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 第121页

痛 第121页

  • 头痛10余年 栀子豉汤治效

    头痛10余年 栀子豉汤治效

      刘某,女,35岁。患者头痛10余年,每于情绪变化时发作,发作常迁延10余日不能减轻,服西药止痛仅显效一时,伴头眩、心烦、眠差。   刻诊:神情急躁,面容怫郁、自言心中似有万虑纠缠,意难摒弃,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心烦,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笔者据患者症状,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上达额。本经有病则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手少阳三焦经(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至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耳上角,再屈...

  • 寒冬胃痛 桂花巧治

    寒冬胃痛 桂花巧治

    中医认为,桂花性味甘、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的功效。 制法:用干桂花6克,加开水300毫升冲泡,加盖闷5分钟,趁热饮用,一次饮完,可以有效缓解寒冷引起的胃寒、胃痛。饮后需注意胃部保暖,以增强疗效。 杨桦...

  • 胃脘痛自我推拿法

    胃脘痛自我推拿法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消化系统病症。多见于胃及—卜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中医学认为,胃脘痛常因饮食不节;或肝火犯胃;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所致。 揉中脘 双手掌重叠紧贴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正中上4 寸),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 推梁门 双手掌重叠,置于腹部,从右肋弓至左肋弓到脐,再回到右肋弓¨顷时针方向旋转推按梁门穴(位于上腹部,脐正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2 寸)1—2分钟;再以逆...

  • 治顽固性头痛内服塞鼻方

    治顽固性头痛内服塞鼻方

      内服方白芍30克,川芎、羌活、酸枣仁、白芷、藁本各10克,川牛膝、茯苓各15克,天麻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塞鼻方丁香、荜茇、细辛、升麻、薄荷各10克,白芷30克,川芎15克,冰片8克。共研为极细末,储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棉蘸药粉少许塞鼻,并深吸气。塞患侧鼻孔,两侧痛同时塞两个鼻孔。一般用药5~10分钟即可止痛。...

  • 治风寒头痛方

    治风寒头痛方

    风寒头痛:取艾叶和胡椒各8克,共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为糊状,敷于百会穴,每日换药1次,5-7日为一疗程。 风寒头痛:取白芷与冰片各3克,研成细末,卷成药条,点燃后放鼻下熏闻。每日2-3次,每次1支,3-5日为一疗程。 头痛,汗不出:六克细辛、六克生姜、五个核桃肉、五根葱白放在一起捣烂,水煎后趁热服用,出汗为度。 (胡万里)...

  • 胃脘胁肋胀痛 药用方

    胃脘胁肋胀痛 药用方

    病案:肖某,女,54岁。 胃脘胀痛多年,嗳气,泛酸,灼热感,口干苦,腹胀,肠鸣,大便数日一更,或干或软,有时夹黏液,夜寐不谧,头晕胀,神疲乏力,舌淡暗苔薄黄,脉弦细。胃痛,大肠胀之属,肝胃郁热,肝脾失调,阳明传导失司,酿生之由,多缘肺金治节不行,故治宜疏肝理脾和胃,左金制木,慎口服,悦情怀,起居有节至为重要,所谓“三分治疗,七分保养”。 药用百合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10克、橘皮10克、竹茹10克、苏叶6克、丹参10克、瓦楞子10克、枳实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

  • 慢性头痛“腹式呼吸操”来防治

    慢性头痛“腹式呼吸操”来防治

    很多人有偏头痛的老毛病,再加上春节舟车劳顿,症状会加重。其实,偏头痛(包括紧张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患者或慢性头痛患者可以采用以下“腹式呼吸操”来防治,其方法既简便且有效。 腹式呼吸操是以改善头颈部肌紧张及循环障碍,使精神放松为目的而进行的。做操可采用坐位,立位(卧位也可)。每次只需做3-5分钟。每日做4-6次,能坚持做定能取得良效。做操时,应把握好两方面要领。其一是掌握腹式深呼吸的技巧;其二是做腹式呼吸时,头、肩、上半身要配合适当的活动。 腹式呼吸法 先要肩部放松,掌握腹式呼...

