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 第10页

原 第10页

  • 逍遥丸与加味逍遥丸原来是不同的

    逍遥丸与加味逍遥丸原来是不同的

    成分区别 逍遥丸是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白术、生姜、甘草组成。当归和白芍能养血补肝;当归可散肝醒脾;白芍可以柔肝,二药为方剂中君药。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和中为方剂中臣药,柴胡能疏肝解郁为佐药,薄荷清肝散郁除热、干姜温胃而和中为使药。这些药物配伍使逍遥散具有疏肝健脾和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食不疲乏、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 加味逍遥丸由柴胡、栀子(姜炙)、牡丹皮、薄荷、白芍、当归、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组成。方中柴胡苦、辛、微寒,疏...

  • 从小柴胡汤效用探究少阳枢机原理临床意义

    从小柴胡汤效用探究少阳枢机原理临床意义

    《素问·阴阳离合论》 言: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 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 也, 搏而勿浮, 命曰一阳” 。 张志聪注为: “开主外出, 阖主内入, 枢主外内之间, 若搏于中而勿浮, 则合而 为一阳矣” [1] 。 即, 太阳为阳气外放, 阳明为阳气内 收, 少阳调谐于开合、 收放、 内外之间。 三阳开合枢 各得其宜, 内守于三阴而不浮越, 一体运化。 《伤寒 论》依开合枢机理, 明确太阳病阳气不得外放而 “恶 寒&r...

  • 药方取纯最忌杂 小青龙汤原方更好用

    药方取纯最忌杂 小青龙汤原方更好用

    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时,带领杂凑起来的数十万队伍,称霸一方。张氏骄横昏庸,人称“三不将军”——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枪,不知有多少小老婆。某年夏月,因事路过宁波,适值天气酷热,暑湿内陷,张宗昌头脑昏重,神疲乏力,时有低热,遂延范文甫诊视。持脉察舌后,即挥笔书清震汤一方(升麻、苍术、荷叶3味)。张接阅后,嫌范氏案语简短,药味太少,颇为不悦,出言不逊。范闻后毫不畏惧,直言讥笑之:“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证...

  • 七鲜育阴汤原方药物寒凉

    七鲜育阴汤原方药物寒凉

    清代名医俞根初的“七鲜育阴汤”由“鲜生地、鲜茅根、鲜石斛、鲜稻穗、鲜梨汁、鲜蔗汁、鲜枇杷叶”组成,能起到养阴和胃的功效。对于中暑后暑热已退、阴伤未复,需要养阴生津,症见口渴欲饮、没有食欲、口咽干、目干涩、唇色红、舌干少津者效果很好。推荐一个食疗方,适合在户外出汗多、平时容易心烦失眠的患者服用。 具体方法:取猪排骨250克、鲜石斛30克、雪梨1个、白茅根15克(鲜品30克)、竹蔗200克、生麦芽15克、陈皮1瓣、生姜3片。雪梨去核切块,猪排骨剁块焯水。锅内加水...

  • 秦艽丸原书主治脓窠疥

    秦艽丸原书主治脓窠疥

    秦艽丸出处:《太平圣惠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秦艽、苦参、大黄、黄芪、防风、漏芦、黄连、乌蛇肉。 功效:散风止痒、清血解毒。 主治:原书主治脓窠疥,现代用于治疗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顽癣)、皮肤瘙痒症(瘾疹)、寻常性狼疮(流皮漏)、盘状红斑性狼疮。 秦艽丸是赵炳南教授比较推崇的方剂之一,原出自宋《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由秦艽60g,黄芪60g,漏芦45g,乌蛇120g,防风45g,黄连45g,苦参60g,大黄60g组成,炼...

  • 脓毒症本质上属于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证 中医防治原则

    脓毒症本质上属于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证 中医防治原则

    周仙仕 1, 2 , 叶烨 1, 2 , 唐光华 1, 2 ( 1. 广东省中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 要: 脓毒症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治疗费用高, 但现代医学治疗效果却不理想, 而中医学干预脓毒症有独 特疗效, 根据中医学理论, 本病应属于合并内伤基础的外感病证范畴。内伤基础的存在使本病病机变得复杂并且 预后不良, 但如果能充分认识脓毒症的内伤基础特点及演变规律, 采用相应的干预策略, 则对临床医生辨治脓毒 症大有裨益。因此主要围绕着脓毒症内伤基础的本质、 脓毒症内伤基础的特点、 演变规律及脓毒症...

