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383页

中 第383页

  • 长寿需养肾 吴晋兰:博士中医“上工”情

    长寿需养肾 吴晋兰:博士中医“上工”情

    1月19日,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长寿的秘诀——国医大师谈养肾”主题论坛在京举行,国医大师和中医药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肾为先天之本、养生之根”话题交流养生经验。 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颜正华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身体健康,成为养生长寿的“标杆”。会上他介绍了自己的养生经验,一是饮食节制,搭配合理;二是起居有常,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三是将运动锻炼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四是注意调理身体,适当服用保健品。...

  • 十滴水可解“假中暑”

    十滴水可解“假中暑”

    夏季,人们通过吹空调、喝冷饮、洗冷水澡等方式来降温。在炎热天气下,人体毛孔开放,一旦这些纳凉避暑的方式过了头,很多人就会发生“假中暑”。除了和“真中暑”相同的发热症状,还会有畏寒头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或伴有呕吐、腹泻等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阴暑”。这时候可以使用十滴水来治疗。 十滴水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组成,还添加有酒精,气味芳香而辛辣,服后可温水漱口,或含个糖块。药店里还有十滴水软胶囊,服用相对方便,只是药力稍逊。十...

  • 徐经世:把对中医的一片痴心坚守下去

    徐经世:把对中医的一片痴心坚守下去

    近日笔者采访了安徽省中医院十佳医生获奖者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 中医看病关键在辨证 “你看看这个小宝宝可好玩”,徐经世教授指着一个病人家属寄来的照片说,这个小宝宝名字当中有一个“易”字,家里人认为他来之不易。家住巢湖的赵女士多年不孕,辗转多家医院诊治也不见效果,家里人甚至想放弃治疗,一个不经意间,赵女士的母亲听说徐经世的医术高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他的门诊。“能不能治好”,这是病人在门诊反复问的一句话。徐经世首先疏通病人...

  • 回家不换衣服警惕铅中毒

    回家不换衣服警惕铅中毒

    很多人回到家没有把外衣脱掉的习惯,这样会无意中把铅带回家,造成慢性铅中毒。特别是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对此应特别警惕。铅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地区,汽车尾气会造成严重的铅污染。在经常堵车的地方,频繁的停车、启动、慢速行驶都会让汽油的燃烧很不充分,铅随尾气进入大气的含量会更高。另外,大量晚间进城的货车使用柴油发动机,排放出的含铅尾气更易造成严重污染。环境中的铅污染,除了来自汽车尾气,还来自各种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蓄电池、农药、涂料等中都含有铅及其化合物。因此,回家后要把衣服脱掉,并把手与脸洗干净。...

  • 中医人的舍与得 扎根林场的中医

    中医人的舍与得 扎根林场的中医

    “阴平阳秘”“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讲究“辨证”的中医诊疗,他体悟至真;一向淡泊如水,当困难来袭,他又冷静异常,勇敢抗争,显露英雄本色。这个善于“对立统一”的人,就是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徐刚。 徐刚于197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1980年分配至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至今,期间还跟随九江市知名老中医田庭先先生学习。之后,徐刚又先后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 盘活区域中医药资源值得探索

    盘活区域中医药资源值得探索

    龙头中医院如何引领发展区域中医药事业,使辖区居民享受更多更好并“同质、均等”的中医药服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版本”的经验和做法是:创建“一体化管理”的社区中医药联合体。 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社区中医药联合体”,首先探索了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创新。该版本避免了辖区范围内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卫生机构中医药事业发展各行其是,区域内居民享有中医药服务的质和量水平不一的状况,从机制上促使整体推进...

  • 中医规培应全方位 重细节

    中医规培应全方位 重细节

    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在各地广泛开展,中医师的培训也在其范畴。然而,中医的教学与传承有其独特的属性,中医规培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须遵循中医的规律。培训带教老师的“教”和规培医生的“学”,是规培质量和成败的最关键环节。带教与学习的实践贯穿整个规培的全过程,要使带教老师教得认真,规培医生学得投入,并且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就必须对带教老师和规培医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带教老师与规培医生要加强互动 在规培过程中,带教老师和规培医生应该是一个...

  • 孙以民:巧用中医医术精

    孙以民:巧用中医医术精

    提起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中医大夫孙以民,找他看过病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叫他“贴心医生”,因为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始终秉持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 继承祖业贯中西 孙以民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是无棣县德高望重的名中医,老人一生执着敬业,把为患者服务作为毕生追求,不管患者贫富,都一视同仁用心对待。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他总是上门诊治,还常常为家庭困难的患者支付医药费。祖父慈悲为怀、悬壶济世的美德,深深影响了孙以民,他自幼就立下理想:“要做一名好医生&r...

  • 人到中年应注意

    人到中年应注意

    每个人在变老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人到了50岁以后,应该每隔2年检查一次眼睛。 2.老觉得每个人说话都嘟嘟囔囔的,就说明你的听力已经开始下降了。 3.如果你的头皮上出现了形状不太规则的黑色或棕色斑点,就要小心是不是患上了可能致命的黑素瘤。 4.牙龈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牙齿脱落,还能引起心脏病等问题。 5.一周吃两次鱼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6.经常锻炼身体有助于降低女性患乳腺癌风险。 7.男性比女性的膝关节损坏程度更重,男性因此不得不作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人也更多。 8.如果成年后...

