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第25页
-
余瀛鳌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
余瀛鳌先生( 1933 - ) , 字荣成, 号未病, 是我国当 今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 中医临床大家。祖籍江苏, 系 中医世家, 其先祖父奉仙公为晚清“苏北三大名医” 之 一, 其父无言先生长期从事临证、 教学, 是近现代著名 的经方家。1955 年先生在卫生部首届西医学习中医 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 1956 年拜秦伯未( 卫生部 中医顾问) 先生为师。临床精于内科兼及妇、 儿等科, 尤长于治疗肾病、 肝病、 脑血管病、 肺炎、 情志病、 癫痫、 糖尿病、 男科等多种疑难病症。 病毒...
-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肾病 用药多有独到经验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病,用药多有独到经验。笔者分3次简介如下。 附子 朱良春认为:“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匾肾气丸)。此外,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且临床应用时先从小剂量(3~6克)开始,再逐步加大剂量,一般以30克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一定剂量范围内&l...
-
王灵台运用“肝八味”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经验
慢性肝病是指以现代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慢 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 病史缠绵, 病情复杂多 变, 如失治误治将导致出血、 腹水、 恶性肿瘤等终末期 肝病表现, 属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 [1 ] ;多由病毒、 酒精、 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 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代谢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 肝硬化 和肝癌等 [2 ] 。常伴有胁肋部不适、 腹胀、 食欲减退、 乏 力、 黄疸、 腹水等临床表现, 当属中医学“黄疸” “胁痛” &ldq...
-
李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延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中医, 第一批全国名中医, 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0余年, 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 临床经验丰富, 对中医辨证论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临床疗效显著。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 感染周期在半年以上者, 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途径多样化、致病率高等特点, 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范畴。现今全球大约有2.4亿人感染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每...
-
邵朝弟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 其多呈进行性发展, 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或肾移植维持患者生命。该病西医治疗存在医疗费用昂贵、不良反应众多、肾源严重不足的现象, 而运用中医药早期介入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邵朝弟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 从医50余载, 对肾脏病的诊治颇有心得,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思想。...
-
国医大师治热痹经验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药 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 导教师、国家名师带高徒指导教师。 现将段老治热痹经验介绍如下。 热痹是痹证两大类型之一,是 临床常见病。热痹主要病因是风、 湿、热三气外袭,或素有湿热,外感 风邪;或素有内湿,外感风寒;或风 寒湿痹,郁而化热所致。热痹多发于 长夏之季,天气暑热,朋雨湿蒸,人 久处之,则易生湿热。热痹的特点, 初起多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 痛,肢体酸楚、麻木、重着,痛处喜凉 恶热、其痛较著、甚者手不可近。伴 有口渴,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腻,脉数等。 一、病案举...
-
应用施今墨对药配伍理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 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丧失,导致以代谢 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 分泌失调为特征的常见临床综合征 [1 ]624 。根据病程 阶段和临床表现不同,分别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心 悸、胃 脘 痛、癥 瘕 等 范 畴。施 今 墨 ( 1881— 1969) ,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临证常用对 药配伍的方法治疗疑难疾病。我们在治疗慢性肾功 能衰竭遣方用药时,应用施今墨对药配伍理论为指 导,现将临证心得介绍如下。 1 固密卫阳健脾气,黄芪配伍党...
-
六经论治劳淋中医经验进行探析
国医大师张琪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主攻肾病的研究,对急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劳淋的研究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淋证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种。若小便频数涩痛日久、遇劳即发、缠绵难愈,即为劳淋。此病病情虽然不重,但反复发作,病人出现小便频数,日十余次,尤其夜尿频数影响睡眠,或尿痛,或尿后小腹不适,或尿有余沥感等症状。笔者总结张琪治疗经验,对其从六经论治劳淋经验进行探析。 病因病机 张琪认为,劳淋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内外相感。淋证...