  • 识病机握时机 遵照原方剂量比例

    识病机握时机 遵照原方剂量比例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医圣仲景《伤寒卒病论》中的一张名方,临证若使用恰当,可治疗许多疾病。笔者拜师顾植山先生之前,虽已在临床工作30余年,但使用此方疗效满意者少。参阅历代医家之诠释,亦多深奥难懂,很难用于实践,令笔者对本方之应用百思不得其解。 2015年3月~5月期间,笔者随顾植山先生侍诊,亲见先生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多例,而个个效如桴鼓。诊余暇时,笔者剖析自己之前运用此方疗效不好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准确把握此方证的病机和时机,二是药量偏小,三是怕病人嫌麻烦没有遵守原方煎服法。待回到单位独立应诊...

  • 治疗下肢无力予静顺汤原方

    治疗下肢无力予静顺汤原方

    静顺汤治疗下肢无力 李某,女,1969年11月11日出生。 2018年3月12日就诊。主诉: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去年11月底,因在寒冷处久坐,起立时突然感觉左下肢无力,欲摔倒,经人搀扶行走约5分钟,回家温水足浴后渐缓解。之后每遇气温寒冷变化时即感左下肢无力,偶有头晕感。三天前,又因气温突然变冷,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来不见好转。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示:双侧侧脑室周围内多发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可能性大;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示:腰椎退行性病变,余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脑栓塞?...

  •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张锡纯原解 十全育真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此方主治虚劳证,症见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脉见弦数细微等。其方药由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组成。加减为: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汗止后再服原方;先冷后热而汗出者,其脉或更兼微弱不起,多系胸...

  • 潜阳丹原方

    潜阳丹原方

    方源 郑氏在《医理真传》开篇即说“乾为天,属金,纯阳也。称为老父、老阳、老子,又名曰龙”,又曰“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也就是说,他认为乾为阳,阳为龙,龙即阳的别称,所谓潜阳,其实就是潜龙。潜龙一词出自于《易经》:“乾乾为天,乾上乾下。初九:潜龙,勿用。”《易经》中的“潜龙勿用”是说阳气初生,尚且微弱,不当有所作为,当继续潜藏涵养,韬光养晦。亦如钦安先生所说“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

  • 越婢汤方原文注解 详细解读

    越婢汤方原文注解 详细解读

    《伤寒杂病论》是医方之祖,书中记载的方剂均是历经实践、行之有效的经典名方,称为经方。其中越婢汤的方名一直存在争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治疗风水病的名方,不清楚“越婢”方名的含义,就无法正确学习和运用该方。本文在综合历代医家注解越婢汤方名的基础上,得出“婢”通“痹”,引申为“闭阻”之意的结论,同时通过分析越婢汤的医理和药理,论证越婢汤的功效是解皮表之闭,可广泛用于治疗外感病、肺病、皮肤病等表闭病证。 01...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秘方数: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秘方数: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老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粘膜的自发性紫癜或出血。急性型在发病前1一3周内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毒(如麻疹、风疹、水疲等)感染史,起病急骤,多有畏寒、发热、突然发生广泛的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大量瘀点、瘀斑、甚至血肿;紫癜通常先出现于四肢;粘膜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及舌面;颅内出血虽不多见。一且出现常危及生命。80%患者于6个月内自行恢复,少数患者转为慢性。慢性型发病缓慢,出血症状较轻.主要为反复发作的皮...

  • 原因不明性巨球蛋白血症(秘方数:1)

    原因不明性巨球蛋白血症(秘方数:1)

    原因不明性巨球蛋白血症是具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特征的细胞恶性增生,临床表现为异常细胞对脏器的浸润和大量单克隆lgM(巨球蛋白)的产生。常发生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初起症状较轻,可持续数年。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血和发热,酷似淋巴瘤和慢性对未巴细胞性白血病。90%患者有血清粘度增高,从而影响了血液循环和毛细血管的灌注,轻者有头痛、头昏、眩晕、雷诺氏现象,重者脑内血管栓塞引起嗜睡、痴呆,甚至昏迷、瘫痪。本病诊断主要依据蛋白电泳中出现单克隆系巨球蛋白和骨髓象中典型的异常淋巴样细胞...

