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3页
-
王笑民治疗肿瘤临证思路
王笑民教授临床25年, 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肿 瘤, 尤其对肺癌、 乳腺癌、 消化系统肿瘤颇有心得。 辨证论治为中医两大基本特点之一, 其重要性 无需赘述。 但在临证时, 尤其是初学者, 往往会有一 些疑问: 不同疾病往往具有同一证型, 而根据 “有是 证, 用是方” 理论, 岂不是一个方子可以解决此证型 的所有疾病? 例如: 肝郁脾虚型哮喘和肝郁脾虚型 泄泻同用逍遥散就能解决? 显然是不行的, 肝郁脾 虚型哮喘应该用四逆散和半夏厚朴汤加减, 而此型 泄泻正治法为痛泻要方加减。 如此可见, 只强调辨 证论治是不够的,...
-
甲状腺肿瘤 临床“痰浊、郁火、瘀血”治疗
甲状腺肿瘤属中医“石瘿”“肉瘿”等范畴,有良、恶性之分,其临床表现为颈前喉结两旁出现大小不等坚硬结节,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当肿瘤增大压迫、侵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时可出现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中医传统认为本病是由饮食、水土失宜,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滞,痰湿内蕴而成有形之积,日久肝郁化火,气血瘀滞,痰热、瘀血内蕴而成。传统中医治疗多根据患者病程及肿瘤质地分为气瘿、肉瘿、石瘿论治,分别予疏肝理气,化痰利湿,化瘀散结治疗。导师曾定伦教授认为甲状腺肿瘤一旦确诊,形成结节,则痰浊、...
-
一位临床医生治癌四十余年体会
我从事癌症临床与研究40余年,看到一些使我不解的现象。例如,同样是小肝癌切除或全身化疗,尽管原先病情相仿,但结果常常差别很大。究其原因,除了癌肿的恶性程度不同外,病人在治疗前后的全身状况如何,也影响着疾病的预后。 30年前,我曾经接诊过一位肝癌病人,手术后不久就发生了两肺广泛转移。从胸片上看,期市内的转移灶如“满天星”。当时,肝癌广泛肺转移是没有办法治疗的,我只能给他用一点小剂量针剂化疗,以示安慰。半年后,这位病人来医院复诊,红光满面的。我非常吃惊,让他复查胸部透视。放射科医生看后对我说:“肺部没有事。”我很疑惑,...
-
面临癌症 医治办法和适合病况的中药方
临床遇到一个十分典型的左腿滑膜肉瘤手术及放化疗后胃部搬运(又称为胃癌)的病例,面临癌症,只需找到正确的医治办法和合适个人病况的药方,癌症就不再令人惊骇。笔者全程参与此患者的医治,现在分析一下医治有效的原因。 一诊:患者裴某,男,51岁。左腿滑膜肉瘤12个月,通过放化疗,置入粒子术,二次手术8个月。2015年5月10日,胃感不适,舌暗苔白,脉沉细。诊断为左腿滑膜肉瘤术后并配以放化疗。患者现求治于中医医治。处方如下:沙参15g,麦冬12g,瓜蒌皮15g,清半夏10g,干姜5g,黄芩10g,黄连10g,徐长卿...
-
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思想治疗癌症恶液质临床研究
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思想治疗癌症恶液质, 通 过采用具有补气健脾、 补肾益精之剂来兼顾先后天, 培补人体元气, 激发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 发挥 抵御病邪、 增强抵抗力的作用。由于恶液质目前尚无 公认的临床辨证分型依据, 因此我们根据中医临床症 状, 采用新安医家最常用药人参、 白术、 黄芪、 甘草、 陈 皮、 熟地 6 药为基础方剂, 根据患者脾肾亏虚基础上 夹邪毒、 瘀血、 痰饮等特点辨证加减治疗, 治疗上多针 对脾、 肾不足为主, 尤以治疗脾气虚、 肾气虚、 肾阳虚 多见。培补先后天脾肾元气, 增强抗病祛...
