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 第194页

药 第194页

  • 两个概念“一味药”“一种药”

    两个概念“一味药”“一种药”

    “一味药”“一种药”是中医药工作者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仔细分析两者是有区别的。 “一味药”指的就是一种饮片。而“一种药”则是指中药来源上的一个“种类”概念。 一味药来源可以是多种植物。一般来说,一味中药的来源是一种植物或动物。但一味药其来源是多种植物的也不少。比如大青叶,其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寥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等的叶或枝叶。再如石斛,其来...

  • 为谋国产药物之改良

    为谋国产药物之改良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药市之设,并有将所兜售药品摆设出来以吸引购买的惯例与传统,但将药材按照一定的规范与要求制成标本进行陈列展示,以便观瞻及普及者,首推1936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国药展览会”。 积极筹备 1935年11月,陈存仁就任中国医学院总务主任后,就积极筹设药物标本馆。本来打算在设立之初,先举行一次药材展览会。不曾想在1936年新年前后,收到了上海市立植物园请求合作筹备国药展览会的信函,陈存仁马上递呈上海国医公会议决。1936年1月18日召开的临时执行监督委...

  • 中医中药 “堂”或“坐堂”

    中医中药 “堂”或“坐堂”

      时下,有许多的药店或者街坊诊所为招揽业务,大都会挂一个名老中医某某坐堂的招幌,有些药店给自己起名时也会冠以某某堂之店名;另外,人们在相传哪个医院有一个名老中医的时候都会说:某某医院有一个医生坐堂云云。为什么人们只要讲到中医中药的时候,就会与“堂”或“坐堂”之类的用语联系起来,这里面有什么缘由呢?   “堂”在中国古代一般是官衙的代称,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除此之...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在完整传承的基础之上,自觉围绕中医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主动结合现代社会对中医从业人员新的要求,进行新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创作,才能够形成与现代百姓价值观念相契合且新颖的文化产物。   ●目前人类医疗现状和生存环境的危机,使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为特色的中医学理念再次为人们瞩目。中医药文化所拥有的厚重历史,应当是我们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的信心来源。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需自觉强化中医药学科的文化特色,强化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诠释中医学,用既符合本色又契合大众的文化...

  •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 在农村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 在农村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公布的2013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量达到52.3万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较上年增加3万人;中药师(士)11万人,较上年增加0.2万人。 这样的数据告诉人们,中医药人员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具备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人员年增3万人,预示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动机”在“更新换代”。任何一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逐年...

  • “有药处方”与“无药处方”

    “有药处方”与“无药处方”

      张磊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熟读经典,博采众方,虽至耄耋之年,仍能脱口背诵方歌数百首,临证遣方用药更是巧中有巧,妙中有妙。笔者有幸拜张磊为师,现就其遣方经验三原则探析如下:   开好“有药处方”与“无药处方”   有药处方   张磊常讲,作为一位合格的中医,要会开“有药处方”和“无药处方”,所谓“有药处方”,即是平时所开的有药物的处方,包括经方、时方...

  • 肝火太旺对症用药

    肝火太旺对症用药

    从中医临床观察来看,一个人肝火旺,除了容易急躁发怒外,还会有下列一些症状。 经常耳鸣:肝火上攻耳窍,导致耳鸣,其特点表现为时作时止,声音如雷鸣声,轰轰作响,或如潮声,声音大,音调高。另外,可伴有易怒、而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等症状。适宜消肝降火,可遵医嘱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效,每日1次,每次6克,连服3日即可。 眼睛发红:由于“火性炎上”,且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所以肝火上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目赤(即眼睛发红),或伴有眼睛肿痛。除此之外,还可见肝火的其他一些表现,如面红、口苦等。此时,可以泡菊...

  •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

    传统民族医药流派纷呈,在人类繁衍进步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医学是世界各国生命科技成果的共同产物,二者当前共同维护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当互补长短,长期共存。 传统民族医药之优势在于:一是能做到就地取材,加工和制做方法工艺简单、成本小、能耗低,技术推广运用方便易行。二是符合当地民族种族生活习性、遗传基因、体质特点、地理环境,对本民族、本种族地方病、常见病、流行病有特效。如藏医药对高原病、胃肠病,蒙医药对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傣医药对风湿病、妇科病、跌打损伤,还有一些民间医药对蛇蝎虫伤中毒等有特效。三是...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河南是张仲景的故乡,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十几年来,河南中医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并与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大医”的目标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圣雕塑融入校园文化   河南中医学院继在老校区建成中医名家雕塑墙廊之后,又在新校区南大门广场安放了医圣张仲景的巨幅塑像,并修建了反映张仲景生平、学术思想、代表著作的背景墙。与此对应,在北门内又建成了神农山,并树起了李时珍塑像,且配以百草园。这种南有仲景广场,北有神农百草的景观,使中医药文化完美地融汇到校园...