  • 重叠胶原病(秘方数:3)

    重叠胶原病(秘方数:3)

    本病又称重叠综合征,是指各种胶原病、胶原病的近缘病相互间重叠发生的一组独立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习惯上将重叠胶原病分成四种类型。Ⅰ型:六种传统胶原病中明确并发两种以上胶原病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进行性系性统性硬化症和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叠发病。Ⅱ型:几种胶原病表现互相融合而构成的新的独立疾病,并具有各自的特定的诊断标准,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化性皮肌炎等病。Ⅲ型:一种胶原病和胶原病的近缘病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叠,如...

  • 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甲减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如下不足:长期不适当服用L-T4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可导致60岁以上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心房纤颤可导致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同样也可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相当一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及有冠心病病人对替代治疗耐受性较差,常诱发心肌缺氧,导致心...

  • 原发性血小板最多症(秘方数:6)

    原发性血小板最多症(秘方数: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系列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一。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有出血、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反复发作,常见于胃肠道及鼻衄;其次血尿及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罕见;血栓发生率低于出血,常见肢体血管栓塞,引起手足麻木、疼些,甚至坏疸,脾及肠系养血管栓塞可致腹痛。肺、脑、因也可发生栓塞。本病病因尚不明。血小板增多可能由于干细胞异常,导致持续性巨核细胞的增殖,因而血小板过度增生,加上过多的血小板从脾和肺脏储存部分释放入血有关。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本病主...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法大全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法大全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无此或类似病名,一般把它归人“血证”、“虚劳”等范畴。从其临床表现看,有人认为本病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冲的“葡萄疫”相似;也有人认为明代李延《医学入门·魔疹门》中所载“内伤发斑”的症情与之相符,论述最早。但古代论血证,有吐、衄、便、溲的不同;原因病机各别,论虚劳;也有五脏六腑之区分,对于本病无整套的理法方药可资承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指原因不...

  • 原发性青光眼(秘方数:7)

    原发性青光眼(秘方数:7)

    本病以眼压升高、视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为特点。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与先天性三种。本节仅述原发性青光眼,它又有充血性(闭角型)和单纯性(开角型)之分。前者常有偏头痛,恶心呕吐,虹视、雾视。单纯性青光眼,常出现过早劳视,频频换镜,仍不能解决眼疲劳的症状。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妇人,前房较浅,有远视眼者易发。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中青年,前房较深。闭角型青光眼体征常有角膜水肿,角膜后有棕黄沉淀物,房水轻混,瞳孔扩大,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乳头动脉血管搏动,生理凹陷扩大,眼前部可见混合性充血。单纯性青光眼此征状较轻,仅在眼底视...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中医疗法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中医疗法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阿狄森氏病,是由肾上腺皮质本身的病变所致,1855年首先由英国医生Addison氏所描述凸其主要病因是结核、癌瘤及特发性萎缩,在我国及日本主要是结核造成的肾上腺组织破坏,约占全部病例的68%。近年来由于结核感染之病例减少,本病的发生也相继下降而较罕见。基于肾上腺储备能力很大,一般须待肾上腺组织破坏达到80%一90%以上时,临床才出。现明显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症状。现代西医尚缺乏特效疗法。 中医学对本病未见系统论述,但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黑疽”、&l...

  •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1)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1)

    肺原性心脏病: 本病是指由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产生动脉高压,致使左心室扩大和衰竭的一组疾病。中医学认为,六淫之邪侵袭,使肺失宣降,痰气交阻,壅塞气道,可致咳嗽,咯痰喘促,咳喘日久,则伤肺气,久成肺胀,成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肺气虚衰,累及脾、肾;脾肾俱病则水湿泛溢,出现水肿,心悸,气短,病情更重。 方 名...

  •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9)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9)

    肺原性心脏病是指由胸廓、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所形成的一种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一般患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心悸,气急,紫绀等症,部分病人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本病的病因,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矽肺、支气管扩张、胸廓畸形、肺膜增厚等因素相关。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肺部疾病,有长期咳嗽,咳痰,肺气肿。X线胸片、心电图、心向量图、...

  • 养生原则 顺一年四季节令

    养生原则 顺一年四季节令

      春寒莫放棉衣薄,夏欲汗多需换着。   秋冬一冷便加添,莫待病时方服药。   春天在慢慢地变暖,衣服也要慢慢地减少,不要猛然减掉。千万不要因为暖和了你就马上穿单衣。春捂秋冻,春天还是要捂着点,为什么呢?因为春天风邪比较盛。首先要为了防风,其次要助其发散。就是多穿一点,宁可捂出汗来,也不要冻着。如果过早地脱衣服,那么春寒料峭,里面又夹着风,毛孔被风寒之邪蔽住,易伤风。   风是无形之物。有时候,很多人被风邪伤后仍是浑然不觉。“春伤于风,夏必飧泻”,夏天常常拉肚子,往往还痛一阵...

