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60页

中 第260页

  • 研究《本草经》研究应用中药的方剂

    研究《本草经》研究应用中药的方剂

      受近两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些瞧不上了。现行教育把学习西方文化作为基础,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重视不足。以中医为例,中药为什么能治病,自有其中医理论源由,但主流意志却要求拿现代实验去证明中药的疗效。比如麻黄经过现代研究之后反而不能治中风了,这是把中医给阉割了。   学习中药,一定要先学格物致知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中药的取类比象思维模式。我读大学时,老师只要求背诵中药的基本功效,既没有要求熟读《神农本草经》,也不肯讲述古人观察药效的思维方式,如此学习,将来面对病人时却无法灵活辨证用药。...

  • 刘纯一套中医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

    刘纯一套中医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

    刘纯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九世孙,明朝太医,他历经60多年的实践,落实“治未病”的理论,总结出一套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他在《短命条辨》里说:“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夫正气衰者有三:过饱,气恼,不劳。故尔养生者以十条克之。”他健康高寿,享年126岁。他的养生之道值得借鉴。 “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 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

  • 中医诞生于中国 延续千年不灭

    中医诞生于中国 延续千年不灭

    @仝小林北京 按照中医原创性思维有可能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是因为中医的很多治法,其实是自然现象的抽提,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但是,既然是自然现象,既然有效,就一定有科学内涵。只要找到了恰当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就有可能揭示其治病原理,既为现代科学所认同,又走出与现代医学不同的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有人说:中医用故事说话,西医用数据说话,谁是文学?谁是科学?——我倒觉得若能医文俱佳更好。古代的中医往往亦擅长文章,读其医案,欣赏其文,想见其时其人的风采,实在是羡慕地紧。...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现行的《专利法》中,有关药品专利保护条款借鉴了一部分西方国家的专利法规内容,但西方国家没有中药,中药与化学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用化学药的保护方式,来保护中药专利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与专利法有冲突之处。因此,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赵志全提交了建议——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智力成果,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国家利益。我国应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坚持民族利益,健全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自学中医走出去 追医梦

    自学中医走出去 追医梦

    一位博士的追医梦 张天翼37岁,中国科学院博士、大学老师,生物学专业出身的他一直从事中药研究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激起他学习中医的浓厚兴趣。 在张天翼看来,中医药是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如果有机会进入临床,即便没有学历学位证,他仍愿意尝试学中医。 想跨入非医攻博的门槛并非易事,经历两次考试张天翼均败北,这让这位生物学博士感到些许无奈。 但梦想还要继续追逐,张天翼说,“希望对非医攻博学生,入门条件不要太苛刻,出门条件要...

  • 中医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

    中医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

      从古至今,“十八反”、“十九畏”几已成“定论”,中药从业人员必背,药房调剂人员有权限制医生使用或拒绝发药,患者也因此多有质疑。   然而,遍览中医医籍,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尤其是当代,临床运用越来越普遍。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为医、药、患者三方间一个常常发生的矛盾。似有必要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从医药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以求得共识。   从源头而论,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七情”配伍关系的记载,后世历代...

  • 脉诊纳入“诸诊合参”当中

    脉诊纳入“诸诊合参”当中

      读《李培生医书四种》和《伤寒论注疏正》自序中有这样的话:“脉为证之一,如脉浮主表……然阳明病亦有浮滑、浮紧、但浮;三阴之脉,更有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当知仲景脉法,是用证以合脉,非拘脉以论证也。”   笔者由此想到,很多书中所述的“脉浮主表”是否准确?读完前面这段话后,应能给出否定的回答。这对无限夸大脉诊者,也是一个当头棒喝。不如换个说法:“脉浮可以提示有表症”,这是对的。...