  • 中医药特色优势做法的认同与景仰

    中医药特色优势做法的认同与景仰

    “学子莘莘,清途厉马,止风尘驿路。随夙愿,杏苑程门,又将坟典求读。且勾留,当惜分阴,书声吟语。去是青丝,今已霜颜,桑榆日暮。峥嵘岁月,关山遮断,昔年师友犹谁健,问知乎?漫话年年诉。”这是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南中医第二期教学研究班学员张灿玾《莺啼序•忆游学金陵》的片段,代表了一代中医人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怀念之情。 “在中医那样艰难的年代里,全国佩服的就是南京。事实也证明,南京走的路子是对的。中医一定要走正确的道路,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张灿玾认为...

  • 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

    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

    公元一九五八年,河南中医学院在郑州成立,至今已五十七载矣。恰逢河南中医学院校史馆及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乃为赋曰: 浩浩平川,沐嵩岳之灵光;茫茫沃野,接黄河之安澜。圃田古泽,润胜迹于中土;炎黄情思,留余香于心田。城阙沧桑,载故说以简册;风流人物,创奇迹于江山。 中医瑰宝,尽极天理地纪;医经圣典,穷究岐黄问难。上古神农,药凭尝草,立七情[1]之法则;汉世仲景,方据《汤液》[2],建六经之规范。根基深厚,肇端中州瑞土;流派纷立,彰显杏林奇观。自兹厥后,旁搜远绍,循流溯源,巨著...

  • 创造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

    创造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

    2011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创新探索基于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下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补偿机制,选择本地样本量小、但特色突出的中医医院作为改革试点样本,利用3年项目期,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探索出“项目总体设计—子项目单项实施—综合评价绩效”的管理模式。在济宁市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的“先看病后付费”就医模式、“一口价”服务模式、“直通车”服务模式等大大促进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和业...

  • 煎药和忌口 有诸多讲究

    煎药和忌口 有诸多讲究

      《伤寒论》中,关于煎药和忌口的问题也有诸多讲究,兹介绍如下:   关于煎药   煎药方法   煎药器具:砂锅最好,搪瓷类次之,忌用铜、铁、铝等金属类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用水:自来水即可,有条件者用泉水更好,加水量以浸过药面为度。煎药之前,先用冷水将饮片浸泡半小时,以使有效成分容易析出。   煎药时间:煎药时间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而定。一般药物在煎煮时,先用武火煮开,然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如地黄、首乌、杜仲等,可以煎30~35分钟。但解...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发展纪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发展纪实

    6月15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和“首届国际传承班”在哈尔滨举行。此次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会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被确定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基地。 基地落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是对该院57年来针灸学科在科研、教学、临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的肯定,也赋予了这个名医辈出...

  • 中药对联妙用

    中药对联妙用

      古代有一穷秀才,过年时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二月兰、三白草、四叶参、五味子;六神曲、七叶莲、八厘麻、九里香。”联中用了八味中药,而且都是用数字命名的中药,但是唯独没有用“一”和“十”开头的中药,也就是说缺一少十。“一”和“衣”,“十”和“食”是谐音,此联的寓意正是在此,揭露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

  • 强调中医与中药的区别

    强调中医与中药的区别

      ●中医药研究植根于中医临床,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认识中医药研究既区别于临床又依赖于临床,在中医药研究与临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理念。   ●中医药伦理审查要努力做到两个注重。第一,要注重被审查项目的临床基础,检索古代医家有关的临床实践记载、审查今人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临床实践。第二,要注重对该项目设计、人体试验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审查。   ●中医药研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展开,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研究的“成功率”,提高了中医药研究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受...

  • “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

    “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

      在戏剧艺术中,“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巧妙地把中药名称和药物性能及疗效,运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性化。   说起“药名戏”,自然要提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话说汤显祖一次患病,慕名到邻县义乌求医朱丹溪,并在朱丹溪书案上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   “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

  • 肝气不足 以补气之药治之

    肝气不足 以补气之药治之

      2004年,诊治一患者,至今记忆犹新。   患者刘某,女,42岁。自诉:肋痛肋胀3月余,口苦心烦,夜寐多梦,易惊,疲乏无力,但食欲及消化均正常。笔者思之再三,认为患者病位在肝,疑有肝气虚弱之象。但中医有“肝无补气”之说,症虽有虚,仍当以舒肝养血为治。故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出人调治。   患者服用后,诸症未减,更增有心悸、多汗、失眠。笔者不解,求教于父。父诊其脉,两关脉弦细,两寸脉不足。认为属肝气不足之象。当以补气之药治之。   立方:党参、炒酸枣仁、...

  • 阳虚怕冷 阴虚火旺 慎用服中药

    阳虚怕冷 阴虚火旺 慎用服中药

    阳虚怕冷慎用黄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精“补 诸虚,填精髓”,称黄精为“服食要药”。黄精 按形状不同,又称为老虎姜、鸡头参。中医 认为,它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因 黄精药效平和,身体虚弱者也可以用来改 善腰膝酸软、体倦乏力、盗汗、口干、心烦等 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黄精含有多种氨基 酸,因此自古就被作为著名的滋补性中药 应用。此外,黄精可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 提升精子质量,改善精液液化不良等;也可 用于因阴精亏虚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如阳 痿、早泄的调理。...

