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 第269页

药 第269页

  • 壮族医药发展史

    壮族医药发展史

    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代繁衍生息在祖国南疆,特别是聚居在广西最多的土著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学—— 壮医药学,是壮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内容。壮医药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壮乡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 庭中的一员,是我国人口最 多的少数民族。其中90% 以上的壮族人口居住在广 西壮族...

  • 中医皮肤给药法

    中医皮肤给药法

      熏蒸浴洗法   是将药物水煎熏蒸浴洗皮肤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中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疗“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口渴”。百合病日久不愈,阴津亏损,虚火亢盛,则口渴不止。百合养阴润燥,用百合煎汤浴洗周身,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金匮要略》还以矾石汤煎水浸渍足踝治疗湿邪积滞脚气冲心及壮热卒死;以败蒲席煎汤浴洗治疗坠马及一切筋骨损伤。又如《本草纲目》以黄芪防风汤煎煮数斛,放病人床下汤气蒸之,使中风不语、脉沉口噤患者痊愈。此证牙关紧闭不能服药,用药汤...

  • 炭药治病作用独特

    炭药治病作用独特

    前几天,魏大爷因为痔疮出血去抓了几剂中药,回家后发现药袋里有一些黑炭样的东西。他一肚子不高兴,去质问药店为什么用“变质”的中药…… 结果,药师告诉他这叫“炭药”,是专门用于止血的,里面总共有好几种呢,不是什么变质。魏大爷的心里踏实了一些,可还是直犯嘀咕:啥是炭药呢,炭也能治病?其实,在中医处方里炭药很常用,尤其是各种出血病症患者所服的中药里,这种炭药就更多了。 所谓炭药,就是把中药烧、炒或煅制成炭,再行使用。炭药和治病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归...

  • 中医滴眼给药法

    中医滴眼给药法

    将药液滴入眼内的一种给药方法。如《理瀹骈文》以雄黄、朱砂、硼砂、冰片、麝香、玄明粉研为细末,点于眼内治疗胃气痛;《验方新编》以牙硝、雄黄、麝香研末,点于眼内治疗闪挫腰痛。中医学认为,眼睛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上荣于目,“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因此,通过眼部给药可以达到治疗许多疾病的目的。...

  • 苗药初现理论框架

    苗药初现理论框架

    苗族医药经过秦汉、唐宋及明清几个主要发展时期,到了近代苗族医药学从理论到临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苗族医药初现理论框架如苗医临床分为内、外、妇、儿四大临床学科;在治疗方法上,分内治法与外治法两大疗法;在药物应用上主张用当地鲜药;注重治疗时辰学,“苗医问病首先注重发病时辰”;在苗医学临床应用中总结出有效验方、单方,这些都为苗医方剂学奠定了基础。 ●对临床疾病名称进行分科如内科有咳嗽、蛊病症、红砂症、乌鸦症、疝气、红便、伤力劳、青蛙症、霍乱、疟疾、飞蛾症等;妇科有奶痛、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理论
  •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人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 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药饼,将药饼蒸至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8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说明起效。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晚...

  • 三大苗医药文化圈

    三大苗医药文化圈

    我国苗族人民主要生活居住在以湘西为中心的东部片区、以黔东南为中心的南部片区及以黔、滇、川边区的西部片区。由于语言、生活、习俗的差异形成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活跃在各个文化圈的医药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文化圈。 一、东部苗医文化特色此区主要以欧氏、唐氏、龙氏的苗医学术观点为主。 湘西凤凰县苗医欧志安将凤凰县苗医整理归纳了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苗医四大特色:命名的民族性、分类的特殊性、加工炮制的简易性、配方的灵活性。二是苗医的四大特点:巫医一家、医药一家、医护一家、医武一家。三是苗医疾病的四大门类:内科、小儿科、外科、...

  • 滴鼻法吹鼻法 鼻窍给药法

    滴鼻法吹鼻法 鼻窍给药法

      滴鼻法是将中药制成各种液体制剂滴入鼻中的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中采用“薤捣汁灌鼻中”或“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以救卒死。《千金要方》中用“捣韭根汁,澄清,以滴儿鼻中如大豆许”,治疗黄疸病症。《名医类案》中“以生姜自然汁少许,灌入鼻中”,治疗顽固性头风痛;“用生莱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理瀹骈文》以食醋煎红花,令病人乘热嗅其气味,治疗瘀血闭经及败血冲心之神志昏迷。...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鼻窍
  • 爷奇斗瘟神——靖西壮乡药市的传说

