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330页

方 第2330页

  • 胃肠病用药特点举要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

    胃肠病用药特点举要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

    国医大师吕景山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谌予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鉴于吕景山对于胃肠病的治疗见解颇多,尤擅长对药的临床应用,随师学习,深受启发,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胃肠病具有发病易、收效速、根除难的特点。脾胃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若实,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饮食不节与不洁则胃病,胃病则精神少而生大热,元气虚而阴火乘,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亦从而病。形体劳役、思虑过度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

  • 胃脘胀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方药

    胃脘胀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润雪 刘小发 娄莹莹 张纨   王某,女性,62岁,2008年9月1日初诊。诉间断胃脘胀满10余年,加重1周。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自服药物(不详)后缓解。后胃脘胀满反复出现,且症状时轻时重,未予重视及系统诊疗。1周前,因生气后复出现胃脘胀满,症状较重,且伴有胸骨下段疼痛,服药后效果不佳,遂来就诊。现胃脘胀满,伴胸骨下段疼痛,食后甚。后背不适,恶心,纳可,寐多梦,大便干稀不调,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诊断:痞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

  • 胃食管反流病治宜调和肝胃 方用中药

    胃食管反流病治宜调和肝胃 方用中药

    杨某。男.47岁。患者自述胸骨后灼 热疼痛不适,伴暖气、反酸1年。患者_年 前.因饮食辛辣而出现胸骨后灼热疼痛不 适.未足够重视,后反复发作。经医院胃镜 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素情 绪易激动.嗜食辛辣,发作时口服雷贝拉 唑.有所缓解,一旦停药,随即复发。 刻诊:胸骨后灼热感明显,疼痛不适, 胃脘嗜杂,烧心,反酸,嗳气,口干口苦不 多饮,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二便通调, 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辨证 为肝胃不和,气逆失调。治宜调和肝胃, 和中降逆。 方用:柴胡、木蝴蝶、炙甘草各 6克.赤芍、白...

  • 胃痞病 方药一贯煎越鞠丸加减

    胃痞病 方药一贯煎越鞠丸加减

    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胡斌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五十余年,学验俱丰。笔者因入选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人选,有幸师从胡斌。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中医临床有许多方剂疗效显著,至今仍用于临床。其中不仅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即所谓“经方”,也有后世医家所创的有效方剂,即所谓“时方”。中医临床有一部分依赖直觉,临床疗效往往得益于直觉的培养,胡斌在临床带教时很少理论说教,其方证对应也主要建立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上。胡斌临床...

  • 治疗咳嗽的偏方2

    治疗咳嗽的偏方2

    白萝卜、梨各1个,生蜂蜜30克,白胡椒7粒,麻黄少许。 [制用法]上药放碗内,蒸熟。服之。 [适应证]风寒咳嗽。...

  • 治疗咳嗽的偏方5

    治疗咳嗽的偏方5

    茶叶5克,白萝卜100克。 [制用法]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取汁,再将萝卜切片,置锅中煮烂,加食盐调味,倒人茶汁即可食用。每日2次。 [适应证]气管炎咳嗽及多痰。...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6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6

    石决明12克,地骨皮10克,银柴胡6克。 [制用法]将石决明研碎与其他两味共煎汤服。 [适应证]肺结核低热不退。...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8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8

    金银花、百合、麦冬各10克,生地、冬花、白薇各6克,生甘草、紫菀、天冬、百部各3克,贝母5克。 [制用法]汗多加龙骨、牡蛎;咯血加白及末(冲服)、藕节、鲜大蓟;痰多加化橘红;咳嗽加杏仁。 [适应证]各型肺结核。...

  • 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

    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

    疾 病 描 述 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少数病人也可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所引起。病变常侵犯肺的一叶或一叶的大部分,病变严重时可累及2—3个肺叶,一般以右下肺最为常见。青壮年患者多见,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下以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及肺实变体征为主要表现。在祖国医学中属“温热病”或“肺热喘咳”等范畴。 1、寒解汤 组方:水煎服,每日3次 制用法:生石膏30克蝉衣6克知母24克连翘10克 2、前胡汤 组方:水煎服,...