-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的洽癌验方
癌症,又叫恶性肿瘤,是一 种由于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 过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它能够 破坏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 能,引起组织坏死出血感染,最 终可能使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 竭而死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 往往谈癌色变,把癌症视为绝 症,甚至还有“治好不是癌,是癌 治不好”的说法。对此,国医大师 朱良春有他的不同看法,朱良春 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正确 的认识,其根源在于社会大众对 癌症的认知不够全面。近年来, 国内许多中医药学专家对此进 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其中朱良春教授用虫药治 疗肿瘤颇受关注。...
-
中医对肿瘤病机认识 对临证治则治法的比较
癌毒病机理论与“固本清源”理论辨析 癌毒病机理论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提升、系统完善而创建的中医肿瘤创新理论,现已形成集“学术内涵”“演变规律”“辨治体系”为一体的完善的病机理论体系。“固本清源”理论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教授在继承余桂清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扶正固本”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更加契合现代中医药肿瘤治疗的新理论[1]。癌毒病机理论与固本清源理论均是现代中医肿瘤理论的重大创新,是目...
-
“三因制宜”的临床思路综合治疗肿瘤
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姚树锦,以善治疑难杂症著称。他根据多年经验体会到“手术伤正”、“化疗伤阳”、“放疗伤阴”,并以之指导肿瘤临床治疗颇有效验。笔者仅就其在这些思想指导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来把握宏观辨证,经过宏观与微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取“三因制宜”的临床思路综合治疗肿瘤的经验总结如下。 宏观辨证 认识肿瘤基本病机 姚树锦认为肿瘤的基本病机是:因为长期正气不足而导致阴阳俱损、气虚湿凝结为痰、循经络而行流注全身;血虚运化无力则生瘀、气虚无以行推动之力,...
-
李佃贵治疗食管癌临床验案
□ 孙润雪 李刚 刘小发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或自食物通过时缓慢或有哽噎感。也可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展期食管癌则常因咽下困难就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国医大师...
-
治肺癌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经验
贾英杰疏利三焦法辨治肺癌经验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亦为目前 我国癌症死亡的主要病因。肺癌为患易伤人体气血阴 阳, 导致邪滞胸中, 阻碍气机, 日久三焦失司, 杂证 丛生。 贾英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其 从事中医肿瘤、 临床、 科研、 教学工作 30 余年, 擅长辨 治多种恶性肿瘤, 提出正气内虚, 毒瘀并存的肿瘤病机 理论, 以虚、 毒、 瘀论治各类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显著。 贾师临证善用三焦疏利之法, 以调代补 [1 ] ,...
-
中医临床治疗胃癌 用枳壳白术配伍良好疗效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每年约有17万例死于胃癌,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有2万例以上新发胃癌患者,并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齐元富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30余年,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治疗胃癌时在健脾理气、化痰祛瘀基础上尤其善用枳壳白术配伍,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胃癌是常见的癌肿之一,属于中医学噎膈、反胃、积聚、伏梁、心腹痞等范畴。如《素问·腹中论》说:“...
-
阎艳丽临床擅长用黄芩对药治疗肺癌
肺癌是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病,属于中医学的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河北医科大学教授阎艳丽认为肺癌成因可以为瘀、为痰,痰瘀交滞,则肺积成焉。《杂病源流犀烛》认为:“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行而有块。”痰瘀互结,蕴而生热,热伤肺络,可出现咳血、吐血;痰瘀热交织,沉混难拨,致病情缠绵难愈;积非人体所固有,蕴积日久而成毒。而黄芩具有清肺热、解毒之作用,阎艳丽根据痰、瘀、热...