    爷奇斗瘟神——靖西壮乡药市的传说

    在桂西壮族聚居的靖西县,流传着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药市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该县远近村寨溪峒的壮医药农,以及懂得一方一药的壮族群众,纷纷将自采的各种草药,肩挑车载到县城摆摊出售。上市的药材品种达数百种以上,赶药市者多达万人,主要圩亭都摆满,不下五六百摊。壮族居住的忻城、隆林、贵县(今贵港市)等地也有药市,但其规模则未能与靖西药市相比。1991年9月中国药学会药史分会的60多位专家来到靖西考察,对这个奇特的壮乡药市称赞不已,建议保护和发展。 靖西药市到底起源于何时,现尚未发现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当地民间传说,药市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瑶族庞桶药浴19方

    瑶族庞桶药浴19方

    瑶族庞桶药浴,就是瑶族同胞每天劳动后都要采集新鲜草药,分别捆成小把,放入大口锅中煎煮,药液煮沸后半小时左右。趁热倒入高70cm 、直径60cm左右的大桶中,加冷水适量,保持水温在38℃左右进行洗浴。规矩是先客人后小孩,最后大人洗。每天浸泡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十天为一疗程。 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板瑶很爱干净,不管冷于热天,每晚都要洗澡。到了瑶家村寨,瑶族同胞居住在高山大岭,长期以来,积累了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几乎人人都懂得好几种草药,防病、治病靠自己摘草药治疗和保健。每当您到瑶胞家作客,都会看到家里家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面肌抽搐中药敷脐

    面肌抽搐中药敷脐

    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病程进展缓慢,一般均不会自然好转。笔者以中药散敷脐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天麻、全蝎(烘干)、防风、白芷、羌活、荆芥等量,研成细末。临用时先以75%医用酒精消毒脐窝皮肤,趁湿倒人药末,填满脐部,外以胶布固封,隔日换药 1次,15次为1疗程,1疗程后酌情间断应用。 江苏徐州 刘必贤 点评:面肌抽搐为持续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确切病因多教不明,可因精神因素加重而带有官能色彩,但难以通过心理治疗而治愈。 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或根治的手术方法,某些药物的...

  • 饭前喝汤胜开好药方

    饭前喝汤胜开好药方

      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饭前喝汤,胜开好药方”,也就是说饭前喝汤有种种好处,南宁市的医生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上了“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保护消化道,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的发生,所以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药补不如食补,经常肠胃不好的人,饭前先喝汤,可以慢慢调理肠胃,毕竟吃药对肠胃还是有一定伤害的。   ——广西中...

  • 中药药浴夏秋常见病

    中药药浴夏秋常见病

      中药药浴是祖国医学的一种最常用防治疾病的疗法,对于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均有独到疗效,同时它简便实用。这里针对几种夏秋常见病,介绍药浴的配方。   1.婴幼儿痱子 金银花10克,连翘30克,煎取两次药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3~4面盆,水温35℃~40℃。给婴幼儿洗浴,每次浸泡30分钟,一剂药可以洗浴两次。   2.狐臭 用芙蓉叶、藿香、青蒿各30克,煎取两次药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适量洗浴,同时用药液敷擦两侧腋窝。隔天洗浴1次,每次30分钟,能减轻或者消除腋臭。   3.皮肤护养 用玫瑰花、茉莉花、枸杞子适量,...

  • 壮医外治法 药棉烧灼灸

    壮医外治法 药棉烧灼灸

    壮医药棉烧灼灸是用干棉球蘸吸预先制成的壮药酒,然后点火,直接烧灼患处从而达到治 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该法 主要流传于广西德保县。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局 部肌肉酸楚麻痛、风湿痹 痛、无名肿毒未成脓者、跌 打损伤瘀肿疼痛而无表皮 出血者,亦用于某些疾病挑 治前或挑治后的辅助治疗。 壮药酒的制备:取壮药 九龙川、破天菜、川乌、草 乌、吹风散、石头散、穿破石 等适量,95%酒精适量,浸 泡药物3天以上,制成壮药 酒,备用。 施灸方法:用血管钳夹住棉球一个,蘸吸预先制成的壮药酒,点燃,右手将着火的棉球迅速扣向病变部位,...

  • 这些中药也是“毒药”

    这些中药也是“毒药”

      “中成药无毒”是一种误解。中成药如果应用不当,也与西药一样能引起毒副反应,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六神丸: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痈疽疮疖等症。此药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有的人因为咽喉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瘙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地黄丸,此药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但有些人服药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

  • 苗族医药传承之路

    苗族医药传承之路

    由于苗族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千百年来,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或宗教活动等形式使其世代相传。 ●口头传承苗族医药的口头传承是靠苗语世代相传的,如苗族古歌、诗歌、谚语传说、故事等多种语言形式。如贵州一带苗族民间流传的“龟精的传说”、“福哥的故事”、“文先果的传说”等等。正是通过千古吟唱传诵,才能使苗医流传至今,成为当今仍具有较强临床活力的民族医药学。 ●宗教活动是特殊载体我国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但大部分苗族同胞中还保持着以...