  • 孙光荣 弘扬中医药文化 始终在路上

    孙光荣 弘扬中医药文化 始终在路上

    孙光荣(1941.11-),男,汉族,湖南浏阳人(祖籍安徽庐江),自1958年7月14日起,从事中医临床56年,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顾问兼中医学院名誉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等。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

  • 让中医药扎根基层 补充医师队伍

    让中医药扎根基层 补充医师队伍

    时值正月,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车王镇中心卫生院国医堂针灸推拿室里“卧”无虚席。医生于素芬密切关注着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不时看看中药塌渍治疗的患者是否需要加药,嘱咐刚做完艾灸的患者晾干身上的汗再出门。 吕家邢王村村民崔秀芳的腰痛经过三四天的无烟艾灸治疗有了明显好转,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不知道镇卫生院的中医这么厉害,俺们村村民在这治好病,俺就来了。” 2015年,无棣县将国医堂建设作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投资1700万元,按照统一面积标准...

  • 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刘建玉“刘一手”的手

    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刘建玉“刘一手”的手

    享誉张掖小城内外的“刘一手”已经年近50了,高高的个儿,笔挺的腰板,浓密的乌发,炯炯有神的双眼,一副白色边框的眼镜配在略显瘦削的脸上,显得斯文儒雅又书生气十足。 因为他有一双特别会按摩的手,会顺着人体的十二经络走向按摩。他还有一招,就是不偏不倚点压在阿是穴,让患者在酸痛麻之后惊呼:“呀,真的不疼了呀!”于是刘医生就被尊称为“刘一手”了,他的真名刘建玉反倒很少被人提及。 “刘一手”的手,有点干瘦有点娇弱...

  • 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我这里提到的“学好中医”,标准是将来如何做一个好的中医临床医生,而不是谈怎么考研究生,怎么搞科研,怎么做中医的学问,我要谈的是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目前,中医队伍中不乏研究生、学问家,不乏教授、博导,最缺乏的是真正能够用中医药治病的临床医生。朱良春先生说得好:“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故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中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独...

  • 陈炳旗“渐冻人”从中医典籍寻求治疗线索

    陈炳旗“渐冻人”从中医典籍寻求治疗线索

    第一次见到陈炳旗,很难想象这位年近古稀的医者曾经是“渐冻人”,在20多年前被确诊患有MND(运动神经元疾病,ALS即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其中最常见、最易识别的表型,多以ALS代表MND这一组疾病)。 对这一世界绝症,西医至今无有效治疗手段,患者大多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5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罹患此症,虽生存至今,也已全身瘫痪、失语。 而陈炳旗如今面色红润,行动基本自如,精力旺盛,出诊、讲座、带博士,长年因参加各类活动四处奔波。...

  • 民间中医的发展

    民间中医的发展

    在农村边远地区,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 浙江温州著名民间中医潘德孚。虽然他医术高超,却一直没有取得最低的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他的诊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缔。 1 民间中医传承“断档” 保护和改善民间中医的生存环境,比挖掘、整理...

  •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

  • 卜弥格 将中医药传到 西方的第一人

    卜弥格 将中医药传到 西方的第一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6月对波兰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出访前夕,习主席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了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写到,“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交往源远流长。”他提到了一位叫“卜弥格”的17世纪波兰来华传教士,誉他为“波兰的马可·波罗”。 历史上中医中药在世界上的传播,尤其是早期将其较详细地介绍到欧洲,卜弥格的重要作用不可磨灭。 卜弥格(Michal Boym,16...

  •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争,旷日持久。令人义愤填膺,也令人魂牵梦绕。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遇到了现代科学。是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融合论,还是文化多元论,这要靠学术环境的宽容和包容,更要靠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与调整。在这中间,中医人自身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养生自信、疗效自信,至关重要。近日读马有度先生的《感悟中医》一书,被他的临床经验和学习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娓娓动听的高论宏议深...

  •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认识周文泉教授,大概是25年前的事情。那时,我刚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的老师要我联系西苑医院老年病学科的主任周文泉教授,想到北京参观学习中医老年病学科建设的经验。 当我和山东老年病科的老师一起到西苑医院老年病科时,周文泉已在他的办公室等候。他的办公室整洁而简朴,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老年医学的经典和现代医学书籍,墙壁上是传统中医老年医学相关的几个素描画,让人感到清馨。当时周文泉不到50岁,虽不十分魁梧,但让人感到非常儒雅、非常有学术味...

  •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中医全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从事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管理等中医药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诊断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并提供中医药及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按摩等适宜技术治疗;进行急危重症急救或转诊;进行疾病预防性筛查、咨询,提供中医药防病服务;对社区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体质辨识、小儿捏脊等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行居家医疗照顾;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管理档案;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教育。 清晨6点,家住北京水碓子东...