  • 秋季养生原则“防燥护阴”保护阴津

    秋季养生原则“防燥护阴”保护阴津

      中医认为,保护阴津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秋季气侯干燥,多风多尘,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从五味来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故秋天要减辛味以平肝气,增酸味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伤肝,而致肝气郁结。   秋季,是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就是说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的三个月中,人体肺气当令。阳光和煦,硕果累累,气温渐降,气侯干燥,由热转寒,即&ldquo...

  • 四季养生饮食原则

    四季养生饮食原则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减却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可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肝气旺盛,脾气大的人他就容易起急,所以春天要多吃一些甜的,它能够缓肝之急,让肝能够缓缓地生发,不要生发得太急。   酸入肝,能够柔肝养阴,所以春天酸味不能没有,但不能太过。少量的酸味能酸甘化阴,柔肝养阴。如果酸多了,会收敛,违逆了季节的生发之性。   冬天是要封藏的。什么味道能够帮助人体的封藏呢?苦味。苦以坚阴。就饮...

  • 夏季老人养生四原则

    夏季老人养生四原则

    近日气温逐渐升高,对于老人的身体是个考验。夏季老人养生最好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多进稀食。早、晚喝粥,午餐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晚睡早起。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因此夏天要晚睡早起、重视静养。老年朋友晚上睡前可以听点舒缓的音乐,比平时推迟半小时左右再睡;早晨早起半小时,去公园散步、锻炼。白天可以午睡补充体力,以...

  • 大寒养生 保阴潜阳是原则

    大寒养生 保阴潜阳是原则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历年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交接。医学专家指出:大寒“寒”仍在,保阴潜阳是原则。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世杰主任医师指出,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的说法。这是因为,大寒时节气温较低,空气干燥,加上近年来雨雪相对较少,使感冒、咳嗽、皮肤过敏的患者有所增多。此外,寒冷还会使人血管收缩,使血压变得不稳定或者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脑血管患病风险。 晒太阳对身体...

  • 经络通畅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经络通畅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保证经络通畅,周身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运行,才能确保脏腑相通、阴阳交互、内外相通,从而供给脏腑充足的营养物质,营养各个身体组织,以确保机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素问·调经论》说: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由此可知,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经络通畅的重要性了,而现在人们依然将经络通畅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内容? 中医理论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 《...

  • 秋季养生原则 春捂秋冻

    秋季养生原则 春捂秋冻

    采访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雷鹏 主任医师 气温将逐渐转凉。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春天穿衣服要尽量保暖,而秋天呢,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冻,只有这样才能对身体有好处。 不少人对秋季养生原则记得很牢,比如说,贴秋膘,春捂秋冻等,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我们邀请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雷鹏主任医师给读者科普下秋季如何正确养生。 秋冻不一定正确 秋季是从热到寒,也是阴长阳消的季节,因此注意防寒很重要。民间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

  • 葛洪养生的原则是不伤不损

    葛洪养生的原则是不伤不损

      我国的养生学发展到东晋,已经比较成熟,并包含在儒、佛、道三教的文化体系之中。葛洪是道教的养生家,由于道教重生恶死,以延年益寿作为修炼的目标,因此养生学就更为发达。   葛洪养生的原则是不伤不损。他在《抱朴子内篇》一书里,列举出10多项伤损之事。其中包括:用脑过度、体力消耗过度、情绪调节失常、过喜过悲、生活没规律、饮食不节、性生活不和谐等等。怎样才能避免伤损呢?葛洪又列举出许多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及听;目不久视;坐不及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极饥而食,食不过饱...

  • 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暑和湿是夏季的主要特点,安徽省中医院施卫兵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做好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养阴扶阳“养阴扶阳”,是夏季的气候特点决定的。暑和湿都是“邪气”,但两者的性质却截然相反。   暑属于“阳邪”,易损耗人的津液,导致人体产生“热变”,常用的对付方法是避暑、养阴、生津。湿属于“阴邪”,特点是下行,比较重,比较浊。湿气一重,人体容易受影响的器官就是属土的脾。脾脏被困,肠胃就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