  • 中西药用药配伍的经验总结

    中西药用药配伍的经验总结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把各种中药的配伍关系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加上单行共有七种,古称“七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凡此七情,合而视之”的记载,是古代用药配伍的经验总结。   《本草纲目》说:“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佊之毒也。”随着中西医...

  • 中草药切碎捣烂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草药切碎捣烂外敷神阙和涌泉

    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 中药...

  • 国医大师的寄语 民族医药发展

    国医大师的寄语 民族医药发展

    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2014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和新闻人物评选结果中,由朱良春、周仲瑛、徐景藩、干祖望、夏桂成五位国医大师组成的“江苏国医大师群体”当选为2014年度江苏省中医药新闻人物。朱良春、周仲瑛、干祖望、夏桂成分别已达99岁、88岁、104岁和85岁高龄,仍心系中医药发展,并寄语中医药人才培养。 朱良春说,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要多读经典,汲取历代医家经验之精华;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多进行临床实践,“实践出真知”,要在继承基础上勤于实践,抓...

  • 构建新型中医药周边合作关系

    构建新型中医药周边合作关系

    随着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走向世界步伐加快,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各地方政府、中医药行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已经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领域内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若干项中医药国际标准顺利颁布,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医药国际传播、服务人类健康打下较好基础。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已构建较好基础 我国政府将标准化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

  • 齐颂医药始祖神农炎帝之伟德丰功 医案精品

    齐颂医药始祖神农炎帝之伟德丰功 医案精品

    乙未年四月二十六日,时值公元2015年6月12日,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神农炎帝诞生吉日,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宣告成立,国内外中医药同仁600余人聚首随州烈山脚下,齐颂医药始祖神农炎帝之伟德丰功: 烈山巍巍,姜水汤汤。清泉幽谷,九龙飞翔。 伟哉安登,生我农皇!赫赫一生,万世景仰。 揉木为耒,斫木为耜。创制农具,开垦草莽。 植艺五谷,驯养禽畜。教民稼穑,奠基农桑。 埏埴为器,教民寿长。因时变火,治疾疗伤。 相土地之所宜,高下肥荒;...

  •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

    厚古不薄今,温故且知新。传统中医学是古而不老,旧而常新,永远富有生命力的。 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在思维方法和诊疗手段上也有很大不同,但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两者的共同价值取向。 我希望今后的中医发展道路中,能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跨文化认同彼此的优势和特点,优势互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精髓,提高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只有采取这种优势互补的整合,跨学科交叉、求同结合和求异探索整合,才能使两种医学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

    2012年2月,《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量化一切是数据化的核心,其已成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标准化的基准点是量化,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如何迈向数据化,是当前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医整脊学是一门传统又现代的新兴学科,它继承中医原创思维,以整体思考代替局部思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以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从研究人体脊柱功能解剖作切入点,运...

  • 中医药事业中标准和创新的关系

    中医药事业中标准和创新的关系

    中医药标准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一。明确中医药事业中标准和创新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稳步发展。 标准是创新的根本 中医药事业的创新依赖于长期医疗实践的积累,是在原有的医疗实践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变化,产生的更能适应社会的成果,离不开已有标准作为基础。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医药学家总结以往医疗经验,并上升为理论, 著成《内经》一书, 成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此后, 历代中医学家们依据《内经》的理论原则,并在此基...

  • 药 贵在真诚 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

    药 贵在真诚 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

    俗话说:“药效灵不灵,就看诚不诚。”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除了先煎、后下的下药顺序,煎煮火候的把握,往往亲人、子女亲自煎药效果更好。《弟子规》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亲友的真诚与关心也是重要的药引。 《大长今》提到,药,贵在真诚。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病人坚信服完药病情就会好转的真诚,如果这三种真诚不能融合搭配,就算天下名医开的方子效果都不会好。可以说,真诚是最后一味重要的药引。 江本胜博士著名的水结晶试验提示了真诚...

  • 记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中药房主任李德成

    记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中药房主任李德成

    今年4月的一天,笔者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遇见中药房主任李德成,他知道我对中药有研究,叫我到中药房去一下:“我有话跟你说。”因为离上班时间还早,药房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李德成拿出一袋中药饮片说:“这是某医药公司拿来的样品,你给把把关,看有没有假货。”我瞄了一眼,像是人参切的直片,拿上一片嚼嚼,感觉味特甜。我摇头说:“这人参有问题啊!”李德成认真地看着我说:“我也这么认为,这货肯定是假的,让公司的人赶快把这东西拿走,我们不能让假...

  • 解读《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解读《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作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编制及实施的首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规划》注重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明确中医药健康服务概念内涵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是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