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14页

用 第114页

  •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黄某,男,42岁,于 2016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食不佳已月余,伴身重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缓。综观脉证,此属湿热中阻,脾胃失和之证。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化浊之法。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处方:苍术30克,厚朴30克,黄连15克,黄柏20克,法半夏20克,石菖蒲8克,茯苓20克,猪苓30克,甘草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6年8月22日):患者自感胸脘痞闷已减,食欲稍增,腻苔有减,余证尚存。效不更方,再进7剂。...

  • 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非常广泛 内外妇儿无所不及

    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非常广泛 内外妇儿无所不及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川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柴胡、甘草等组成。方中以龙胆草为君药,泻上炎之肝火,清下焦之湿热,两擅其功,通治上下;黄芩、栀子泻火解毒、燥湿清热为臣药,清上导下;佐药有车前子、泽泻和木通,渗湿泄热、导邪下行,使邪有出路;取地黄养阴,当归补血,起到驱邪不伤正之效;柴胡起到调畅气机并引诸药归肝;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并有护胃之功。本方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之功。本方主治肝火上炎之头痛、耳鸣及胁痛;湿热下注之淋证、黄疸及带下等症。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非常广泛,内外妇儿无所不及,笔...

  • 善用四逆散经方治疗各种疾病

    善用四逆散经方治疗各种疾病

    《伤寒论》318条有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实习期间有幸跟随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田雨河老师学习,田师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尤善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现举病案说明之。 案1 刘某,男,山西人,38岁,2015年1月17日初诊,主因“胃脘部胀满十余年,近日加重”就诊。患者十余年来出现间断性胃脘部胀痛不适,时轻时重,严重时可及背部,舌淡苔黄,脉弦细。患者曾因饮酒吐血4次。就诊时面无喜色...

  •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治则临床应用举案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治则临床应用举案

    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一篇《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有一提纲性的“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的治疗法则论述。深入钻研经典后,体悟到这一指导性的治法原则精髓的临床实用性,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应用,价值重大。 “发表不远热”就是在治疗表证时,不管是表实、表虚、表寒、表热证均应注意要适当配用辛温发表的热性药物,方能取效迅捷。现从临床常见病例中举2例,以飨读者。 典型病例一 方某,男,65岁。2018年3月9日初诊:诉头痛、鼻塞、流清涕3...

  • 激素反跳用玉泉丸

    激素反跳用玉泉丸

    激素类药物应用广 泛,关节炎、肾病、皮肤病 等都会用到。但使用激素 在减量或停药时,患者经 常会出现“反跳现象”。反 跳现象也称停药综合征, 是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 物治疗疾病,突然停药, 原来症状复发并加剧,多 与停药过快有关。现代医 学认为,这是因为长期用 药,机体内受体对内源性 配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 体数卜I已反馈性增加,在 撤停药物后受体对内源 性配体的反应性突然增 大。此时若加服玉泉丸, 可有效制止“反跳”,使患 者病情平稳过渡。 中医认为,激素类药 物属温...

  •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奔豚气病的一首重要的方子,是仲景用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中葛根的用药思想与《神农本草经》“起阴气”的功效和后世医家认为葛根能入脾胃调理气机的作用相吻合,体现了仲景对气机条畅的重视。   方证解析   奔豚汤由葛根、甘李根白皮、黄芩、川芎、当归、芍药、生姜、半夏、甘草组成。《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言:“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证由惊恐恼怒所致,导致肝气郁结化热内扰,引下焦冲气上逆。...

  • 大建中汤临床应用

    大建中汤临床应用

    组成和用法 组成: 蜀椒二合,炒去汗(6g) ,干姜四两(12g),人参二两(6g)。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内饴糖(30g),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现代服法:水煎服,饴糖冲服)。 适应症状: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禁忌症:本方辛甘温热之性较强,素体阴虚者慎用,寒...

  •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因其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后世医家称其为“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明·李梴)“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清·徐彬)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肺痨,三者皆认为是津耗燥淫之证。当代医家对此方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将此方印定为通阳复脉、益气养血之剂,其治疗证候以心悸、气短、胸中烦闷、苔薄、脉不整为主症,凡见于内科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学习并应用炙甘草汤多年,延至近时,或有所悟,特与同道交流。...

