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第27页
-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叶新苗教授在医史各家学说、 骨伤文献、 方药、 小针刀疗法的教学、 科研、 临床上皆有所建树, 临床 擅长运用小针刀结合中药治疗痹证、 软组织损伤、 骨 关节退行性改变,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并著有 《中医 微创学》 《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的针刀与手法治 疗》 《针刀刀法手法学》等著作。 笔者有幸跟随学习, 对叶师针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颇有体会, 现 将叶师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学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痛” “腰腿痛” &ldq...
-
浅析毕宇峰“调神温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经验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通常表现为腰骶及臀部肌肉紧张、僵硬、酸困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患者多不能久坐或在弯腰姿势下劳作。CNSLB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因复杂,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曲度改变及腰部软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1]。西医在治疗该病时常采用局部理疗、药物封闭、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这些方法短期疗效较好,但长期疗效差,疼痛易反复发作,口服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和药物毒性损伤。中...
-
名老中医左振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左振素,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风湿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对风湿类疾病、肾病有深入的研究,崇尚内病外治之理论,对疑难杂症主张“杂合以治”,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外周多关节持续性和进行性的滑膜炎,关节侵蚀性改变及进行性关节畸形为特点,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为临床难治之证。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特点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的&...
-
四川名医孙同郊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孙同郊,教授,主任医师,全国 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名中医,从 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教学、临床、科 研工作50余年,擅治肝胆疾病,对 内科杂病的辨治也有独到见解。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 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继则 出现周身疼痛,以腰背部及四肢为 甚,弯腰、攀登等体位改变时疼痛 加重,伴乏力、不耐劳作、不能久 站、夜间下肢痉挛等。本病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由绝经后 雌激素缺乏和年龄增长而致,继发 性则由内分泌疾病、肾病、肝病等 引起。孙同郊教授从医50余年,对 本病的辨治...
-
腰突症的中医分型辨治用药经验 手法经验
刘海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刘海起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 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之华山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 作室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 广基地特邀专家,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 事长, 辽宁省孙华山骨伤研究院院长, 辽宁省手法诊疗 研究会会长。刘老从医 40 余载, 有着丰富的临床经 验, 擅长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 尤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突症) 有独到见解。现将刘海起教授诊疗腰突症 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腰突症的中医病名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
-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经验浅析
叶新苗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 师, 浙江省教学名师, 浙江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主 委。 叶教授从医数十载, 学验俱丰, 善用针刀结合中 药治疗各类软组织疾患, 尤其在肩痛的诊治上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随叶教授学习、 临证, 受益 颇多, 在临床工作中予以应用实践, 屡获良效。 现将 叶教授诊治肩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以供同道借鉴。 西医正确诊断 叶教授认为, 正确诊断肩痛是治疗肩痛的前提, 他善于应用西医思维来诊断肩痛。 叶教授熟读《肌 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 及 《解剖列车》等西...
-
彭江云辨治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吴氏扶阳学派第三代传人彭江云教授是云南省名 中医, 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主任, 兼任世界中 医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 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骨痹分组组长等职。其从事临床 多年, 应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丰富, 效果显著, 现 将其治疗骨关节炎经验总结于下, 供同道参考。骨关 节炎( osteoarthritis, OA)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活质 量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多由劳损、 肥胖、 增龄、 创 伤、 关节先天性异常、 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 软骨退化损伤、 关节边缘和软...
-
范炳华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膝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膝关节炎,是由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引起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反应性增生,形成骨刺,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有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的一种病证[1]。临床以膝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变形和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2]。该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该病是针灸推拿门诊的常见病,推拿疗法治疗疗效确切。 范炳华教授,主任中医师,第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推拿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多年,...
-
冯志海运用消瘿止痛散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经验浅析
冯志海,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自拟消瘿止痛散,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疗效明显,今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痛风急性发作和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均为湿、热、毒胶着于局部而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消瘿止痛散应用于两者的治疗中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在跟随冯志海教授学习过程中深感此法的独特之处,现将消瘿止痛散治疗...
