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 第6页
-
小柴胡汤 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善治感冒适应广泛
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今就小柴胡汤本方及其治疗伤寒本症之旨略加纵引,于其所涉内外杂症之治者稍稍旁及,聊述拙见,以就正于明者。 一、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物组成,均是普通常用之品。药虽至简,而全方之功能,深切于...
-
柴胡龙牡合欢汤组成及应用
柴胡龙牡合欢汤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翘楚经验方。该方由《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来。 组成及应用 组成:柴胡10g,龙骨30g,牡蛎30g,天麻10g,钩藤15g,郁金15g,菖蒲10g,焦山栀15g,黄芩15g,赤芍15g,白芍15g,合欢皮15g。 功用: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开窍安神 方解:本方以柴胡为君药,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宣畅气机。龙骨、牡蛎为臣药,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君臣合用,升降调节有序,牡蛎又可制约柴胡不致升散太过。三药共奏...
-
滚痰丸《泰定养生主论》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大黄(酒蒸)250g,黄芩(净)250g,沉香15g,礞石(硝火煅金黄色)30g。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如梧子大,每服5~9g,温开水送下。 此方出自《泰定养生主论》,为元代王珪(王隐君)所制,诸多方家载录而略有差异,有加朱砂者;有去黄芩加前胡者;有加元明粉者;有大黄生用者。贵州名医石恩骏认为《医学正传》所载滚痰丸方(即上方)力大功专,可以采用,并认为临床也可随症加减使用,并不拘于上方。然既为丸药,仍相对固定为是。 方中大黄除痰实,泻火毒,荡积滞,行瘀血,推陈致新为本方君药;...
-
四逆汤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四逆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3药组成。生附子大辛大热,为君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有大毒[1];干姜辛热,为臣药,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姜、附峻烈之性,调和药性,具佐药而兼使药之用。四逆汤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自创制以来多用于治疗危急重症,也被运用于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治疗。...
-
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善治温病,有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六方,乃治疗温病所常用。笔者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清解汤 清解汤由薄荷叶四钱、蝉蜕三钱、生石膏六钱、甘草一钱五分组成。 此方治疗温病初得,其脉浮滑,浮则为风,滑则为热,因其风邪外郁,郁热不散,故壮热、头疼、周身骨节酸疼、背微恶寒无汗。此方以薄荷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君药,生石膏清热泻火为臣药,佐以蝉蜕散热达表,甘草清热解毒,又能和中为使药。清解汤所主之背微恶寒,乃热郁于...
-
软组织恶性肿瘤(秘方数:3)
凡起源于粘液、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间皮、滑膜、血管、淋巴管等间叶组织并且位于软组织部位(内脏器官除外)的恶性肿瘤,称为软组织肉瘤。肉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软组织,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管肉瘤等。不同类型与发生部位不同的肿瘤各具特点,每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也颇不一致。临床表现常为无病性肿块,但有的也伴有疼痛,其疼痛是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发生部位、是否压迫或侵犯神经等而决定的,还与温度和压力改变有关。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为浸润性迅速生长,体积巨大,多为固定,并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浸润和破坏周围...
-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 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全国名中医李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尤善治疗消渴、胸痹、心痛等证。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主治表虚自汗之证。自汗实证者常责之于风、湿、热。玉屏风散所治之证为虚,证因表气不固而自汗出。而此方立法亦有尚待探讨之处。受业李冀数载,获益良多,侍诊之暇,忝集此三案,以飨同道。 方解 《神农本草经》谓黄芪“补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赖后天之滋养。而脾胃之气不足,则易累及肺气,正如东垣所谓“脾胃一伤,肺气先绝&rd...
-
盆腔结缔组织炎(秘方数:5)
炎症在子宫旁结缔组织时称为宫旁结缔组织炎,临床上最为常见,炎症亦可在膀胱旁、直肠旁的结缔组织,统称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寒颤,恶心呕吐,腹痛,时有腹泻或便秘等;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下腹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增多等,每当房事、大便时腹痛加剧。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经行、产后的感染,细菌进入淋巴、血管而致病,亦有继发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或盆腔腹膜炎之后。本病的诊断应根据发热、腹痛的症状,再结合妇科检查盆腔坚硬,压痛明显,急性者宫体触及不清,慢性者可触...
-
方组相同而方异 同出一物而功异
方组相同而方异 在中医方剂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二个或三个功能主治不相同的方剂,其方药组成的药物却完全是一样。为什么方组相同而方异呢?这主要是方剂中药物用量加减变化的结果。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均是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物组成,由于药物用量大小的不同,而致两方功用不同。四逆汤用量是: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功效能回阳救逆,主治少阴阳衰证。若将方中干姜用量增大一倍,则变成了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之力更大,并能通脉,而且扩大了治疗范围,可用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除小...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实施,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有助于揭开中医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这个复杂的“黑箱体系”。日前,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苑医院,中国药科大学的多位中医、中药及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致这样认为。会议就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并围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首先提出并建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