加黄连10克,支联合疼痛加柴胡15克。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活络止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属风火型。临床症见患者疼痛畏惧风热刺激,疼痛呈现火烧或电激样,多有明显板击点。可伴有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口燥唇裂,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滑或略数。 专家点评:此型...
-
偏头痛10年余 塞鼻疗法
运用中药散剂塞鼻治疗偏头痛,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川芎15克,白芷9克,羌活6克,细辛3克,冰片l克。 用法:将上药研成粉,装瓶密闭备用。使用时,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取3~5克药粉,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塞鼻。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左右鼻交替使用。 二、典型病例 刘某,女,28岁。患偏头痛10年余,常于生气、劳累后发作,每次发作持续l小时左右,以左侧偏头痛为主,严重时牵引巅顶,甚则全头痛。CT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为肝...
-
双侧头痛案 主方散偏汤合天麻止痉散
双侧头痛案 谢某,女,36岁,门诊病例,2011年3月3日初诊。 患者双侧头痛10年,或左或右,每受风寒则加重,伴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风热偏头痛。 治法:搜风通络止痛。 主方:散偏汤合天麻止痉散。 组方: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芎20克,白芷10克,白芍10克,白芥子10克,法半夏10克,天麻10克,全蝎5克,僵蚕2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防风10克。15剂,水煎服。 3月17日二诊:双侧头痛已较轻,偶发,伴口干口苦,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加减如下。...
-
偏头痛怎么办 生姜加野甘菊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为阵发性,多数无先兆,少数有眼前闪光,视野缺损或麻木等先兆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美国密苏里生物科学研究者发现用生姜和野甘菊自行治疗偏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为了对生姜和野甘菊的疗效进行验证,研究者对60名参试者进行了调查。其中45名参试者将生姜和野甘菊装在纱袋里,一旦感觉偏头痛来临,就把纱袋放在舌头底下,另外15名用镇痛剂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自行治疗的一组中几乎所有人的疼痛都减轻了,而服用镇痛剂的则只有一半症状减轻。该研究结果给治疗偏头痛提供...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验方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林某,女,52岁,2004年9月29日初诊。自述胃脘胀痛10余年。近期胃脘胀痛,泛酸,口干口苦,纳差,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舌红,苔薄白,脉弦缓。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寒热错杂,气机阻滞),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治疗,处方:法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吴茱萸6克,乌贼骨15克,枳实25克,延胡索15克,郁金10克,炒川楝10克,片姜黄10克,当归10...
-
中医师方辨证偏头痛
雷女士患偏头痛多年,精神紧张或天气变化时容易发作,严重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后来从朋友那听说用白萝卜冰片汁滴鼻很有效,方法是把5克冰片溶化在鲜榨的白萝卜汁里,哪边头痛,就把药汁滴在对侧的鼻孔里。雷女士按照这样的方法试过几次,效果果然明显。需要提醒的是,该法并不是对所有的偏头痛有效。 从药理上来看,冰片性寒,气味芳香,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脑、明目退翳的功效;而白萝卜性凉,主要有消气消食、化痰止咳的作用。鼻孔内穴与大脑最为接近,冰片白萝卜汁滴入鼻孔后,可以直接被鼻粘膜吸收,起到化痰、行气的作用,故对气滞、...
-
腹痛泄泻中药治方
脾虚湿滞之泄泻 金某,男,56岁,5 月16日就诊。诉2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腹痛泄泻,经西药治疗好转。此后常迁延反复,每进油腻食物则甚,时而大便粘滞不爽伴里急后重,周身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辨其证为脾虚湿滞之泄泻。治以健脾益气,祛湿止泻。方用黄芪25克,升麻5克,炒白术、茯苓各15克,砂仁、槟榔、五味子、肉豆蔻各10克。服7剂后腹泻大减,余症均减轻,继以原方加莲子肉10克,又服7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末复发。 按:脾虚不能纳运水谷,湿滞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方中黄芪配升麻健脾补中升...