  • 春季头痛 冷水洗鼻

    春季头痛 冷水洗鼻

    春季头痛发作者不少,其中紧张性头痛在早春最易发作。这是因为寒冷的天气使颅内的肌膜越来越紧张,造成明显而剧烈的紧张性头痛。若是长期情绪不稳,紧张性头痛也会“不请自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些酸甘养阴之物,比如西红柿、百合、青菜、草莓、橘子等,可缓解头痛。 还有一种鼻源性头痛也很常见,因为当出现鼻塞现象时,则容易导致头痛。如果在这个季节中经常感到头部隐痛、钝痛,并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则很可能是患上了鼻源性头痛。 坚持清晨用冷水洗鼻,可以洗去鼻腔内的污垢,使呼吸更加通畅,还能增强...

  • 治眉心及左眉棱骨剧痛验案

    治眉心及左眉棱骨剧痛验案

    病例:李某,男,62岁。自觉眉心及左眉棱骨剧痛3个月,每日2~3次,每次约持续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食少,口苦口干,有时伴眩晕、胸闷。医院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双侧眼底动脉硬化。中医诊查见舌黯红,苔白滑,脉弦细略滑。诊断为眉棱骨痛。用选奇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以祛风与除痰通络论治。处方:生地12克,羌活、防风、竹茹、法半夏、茯苓各9克,甘草、通草各6克,枳壳、橘红各4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上方药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眩晕、胸闷等症状亦见改善,精神、胃纳转佳。以后照此方加减,后症状好转出院。嘱患...

  •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组成。其功效为疏散风寒,通络止痛。常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风寒头痛,日久不去或恶寒发热,头重头痛,鼻塞等症。陈宝贵教授治疗头痛也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   方解:川芎为头痛要药,其辛温香窜,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故...

  • 胃脘痛揉中脘推粱门

    胃脘痛揉中脘推粱门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俗称“心口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消化道病症。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学认为,胃脘痛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生冷,以致脾胃损伤;或肝郁犯胃;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所致。临床因于寒凝作痛者,常见胃脘暴痛,喜暖畏寒;因于食滞者,常见胀闷疼痛,嗳腐吞酸;肝气犯胃者,常见攻撑作痛,连及两胁等;脾胃虚寒者,常见隐隐作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等。 揉中脘 双手掌重叠紧贴中脘穴,以时针方向旋转按揉 2分钟;再逆时针方旋转按揉1~2分钟。...

  • 十种胃痛辨治经验(下)

    十种胃痛辨治经验(下)

      停饮胃痛   中虚里寒之人,食饮水液,阴虚不能化,停潴于中脘,则可发为胃脘压重作痛。以手揉按之,可闻水鸣音,如囊裹水。恶水不欲饮,强饮入则复吐出,舌淡口润,体重肢倦,脉徐缓而濡。治宜温中益脾,和胃化饮。方用苓术化饮汤:茯苓20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人参15克,桂枝15克,生姜10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10克。加减:如胃脘揉按有水鸣音者,加苍术、干姜、细辛;呕吐清水者,加炮姜、白豆蔻;强饮水则吐者,加砂仁、川厚朴;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头目晕眩欲仆者,加干姜、细辛;手足厥逆者,加制附子...

  • 夏日头痛 按揉可解

    夏日头痛 按揉可解

    进入夏季,许多人感觉头痛厉害,专家指出,可用按摩之法缓解夏日头痛。 方法是:闭目,以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太阳穴50次,会有明显酸胀感;再从两侧按至前额正中,反复10次;五指自然分开,由前至后用十指指尖按压头部皮肤 10次,在明显胀痛的部位,再局部加按5 次;然后五指并拢,在头侧从前至后按压 10次。 在夏季,纳凉无非空调、风扇、自然风三种,但是,有的人空调吹着就感冒了,有的人一觉醒来腰酸肩膀痛。要让自己少受点罪,夏季纳凉还真得讲究“精细操作”。 专家提醒,如果电扇直接对着头颈部吹,头皮温...

  • 头痛头晕 清肝泻火潜阳息风

    头痛头晕 清肝泻火潜阳息风

      “肝体阴而用阳”,肝体不足,肝用有余,风阳循经上扰清空,故头胀痛而眩;“气有余便是火”,肝气久郁化火,火性上炎,造成头部阴阳气血逆乱,则发生头痛筋掣,烦躁易怒。实际上,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临床上只是轻重的差别,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论治方药可以相通,故一并讨论之。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头痛而眩,或掣痛欲裂,以两侧或一侧为主,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或干渴,血压往往偏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息风潜阳。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

  • 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头晕

    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头晕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陈宝贵老师在临证中不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呕吐、胃痛等,还治疗眩晕、寒疝诸症。具体临证需灵活加减。如恶寒甚者加制附子,呕吐甚者加丁香、半夏,腹胀者加白豆蔻,吞酸者加海螵蛸,气虚甚者改党参为人参,血虚者加当归。举案如下:   病案1   张某,男,65岁,2008年6月初诊。患者诉头痛10余年,每遇天气变化或受凉后头痛加重,以右侧头痛为著,疼时有跳动感,头部怕凉。现时值夏季,患者仍头戴厚帽子,患者口淡,食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硬不调。曾多次查CT均无异常表现,西医诊断为神经性...

