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 第128页

痛 第128页

  • 蚁巢治头痛头晕

    蚁巢治头痛头晕

      三、四年前,我常有头痛头晕的现象,头顶正中经常发麻疼痛,痛时须用手掌使劲敲打。我老伴更甚,她头皮痛得发麻,像有小虫子在咬,而且还会不停地变换位置,有人说她头上长小蛇,十分可怕。   我俩都去正规医院做过检查,检查结果是脑动脉血管弹性减弱,吃了好几次药,效果不佳。   后来听人说,找个蚁巢试试。于是我们叫人找来五个蚁巢,我用了两个,老伴用了三个。至今四年了再无出现病症现象。蚁巢真是太神了,是一件宝贝。现把此方奉献给各位患者。   用法:取带有活蚂蚁的蚁巢一个,放进桶里,热水冲进,盖之。待水温降至适...

  • 治三叉神经痛 红皮鸡蛋3个

    治三叉神经痛 红皮鸡蛋3个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显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 方法:用9度的醋600毫升,平均分成3份,取红皮鸡蛋3个,选择第一份香醋加入鸡蛋1个.密封浸泡48小时.待蛋壳软化.仅剩薄蛋皮包着胀大了的鸡蛋时,启封,用筷子将蛋皮挑破.将蛋清、蛋黄与原香醋搅匀.再放置24小时后即可服用.每个醋蛋液分 3~6次服完,服用时可以加适量蜂蜜或糖,第二、三份...

  •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刘某,女,47岁,教师,门诊病例。   2009年3月11日初诊:经前头痛半年,患者经前或头胀痛欲裂,痛多在头顶,月经后痛止。且经量极少,经色暗而夹瘀,月经周期正常,时常心烦,口干,舌边瘀斑,舌苔白腻,脉缓。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5年。   辨证:瘀血阻络。   治法:活血通经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组方: 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藁本10克,白芷12克。5剂,水煎服...

  • 通络止痛 治三叉神经痛处方

    通络止痛 治三叉神经痛处方

    处方:竹茹12克,瓜蒌、赤芍各 10克,茯苓8克,陈皮、半夏、枳实、石菖蒲、川芎、炙甘草、白僵蚕各6 克,全蝎4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通络止痛。 主治: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为痰火上扰型,症见面部阵发闷胀灼痛,头沉重,局部喜凉,胸脘痞闷,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口渴不欲饮,呕吐痰涎,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徐连顺...

  • 前额反复头痛10余年中医案

    前额反复头痛10余年中医案

    患者刘某,女44岁,前额反复头痛10余年,时轻时重,西医诊断为慢性额窦炎;近日疼痛加剧,有时甚至于睡梦中疼醒,服西药无效,遂来就诊;前额头痛,略感乏力,舌淡苔略有剥块,左手脉细软无力,右手关脉略实。证由气血虚弱,邪犯阳明,淤遏日久所至;理当调补气血,祛邪、通络、止疼。针刺合谷穴后头痛稍觉舒缓。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黄芪10克,川芎3克,刺蒺藜15克,皂刺10克,白芷10克,炒苍耳子6克,桔梗3克,麦冬1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服。 服药3剂后略感舒适,继服10余剂诸症消失。因患病多年,正气已虚...

  • 祛风止痛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祛风止痛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脸痛”等情况,容易与牙痛混淆。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

  • 治上腹痛综合征方

    治上腹痛综合征方

    方药:桂枝6克,白芍15克,大枣 20克,干姜、甘草各5克。 加减:疲倦乏力加黄芪、党参各20克;食欲下降、不思饮食加苏叶15克;嘈杂易饥者大枣加量为30克;腹胀甚加枳壳20克,厚朴、槟榔各10克;腹中冷痛者加花椒8克,吴茱萸10克;大便干结加枳壳20克,生白术15克;疼痛较剧烈加木香10克;腹中烧灼感明显加半夏12克,黄连6克;嗳气吞酸加半夏、厚朴各12克;舌质有瘀斑、瘀点者加川芎12克,桃仁15克;舌苔白厚腻者加茯苓、藿香、砂仁各12克。 药物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 主治...