  • 腹痛,理血行气方药

    腹痛,理血行气方药

    许女,38岁,1974年5月2日诊。患者自述不善言谈,常因小事易郁怒。近一个月来发现上腹有一较硬肿块,触之苦楚。五天前曾发烧,尿色红,经医治热退,尿变淡黄,前天心前区突发苦楚,难以忍受,疼时向脊背放射,约1小时苦楚缓解,如此发生,1日3次,缓解后全身不适,厌恶吐逆,不能进食,大便溏,每日1次,今日来医院途中,苦楚复作,较前2天发生为重,疼时吐逆黄色酸水。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而腻。体温36.1℃,苦楚面容,两眼窝轻度下陷。腹部平软,肝下界在右肋下三横指处可触及,质较硬。剑突下突起,鸿沟不清,拒按,脐右上方有一鸿...

  • 肠道常见症状食疗方法

    肠道常见症状食疗方法

    肠道每天通过食物、空气等和外界有大量接触,不仅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还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帮助人体抵御外邪的侵袭,清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肠道健康运转是保持身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前提,经常清理肠道及合理的膳食必不可少,想长寿,要肠瘦。 一、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不被人体胃和小肠消化酶分解的一类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非水溶性及水溶性两大类,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作为不会为人体带来额外负担的低热型营养补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

  • 润肠通便良效方 中医腹泻验方

    润肠通便良效方 中医腹泻验方

    润肠通便良效方: 瓜蒌仁10一15克,捣碎,当归10一15克,加水200毫升,煮开后,把药汤喝下。这是常用的一个配方。只要是碰到中老年人的便秘,从来不用大黄,就用瓜萎仁配当归。服用一两天后,就能畅快通便了。而且不会伤害身体,可以长期服用,非常有效。 比清肠茶好百倍。市面上的清肠保健茶特别多,但很多都含有泻药的成分,长期服用就会伤害脾胃之气,因此,很多人越吃越便秘。* 便秘灵验方: 生白术600克、草决明300克、柏子仁、瓜蒌仁各150克。打碎。冷水泡半小时后,小火水煎熬。连煎三次。然后把三次煎熬...

  • 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方

    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方

    老年人因消化功用削弱,简单食滞、食积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变差,从而引发胃肠道疾病,山楂麦芽当茶饮,可很好地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症状。 取山楂15g,麦芽20g,白糖5g。先把山楂洗洁净,去除核,切成片状;麦芽洗净后,与山楂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滤取汁液,参加白糖,搅拌均匀,分迟早2次饮服,每日1剂,连服3~5剂。用于防备消化不良时,则每日服用1剂即可。 山楂酸甜味美,能够促进消化液的排泄,增加胃中酶类,增进胃口,帮助消化;麦芽味甘、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二味...

  • 幽门螺杆菌 李慧臻应用验方加减治疗

    幽门螺杆菌 李慧臻应用验方加减治疗

    李慧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经验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病因。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国Hp感染相关性胃炎发病率占慢性胃炎发病率的50%~75%[1]。目前14d含铋剂四联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治疗方式[2]。研究证实,采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Hp感染,不仅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抗生素疗程[4,5]。 李慧臻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第3批...

  • 中医辨证什么是泄泻 食疗民间验方

    中医辨证什么是泄泻 食疗民间验方

    (一)什么是泄泻 泄泻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证候表现有所不同。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 西医学称本病为小儿腹...