-
肾病,眼睑下肢浮肿,具体方药经验介绍
肖某某,女,32岁,2013年2月26日,因“反复眼睑、双下肢浮肿2年余”初次来就诊。 四诊:神清,精神疲倦,颜面无浮肿,双下肢轻度浮肿,少许腰酸,稍口干无口苦,纳一般,眠可,尿量尚可,尿中多泡沫,大便偏硬。舌淡暗,苔白偏腻,脉细数。患者因颜面、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伴尿量减少,在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查尿蛋白定量:4650mg/24h,血清白蛋白22.2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强的松55mgqd抑制免疫治疗,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患者双下肢浮肿缓解后出院。出院...
-
卢小兵在治疗老年淋证有经验案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淋漓不尽、涩痛为主症的病证,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卢小兵在治疗老年淋证有丰富经验,现举案于下,以飨读者。 湿热蕴结案 蔡某,男66岁,2007年8月6日首诊。患者半年来经常小便频数、涩痛,每逢发作经西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间断发作,未能根治。现小便频数,昼夜十五六次,短赤,尿道口有轻度热涩感,面红,目赤,腰酸,烦躁,睡眠不安,大便干,一周一次,粒状,口苦,唇舌红,舌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血常规正常,小便常规白细胞+++,超声波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结石,膀...
-
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中医经验分享
初诊: 2013年08月19日 姓名:陈某某 性别:男 年龄:43岁 地址:增城市中新镇压大塘 主诉:尿检异常4年 现症:2009年发现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口腔易溃疡,易腹痛便溏,小便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2011.12.14尿常规、肝功、肿瘤标志物肾功、离子、血脂、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2012.01.11 尿常规正常。2012.05.09 肾功、离子未见异常;血脂:低密度4.12,高密度1.88。2012.10.09尿常规正常。2013.01.23 尿常规:...
-
曹式丽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浅析
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 thy, IMN) 以肾小球基底膜( glomerular basement mem- brane, GBM) 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伴 GBM 弥漫增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 并排除系统性红 斑狼疮、 乙型肝炎相关肾病等继发因素 [1 ] , 系我国成人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NS) 的常见病因。近 年来, IMN 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所占原发性肾小球 疾病比例已从 2003&mdash...
-
高建东分期论治尿酸性肾病临床经验
尿酸性肾病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减 少, 血尿酸升高, 引起尿酸及其结晶沉积于肾脏, 造成 肾损害的一类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巨 变, 高脂高盐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增加, 致使高尿酸血症 和尿酸性肾病的防治日益成为肾脏健康领域的重点和 热点问题, 是肾脏病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据调查, 中 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 1.2 亿人, 且越来越年轻化, 仅 中国山东省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已达 13.19%, 长期的高 尿酸血症导致肾功能降低。近来在一项横断面调查研 究中认为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独...
-
中医治急性尿路感染经验
应用中药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辨证属热淋者有很好的疗效,现介 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52例中男12例,女40例;年 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20~30 岁15例,31~40岁20例,50岁以 上17例;病程在3天以内18例, 4~7天20例,8—15天14例;治 疗前共有11例患者使用抗生素及 其他中药而未有效;首次感染34 例,反复感染18例;所有患者均有 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 激症状或伴有肾区叩击痛等症,尿 常规检查高倍镜下视野中白细 胞≥10个,红细胞多少不一,有的 伴有蛋白尿...
-
治痛风经验病案举例 用药体会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 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 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将 其治痛风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案举例 病案一:患者,男,70岁,退休。 患者左足踝关节、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 痛4天,活动受限,服痛风舒、苯溴马 隆、季德胜蛇药不效。有高血压病、高 尿酸血症史,近半年痛风反复发作,平 时服用苯溴马隆以促进尿酸排泄。刻 下:血压160/80毫米汞柱,左足第一 趾跖关节、踝关节红肿压痛明显,活动 受限。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此乃湿 热蕴结,浊瘀痹阻。治宜清热泄浊、蠲 痹通络。处方:...
-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肾性蛋白尿是因肾脏的一系列病变产生的蛋白尿,可分为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肾组织性等,该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蛋白尿是慢性肾损害的结果,同时尿蛋白滤出也加重了肾小球硬化,尿蛋白重吸收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继而出现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使肾病进展,中医药治疗该病颇有疗效[1]。刘光珍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该病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现将刘光珍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蛋白尿的病名在中医典籍中未见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