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315页
-
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大多数人对康复的理解仅限于针灸推拿,其实,康复治疗方法很多,既有中医传统的针灸推拿治疗,也包括现代的运动疗法、言语吞咽治疗、作业疗法、心理治疗、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等等。其中,运动疗法(PT)是患者康复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是针对患者出现的机体障碍,借助于康复器械的运动、牵引、按摩等,通过患者自身力量或康复治疗师的辅助操作进行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可以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和劳动运动能力。 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脑卒中患者只要病情稳定,...
-
心力衰竭中医专方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的一种以异常水、钠潴留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近年中医对心衰的研究,无论是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上,还是临床遣方用药、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近年有关本病的中医药研究作一综述。 病因病机 邓铁涛[1]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本,阴...
-
通过几种方法提高心脏功能
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比较大,老年人容易在这个时期突发心脏病。对于已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此时期如果心脏保护不好,更容易造成心脏功能的极具下降。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患者,此时期常并发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衰)。人在步入老年以后,由于全身各系统脏器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上多种疾病并存,彼此相互干扰,使得老年人心功能下降症状多不典型,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尤其是心功能下降早期,有的病人甚至可以毫无症状或仅感觉疲劳。老年心功能不好患者中以冠心病最多见,患者心脏的储备能力逐渐降低,潜在代偿功能减退,常因感染、...
-
牙龈肿痛方 牙龈出血方 实火牙痛方
牙龈肿痛方:金银花15克,甘草10克。共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汁。每日1剂,分早、晚饭前服用,连服3日。 牙龈出血方:芦根15克,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汁。每日1剂,分3次服完,一般服2~3日即可见效。 实火牙痛方:苦瓜1条,切碎,捣烂如泥,放入白糖,拌匀,腌渍2小时即可。1次服完,连服3次即可见效。 虚火牙痛方:生地10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生地、大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加入白糖即可。温后服用,每日1剂。 牙周炎方:车前草30克,薄荷15克,绿皮...
-
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辨证与治法方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邹某,女性,45岁,于2017年6月3日来诊。 患者心悸、胸闷、眩晕5年,近一周加重,失眠、忧虑重重、身倦乏力,腹胀、纳呆,耳鸣、四肢麻木,察其体质虚胖,面色萎黄少华,山根低平,面部黄褐斑,四肢欠温,心率每分钟56次,舌质淡胖舌苔白,脉迟、细,脉律不齐。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少阴病,心阳不振,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治以温通心肾,益气活血,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麻黄15克,制附子3...
-
口腔溃疡 寒性口疮治疗思路与方法
寒性口疮的辨治思路探讨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或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 人群发 病率约为5%-25% [1] 。 现代医学认为, 本病病因复杂, 缠绵难愈, 治疗上无特效药。 临床证实, 中医药治疗 本病有明显的优势, 治疗上多以热立论, 无论是实热 证还是阴虚内热证, 投以清热之剂, 或稍加养阴药物 顾护津液, 对于大多数热性口疮而言, 即可取得良好 效果。 然临床常常可见部分患者口疮色白或暗, 不红 不肿, 不痛或疼痛较轻, 或刺激时痛, 皮损周边淡红 或淡白, 同时伴...
-
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 中医辨证病机治则方药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症可并发心衰、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等危险。该病病情危急、严重,变化迅速、易反复、死亡率高。西医应对心梗、心衰,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 患者住院时的一般状况 患者龚某,男性,86岁,住院号:00038760。患者冠心病病史20余年,心力衰竭10余年。3天前餐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喘憋,含服硝酸甘油5~6分钟后症状减轻。1天前无明显诱因心前区...
-
口疮反复不愈 中医二方交替服用
关某,女,45岁,2017年5月初诊。患者自诉患口疮反复不愈已3年余。刻诊见舌体口疮遍发于口内颊黏膜及舌体,形如黄豆或粟粒大小,触之痛甚。舌质暗有瘀斑,脉细弱。患者自诉,脾胃不健,常有腹泻,甚则完谷不化。月经推后,常伴痛经,体型消瘦,面白光 无华,头目眩晕。细辨此案为脾肾阳虚之候。脾肾阳虚、二天不足、元气亏损、冲任不调、气滞血瘀。立法以健脾温肾、固本调冲、理气行瘀。 方一 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焦术18克,云苓12克,陈皮6克,半夏6克,煨肉豆蔻6克,煨柯子6克,神曲9克,焦山楂9克,木香6克,炒干姜...