-
施杞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 系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 生裂隙, 在外力的作用下, 髓核组织向后方或后外方突 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引起的以腰痛及下 肢坐骨神经放射痛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1 ] 。目前该病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高、 危害性大, 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 活。施杞教授临证 50 余年, 对于慢性筋骨病的诊治形 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2-4 ] , 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邹本贵治疗骨科损伤初期经验撷萃
邹本贵,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现任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其从事中医临床骨伤治疗30余年,善采经方之长,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根据三期辨证原则治疗骨科损伤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初、中、后三期。一般伤后1~2周为损伤初期,组织瘀血肿胀,治疗以活血祛瘀为主;伤后3~6周为损伤中期,瘀阻尚未除尽,疼痛减而未止,治疗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伤后7周后为损伤后期,瘀肿已消,治...
-
中医药治类风湿关节炎 独到的经验与肯定的疗效
姜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以滑膜炎和血管翳为基本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病, 以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为主要症状, 关节炎症、关节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侵蚀手、足小关节。由于其症状痛苦、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 造成一定社会问题。中医认为, 类风湿关节炎所表现出的关节肿痛, 属“痹证”范畴, 由于其难治性以及后期多造成骨破坏, 亦称“尪痹”。 姜泉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30余年,...
-
治痿经验方 组方及功效 方论解析
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承人、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皖南医学院终身教授李济仁,毕生致力于新安医学和疑难重症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出了痹病的寒热辨治理论,创立了“痹痿统一论”新说,治病注重培补肾本,强调辨治痹痿同病,建立了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治则治法,并总结出以清络饮、温络饮、治痿方为代表的一系列经验方,现将治痿方介绍如下。...
-
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 辨证用药经验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最早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富贵阶层的人群中流行,因此有“帝王病、富贵病”之称。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名医别...
-
张吉林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经验
张吉林主任是竹山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从医40余年, 致力于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 尤其对风湿痹病颇有研究, 总结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方。张吉林主任擅从痰瘀辨证, 喜用虫蛇之品, 所拟经验方治疗早中晚各期患者疗效较好, 对预防痹证的复发起到良好的作用, 现介绍如下。 1 常用方药 1.1 祛痹1号方 组成:制马钱子、净地龙、僵蚕、土鳖虫、炮山甲、蜂房、乌蛇、全蝎各60 g, 金钱白花蛇10条, 蜈蚣80条, 细辛、制川乌片、制乳香、制没药各30 g。制剂:上药晒干研粉过80目筛, 炼蜜为丸,...
-
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 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
黄芪,又名北芪、黄耆等,为临床常用药物,主入脾肺二经,《神农本草经》载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岐黄学者吕文良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学验俱丰,在临床上常用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现将其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如下。 扶正祛邪 我国慢性肝病患者多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肝炎。许多医生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机为湿热疫毒内蕴,...
-
王新陆治重症肌无力经验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似瘫非瘫,似痿非痿,中医尚无特定的病名与其相对应,多以痿证论之。国医大师王新陆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善治内科疑难病证,对于重症肌无力治疗经验独到,倡立“重症肌无力当调肝理脾益肾”,对临床治疗本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兹就王新陆在重症肌无力方面的经验特色总结归纳,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临床上重症肌无力常表现为:面肌无力,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疲乏倦怠,吞咽无力,饮水呛咳,声低气怯,甚则呼吸困难等。王新陆认为其病因...
-
一位老中医控制高血压的经验
我是一名中医师,今年72岁。十多年前我就发现患有高血压。十年来,我改变生活方式,把血压控制到了理想水平。现在将我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 一、每天测量三次血压。自从发病后,我买了血压计,每天早晨、午睡后、晚上定时让老伴给我测量血压,并且把血压情况画成表格。每半个月,把血压记录拿给医生。在观测三个月血压变化后,找到专科医生为我确定服药时间和种类。之后,我一直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如今我的血压再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样的自测和写日记的习惯是配合医生治疗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二、吃白菜梗对付便秘。高血压病人如果伴有便秘,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