-
黄煌运用黄芩汤、五苓散治疗肝癌腹水临床经验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 50% 以上, 且有其自身特点 [1 ]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 法较多, 但是其预后效果并不理想 [2 ] 。中医药在肝癌 的治疗上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其副作用小、 疗效好、 费用低, 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黄煌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从医 40 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方的临床 应用和研究, 在运用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方面积累了丰 富经验, 并形成了系统的“方-病-人” 辨证治疗体系。 近年来黄煌教授在使用黄芩汤治疗肝脏疾病方面,...
-
慢性白血病 补肾荣脑补肾生髓法的临证运用
慢性白血病是造血系 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应视为 血液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 白细胞某一系统的过度增 生,并浸润到体内的各种组 织和脏器。周围血液中经常 出现各种幼稚的自细胞,白 细胞的总数经常增多,常有 严重贫血及明显的出血倾 向,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自血病的肝肾阴虚型 和脾肾阳虚型均可用补肾 生髓法冶疗。 肝肾阴虚型,证见五 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 腿软,疲乏无力,纳呆,面 色潮红,口鼻出血,舌质 胖嫩,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宜滋补肝肾。 方药:熟地30克,山 药30克,桑寄生30克, 山茱萸15克,伏岑15 克,...
-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 临床上肿瘤的辨证思路
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全球172个国家中的91个国家里,癌症已经成为年龄在70岁之前死亡患者的主要死因。中医则通过药物、针灸、理疗等方法,针对肿瘤的不同类型、病位及证型,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肿瘤细胞自噬、提高患者身体状况及改善生活质量上确有优势,在预防及促进放化疗或术后不良反应的恢复上效果极其显著。 中医对于肿瘤的认识及治疗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对肿瘤的相关论述和治疗理念。或许由于科技的进步,其中的某些治疗方法与当今的先进医疗手段...
-
肝癌肺癌中医临床观察 结合验案介绍
“吴氏消瘤散” 系上海市名中医吴正翔教授的经验 方, 具有健脾益气、 消积化癥之功, 主要用于治疗恶性 淋巴瘤 [1 ] 。方中以太子参、 白术、 薏苡仁、 枳实健脾渗 湿、 化痰导滞, 蛇六谷、 漏芦、 山慈菇等消结散瘤, 炙龟 甲、 炙鳖甲滋阴补肾、 祛瘀化癥。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 察及实验研究中, 发现 “吴氏消瘤散” 对肝癌、 肺癌等实 体瘤同样有着抑瘤固本、 减毒增效等作用 [2 ] 。现结合验案 2 则介绍如下。 1 临证验案 案 1 江某, 女, 70 岁。初诊日期: 2015 年 5 月 12 日。...
-
胡素颖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用药经验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引起细胞凋亡调节机制异常、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甲状腺组织中出现肿块的一种病证。该病常见于女性患者,好发年龄为20~45岁[1],可单发或多发。甲状腺结节人群检出率为19%~68%,其中7%~15%为恶性[2]。目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逐年上升,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胡素颖主任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近30年,治疗内分泌疾病经验丰富,现将其诊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说文解字》曰:“瘿,颈瘤也。”说明...
-
倪育淳运用石见穿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与肺的恶性肿瘤,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吸烟、职业性致癌因子(如石棉、煤焦、煤油等)、大气污染、电离辐射等,其中吸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此外,基因、营养状况也对肺癌的发生有影响。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临床上虽效果较好,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良反应。 倪育淳,博士,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山西省第1批中青年...
-
胃癌中医病因病机 刘友章教授临床学术思想
刘友章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学术思想探讨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每年因肿瘤 病变而去世的患者当中, 胃癌约占20% [1] 。 胃癌具有 发病率高, 转移率高, 病死率高 (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 30% ) 的三高特点, 而胃癌的发生、 发展需经过一个 逐步演化的的病理组织学的复杂过程。 胃癌的病理 类型大多为腺癌, 其中肠型胃癌占60%以上 [2] 。 根据 经典的Correa假说, 绝大多数肠型胃癌的形成是由正 常胃黏膜逐渐过渡至侵袭性胃腺癌的一个慢性进展 过程 [3] 。 因此, 早期干预向胃癌演变的病理...