  • 徐慎彦自拟方治疗腹胀

    徐慎彦自拟方治疗腹胀

    赵某,特别干瘦苍老,55岁,显老。自诉20多年腹胀,伴有心悸、头晕、失眠、四肢不温。 查体:舌质暗,脉沉弦滑,左关尺弱,右关实。 给以徐慎彦医师自拟的中药四逆散加减汤治疗,效如桴鼓。 3服汤药后,感觉症状都有缓解,尤其是脚不那么凉了。又来开了2服,再次复诊,自述腹胀好了,腹胀折磨20多年,如今感觉十分轻松。这些年,因为腹胀,心情一直也不好,家属都跟着受累,现在都好了。 按:通过患者自诉,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患者感觉心悸、头晕、失眠、四肢不温等症状,进行辨证:患者人很干瘦,考...

  • 张恩树运用痛泻要方治经行泄泻

    张恩树运用痛泻要方治经行泄泻

    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大便溏薄或大便次数增多,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本病一般无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颜面水肿等。 痛泻要方源自《丹溪心法》,又名白术芍药散,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痛泻要方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虚肝旺之痛泻,是治疗脾虚肝郁所致肠鸣腹痛、大便泄泻的经典名方。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指出:在五行关系中,肝属木,脾属土,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脾土得肝木之疏泄则运化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因此,肝之疏泄功...

  • 治顽固性呃逆 厥阴病之主方

    治顽固性呃逆 厥阴病之主方

    病案:廖某,男,63岁。呃 逆频作1月余。一个月前自觉 有气自小腹上攻,攻至腹则腹 胀,胸闷气短,心中烦热,易 怒,全身无力,继则频频呃逆, 不能自止。舌淡、苔薄白,脉沉 弦无力。证属肝阳虚衰,冲气 上逆。 治以补肝阳,平冲降逆。 方选乌梅丸加减。处方:鸟梅、 黄连各6克,茯苓12克,白术 8克,炮附子(先煎)、干姜、川 椒各5克,细辛、黄柏各3克, 沉香4克,桂枝、当归、党参各 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此方加减共服21剂,诸症 渐愈。 体会:乌梅丸出自《伤寒 论》,乃厥阴病之主方,古人主 要用于蛔...

  • 泄泻 晨起时已不再排稀水样便 治则方药

    泄泻 晨起时已不再排稀水样便 治则方药

    冯某,女,1964年4月22日生。首诊时间:2005年11月21日。诉稀水样便10年。 现病史:该患于10年前饮冰啤酒及吃凉香肠后出现稀便,每于晨起时便1~2次,持续至今,未予治疗,今慕名求治于李老。刻见:晨起后排稀水样便,便前肠鸣,无腹痛,偶伴有恶心、呕吐及泛酸,食后嗳气,兼有乏力,畏寒,食欲、夜眠良,小便正常,大便中无黏液脓血。 舌脉:舌薄质淡绛,少苔而润。脉沉脉且细。 患者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溏泄;肾阳不能温煦脾阳,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中肠鸣...

  • 湿滞大肠 方药宣清导浊汤

    湿滞大肠 方药宣清导浊汤

    湿滞大肠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头晕而胀,神志昏蒙,脘痞,呕恶,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舌苔垢腻,脉濡。   病机分析:本证乃下焦湿重于热,阻滞大肠,腑气不通而致湿热弥漫于中、上焦之候。湿热裹结,热蕴湿中,故身热不扬。湿热上犯清窍,故头晕、胀而沉重如裹。湿热上蒙心包,心神被抑,故神识昏蒙,如呆如痴。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司,故脘痞,呕恶。湿邪阻滞大肠,气机闭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少腹胀满而按之硬。舌苔垢腻,脉濡均为湿浊内盛之征。   治法:化湿行气,导滞通腑。   方药:宣清...

  • 治疗咳嗽的偏方3

    治疗咳嗽的偏方3

    桑叶25克,杏仁、冰糖各15克。 [制用法]用水2碗,煎成1碗,趁热温服,出汗即愈。 [适应证]风寒咳嗽。...