  • 头痛分证型部位能辨病

    头痛分证型部位能辨病

    外感、内伤、虚证、实证,均可导致头痛,而头痛的部位也可以反映疾病所影响的脏腑。 专家介绍,虚证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为隐痛、昏痛、空痛,劳累后加重,伴精神困倦、心慌、心悸、耳鸣耳聋,多见于素体虚弱者。因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还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头痛。实证头痛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性质多为胀痛、灼痛、跳痛、走窜痛,主要为痰浊、血瘀、寒凝、气滞、风邪致病。 气虚头痛多呈阵发性,时而发作,时而停止,过度劳累就会头痛加重,伴有乏力、气短、易出汗、胃口欠佳等;血虚头痛时痛时止,多伴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阴...

  • 头痛十余年 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头痛十余年 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刘某,女,35岁,头痛十余年,每于情绪变化时发作,发作常迁延10余日不能减轻,服止痛西药仅作用于一时,伴头眩心烦眠差急躁,有时闷乱不堪,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络而痛,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处方:柴胡9克、葛根12克、胆草10克、荆子10克、山栀12克、淡豆豉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参10克、丹皮9克、葛根10克、枸杞10克、杭菊10克、石决明12克、甘草克9、枣仁10克,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本例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络而痛。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方...

  • 如何治疗偏头痛 和解少阳治之

    如何治疗偏头痛 和解少阳治之

      张某,女,56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右侧头痛、眼痛并失明半年。患者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眼睛复视,继则右侧头痛、眼痛并视力模糊,在郑州市某医院住院检查,血压等均无异常而出院。2010年除夕夜,患者突然头痛、眼痛加剧,痛如锥刺刀剜,右眼视力急剧下降、流泪。当即住某医院眼科,初诊为“眼外肌麻痹症”,治疗无效出院。间日又求诊于某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经头部CT、核磁共振、腰穿等检查,诊断为“颅神经麻痹”,给予大量激素(具体剂量不明)注射、内服,治疗26天,疼痛虽有缓解,...

  • 胃痛“心口痛”中医简便方

    胃痛“心口痛”中医简便方

    胃痛多在肚脐上、心窝下,—般又叫做“心口痛”。凡受凉、饮食没有节制、精神过度紧张,都可产生胃痛。由于引起痛的原因和痛的症状不同,故在临床上通常有冷痛、气痛、血痛、食痛的区别,治疗也要根据这些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冷痛 多因受凉或吃了生冷食物所引起。痛的时候,怕冷, 口不干,腹泻,恶心想呕,经过热敷、按摩,痛就可以减轻。治宜温中散寒。 处方 (1)地雷,取块根洗净,晒干,研细末,水泛为丸如胡椒大。成人每次服1.5~2.5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老姜10克 茶叶6克...

  • 清上蠲痛汤变方治神经性头痛

    清上蠲痛汤变方治神经性头痛

    处方:川芎6克,白芷6克,细辛3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黄芩10克, 菊花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蜈蚣2条。水煎服,一日一剂。7剂1疗程,服用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散风清热,通络止痛,平肝熄风,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清阳被遏之各种头痛,不论头痛新旧部位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本方为清上蠲痛汤变方,该方出自明朝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以散风清热,通络止痛立论。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巅顶之上唯风能到,祛风之药有羌...

  • 胃炎胃脘痛中医秘方

    胃炎胃脘痛中医秘方

      侯某,男,34岁,2005年5月26日初诊。自诉胃脘疼痛一年半。现见胃痛,牵引右胁及脐周,伴胃脘胀,无泛酸,胸闷,咽喉不适,咽赤有滤泡,脉弦,苔白厚腻。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治以疏肝和胃,辛开苦降,佐以化湿。方用柴胡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减。处方:柴胡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10克,黄连10克,枳实20克,吴茱萸6克,乌贼骨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延胡索15克,郁金10克,片姜黄10克,炒川楝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2...

  • 水突穴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

    水突穴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

      【穴性特点】   水突,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会元针灸学》曰:“水是水也,土是仓卒而来,夫人饮水下咽,此穴必突而上也,胃伏寒水此穴必跳动不休,故名水突。”   此穴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该穴的主要功能是肃降肺气,理气化痰。   《针灸甲乙经》认为此穴可治“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通”,《备急千金要方》认为可治“喉咽肿”,历代各有论述。   现代主要用此穴治疗高血压病、肥胖、慢性...