-
辨治胃癌 中医学善用配伍虫药临证治疗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威胁人类的生命。近年来胃癌治疗方式由大众化转变为个性化。针对患者病情,个性化治疗方式将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进行结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整体生存率。随着治疗方式的转变以及诊疗规范和新药研发的进一步推广,胃癌早期的治疗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术后复发、转移、副作用大的问题,以及晚期胃癌失去手术机会患者的治疗问题仍需要重视。中医药作为内科综合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临床诊疗中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
-
肺癌 中医临证经验温肾潜阳法 验方黑锡丹
郑玉玲温肾潜阳法治疗肺癌喘脱经验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医生和患者均易忽略,待症状明显、体征典型时,相当多的患者已发展成中晚期肺癌。中晚期肺癌患者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都比较重,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尤其肺癌晚期出现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喘脱欲绝时,更是极其难治。郑玉玲教授对晚期肺癌出现喘脱的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本病是肾阳虚衰、肾不纳气、肺失肃降、气浮于上所致,常采取温肾潜阳的方法,用黑锡丹加减进行救治,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郑玉玲...
-
胃癌中医医治郁仁存通过长期的临床研讨
胃癌呈现三低一高的临床特色,即前期癌确诊率低(约10%),手术切除率低(<70%),5年生计率低(约40%),彻底治愈术后复发搬运率高(约50%)。跟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开发,胃癌的化疗效果取得了必定的前进,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化疗计划,原因在于总生计期延伸尚不理想,化疗还存在不良反应,由于毒性终止医治或相关死亡时有发生。郁仁存是我国闻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他着重以中医理论为辅导,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中医医治与西医医治有机结合可显着改进医治的效果。 中医药在胃癌医治中的效果...
-
清晰中医药医治胃癌临床方针
2018第五届诺贝尔奖取得者医学峰会前不久在海口召开,同期还举办了国际肿瘤研讨高峰论坛。孙桂芝肿瘤研讨所所长王逊应邀作了“以胃癌为例谈中医药在肿瘤医治中的效果”的陈述,介绍了孙桂芝中医药医治肿瘤的研讨成果。孙桂芝“免疫医治,扶正培本”的治则和系列治法,极具临床价值 王逊不仅是遭到正规的西医科班教育于1991年结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并且出身于中医世家,深得母亲孙桂芝的以身作则,临床经验颇丰。王逊在27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的医治深有感悟。在王逊带领下,我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取得了丰...
-
临床治疗脾病提供思路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形、气、神3个要素构成。人的生命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在“神”的主宰作用下,通过调节“气”的运动变化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藏象也正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以气、神为功能、信息的生命系统。区别于西医学基于人体解剖学研究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而认识疾病的模式,中医学以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运用象思维开展对脏腑功能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论述脾形、脾气、脾神及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梳理深化对中医脾的特性、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脾病提供思路。 形、气、神构成生命...
-
主治临床阴虚有热 清凉五皮饮
柴瑞霭,男,1950年生,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师从其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柴浩然主任医师。治学渊源灵素,辨治师宗仲景,用药效法叶吴,并私淑东垣,旁及各家。 他治危重大症,笃信仲景,辨证论治,重抓主证,谨守病机,推崇经方之骠悍迅猛,药专力宏;救急性外感热病,参合天时,注重季节,审时度势,知常达变,擅用经方之简洁与时方之轻灵同炉共冶;疗内科杂病,注重脾胃为本,药少量轻,小剂缓投,忌补碍脾,克伐胃气,寓消于补,轻舟效捷;愈疑、难、顽、怪之...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临床应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意思是养生之道,春、夏二季注意调养生、长之气,使心肝二脏功能旺盛;秋、冬二季注意调养收、藏之气,从而使肺肾两脏精气充足。天地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决定万物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生与死的根本,顺从这个规律就不会得病。在临床治疗、预防疾病,以及病后康复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