  • 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

    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

    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疾病类别概念,诊断易于明确,治疗尚有困难,相当于中医学的疑难病。多数难治病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是临证中突破疗效的热点和难题。经方原指古代经验方的简称,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剂,后世主要指《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记载的古代药物配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炼,方证明确,疗效确切,是中医学的精华。笔者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以飨同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伍某,男,51岁。因“确诊糖尿病12年,双下肢麻木2年...

  • 五子衍生丸的服用方法

    五子衍生丸的服用方法

    五子衍宗丸最早见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有张果献给唐玄宗的五子守仙方,即是五子衍宗丸的原貌,它是唐代著名的补益方剂。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五种药组成,具有滋肾助阳、固精止遗、种嗣衍宗之功效,特别是对男性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 纵观全方,皆为植物种仁,味厚质润,既能滋补阴血,又蕴含生生之气,性平偏温,擅于益气温阳,可治疗肾虚不育、阳痿早衰、精寒无子、遗精滑泄、小便余沥、须发早白等多种病症,与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联合应用,可...

  • 《伤寒论》大柴胡汤临证应用辨析

    《伤寒论》大柴胡汤临证应用辨析

    《伤寒论》大柴胡汤分别见于 103 条、136 条 和 165 条,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 实、大枣组成,与 《金匮要略》中的大柴胡汤相 比少大黄一味,在其他药物的剂量以及煎煮方法上 则完全一致。这一区别,王叔和在整理 《伤寒杂 病论》时即已发现,并在无大黄条文后注 : “一方 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大黄为 伤寒要药,它的有无必然会影响大柴胡汤的证治特 点,加之历代医家对条文的理解及临床实践经验的 不同,导致在大柴胡汤有无大黄及其证治特点等方 面产生了分歧与争论...

  • 承气汤方应用于临床都大有裨益

    承气汤方应用于临床都大有裨益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 “承气者, 承顺胃气也。 ” [1 ] 即承顺其失降的胃气, 以恢复其主降的功能 。“故承气汤通胃结、 救胃阴, 乃 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因其能攻下腑实、 泄热救阴、 承顺胃气, 使塞者通、 闭者畅而得名。 ” 承气汤方出仲 景, 后世医家吴鞠通则在《温病条辨》 中对其大加发展 创新, 既继承仲景下法之精髓, 又不落于古训之窠臼。 吴氏根据温病的病理特点, 结合邪气所袭的脏腑部位 及病邪发展变证的差异, 经过化裁, 制定了 8 个...

  • 藿香正气水使用宜忌

    藿香正气水使用宜忌

    时下正值一年内最炎热的三伏天,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烧烤”模式。对于又闷又热的桑拿天,藿香正气水是有效的防暑湿时令要药。 藿香正气水,以藿香为君药,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等药调配而成,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三伏天又闷又热,经常是暑兼湿邪,调节体温的汗液蒸发速度变慢,以致水湿内停出现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中暑症状,这时候就适合用藿香正气液祛除暑湿。 除了防暑湿之外,藿香正气...

  •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该方专为长夏湿热困胃所设,功能清暑益气,除湿健脾,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针对暑伤元气、湿困脾胃之病机而制定的。结合《内经》运气理论,2014年为甲午之岁,中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全年湿气流行,特别是上半年运气偏于热,湿热病患理当极为多见,东垣清暑益气汤恰中“病机”,最合“气宜”。 •笔者对于顾植山先生提倡的“任何方剂都可以成为运气方”这一观点有了更为直接的感受。分...

  • 《伤寒杂病论》退黄五法临床应用

    《伤寒杂病论》退黄五法临床应用

    桂林古版白云阁藏本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珍本中之珍本,细品精读,感悟良多。桂林古版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或列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黄”的法则,大致归纳在温、和、补、消、吐五法之内。 温法健脾温阳,多用于寒湿、脾阳不运。和法和解少阳,多用于阳明或少阳湿热,肝胆失调。补法健中补脾,多用于气血虚衰,营卫失和。消法消瘀化积,多用于病久气血瘀滞。吐法现多改作吹鼻外用,可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选择使用。临床上可随症加减,或单以一法,也可两法合用,贵在权衡变通。...