  • 头痛吃什么药 天麻药膳

    头痛吃什么药 天麻药膳

    天麻又名定风草,性平,入肝经,《日华子本草》说它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气脉,开窍。”《本草汇言》记载它“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因而自古天麻为治疗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语言蹇涩症之名贵中药,我国民间还常取天麻配伍其他食物用于食疗治病。 ●天麻茶天麻片3-5克,绿茶1克。每次取天麻片与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此茶能平肝熄风、潜阳定惊。对头昏目眩、耳鸣口苦、惊恐、四肢麻木、手足不遂、肢搐等重症,在未发病时,长...

  • 中西药结合治疗胃病胃痛

    中西药结合治疗胃病胃痛

    西药方:胃乃安胶囊4粒,奥美拉唑胶囊80毫克,每天服二次,空腹服用。 中药方:猫须草15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瓦楞子20克。加水1500毫升浸30分钟后煮沸,分三次空腹服,每日1剂。 如此服三剂即可,个别严重的患者可多服两剂。 (献方人:广西岑溪黄德祥)...

  • 槟榔蜜饮治慢性胃炎胃腹胀痛

    槟榔蜜饮治慢性胃炎胃腹胀痛

    槟榔8克,蜂蜜10克。将槟榔(药店有售)在清水300毫升中浸泡2小时左右;将槟榔片和所浸泡的水人锅,煮沸后打去浮沫,再小火煎煮30 分钟,去榔片,取滤液调入蜂蜜即成。每日空腹时饮用,早晚各饮1次,每次饮100毫升,连饮4周以上。 适用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人曾用本方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2例,饮用2周后,治愈21例,好转10例;饮用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62,5%。 用本方治疗“气滞”型慢性胃炎,以胃腹胀痛为主要表现者,连服3剂即胃胀...

  • 同病异治愈头痛

    同病异治愈头痛

      案1王某,女,40岁,2009年3月6日初诊,自诉经常头痛头重,目眩,头痛甚时伴恶心、呕吐,苦不堪言,带下量多,色白如涕,胸闷纳差,曾在内科诊治,服平肝祛风之品,如天麻、龙牡、石决明等品效不佳,又进川芎、红花、延胡索、桃仁等活血之剂未果,近来因头痛加重,白带增多而求诊于妇科,观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祛湿,方宗《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加减:焦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芥穗炭5克,柴胡5克,陈皮3克,车前子12克,苍术6克,党参12克,炒白芍12克,泽泻9克,川芎6克...

  • 治坐骨神经痛 附片20克

    治坐骨神经痛 附片20克

    处方:附片20克(先煎)、桂枝、独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风各10克;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各12克;细辛3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服;10天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 失眠是由于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治宜交通心肾、调节气血。可用拇指按揉神门、三阴交。神门穴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这两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15~3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 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药用高良姜、荜茇、甘松、细辛、肉桂、吴茱萸、茴香、艾叶、香白芷各9克,共研为末,用柔软棉布做成20厘米见方的小肚兜,内层可铺少许棉花,将药物均匀敷上,用针线密缝好,日夜敷于胃脘部,1个月为1疗程。 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口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温,且病程日久者,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适用之。...

  • 三叉神经痛是我自创方

    三叉神经痛是我自创方

      张老三,男,63岁,本来是一位性格开朗的人,整天乐呵呵的,近来却变得愁眉苦脸。原来是他一张口,面部就剧痛难忍,有时洗脸、漱口、刷牙、刮胡子,或者被冷风一吹,甚至走路震动了一下,面部就出现如电击、似刀割、像针刺一般的感觉,苦不堪言。此症发作时间没个定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痛几秒钟就过去了,有时却痛上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一侧面部也时常发生痉挛性抽搐,眼睛充血发红,流鼻涕流眼泪。张老三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他在面部剧痛的同时,也感到左侧上牙痛,所以他误以为是牙痛,三个月之内拔掉了3颗上牙。但&ldq...