-
治肋问神经痛验案
病例:张某,男,50岁。患者自 诉:起病10余日,感左胸肋疼痛,呼吸 牵拉引痛,动则尤甚,胸闷气短,咳嗽 痰少,饮食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边有 瘀点,脉弦滑。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痛, 中医诊为肋痛,证属气滞血瘀,肺失宣 降。治则:活血行气,宣肺止咳。处方: 郁金、瓜蒌各20克,元胡12克,生地 10克,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 芎、香附、苦杏仁各6克。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服,连用7剂后,诸症消失 而愈。 点评:肋痛乃气滞血瘀,肺失宣降 所致。方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桃红四 物活血化瘀;元胡活血化瘀止痛;瓜萎、 香...
-
左侧小腹痛的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腹痛属寒证者较多,据部位可分为脐腹痛、少腹痛、小腹痛三种。 脐腹痛者宜散寒和中,宜使用乌药、厚朴、藿香、木香、枳壳、陈皮、香附、泽泻等药材。寒重者加用肉桂,也可使用小茴香、木香、乌药、高良姜、青皮、槟榔等。左侧小腹痛 少腹痛宜疏肝理气,宜使用金铃子、延胡索、青皮、荔枝核等药材。若属肝寒气滞作痛,宜使用桂枝、白芍、细辛、当归、通草、红枣等;痛连睾丸者,必须防范疝气,应使用散寒理气兼有软坚作用的药材,如延胡索、木香、橘核、金铃子、厚朴、枳实、肉桂、海带、桃仁、海藻、昆布、木通...
-
头痛怎么办 中医辨证施治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几个月或几年。反复发作,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可以好转,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工作紧张、劳累,或遇七情刺激,头痛症状加重。常见的慢性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来分型治疗。 瘀血型:由于瘀血内阻或久病入络,脉络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者。表现为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固定不移,如有针刺样疼痛。应用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的方法,给予活血止痛汤:红花15克,桃仁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20克,丹参30克,白芷12...
-
自拟胃痛方治疗胃痛病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湖北省鄂州市名老中医许德甫主任医师以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胃痛方治疗胃痛病患820例,疗效显著。 基本方:海蛸、生蒲黄(布包)、五灵脂、玄胡、川楝、莪术、枳实各10克,蒲公英、白芷、白及、鸡内金、生牡蛎各15克。急性疼痛伴胃胀、烧灼不适加广香、黄连各6克;阴虚口干加百合、麦冬各10克;胃痛伴便血白及加至30克;舌苔厚腻湿浊重加薏苡仁15克,砂仁6克;...
-
胃痛怎么缓解 中医治胃脘痛
徐某,男,57岁。2009年3月8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虽经当地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前来就诊。近日表现胃脘胀满,攻撑疼痛,连及胁肋,善太息,嗳气频繁,口苦烦躁,嘈杂泛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舒而加剧,舌淡红,苔白,脉弦。辅助检查:腹部平坦,触诊柔软,剑突下轻度压痛,莫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电子胃镜:食管通过顺利,胃底黏膜红白相间,幽门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奥迪氏括约肌松弛,可见黄绿色胆汁反流,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肝气犯胃,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自拟柴附饮加减:...
-
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
王某,女,53岁,2007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有胃病史20余年,时感胃脘部疼痛不适,嗳气、吞酸。近2年来,脘痛时有加重,纳呆,消瘦,去年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下垂及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曾服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症状略有好转。近来脘痛又作,胀闷不适。观其舌淡苔薄白久润,脉细弱无力,此乃脾虚,胃阴不足之证,脾胃无力运化,湿阻中焦,气滞肠胃之故。处方:芍药30克,甘草6克,川楝子12克,延胡索12克,香附9克,木香6克,党参12克,神曲12克。7剂,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
-
枳术丸加味巧治胃痛
临床报道用枳术丸加味治疗胃脘痛 80例,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观察80例,其中急性胃炎 14例,慢性胃炎3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 25例,胃癌2例;男34例,女46例;辨证分型:胃热型14例,胃寒型8例、肝郁气滞型28例,血瘀型1例,阴虚型10例,虚寒型10例。临床表现胃痛、胃胀、呃逆、吐酸、口干、口苦、口淡无味、纳差、面色萎黄、身软、乏力、便不适、舌红苔白或黄,脉弦等。 胃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20例;黏膜充血水肿部分黏膜糜烂35例;黏膜水肿、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及溃疡23例;胃癌 2例;幽门螺杆菌(Hp)阳...
-
胃痛中医通过辨证论治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靠。兹介绍如下: 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