  • 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介绍

    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介绍

    河北中医学院阎艳丽教授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心血管等诸系统疾病,笔者发现临床常用四逆散为底方进行加减治疗,且效果较为理想,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下面对其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做如下介绍。 【拨乱反正】   阎艳丽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伤寒论》中的精神,要从“读白文”开始,即弄清原著对该方证的描述。四逆散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有人认为,该方证既不属于少阴病的寒化...

  • 从“开阖枢”理论谈活用金匮温经汤

    从“开阖枢”理论谈活用金匮温经汤

    •人体阴阳以“开阖枢”的动态形式存在,而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阳明之阖与太阴之开是同时发生的。温经汤治疗月经衍期、闭经主要取降“阳明”、开“太阴”,调冲任,进而达到促进月经来潮、促排卵,以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症。 •温经汤方中麦冬用量最大,麦冬与半夏相配降阳明也是经方的经典配伍,是降阳明之主药。但是,临床运用温经汤时常弃用半夏、麦冬,去了半夏、麦冬的温经汤,其疗效会大打折扣。 •顾植山运用五运六...

  • 栀子豉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栀子豉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笔者研读《伤寒杂病论》后,对中医治疗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后读胡希恕先生、冯世纶先生对经方的临床应用解读《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获益颇多。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应用栀子豉汤类方的心得与体会。 (1)《伤寒杂病论》第76条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指患者在运用发汗、吐、下的诊治方法后,津液受损而遗热未除,热邪在膈以上,并上攻于脑,遂使虚烦而不寐,翻来覆去...

  • 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

    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

    人参为补药之王,系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人参的干燥根,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在《伤寒论》中,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现辨析如下: 桂枝新加汤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

  • 持续高热 诸药合用治宜病机

    持续高热 诸药合用治宜病机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贾六金教授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得心应手,尤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征)而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主张紧追余邪,除邪务尽,每收立竿见影之效。他曾在绛县人民医院工作多年,笔者西学中返院时,彼已是一方名医,屡屡释难解惑,使我颇多收益。每遇难题仍时时求教,遵嘱施治,多获佳效。今择其治疗长期高热验案,虽属以管窥天,似亦可反映其高超医术。   绛县医院同事荆某,女,54岁,1993年7月无明显诱因持续39℃以上,高热两旬,曾邀余等会诊,因诊断不清,...

  • 血虚发热案方用归脾汤加减

    血虚发热案方用归脾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医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临床过程中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介绍如下。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以致耗气伤阴或伤败脾胃。...

  • 浅谈甘温除热法及其运用

    浅谈甘温除热法及其运用

    甘温除热法者,乃用甘温之药来治疗虚劳发热之谓也。此法是后世医家从《内经》“劳者温之”并结合临床实践领悟出来的。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虚劳病用甘温之药,说明虚在气。当然,也有血虚而累及气虚的,但必以气虚为主。基于上述,笔者以甘温除热法来治疗气虚为主引起的发热证,计有18 例,且均获治愈。如张某某,男,42岁,已婚,农民。1990年8月11日来诊。述身热(体温正常)烦渴欲饮不多已半年。发病1周后,先求西医诊治,医者考虑系糖尿病,但经反复检查血糖、尿糖,均未发现异常。因为如此,故西医建议患...

  • 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丹,方源方义 临床应用

    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丹,方源方义 临床应用

    方源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消毒丹)为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制,但叶氏著作中未予收载,致使此方最早见于何书,迄今说法不一,或谓引自《温病条辨》,或谓录于《温热经纬》。但据查证,吴氏的《温病条辨》无此方,谓其出自该书是不妥的。故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该方源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如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21世纪课程教材《温病学》《方剂学》等,《中医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亦主此说。查阅《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载有甘露消毒丹方,并有“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之。”叶...

