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用 第3页

药用 第3页

  • 支气管哮喘 药用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

    支气管哮喘 药用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

    全国名中医米子良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擅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等疾病,尤其对肺系病症的治疗有独特认识。现将米子良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临证经验 调理肺气米子良认为轻可去实,临床喜用银翘散、桑菊饮、杏苏散等,药如桑叶、金银花、桑白皮、连翘、苦杏仁、薄荷、牛蒡子、芦根、白茅根等。桑叶、连翘、薄荷、牛蒡子诸药,气味轻薄,清灵活泼,皆为宣肺透邪,宣畅肺闭之佳品。既言轻清,则知大寒大热、质重味厚之品应谨慎应用。 宣肃肺气六淫外袭,痰热内扰,气道阻塞,咳喘气急,皆肺失宣...

  • 糖尿病脑病药用参芪复方加减

    糖尿病脑病药用参芪复方加减

    糖尿病脑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的疾病,以获得性认知和行为缺陷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反应、语言、行为等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岐黄学者谢春光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在治疗方面,谢春光善用参芪复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脑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谢春光治疗糖尿病脑病经验总结如下。 临证经验 脑由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尤其是肾精)所化生。《灵枢·海论》曰:&ldq...

  • 小儿发热案 中医药用

    小儿发热案 中医药用

    小儿发热案 患者某,男,3岁,北京人,2011年7月14日初诊。 患者易感冒,平均每月1次,今日早晨发热38.5℃,无汗,微咳,时有脘腹疼痛;舌白略厚,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感冒,老师辨证为邪热壅肺,治宜清宣肺热, 方用麻杏甘石汤加味。药用:生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30g,炙甘草3g,柴胡12g,黄芩6g,板蓝根15g,法半夏3g,浙贝母15g,僵蚕6g。3剂,日1剂,水煎服。 患者于2011年7月16日复诊,其姥姥告之服用2剂药后烧退咳止。现舌苔薄黄,脉滑数;此为烧已退,肺仍留有余热之...

  • 房颤心慌 快速心律失常 治则药用方

    房颤心慌 快速心律失常 治则药用方

    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长期存在,会成为卒中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岐黄学者张军平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军平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顺应自然,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防病治病,不能一成不变,应按照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 嗅觉失灵8年方药用通窍活血汤

    嗅觉失灵8年方药用通窍活血汤

    患者齐某,男性,63岁,2017年7月10日初诊。患者经营熏鸡店20余年,患嗅觉失灵8年,给其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据患者自述,无论是厨房里的香味还是厕所里的臭味,均闻不到,做饭炒菜时烧焦烧糊是常有的事。夫妻二人常因此生气吵架。经多家三甲医院及大小诊所施治,中西医皆用,久经治疗,均未见好转。刻下:双侧鼻孔通气,但闻不到任何气味,有时偶尔闻到一点时好像感觉鼻腔里的鼻梁塌下来堵住鼻腔,短时过后又闻不到任何气味。无头痛、发热、恶寒、喷嚏、流涕,饮食、二便均正常,身体无其他不适。舌质淡暗,脉细涩。 诊断:鼻窍络脉瘀阻...

  • 合欢皮的药用验方

    合欢皮的药用验方

    1.神经衰弱、郁闷不乐、失眠健忘:合欢皮、夜交藤各15克,酸枣仁10 克,柴胡9克,水煎服。或取合欢皮、络石藤各15 克,何首乌15—30 克。水煎服,日1剂,晚上服。本方补肝肾,养脑安神,可适用于神经衰弱。2.神经官能症:合欢皮、五味子各9 克,缬草60克,酒 250克,浸泡7天,每次服10毫升,一日3 次。 3.心烦失眠:合欢皮6克,夜交藤15 克,水煎服。4.肺痈咳吐脓血:合欢皮、鱼腥草、芦根各15克,黄芩、桃仁各10 克,水煎服。5.急性气管炎:合欢皮、野席草根丛(为灯心草科植物拟灯心草)各15...

  • 蚕蛹药用验方

    蚕蛹药用验方

    蚕蛹不仅营养丰富,为高蛋白营养品,而且还可入药。中医认为蚕蛹性平,味甘,具有祛风、健脾、除烦止渴的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介绍几款验方如下: ●治小儿疳积蚕蛹30克,焙干研粉,每日分3次用温开水送服。 ●治失眠、心烦蚕蛹泡酒饮用。 ●治小儿遗尿蚕蛹20粒、乌梅5克,水煎服。 ●治慢性胃炎蚕蛹10粒、鸡内金9克,研末服用。 ●治蛔虫蚕蛹6克,研末和粥饮服。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程怀孟献方...

