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324页
-
中风后睡眠障碍 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浅析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 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仅影响患 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延缓神经功能恢 复, 甚至会诱发再次脑卒中, 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 PSSD 临床较为多见, 却很容易被忽视, 多表现为 失眠、 嗜睡、 异态睡眠、 发作性睡病、 昼夜节律紊 乱、 睡眠呼吸障碍及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等 [1 ] 。 据报道 76% ~ 82% 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 睡眠障碍 [2 ] 。 一、 发病机制 中医学认...
-
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则方药
赵某,男,3岁9月,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儿童。2021年01月26日初诊。诉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交流差,伴言语简单1年余。2岁2月时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不对视,不与同龄小朋友玩耍、语言简单、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已学会的字词不再使用、出现原有的一定的交流能力减少、咿呀发声减少。2岁9月时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予以康复训练1年,患儿社交改善不明显,行为刻板固化。3岁9月时仍不与人交流,眼神游离、目光回避、叫名不应,对指令无反应、不能执行简单指令,兴趣狭窄(喜欢听儿歌)、独自玩玩具、玩法单一、行为刻板、动作...
-
经方医治一例重症晕厥
经方以简洁验著称,组方药味少,可是只需用之对症,却能收到一剂知的作用。笔者近来医治一例重症晕厥患者,很好地表现了经方的作用。 患者男性,68岁,某单位退休人员。一天早晨起床时突发晕厥吐逆,不能动弹。家人即送往县级医院,医院给予脑磁共振等相关查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和脑供血不足、高血压(160/100mmHg),给予口服降压药、扩张脑血管药物和医治晕厥药物。服药一天效不明显,患者由家族送往我门诊医治。来时依然无法站立,需求两个人搀扶。患者自述脑筋一阵阵晕厥,晕则吐逆。接诊后笔者按照医院确诊给予舒血宁、川芎嗪和...
-
头痛,肝阳偏亢之头痛,中医组方原理
赵某,女,66岁。 2006年1月25日初诊:患者头痛,血压150~160/80mmhg,服降压药后头痛,以左侧为主,右眼患有白内障,干涩,心悸,纳差,睡眠差,大便溏,舌红苔微黄。处方:茯苓15g,天麻10g,白芍15g,赤芍15g,葛根10g,杜仲15g,寄生15g,谷精子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5g,生牡蛎30g,夜交藤30g,丹参15g,杭菊10g,7剂。2006年2月8日,二诊;患者头痛减,仍疲乏,大便溏,双膝及髋关节酸痛,指关节痛,晨起僵硬,今晨有胃痛,服西药后感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30克。 组方依据 该方所治胃炎,包括各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以胃脘疼痛、吐酸、嗳气三大症状为要点。该病因长期寒湿侵胃,郁久化热,湿热阻络,气血瘀滞,气虚津亏所致。治宜清热散瘀,理气和胃,制酸止疼。药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蒲公英素有“疔疮圣药”之誉,有抑菌和杀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能生肌活血,故对溃疡的修复、炎症的消退及清除幽门螺杆菌等起重要作用。川芎素...
-
精神异常 中药验方治恐惧不安
茯苓四逆汤加神曲治恐惧不安 民国时期杜鹤声先生善医神经系统疾患,以治精神异常闻名,堪称脑病专家。对怀抱恐惧、胆怯、怕见人、不愿说话、从无笑容、日夜惴惴不安、任何事物不感兴奋、愁眉苦脸、怨恨人生、不如一了百了、有厌世情绪,主张温补,按阳虚痰饮处理,投《伤寒论》茯苓四逆汤加味,功效颇佳。 方内添入神曲,解郁散滞,突出茯苓利水化饮,附子炮制,干姜量小,令人感奇。计人参10g、茯苓30g、熟附子10g、干姜6g、甘草9g、神曲10g,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连用10 天,即见效果。 老朽19...
-
眩晕保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0例 颈源性眩晕, 是指椎动脉外段受到各种颈源性病变(颈部 软组织异常解剖结构改变及继发性骨质增生等)因素的影响导 致其供血障碍从而引起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主的临床综合 征, 同时可见头痛、 颈部僵硬疼痛、 上肢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 致昏厥、 猝倒等发生 [1 ] 。目前, 国内外的学者大多数认为, 颈源 性眩晕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神经、 体液以及血管本 身的病变具有密切关系, 其具体发病原因仍然没有完全清楚。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按摩推拿、 针刺治疗、 神经阻滞...
-
失眠,心烦不寐,多梦易醒,养阴安神方加减
余某,女,40岁。 2003 年10 月25 日初诊。失眠1 年余,时轻时重,近来加重,心烦不寐,心悸伴不时身热汗出,手足心热,口干口苦;望其体型偏瘦,面色暗红,舌体瘦薄,红而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失眠(阴虚阳亢型)。治法以滋阴安神为主,中药用自拟养阴安神方加减,药物有北沙参30g,麦冬10g,茯苓 15g,知母10g,夜交藤 30g,远志5g,桑椹子15g,炒枣仁10g,合欢皮15g,生牡蛎30g(先煎),炙甘草5g,用药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加减,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两2次,早晚服用。嘱患者定期来门诊复查并坚持...
-
抑郁症病因为五脏不安针方治疗 毫针治五脏病之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陆寿康教授于2007年至2010年在德国一所针灸诊所工作,应用《灵枢》针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辑数例验案分析,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Bamadani Hyzer,男,1974年9月25日出生。 2009年10月7日初诊:患者主诉10年来,一直有恐惧、抑郁感,不能集中精力,走路时有心理障碍,两眼发直,在家正常。在外跑步时,有时能吐半瓶白色的唾液,回家吃些东西就好了。洗澡时头发上常有白色沫状物流出来。平时很怕别人笑话自己。睡眠不好,梦多,睡久更难受。曾于精神科求治,服用...
-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我国清代著名 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约成书于清代乾 隆二十九年 (1764),是由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根据 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该书按证分类,搜 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较为全面地展现了 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证方面的诊疗经验,充 分反映了叶天士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 对后世中医温病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 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清史稿》记 载 : “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 来,私淑者众” ,可见叶天士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