  • 陈宝贵教授治疗胃脘痛

    陈宝贵教授治疗胃脘痛

      谨守病机、祛除病因、调畅气机是陈宝贵教授治疗胃脘痛的三个显著特点,他认为只有重建胃肠生理功能,患者方能诸症消失,且不易复发。   谨守病机   陈宝贵临床遣方用药,一直注重“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依病机不同采用“治胃八法”治疗胃脘痛。肝气郁结者重用疏肝和胃,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胃阴亏虚者用养阴益胃法,方以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脾阳虚弱者,用健脾温胃法,方选黄芪建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食滞胃肠者用化滞开胃法,方选保和丸加减;郁热犯胃者,用泄热清胃法,方选化...

  • 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又称髓海,脏腑之精血阳气皆上注于头。在病理情况下,或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诸经痹阻;或少阳枢机不利,阳气内郁;或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或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或血瘀阻塞脑络;或痰饮蒙闭清窍;或血虚脑神失养;或肾亏精髓不足;或肝阳化风上扰,等等,皆可引发头痛及脑鸣、昏眩等病证。我临床辨治头痛,多按外感头痛、少阳头痛、肝火(阳)头痛、血瘀头痛、痰饮头痛、气(血)虚头痛、肾亏头痛等分类进行。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外感头痛皆与风邪相关,多属实证,治疗应以祛风散邪为主。临床可分风寒...

  • 治月经性偏头痛经验方

    治月经性偏头痛经验方

    经验方:当归、白芍、大枣、炙甘草各 10克,桂枝、生姜各8克,细辛、通草各3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于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服,服用1周。 疗效:本方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患者 39例,基本治愈24例,显效13例,无效2 例。...

  • 抑郁症验方 目赤肿痛验方

    抑郁症验方 目赤肿痛验方

    目赤肿痛验方 涂咏泉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卫生院 桑叶15克,杭菊花20克,夏枯草20克,决明子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木贼草15克。水煎熏洗,每日2~3次。用药期间,忌辛辣刺激之品。 抑郁症验方 酸枣仁15克,炙甘草10克,郁金10克,浮小麦30克,香橼皮10克,炙远志10克,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大枣5枚。水煎,每日服用3次,每日1剂。(胡佑志)...

  • 治头痛 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治头痛 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崔某,男,45岁,教师。于2006年4月初诊。患头痛二十年,屡经中西药医治不效。疼痛以巅顶为甚,乍轻乍重,病情缠绵,深感痛苦。近一周来,因家庭琐事,郁闷饮酒,致头痛加剧,头痛如裂,呻吟不止。经某医院CT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后首投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服药3剂不解,亦加服颅痛定等西药仍罔效。患者病程日久,可谓顽疾,久病入络,气滞血瘀,遂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以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处方:赤芍、川芎、红花、柴胡、僵蚕各9克,桃仁、当归各12克,丹参15克,全蝎5克,老葱2根,生姜3片,大枣3枚。另用麝香0....

  • 治胃脘痛 王今觉和胃汤

    治胃脘痛 王今觉和胃汤

      组成高良姜12克,姜半夏9克,草豆蔻9克,当归6克,制香附6克,公丁香3克。   功能和胃止呕,降逆止痛。   主治胃脘痛(胃、十二指肠炎或溃疡)属虚寒证、寒凝证、气滞证、瘀血证、食积证者。   服法日1剂,水煎服。   方解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直达病所,为君药。姜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能燥湿、降气、止呕;草豆蔻辛、温,归脾、胃经,温中祛寒、行气燥湿,二药共为臣药。当归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温中,和血,止痛,为佐药。制香附辛甘、微苦,平,归肝、三焦经,理气行血,解郁止痛...