  • 中医煎药服务中心

    中医煎药服务中心

      到大医院看病拿方,等待饮片调剂和代煎的时间成本令人焦躁;诊所药店提供的代煎药服务也常在质量安全方面带来疑虑……这些烦心事对杭州市民来说已不成问题。   患者看完中医开好方,只管回家等待,自有邮政专车将袋装中药汤液送上门,上午开方下午送药,下午开方第二天上午送药。质量安全上无须担忧,汤液均由当地专业煎药中心煎煮包装,这些煎药中心都由大型中药饮片厂商兴办,所用药材道地性也足可信赖。   将医院、诊所、药店,与煎药服务中心、邮政服务网络相联结,靠的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也来自...

  • 《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读后

    《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读后

    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既需要提高临床水平,也需要提高学术水平。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健教授领衔、10余名风湿病学专家主编的《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日前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科学性和中医药优势,着力体现新安医家治痹经验的挖掘、总结及应用,颇具地域特色;是一套全面反映风湿病古今学术观点和当今中医诊疗最新进展的大型学术丛书,更可作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分册各成体系 《风湿病新安医学探源》:揭示新安医...

  • 中药材灰尘较多 建议简单冲洗

    中药材灰尘较多 建议简单冲洗

    有人认为,煎煮中药材应像加工蔬菜一样,需要先清洗。其实,不同情况应分别对待。 如果购买的是药房按处方手抓配制的药材,打开后发现灰尘较多,甚至可能有泥沙,建议漂洗。植物类药材各部分清洗方法不同。金银花、菊花等花类药一般不能用水泡,因为花蕾的有效成分易溶于水中,降低药效,建议简单冲洗。植物的叶(如番泻叶)、果(如枸杞)、根茎(如三七、黄芪),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易残留灰尘,可用清水漂洗2 次,但不能长时间浸泡,以免损失药效。 需要提醒的是,粉末状、在配制时要研碎的药、动物类药材不建议清洗。 一些药厂为保障卫生,将药...

  • 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

    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

    在浙江省东阳市,此时已有很多人陆续前往东阳市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其中,不少是曾吃过 “冬令膏方”者,他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膏方的好处,既能补虚,又能疗疾,于是想在夏天再吃一料,好好调理下。该院每年都要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开设夏令补膏门诊,今年也一样,因其适应症广、效果好,受到欢迎。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和食疗分会委员、东阳市名中医、东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卢巧英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前些年,人们比较熟知的是冬令进补,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在冬令进...

  • 中医家传亦称祖传

    中医家传亦称祖传

      家传亦称祖传,遍及各行业。就医学而言,中西医界莫不如是。高校教育和传承代替不了“家传”,是不争的事实。   中西方家传典范的启示   毋庸置疑,医学最原始的传承方式,就是“子承父业”。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秉承其父、祖衣钵,完成了被西方称为“东方医学巨著”的《本草纲目》,以及中医典坟之作《濒湖脉学》等,成为千古名医。   中医如此,西方亦如是:希波克拉底的父亲是位医生,其祖父是被称为医神的阿斯克雷庇亚斯。直系血亲传承,让希...

  • 中外专家深入探讨中医药抗御病毒

    中外专家深入探讨中医药抗御病毒

    从中世纪的黑死病,到1918至1919年的大流感,再到艾滋病、非典、埃博拉病毒攻击人类,甚至死亡。对付病毒,是消灭还是与之共存?或是达至一种平衡?3月27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以“病毒与人类”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外专家展开激烈辨论。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叶雷是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他认为病毒和人类的相关性要在科学的角度之外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去探讨。病毒对人类的作用应该有一种平衡点,才能让病毒不会变得大规模为害并在可控之内。同时,人类的...

  • 最好的综合性中医药工具书

    最好的综合性中医药工具书

    《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本草》,是目前最好的综合性中医药工具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辈们为完成这些学术工程,立下了不朽功勋。 聊起《中药大辞典》的编纂,不得不提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家、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吴贻谷。就在该校成立60周年前夕,他离世了。渊博的知识,巨大的贡献,在学校建校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淡泊的生活,高尚的人品,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记者虽未见过他,但在建国后高等中医教育的历史长河中了解了他。吴贻谷是第一套中医药教材《中医学概论》和《中药学概论》以及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中药大辞典...

  • 中医治疗大法是什么?