  • 大黄药用验方三款

    大黄药用验方三款

    治咳嗽:大黄6克,泡水代茶饮,每日2 次。—般服药1 剂即获愈。 新生儿不吃奶: 生大黄10 克,沸水100毫- 升左右,浸泡10 分钟后,少量分次频频喂服。一般喂服1天即可吮奶。 服汤药即吐:生大黄;生甘草各1克,加水1小杯,煎片刘,煎煮时间不直过长,慢慢喝下,最后15-20 分钟不吐,再服原汤药即可不吐。遇怕服汤药,每服汤药即吐者,可在服汤药前服用。凡以呕吐为主症者,不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均可应用。特别适用于饮食入口即吐,药不入腹者。 (华清)...

  • 猪胆汁药用验方

    猪胆汁药用验方

    猪胆汁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止咳定喘和利胆的作用。临床与民间常用猪胆汁治病的验方如下: ●小儿消化不良将猪胆汁烘干制成3%猪胆汁粉糖浆,6个月以下儿童每日4毫升,6个月至1岁每日6毫升,1-4岁每日8毫升,4-7岁每日10毫升,均分3-4次服,连服3-5天。 ●急性传染性肝炎将鲜猪胆汁烘干研末,根据病情轻重,每日3-5克,分3次服,连服15天。 ●鼻炎藿香20克,苍耳子12克,猪胆汁适量。藿香研为细末,用猪胆汁调和成糊,苍耳子煎汤,饭后送服藿香糊,每次10克,每日2次。 ●乳痈取猪胆汁、红糖适量,兑水少许,共熬成膏...

  • 黄连素的新药用外治法

    黄连素的新药用外治法

    黄连素又称小蘖碱,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经临床观察发现,其也有许多新用途。 小儿痄腮:黄连素5片,研为细末,加大黄末10克,调匀,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2次,连用3—5天。 小儿痱疮:黄连素片1克,溶入300毫升温水中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5天。 婴儿湿疹:用黄连素10片、青黛10克、枯矾10克、冰片3.5克、强的松150毫克,共研细末,加雪花膏拌匀制...

  • 核桃18个药用小方

    核桃18个药用小方

    核桃仁又名核桃、胡桃、胡桃肉、万岁子。味甘,性温。具有补肾助阳、强腰膝、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开宝本草》说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本草纲目》说它“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刊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部重痛“。民间药用很多,现择其一部分介绍如下: 1.肾虚小便频数:核桃2~3个,置火灰中煨熟,取仁,睡前细细嚼之,黄酒适量送服,每日1次,连服5-7日。 2.神经衰弱:核桃仁、黑芝麻各30克,桑叶60克,共捣烂如泥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3丸,每...

  • 金银花10种药用便方

    金银花10种药用便方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具有较强广谱抗菌的中药。除了我们熟知的“银翘解毒丸”、“银翘散”等名方中,金银花是主药外,金银花还大量应用于各种单、验方治病中。以下介绍一些常用金银花筒效方于下: 1.治咽喉肿痛:金银花、马齿苋各30克,牛蒡子、玄参各10克,桔梗6克。水煎服,每日2~3次。对急性扁桃体炎也有效。 2.预防流脑、乙脑: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贯众、甘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3-5天。 3.治痈疖肿毒:金银花60克,野菊花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 鸡内金10种药用便方

    鸡内金10种药用便方

    1.泌尿系结石:鸡内金适量,以微火烘干(不宜高热久炒),研细末。每用15克。开水泡15分钟,清晨空腹服。服后跑步,以助结石排出。 2.胃痛(喜温喜按者):鸡内金12克,韭菜子5克,焙干,共研细末,分2次。早、晚空腹生姜汤送服。 3.遗尿:鸡内金3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5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 4.消化不良。疳积:鸡内金30克,烘干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5~7天。 5.口腔溃疡:鸡内金适量,烧炭存性,涂于口腔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涂药1~2天见效,3~10日可愈。 6.胃、十...

  • 马鞭草14种药用便方

    马鞭草14种药用便方

    马鞭草又叫铁马鞭、自马鞭、疟马鞭,皆以穗类鞭鞘而得名。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杀虫,治痢,利水消肿,通经散瘀之功效,故临床上多用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 1.治感冒及流行性腮腺炎:用马鞭草45克,水煎,分2次服,连服4日。 2.治疟疾:用马鞭草60~120克,水煎,取浓汁300毫升,于疟发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每次服150毫升,连服5-7目。 3.治白喉:用鲜马鞭草60克,洗净,捣汁,加米醋少许,分2次服,连服数剂,即显效。 4.治百日咳:用马...