  • 胃痛辨证施治体会

    胃痛辨证施治体会

    胃的功能以下行为顺, “胃宜降则和”。胃痛的所有病机都与胃失和降,即胃的气机失调有关。胃气不降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痛。胃气不降则逆,气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反酸等。由于胃司受纳,故胃气上逆还可致食欲不振、食后胀饱、消化不良、食少纳呆等。因此,在治疗胃痛中应注意对症应用调理气机的中草药。临床时如果能辨证分型应用调理气机的中草药,就能收到较好疗效。 寒邪袭胃症见胄痛急性发作,脘部痛而拘急,艮寒喜暖,局部热敷可痛减,脉沉迟而紧。治宜温肝散寒,理气止痛。方用良姜、苏梗、香附、生姜、半夏、...

  • 肝郁头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肝郁头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肝郁头痛皆与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有关,其头痛的发生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脾胃不和或心神不宁等症,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以头两侧胀痛为主,或偏头痛,或头顶胀痛,发作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胁腹胀痛或不适,郁闷,嗳气,纳呆,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等;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可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基本方药:柴胡、川芎、枳壳、法半夏、白蒺藜各10克,当归、芍药各12克,茯神15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主以柴胡、枳壳...

  • 中药外洗巧治头痛

    中药外洗巧治头痛

    方一:薄荷、炒蔓荆子、川芎、白芷各6克,防风、葛根各4.5克,桑叶3 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方二:白芷、金银花各6克,防风、葛根各4.5克,天麻3克,生石膏10 克,川椒、乳香(研细)各3克。以上8 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潘可欣...

  • 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心绞痛方

    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心绞痛方

    治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 经验方:生地、黄芪各30克,炙甘草12 克,党参20克,丹参、赤芍、瓜蒌壳、川芎、麦冬、桂枝、生姜各10克,阿胶6克(烊化),大枣10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 102例,显效8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经验方:黄芪20克,淮山、生地、瓜蒌壳、丹参各15克,当归、枸杞子各12克,西洋参、半夏、陈皮、薤白、郁金、川芎、全蝎各10克, 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4周为1 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冠心病心绞...

  • 心绞痛最佳治疗方法 温补心肾

    心绞痛最佳治疗方法 温补心肾

      患者刘某,男,70岁。2011年12月3日初诊。患者12月1日晚上无明显原因发生胸部憋闷,伴头昏。发作时不敢活动,持续几分钟自行缓解。一晚共发作3次,未予治疗。2日晚上又发作3次。诉入冬以来畏寒,膝盖以下冰冷。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一贯心动过缓。脉沉弦,手指冰凉;舌体稍大,质较暗。心率52次/分,律齐。血压130/60mmHg,心电图示心动过缓,未见供血障碍。西医诊断: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证属心肾阳虚,胸阳痹阻。治以温阳通脉,活血通痹。方用四逆汤加味:制附子30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18克,人参12克(...

  •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经验方:党参、川楝子各15克,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当归、桂圆肉、菖蒲、山楂、炒麦芽各10克,熟地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结果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79例,无效5例;心电图明显改善48例,以稳定型心电图疗效最好。...

  • 脚趾放血治高血压头痛

    脚趾放血治高血压头痛

    头痛是高血压发作时最难受、最常见的症状,其疼痛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中老年人气血运行不佳,当人情绪不舒畅,环境陡然变化,或者因自身体位变动太快不能适应时,其气血便会瘀滞在某一部位。头部是人体气血运行最为密集的部位,中医称“头为诸阳之会”,故高血压时头部反应最明显。在两脚趾放血可引气血下行,头痛很快就会缓解。 当高血压头痛发作时,用三棱针(家用缝纫针也可以),以75%的酒精消毒,在十个脚趾甲两侧,快速刺破,用手指将血挤出5—6滴,即可缓解头痛。...

  • 头痛失眠高血压 山菊汤

    头痛失眠高血压 山菊汤

    春季,很多人出现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可喝山菊汤来治疗。春季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导致肝阳旺盛。特别是忧郁、恼怒会使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阳失敛而上亢,清阳受扰则出现头痛。该汤主要原料为山楂和白菊花。 山楂有活血止痛、行气化淤、消食化积的功效,其中含有三萜类及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白菊花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还可降血压。 取山楂10克、白菊花6克,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沸后,取汤饮用。每日1次,连服4~5天,适合头痛、心烦、失眠的高血压患者饮用。...

  • 冠心病心绞痛 温阳通痹法

    冠心病心绞痛 温阳通痹法

      温阳通痹法治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阳气素虚,寒气聚于清阳之府,胸阳不布,常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