  • 补中益气汤方运用范围则相当广泛

    补中益气汤方运用范围则相当广泛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药组成为黄芪15g、人参10g、白术12g、炙甘草6g、陈皮5g、升麻3g、柴胡6g、当归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认为方中所用药品多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所谓上品,主治多种疾病,且有养身功能,可久服常服,轻身延年,使人耳目聪明而不饥也。现代也多认为此方能调整内脏功能,增强免疫机制。 昔日贵阳医学院中医顾问毛玉贤,行医50余年,临证时以补中...

  •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保和丸出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药物配伍巧妙,以消食化积、理气和胃为主要功效,临床运用较广,为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当代医家在《方剂心得十讲》中概括:“连翘微苦性凉,具有升浮宣散、清热散结之力,在大量消食导滞、和中降气之品中加入连翘,不但能清郁热、散滞结,而且用其升浮宣透之力,可防消降太过,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有温有凉,有化有导,呈现出一派活泼生机。再者,本品还善理肝气,既能疏散肝气之郁,又能苦平肝气...

  • 选用3个验方验方治疗肺癌

    选用3个验方验方治疗肺癌

    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介绍以下3个验方可供选用。  方1  【方药】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各30g,雷公藤15g,干蟾皮9g。  【适应症】肺未分化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2  【方药】牛蒡子20g,广豆根15g,牡荆子(或牡荆叶)、天冬、半枝莲各30g。  【适应症】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  【方药】乌骨藤、槲寄生各30g,前胡、苦参、山慈菇(打碎)各15g。  【适应症】肺腺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上海龙华医院刘嘉湘教授有2 个治疗肺癌脑转移验方可供选...

  • 安宫牛黄丸不可滥用

    安宫牛黄丸不可滥用

    数年前开始出现一股错误的养生风潮——安宫牛黄丸按节气服用预防中风。有的地区宣扬每月服用一丸,有的地区宣扬每季服用一丸,还有的地区宣扬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都要服用一丸。这些宣传大错特错,误人不浅。高危人群中风的预防是每日必做功课,节气养生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代替日常预防。一次暴饮暴食、一次怒发冲冠、一次忘记吃药都可能诱发中风。日常调摄不可忽视。 性至寒凉,重症急救 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鞠通悲愤于广大百姓“不死于病而死于医”...

  • 胸痹不可盲目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胸痹不可盲目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言:“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该条文为后世治疗胸痹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不少医者遇到心脏病胸痛者,也会顺手开出此方。首先看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成:瓜蒌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笔者常用量为:瓜蒌20~30g,薤白12g,半夏10g,白酒2~5ml。 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所导致的胸痛皆属于胸痹的范畴,其主证是胸痛,并伴有胸闷、心悸气短或胸痛连及后背。因心脏的鼓动...

  • 贾文魁活用九种逍遥散治杂病

    贾文魁活用九种逍遥散治杂病

    •使用逍遥散加减,一须确定基本病机为“肝郁血虚脾弱”,组方时方可定逍遥散之基调;二须分清虚实关系,适时调整相关药味剂量。 •白芍配柴胡,一酸一辛,一敛一散,一柔一疏,以复肝木曲直之性,为不可易之药对。肝之疏泄不及时,柴胡用量宜略大于白芍,而肝之升发太过时,则白芍用量宜略大于柴胡。 •逍遥散是中医临床的验方效方,与小柴胡汤等虽共属和解剂,却较小柴胡病机主旨更有针对性,善用者临证执此一方,常可以执简驭繁。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

  • 炙甘草汤证的应用常有茫然

    炙甘草汤证的应用常有茫然

    •炙甘草汤的应用不必拘于“脉结代,心动悸”,凡符合阴血不足、阳气虚馁,血脉不畅者,诸如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血不养筋、病后体虚、化疗后心血失养等,皆可用之。 •炙甘草汤的证候可谓虚中夹瘀。此“瘀”由阴血不足引起,与瘀血证有本质不同,因此不用活血化瘀药,而用火麻仁等滑润血脉药。 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曹颖甫对经方应用娴熟,其高足姜佐景整理的《经方实验录》,医案翔实,要点突出,多有启迪。书中关于炙甘草汤的应用值得一读,今就其主要内容叙述如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