  • 敷药罐法种类多

    敷药罐法种类多

    敷药罐法,是指将拔罐治疗与药物敷贴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的特殊拔罐方法。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所治疾病的不同来选择敷药种类,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敷药罐法。 止痛膏贴罐法 预先把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敷贴于将要拔罐的部位后再进行拔罐的方法。适宜采用该方法治疗的疾病较多,包括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部及四肢痛、咳嗽等病症。敷贴膏药之前需根据罐口的大小及拔罐的数量,将膏药剪成直径小于罐口的圆形贴片,并逐个贴敷于将要拔罐的部位后再拔罐,每个部位留罐时间为 10—15分钟。 敷姜罐法 是预先将适量生姜捣烂如泥,敷贴...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敷药
  • 苦夏中药浴七法

    苦夏中药浴七法

      风油精浴   在浴水中加入十几滴风油精,用此水洗浴后,会浑身凉爽舒适,精神抖擞,还有防止生痱子的效果。   十滴水浴   将十滴水3~5支加入浴水里,洗浴后,双目清明,体表凉爽舒适。尤其是小儿初生痱子,洗浴几次即可痊愈。   人丹浴   一盆水,大人加入一包人丹,小儿加入半包,充分搅拌后使其溶解,而后按常规洗浴,浴后皮肤沁凉,神志舒畅,有助消暑祛热提神。   翠衣浴   取翠衣(西瓜皮)若干,去皮后捣汁,涂抹身上,5~6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或直接用瓜皮搓擦十来分钟,再用水冲净。此法不仅可防痱子,常洗可使皮肤细嫩。...

  • 中医耳内给药法

    中医耳内给药法

    耳内给药法即将药液滴入耳内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足阳明经等经脉均循行至耳部,耳与人身许多脏腑经络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通过耳内给药,除可治疗耳本身疾病外,还可达到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的目的。如《金匮要略》采用“捣薤汁灌耳中”的方法,治疗卒死目闭。...

  • 中医舌下给药法

    中医舌下给药法

      编者按:中医治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清代医家徐大椿言:“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说明处方药物对证而不能奏效的重要原因,就是服药的方法不对。中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开创了许多特殊的给药方法,发挥着独特的疗效。本版今起将分11部分陆续刊出。    舌下给药法是将药物置舌下自然溶解,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而分布于全身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治疗尸厥“脉动而无气”的假死现象时,用“桂屑著舌下&rd...

  • 中医脐部给药法

    中医脐部给药法

      脐部给药法是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精髓。如《名医类案》载:“膏血砂垢,每溺则其痛不可言……既而九日,便溲俱不通,秘闷欲死。王即令用细灰于患人连脐带丹田,作一泥塘,径如碗大,下令用一指厚灰,四周高起,以新汲水调朴硝一两余,令化,渐倾入灰塘中,勿令漫溢,须臾大小便迸然而出,溺中血条皆如指大。”《续名医类案》载:“一人大小便,数日不通,用商陆捣烂,敷脐上,立愈。”   中医学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 史料中的“苗医药”

    史料中的“苗医药”

    田华咏杜江 由于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医药从秦灭楚(公元前223年)到清代末期(公元1840年)的2000多年中,大多只能靠口耳相传,只有少量医药资料散在于有关史料之中,从秦汉以来的史志本草专著中有零星文字记载。 《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垩做药的记载,“生于谷,主女子寒热、症瘕目闭、积聚。”白垩为白善土,苏颂曰:“垩有五色,入药惟白者耳。关于白垩,在黄帝与蚩尤战争时,蚩尤战败,聚骨如灰,数年后骨白如灰,故有白垩之山。” 《楚辞》有关屈原的作品中也记载了不少沅湘间药物,...

  • 药物热熨疗法

    药物热熨疗法

    药物热熨疗法是将某些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热罨或往复移动,借助药力和热力以治疗疾病。壮族民间多采用气味芳香浓烈之品作为熨疗药物。药熨疗法多种多 样,或将这些药物炒热, 以布包裹趁热直接熨患 处,或将药物蒸煮后热熨 治疗部位,或将药物制成 药膏,用时略加烘烤,趁 热将药膏敷于治疗部位, 或将药袋、药饼、药膏等 熨剂置于患处或治疗部 位,盖以厚布,再取熨斗、 热水袋、水壶等热烫器具 加以烫熨,以患者能忍受 而不灼皮肤为度。常用热 熨药物举例: (1)取柑果叶、大罗 伞、小罗伞、两面针、泽 兰、香茅、曼...