  • 口干多饮1年余 药用柴胡治验

    口干多饮1年余 药用柴胡治验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147条,原文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主编的《伤寒论讲义》认为:此条文主要阐述“少阳兼水饮内结的证治”,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功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所著《伤寒论通俗讲话》指出“此证是为胆热而脾寒,故治应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验之于临...

  • 花的药用 花的美妙

    花的药用 花的美妙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王安石   诗词赏析   王相公的诗是说绿化的,青山不老,绿水常流,好一派田园风光!看来,喜绿爱美,不是今人的发明,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不过,作者在诗中也说得清楚,这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花木成蹊手自栽”,说明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已有积极的绿化、美化意识。   健康话题   人们对花的感情是特殊的,并且把花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药用
  • 糖的养生药用价值 补脾精化胃气生津液

    糖的养生药用价值 补脾精化胃气生津液

    糖 补脾精 化胃气 生津液 缓里急 别看糖很常用,它的养生药用价值也多得很。中医认为糖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缓中、补虚、生津和润燥的功效。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名医别录》记载其能“主补虚乏,止渴,去血。”《长沙药解》记载其能“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千金·食治》中记载其能“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孟诜说其能“补虚止渴,健脾...

  • 茶除了饮用 有非常多的药用及保健作用

    茶除了饮用 有非常多的药用及保健作用

    中国人发明茶的时候,只是作为饮料来用的。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茶除了饮用,还有非常多的药用及保健作用。 李时珍非常喜欢喝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他的《本草纲目》中特别记录了茶的药用功效:“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李白醉酒诗百篇”,文人爱酒也爱茶。中国文化常常把喝酒称为“醉乡”,把喝茶称为&l...

  • 中西药用药配伍的经验总结

    中西药用药配伍的经验总结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把各种中药的配伍关系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加上单行共有七种,古称“七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凡此七情,合而视之”的记载,是古代用药配伍的经验总结。   《本草纲目》说:“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佊之毒也。”随着中西医...

  • 韭菜药用价值 养生食谱

    韭菜药用价值 养生食谱

      韭菜,又叫长生韭、扁菜等。自古以来就受到国人的喜爱。韭菜因营养丰富,又有温补肝肾,助阳固精作用,故在药典上有“起阳草”之称。   药用价值   韭菜味甘、辛,性温;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散瘀血等功效;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作治跌打损伤、噎膈、反胃、肠炎、吐血、鼻衄、胸痛、阳痿、早泄、遗精、多尿等症。   韭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安五脏,除胃中热”。《食疗本草》说它能“利胸膈&rdq...

  • 乌骨鸡的药用

    乌骨鸡的药用

    乌鸡是我国特有珍禽,有遍体羽毛色白,更有紫冠、缨头、绿耳、胡须、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 乌骨鸡是药食两用补品,性味甘平,所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比普通鸡高2~3 倍。每百克鲜肉中含氨基酸较普通肉鸡高10%。乌鸡体内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并含有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血钙及26种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黑色人肾经”,有滋阴、养血、补肾、添精的作用。乌骨鸡有增加人体细胞分裂次数,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之功效,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显著作用。乌...

  • 田螺药用验方数则

    田螺药用验方数则

    1.治小便不通:田螺2枚,盐半匙,捣烂敷脐下一寸三分处。 2.治全身浮肿:田螺2枚去壳,大蒜1头,捣烂成泥,外敷于脐下一寸三分和两足心处。 3.治癃闭:田螺 2个,麝香0.3克,田螺捣烂,加入麝香调匀,外敷脐下二寸。 4.治痔疮:大田螺1 个,白矾末少许,田螺清水漂养2天,使其吐尽泥沙,然后以针尖刺破,加入白矾末,过一夜后,除去螺壳,用棉签蘸汁涂患处,每小时1次。 5.治小儿缺钙:田螺、醋、酱油适量,田螺煮熟蘸调料食用。 6.治肠风下血:大田螺5个,洗净,置火上烧 烤,以壳白肉干为 度,碾为细末,热酒...