  •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赵某某,女,27岁,2010年7月11日初诊。7月2日经水适断,后腹痛8天,伴恶寒发热,恶心,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小便黄。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怀牛膝15克,石韦30克,车前子30克(包),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减,寒热除,服药后下黑血少许,胃脘作胀,乳房胀痛。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

  • 血瘀头痛喝芎七水

    血瘀头痛喝芎七水

    气滞血瘀头痛,表现为头昏而胀,头刺痛剧烈,痛有定处,时发时止,情志不畅时头痛加重,缠绵不愈,舌见瘀点或紫暗,苔白,脉涩。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为主。中医认为,川芎为血中气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燥湿的功效;三七甘微苦,性温,有止血而不留瘀血,行瘀而不伤新血的特点,可助川芎止痛。二药配合,活血和血,对于气滞血瘀头痛有较好疗效。 方法:取川芎10克,三七 (研粉冲服)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 沈佳霞...

  • 头颈部压痛可提示病因

    头颈部压痛可提示病因

    “有诸内必形诸外” 是中医大夫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人体内的病症,必然在体表(外) 有形迹可寻。而用指压法按压头颈部,感觉是否疼痛,即可大致判断内在疾病。 在西方医学未传人我国前,中医诊察各种体内的疾病,完全靠医生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指按、摸、叩、触和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 (统称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实践证明,这种诊断是有科学道理的。 古代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为百脉所通,系一身之主宰,它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脏腑的功能变化首先在头颈部表现出...

  • 胃痛发生时 防胃痛法

    胃痛发生时 防胃痛法

    很多老年人胃痛发生时.常自行服用一些止痛药,有些止痛药服用后会引起一些副作用,甚至会引发另外的疾病,以下3种方法操作方便,老年人不妨一试。 鼓漱用舌沿牙齿边缘上下搅动12次,然后,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徐徐咽下。长期坚持可益胃消食,增强胃肠功能。 揉腹每当饭后。可适当散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揉腹。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 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不仅可防胃痛,有其他胃肠病者,也可渐愈。 捏小腿小心肚内侧...

  • 治胃寒痛方

    治胃寒痛方

    鸡蛋上打一小洞,倒出蛋清(蛋黄不用),用蛋清与核桃仁3个(研成粉)和白胡椒粉3克,一起拌匀蒸熟,每晚睡前,趁热食用。每日1次,5天为1疗程。适用于胃寒痛。...

  • 腹痛用药辨析

    腹痛用药辨析

      腹痛原因很多,部位上有少腹、小腹、大腹之别。痛在脐上,病多属脾;痛在脐两侧及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脐下,病多属肾;胀痛多气滞,刺痛多血瘀,冷痛为寒,灼痛多热,隐痛多虚等。临证用药多有不同,当细辨析。   香附、川楝子止腹痛,以肝气郁滞腹痛为用,多用于少腹胀痛。然香附性微温以寒证为宜,兼入血分;川楝子苦寒以热证为宜,只走气分。   木香以脾胃气滞腹痛为宜,多用于大腹胀痛,其有健脾之功,也用于食滞腹痛。   乌药善治下腹部胀痛,其上入于肺,中走脾,下通肾及膀胱,疝气腹痛常用。木香、乌药、香附均止腹痛,然木香辛温香燥力...

  • 瘀血胃痛丹参鸡汤

    瘀血胃痛丹参鸡汤

    瘀血阻滞型胃痛患者,主症为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用丹参、三七等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药调制鸡汤,能活血行气,对于于瘀血所致的胃脘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取丹参15克,三七3克,加水煎沸30分钟,将药液倒人即将煮好的老母鸡锅中,共煮至鸡熟,分3次食肉饮汤,每日1剂。 杨佩菊...

  • 刘茂林 主治胃脘痛方 三花四消饮

    刘茂林 主治胃脘痛方 三花四消饮

      刘茂林,男,1937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金匮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主编《金匮阐要》《高等中医应试指南(针灸学)》,参编中医论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临床近50年,以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为特长,创立新方近20首,治疗胃脘痛的“三花四消饮”便是其中之一。   组成:代代花8克,厚朴花8克,...

  • 治肠黏连腹痛方

    治肠黏连腹痛方

    处方:金樱子根50克,紫草10克,夜交藤30克,乌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解热毒,行气止痛,治腹部手术后肠黏连腹部胀痛或绞痛,甚至有肠型,肛门有排气,无肠梗阻征象,无全身感染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