    中医治疗大法是什么?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此话原意是说诊断的时候,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以正常人的呼吸去衡量病人的情况。即诊断是把健康人作为标准,来衡量病人的脉气与脉象,以正常为镜子,照出反常来。   笔者由此想到治疗,是否也能与“常以不病调病人”这句话联系起来呢?   这句话在笔者脑海中盘旋既久,突然发现,它作为治疗的大法,应该比在诊断中意义更大。   在和同行交流中,经常会提到...

  • 新式中医养生广场舞

    新式中医养生广场舞

    “第一式,吐纳乾坤;第二式,调和阴阳……”时下,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各个社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跳起新式广场舞。这套舞名为“中医十八式养生广场舞”,由长春中医药大学师生历时半年创编而成。 中医十八式融合了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动作,具有养生保健功效。前六式是对中医理论的一种阐释,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后十二式则取自华佗的“五禽戏”,这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式。 今年2月,&ldqu...

  • 吐血 中医从脉辨治要点

    吐血 中医从脉辨治要点

      吐血,指血从口中出,无声无咳,可因郁怒、伤酒、饮食劳倦等发生,从脉辨治要点如下。   脉见洪象 肺胃积热   此类脉见沉洪或洪水,或洪数,多伴口臭便秘、口干咽燥,见此脉象多从肺胃积热论治。此乃平素过食辛辣煎炸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或外伤暑热,积热成火,蓄于肺胃,腑气不通,血气俱热,血随气上而呕血。治宜清泄肺胃、凉血止血,方用三黄泻心汤、凉膈散、竹叶石膏汤加减,药用黄芩、黄连、大黄、竹叶、生石膏、丹皮、知母、生地、白芍、连翘、栀子。   脉见弦象 肝经郁火   此类患者脉常见沉弦有力或弦数或弦...

  • 实用的中医香疗方法

    实用的中医香疗方法

    在热播电视剧《活色生香》里讲述了晚清至民国两大香业家族制香人的儿女情长和家国爱恨,不少观众通过观剧对贯穿剧情主线的神秘香疗也颇感好奇,其实,这是中医古代的芳香疗法。 中国香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紫(柴)”、“燎”、“香”、“鬯”(芳香酒)等字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到了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隋唐时盛行于皇宫,杨...

  •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健康发展规划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健康发展规划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

  • 几近湮没了中医的精华

    几近湮没了中医的精华

      现在的中医界有几个特点:看后世方书的多,读经典的少;用时方的多,懂经方的少;以方(药)套病的多,会辨证的少;开大方的多,开小方的少;热衷于西医的多,笃信中医的少;普及西医的多,宣传中医的少;学风浮躁的多,潜心钻研的少。这几多几少的特点,几近湮没了中医的精华,模糊了中医的特色,制约了中医的疗效,使中医看似兴盛,实则衰落。   目前,有些医生开方不见法度,废医存药,别说用经方了,真正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来开时方的也不多见了。会辨证开“方”的不多,而套症状开“药&r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7 17 0 中医
  • 古籍中以“百”打头者

    古籍中以“百”打头者

      以“百病”名书者甚多,但属于古籍者较少。古籍中以“百”打头者如:   宋代王璆(字孟玉,号是斋)撰有《百一选方》二十卷。王氏平素蓄方甚丰,皆其耳目所闻,已试必验者,王氏从中精选后编为本书。言“百一”者,言其选择之精。后经刘承父校正、增补,更名为《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共载方1046首,分为31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方后多有验案,对临证选方有参考意义。   明代徐绅编有《百代医宗》十卷。该书分为诸证纲目论、诊脉切要、...

    养生秘方 2024-03-07 18 0
  • 传统中医的独立性 国家中医药法是好法

    传统中医的独立性 国家中医药法是好法

    @黄老斯人 据闻,国外及港澳台有规定,当地注册执业的中医师,只能按传统中医方式诊疗,不能使用西医仪器检查,不能处方西药。这种明确界定中医西医两种医疗体系的做法,客观上保护了传统中医的独立性。国内推行所谓“中西医结合”,中医院的中医生多数实际上成了西医生,人们分不清谁是真中医,选择中医落了空。 @赵进喜大夫 国家中医药法是好法,如传统中药制剂配制与传统中医服务备案制等,是其亮点,但如何打破各利益集团的干扰,尤其基层管理部门的不合理限制,让政府的好法...