  • 果皮药用七则

    果皮药用七则

    苹果皮:取鲜苹果皮20- 30克,水煎或泡茶饮,可治胃酸、痰多。将苹果皮晒干碾末,每次用15克空腹时调服,每日2N3次,对慢性腹泻、神经性结肠炎、高血压等都有疗效。 香蕉皮:用香蕉皮30-60 克水煎服,可治高血压,并能防止脑溢血。另外,用未干枯的香蕉皮捣烂如泥,加上姜汁外敷,可消炎止痛。 橘皮:将橘皮切丝或晒干研末,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能开胃、通气、提神。用干橘皮 50克,加白酒500克,浸泡7 天,制成橘皮酒,每次饮用4.5 克,可治慢性腹泻。 石榴皮:用石榴皮30克,水煎加糖饮用,可治腹泻、痢疾;用石榴皮...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药用
  • 中药方药用量安全性对策

    中药方药用量安全性对策

      中药不良事件与排病反应容易混淆。所谓排病反应是药物进入体内,推动正气与病邪斗争,欲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对于不良反应与排病反应的鉴别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中药成分复杂,因此绝大多数中药在“量-效-毒关系”上尚无明确的界点。应加强“量-效-毒关系”研究,寻找“剂量阈”、“治疗窗”,以及效-毒的最优划界点,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中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分...

  • 苦瓜的药用作用

    苦瓜的药用作用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消暑、明目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苦瓜500克切碎,水煎取汁,煮20个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   目赤肿痛:苦瓜烘干炒焦,研细末,每次10克,灯心草一克泡开水送服。   痱子:嫩苦瓜切碎,揉搓患处,每日3次。   暑天疖肿疼痛:苦瓜或苦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3次。   小便短赤涩痛:苦瓜一条捣烂如泥,加入白糖拌匀,一小时后汁挤出,一次性饮下。   痢疾:苦瓜200克,捣烂绞汁一杯,加入白糖40克,开水冲服。(程怀孟)...

  • 锅巴的药用价值

    锅巴的药用价值

    锅巴俗称饭焦,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被丢弃的东西,其实锅巴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1、饭食成积,伤寒食复(病后消化障碍,食积腹痛):把焦锅巴炒成炭,研细末,每服1-6克,温水送服。 2、胃弱、慢性胃炎、饱闷不思食:锅巴焦60克,砂仁、小茴香、橘皮、花椒、茅术各6克,共研细末,每服3-6克,每日2次。此方名“五香锅巴散”,有开胃助消化之功。 3、老人、小儿脾虚,消化不良,久泻不愈:锅巴炒黄500克,山楂肉炒焦60克,山药120克,砂仁30克,共研细末,每服9克,白糖调服,每日2次。...

  • 中医解白色食物的药用价值

    中医解白色食物的药用价值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色食物有大豆、大蒜、大米、燕麦、菜花、白萝卜、白菜、莲藕、竹笋、冬瓜、蘑菇、雪梨、山药(淮山)、百合、银耳,以及牛奶、豆腐等。每种白色食物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意义。 风寒感冒:银耳 作用部位:喉部 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具有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补脑强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便秘等症。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

  • 临证方药用量的基本原则

    临证方药用量的基本原则

      编者按:中医疗病除了重视理、法、方、药之外,更重视剂量,故古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之说,也即量也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多年来主持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他和他的团队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方药用量和疗效的关系,寻找实现临床最大疗效时的最佳剂量。本版特设专栏介绍其方药量效研究的思路与成果,以揭开“量”与“效”之间的不传之秘。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理、法、方、药,又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在理、法、方、药确定之后,什么是决定疗效...

  • 时下萝卜 药用价值

    时下萝卜 药用价值

    时下,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萝卜不但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味甘辛、无毒,化积滞,解酒毒,散淤血。 进食萝卜有消食、顺气、化痰、止咳、利尿、补虚等作用。民间一些验方中常用萝卜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 扁桃体炎取鲜萝卜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调匀,以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能消炎解毒。 哮喘取萝卜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加温开水调匀服之,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润肺定喘之功效。 高血压头晕取萝卜汁150毫升,加红糖50克调匀,每日两次...

  • 中药用于调理 是否随便吃也没关系?

    中药用于调理 是否随便吃也没关系?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朋友们也经常会开玩笑说“水可以乱喝,药可不能乱吃”。药物和疾病好比一对亲兄弟,总是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出没,虽然平时经常出现但是绝不讨喜。 我们的一生多多少少要与疾病打交道,从寻常的感冒,到需要长久服药的慢性病,口服药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药物是人类长期与疾病对抗的过程中逐渐磨砺而成的武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医生开给您的药到底应该怎么吃,您是否完全清楚呢?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由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