  • 记湖州市中医院杨氏外科和潘氏外科

    记湖州市中医院杨氏外科和潘氏外科

    潘氏外科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杨氏外科】 杨氏外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医是湖州市四大名医之一——杨詠仙,其后有第二代传人杨泰生(湖州市名中医)和第三代传人程祖耀(省级名中医)。 杨詠仙(1897~1979年),杨氏外科始祖...

  •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医生,请帮帮我,我胃难受,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效果。”去年7月,57岁的严先生来到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找到周祖贻教授。严先生因不思饮食腹部饱胀、喜温喜按又隐隐作痛,以为是一般受凉引起的消化不良,一直服用助消化药健胃消食片,总是经久不愈。周祖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为脾胃虚寒证,治疗药方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为基础进行加减,此方温脾散寒、缓急止痛。服用一疗程后病情显著好转,后又根据患者身体虚弱的情况,加用健脾胃的参苓白术散,几个疗程后,严先生痊愈康复。 在肠胃病的治疗上,周...

  • 王建华 现代脾胃学和中药麻沸散

    王建华 现代脾胃学和中药麻沸散

    2016年4月9日,89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华在广州平静地离开了我们。 作为我国现代脾胃学和中药药理学的开拓者之一,王建华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载入历史的突出贡献,一段段感动杏林的温暖回忆:参与组建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任主任委员;对“麻沸散”的研究,揭开了中药麻醉的千古之谜;结合临床研究脾虚证,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建华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从事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国医大师吕景山:书写中国医生的神奇

    国医大师吕景山:书写中国医生的神奇

    吕景山的著作 吕景山(1934—),祖籍河南偃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院)工作,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1991年调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工作,任所长、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吕景山对穴》等...

  • 深切缅怀王明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辛勤付出

    深切缅怀王明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辛勤付出

    上个月突然接到王明方去世的消息,无比震惊,无比悲伤!我和王明方7月份还在北戴河一起给全国政协干部培训班讲课,当时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说起当年受命天津巡视组组长时,怎么和“大老虎”武长顺斗智斗勇最后将其绳之以法的故事,整个过程惊心动魄,远胜警探小说。当然更多是聊起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还相约今年秋冬之际去老家徽州定潭看看“张一帖新安国医博物馆”。没想到,他突然间就这么走了,走得这么匆忙,让人如何承受…… 作为一位正部级干部...

  • 书中锦句(三)

    书中锦句(三)

    我们穿上高跟鞋,踮起脚尖,只是想走得美一些又远一些。人生有很多路都是一边忍着痛一边往前走的。——何洁《高跟鞋》 现在联系方式太多,好像一下子把人的距离拉得很近,每天光手机短信就有上百条。实际上,静下心来想一想反而挺孤独,这么多的联系人,有多少是真正的知己呢?有多少能够彻夜不眠、秉烛长谈呢?还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并由此产生的诗歌,也找不到感觉了。现代社会,浅薄生活,深刻孤独。——俞敏洪《喧嚣里的孤独》 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缓慢生长的植物,必须经历并顶得住逆境的冲击,才无愧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十四日(农历五月十一),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山海含悲,亲朋垂泪,杏林痛失柱梁。追念前贤,迄今八周年,浩浩伟功业,浓缩于眼前。2016年6月15日,焦树德教授的外孙女、树德堂国医馆馆长陈咏梅女士,亲率后学于铜像前,缅怀前辈,谨以此文敬上。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星汉灿烂,绝学薪传。 医道肇始,黄帝歧伯。 伊尹卢扁,皆为圣贤。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忧系家国,寿世济难。 厚德重生,抱楚为痛。 广布医泽,远播...

  • 让“西学中”培育更多中西医结合人才

    让“西学中”培育更多中西医结合人才

    今年两会,关于中医药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成了热门话题。在这次两会上,温建民委员和唐农代表都针对开展“西学中”提出建议,将中西医结合纳入“十三五”规划。笔者对两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非常赞同。 为什么在这次两会期间,我一个普通基层医生的建议能够与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不谋而合呢?我想,这大概是中医界都普遍认识了这个问题。中医人才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多方面途径培育中医人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培养中医人才还是以中医院校为主,但“西学中”也...

  • 屠呦呦教授再次重申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

    屠呦呦教授再次重申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吸收创新手段,她和她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对于研制系列青蒿素类药品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成就是传统中医带给世界的礼物。笔者认为,青年中医科研工作者,应当下功夫研究屠呦呦教授的科研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中。 屠呦呦曾回忆说“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

  • 行医把病看好 基层看中医

    行医把病看好 基层看中医

    “医生,最要紧的是踏踏实实把病看好,比医术更重要的是医德。” 4月2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诊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简单朴素的拜师仪式,中心主任安阿玥开门见山为三位徒弟立下了“行医规矩”。 赵剑峰、孙伟鹏、吴俊三位医生恭敬地向师傅呈拜师贴、行礼敬茶,他们扎根在内蒙古包头、吉林松原、安徽芜湖的基层医院,无论公立医院科班出身,还是民营专科医院摸爬滚打,他们有着同样的心愿:把师傅精湛高尚的医德医术带回到自己的家乡。 “我们的落...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