  • 坚守“中医学”正名表明

    坚守“中医学”正名表明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逐渐确立了在中国医学界的主流地位后,中医学被冠名为“传统医学”,使以西方科学标准作为唯一的“普世”性标准对中医进行质疑、改造的行为合理、合法化,促使中医迷失主体,放弃自主发展。同时,“传统医学”的称谓还会淡化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事实,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表明对中医学所属权的立场。   ●中医学种种“先进”的特质及在现代诊疗中的实践优势充分表明,中医并非输在技术竞争的战场上,而是输在意...

  • 中医按摩手法 搓法 摩法

    中医按摩手法 搓法 摩法

      中医按摩手法有很多种,如搓法、揉法、摩法等等。无论何种按法,按压方向必须垂直于治疗部位,用力由轻至重,手法的着力部要紧贴体表,不能移动。下面具体说说搓法和摩法。   搓法用双手的掌面夹住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时上下往返的方法称为搓法。该手法操作时患者肢体放松,医者用双手掌面夹持住肢体的治疗部位,然后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搓转或搓摩运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动作灵活,不滞涩。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缓慢。一般以四肢部、协助部最为常用。搓法刺激量中等,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 疾病发生 中医概括为“邪”和“正”

    疾病发生 中医概括为“邪”和“正”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内经》把这两个方面概括为“邪”和“正”,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详读《内经》相关理论,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3种情况。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出自《灵枢·百病始生篇》。其所谓“两虚”,一指外来的虚邪,即贼风邪气;二指人体内在的正气虚,只有在虚邪与正气虚这“两虚”相逢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伤...

  •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当前,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状况如何?今年1月和6月初,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先后两次应邀到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讲学。记者近日见到了刚刚回国的韦以宗院长。他认为,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需要的是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我国的中医专家赴美讲学并非少见,但一般都是相关学术团体间进行学术交流。而进入美国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讲学却为数不多。美国对医学行业管理非常严格,例如非美国公民不...

  • 一款常见中药做成的茯苓薏米祛湿茶

    一款常见中药做成的茯苓薏米祛湿茶

      丘振文   本期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中药师   时下,对于身处南方地区的人来说可谓是热并湿着,一方面高温天气让我们水分不停丢失,另一方面南方地区的人多体内湿气重,气温虽然高,但却总有一种湿黏黏的感觉,人很容易感觉不舒服,祛湿在这个季节总是显得那么不可缺少。本期我们将带来一款常见中药做成的茯苓薏米祛湿茶为你开启祛湿的前哨战(更多独家祛湿粥、汤、茶、甜品敬请关注7月份《健康参考》)。   专家开方: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视需求)。茯苓、薏米用清...

  • 《金瓶梅》中医生诊脉开方的成药

    《金瓶梅》中医生诊脉开方的成药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飞黄腾达的过程代表了中国旧社会里流氓、土豪劣绅发迹的过程。西门庆最早是在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就是今日的中草药房,第七十九回西门庆临死前嘱咐的话中提到生药铺的本钱达五千两银子,可见规模不小。遗憾的是书中对生药铺的描述一只字全无。   《金瓶梅》中医生为病人诊脉开方的成药有很多,其中的大多数我们仍在使用。   暖宫丸   第七十六回月娘受潘金莲的气,头疼脑胀,任医官为她诊脉,西门庆曰:“学生第三房下(孟玉楼)有些肚冷,望乞有暖宫丸药见赐来。”暖宫丸见《何子...

  •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以中医人的眼光看,群众路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蕴含和体现着许多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督导工作贯穿活动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面上工作健康发展。这个要求,其实就蕴含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实施,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有助于揭开中医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这个复杂的“黑箱体系”。日前,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苑医院,中国药科大学的多位中医、中药及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致这样认为。会议就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并围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首先提出并建立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