  • 肠痈 肠道的痈肿 中医治疗法及所用方药

    肠痈 肠道的痈肿 中医治疗法及所用方药

    李应存运用敦煌泻肝清毒调气血法治疗老年肠痈经验 李应存教授是我国敦煌医学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医学特色专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主编或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临床善用敦煌医学理论与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疗效显著。李应存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敦煌医学理法新用观,如针对肝实证及兼证,在辨证使用敦煌大、小泻肝汤的基础上,提出敦煌泻肝实脾法、泻肝宣肺法、泻肝补肾法、泻肝养心法等治疗大法,已成为敦煌医派领域的...

  • 香砂六君子汤方义解析 随证加减病案举例

    香砂六君子汤方义解析 随证加减病案举例

    李德新运用香砂六君子汤验案举隅 李德新教授为全国第三、 四、 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 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全国首批中医药师 承博士后导师, 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辽宁中 医大师, 辽宁省名中医, 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 者, 从事中医临床、 教学、 科研五十余载, 以其扎实的中 医基础理论功底结合其哲学专业经历造就的哲学思 维, 形成独特的临床辨证及遣方用药思路。笔者有幸 侍诊, 受益匪浅, 现将其运用香砂六君子汤验案总结如 下, 以飨同道。 香砂六君子汤的同名方共三首:一为《增补万病 回春&...

  •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中药验方加减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中药验方加减治疗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也称为糜烂性食管炎, 主要指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 既可导致胸骨后疼痛、胃灼热及反酸等症状, 还可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纤维化、糜烂及溃疡等病变, 是胃食管反流病之一。临床中往往采用单一促动力剂或者抑酸剂治疗, 但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本观察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

  • 胃脘胀满或胀痛 主治组方

    胃脘胀满或胀痛 主治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韶康 杨晓轶 殷世鹏 整理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科,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   组成:柴胡12~24克,麸炒白芍12~30克,麸炒枳实1...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西医归属于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李佃贵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本。”中医肝属木,脾胃属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因此李佃贵教授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紧张, 饮食及情志调节易于失常,若肝失疏泄,使肝气不畅,横逆脾胃,或肝气久郁化火、肝胆内生湿热、肝阴血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导致脾胃...

  • 胃下垂 自拟润养胃阴经验方

    胃下垂 自拟润养胃阴经验方

    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因膈肌悬力不足,支撑胃的韧带松弛造成胃体下垂,胃小弯弧线最低点至两侧骼脊连线位置之下,中医名为胃缓。《灵枢·本藏》:“肉䐃坚大者胃厚,肉䐃么者胃薄,肉䐃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䐃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腘不坚者胃缓。” 金元医家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

  •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治法方药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治法方药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周某,男,28岁。2015年6月3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腹痛腹泻6个月。6个月前因精神紧张、忧郁思虑致间断性腹痛、腹泻,日行2~3次,症状因天气、情绪而时好时坏,遂诊于我院。症见:腹痛、腹泻,日行2~3次,质稀,手足不温,偶脘腹胀满,连及后背,纳可,寐安,小便调,舌暗红苔黄,脉沉。   诊断 泄泻(腹泻型)浊毒内蕴,肝脾不调。   治法 化浊解毒,调和肝脾。   方药 葛根15克,黄连15克,黄芩12克,柴胡15克,砂仁15克,紫豆...

  •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病患者会呈现胃反酸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常常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吃太热或太凉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胃胀的现象。 胃胀:炒谷芽,金桔(或桔饼);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浸泡顷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参加少数糖,当茶饮。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不适:丁香茶(非香料丁香),取适量冲泡饮用,可代茶饮。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肿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

  • 肠胃疼痛 神经性胃痛验方

    肠胃疼痛 神经性胃痛验方

    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等,煎服。 神经性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等,煎服。 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60g),甘松一两(30g),陈橘皮一两半(45g)。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生姜汤下,食后。 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18g),广皮一钱半(4.5g)。水500ml,浸于沸水内3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1次)。分12次服,日服6次。 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份。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 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