  • 中药泡脚消除疲劳

    中药泡脚消除疲劳

    现在,都市人每天在密封的高楼大厦的格子间里一呆就是一天,上完班后回到家,就感觉浑身酸疼,根本不想动,就想躺着看会儿电视。如果整天这样,会造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和反应能力减退,这样就离生大病不远了。所以,疲劳还是赶紧治治的好。对于怎样消除疲劳,我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用中药泡脚。 方法 取川芎、党参各40克,然后加清水2000毫升,放在火上煎,等煎至1500毫升的时候,把药渣过滤掉,然后把药汁倒人脚盆中。这时候水比较热,所以先把脚放在水蒸汽上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晚临睡前熏泡一次,感觉水凉了就往盆里续热水。...

  • 笑,也是一剂灵丹妙药

    笑,也是一剂灵丹妙药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近日,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中有一则新闻为“笑疗治百病之法”。报道指出,笑可治百病尤其是对癌症患者有很大的好处。这则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报记者专门请教了心理专家和相关医药专家。   医生妈妈选笑疗当胎教   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张治坤向记者透露这么一件事:在湖南湘雅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一位姓张的医生在怀孕期间就用笑疗来养生,她的目的是使生出的宝宝开朗健康。张治坤说,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 土家族医生擅用鲜药治病

    土家族医生擅用鲜药治病

    居住在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创造了众多有特色的治病方法,并出现了一批久用不衰的验方,鲜药捣汁内服就是其中之一。 1.紫皮独头蒜3—5头,剥去皮捣成泥,加入米泔水50 毫升,搅拌均匀,连渣服用,另外还可以用蒜泥敷双足底涌泉穴,每次20分钟。主治饮食不洁所致的胃痛。紫皮独头蒜解毒之力甚强,米泔水有健胃和中之功,两者合用,加之蒜泥敷足涌泉穴,能起到降胃气的作用,故用于饮食不洁引起的胃痛最佳。 2.生姜20—30克,洗净捣烂,加入温开水半碗,连渣服。主治过食寒凉引起的呕吐。生姜擅长和胃止呕,其性味辛...

  • 苗族断根药疗效高

    苗族断根药疗效高

    苗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其起源、用药经验、医理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断根药是苗医用药的一大独特现象,许多断根药是一症一药,一病一方,治疗效果可达 95%以上。所谓断根药,是指苗族群众在长期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自己总结出的对某一疾病或几种疾病有独特疗效、世代相传的一味药物或几味药物的配方,疗效高、组方单一、实用、简便是其主要特点。 断根药多为单方,即一药治病,少有组方,配方也多为2—3味药,如苦荞头,苗医用来医治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可用苦荞头适量,水煎服;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苗医用...

  • 夏末秋初游备些中成药

    夏末秋初游备些中成药

      夏末秋初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天气炎热,暑湿偏重,加之贪饮纳凉,易耗气伤阴,又是消化道与呼吸系统疾病多发时期。因此,外出旅游时应选带几种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   藿香正气水。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是夏末秋初感冒、消化不良、腹泻以及食物中毒的首选中成药。特别是对于夏末秋初旅游者腹泻、胃肠型感冒或水土不服引发的厌食、恶心、呕吐等疗效尤佳。同类药还有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香连丸。夏末秋初易患细菌性痢疾,香连丸对于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症有清...

  • 春季药浴祛火排毒

    春季药浴祛火排毒

    许多人在春季经常有长火疙瘩、口臭、长口疮、便秘等表现,这多和火毒邪气在冬季潜藏于体内有关。此时可以在家洗几次药浴,有利于春季祛火排毒。 在家药浴,最好有一个专门的木质浴桶(没有的可以用浴缸代替)。药浴前,先将所需的中草药放入浴桶中,然后加水,水位以人坐入桶内时齐胸高为宜。水温需掌握好,最好保持在45℃ 左右,时间一般需要20~30 分钟。药浴时需两目自然闭合,全身放松,这样更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发挥作用。 桑叶菊花浴 桑叶20 克,怀菊花15克。桑叶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

  • 庞桶药浴 瑶族传统外治法

    庞桶药浴 瑶族传统外治法

    瑶医庞桶药浴是瑶族的一种特色传统外治法,是利用水的温度刺激和药物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瑶医认为,庞桶药浴疗法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解毒通络之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调整机体盈亏平衡状态,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功能。实际上,就是在热的药液中进行洗浴,借助水的温热刺激以及药物的皮透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瑶族用来药浴的庞桶是用杉木做成的大木桶。药浴所用的草药来自大瑶山,自采自用,多采用鲜药,平常也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以备冬季使用。药浴多无固定配方,常根据药物性能搭配使用,各种草药的剂量,也多凭习惯和经验而定。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