-
顽固性心悸针刺治疗取印堂透心区 中药验方
顽固性心悸 女,30岁,2015年10月31日初诊。心慌10年余,加重1年。 病史:患者自诉其高一时出现心慌,大学期间因考研压力大,心慌症状加重并伴体质量下降,心率每分钟130~140次,伴有头晕、情绪低落、喜悲喜哭,2012年怀孕期间症状减轻,产后7个月加重,近10年来四处求医,效不佳。 现症见:心慌,精神紧张、着急时加重,发作时心前区、后背部疼痛,平素胆小、害怕、喜悲欲哭不能自制,手脚发凉怕冷,右肾区疼痛,易烦躁,嗳气,脐周疼痛;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 d,经期5~7 d,末次月经...
-
痹证(寒凝脉络)方用桂枝汤方加减
患者,女,41岁,201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因“胸部疼痛20余天”就诊。20多天前,患者莫名其妙地感觉胸部(喉部以下乳沟以上,大约直径15厘米区域)疼痛,先是隐隐作痛,逐渐达到抬手疼痛、夜间疼痛稍重。1周前,患者前往某市级综合医院就诊,给予胸部CT、血常规、乳腺彩超等检查,所有检查结论均正常,未查出任何实质性疾病,对症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天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到一家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诊疗,做了类风湿因子、血沉等检查,所有结果均显示正常,诊断为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方加减治疗...
-
高血压药食良方 饮食调养
高血压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从现代医学上讲,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精神、饮食等因素的长期影响。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所在。(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目前对高血压的定义是:18岁以上成年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时即为高血压。有高血压史者,在应用抗高血压药期间,即使血压在规定的正常值内,仍应诊断为高血压。临床上多数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头痛、头晕、...
-
复发性口腔溃疡 组方解功效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法...
-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病案:患者,年7旬有余,女。 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 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 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 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 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近1 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 痛,为胀痛。现症见:发作性心慌, 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 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 有盗汗。食可,眠差,入睡困难,眠 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高血压病史30 年余,最高血压180/90毫米汞柱。 诊断:冠心病...
-
防动脉硬化食疗三方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 病、多发病。它是由于动脉发生了 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改 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 性和使动脉管腔缩小的一种疾 病。实践证明,治疗动脉硬化除了 口服药物、进行适当的运动外,通 过饮食进行治疗也是一个有效的 方法。下面就介绍三则对动脉硬 化有防治作用的食疗方。 一、玉米木耳粥 原料:玉米0.15公斤,黑木 耳15克,粳米0.1公斤。 制法:黑木耳用冷水浸泡,待 泡软后将其撕碎。粳米、玉米加水 同煮成粥,然后加人黑木耳煮熟 即可食用。 功效:玉米油中含有不饱和 脂肪酸,能抑制...
-
全国名老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方
处方:制何首乌、赤芍、川 芎、地龙、山楂、鸡血藤各12克, 桑葚10克,黄芪20克,当归、泽 泻、红花各6克,丹参15克。 加减:若患者血压较高则应 加夏枯草12克,钩藤6克;视物 昏花明显者加枸杞子、白菊花各 15克;肢体麻木者加稀莶草12 克.;面部麻木加僵蚕9克;肌肉 跳动者加白芍15克,宣木瓜9 克;痰浊壅盛者加天竺黄7克, 胆南星6克,石菖蒲9克。 用法:水煎服,头煎二煎药液 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主治:滋肾益气,活血化 瘀,通脉降脂。主治因动脉硬化、 高血压导致症见以偏瘫、失语为...
-
太阴中风的概念与病机 太阴中风之主治方药探讨
试论太阴中风证及主治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 著, 两书都是以三阴三阳为理论基础 [1] , 同属张仲景 经方医学体系 [2] , 故常互参共研。 在《伤寒论》中, 张 仲景对太阴中风的论述详于脉症而略于方药, 因此, 本文基于《伤寒论》 《金匮要略》原文, 探讨其所论 脉症的病机及与之相对应的方药。 太阴病的核心病机 六经之为病的提纲证, 是 《伤寒论》 辨证的纲领 [3] 。 六经病各有一条纲领。 古人比之以大将建旗鼓, 使士 卒望而知趋, 方能压住阵脚, 而能指挥...
-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案处方体会
病案:莫某,女,49岁。患者在 办公室从事服务工作二十余年,身 体肥胖,平时怕冷。五年前开始出现 右足背外侧麻木疼痛,病初未引起 重视,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患肢剧烈 疼痛,间歇跛行,局部皮温降低。下 肢彩超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减慢,供 血减少,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经西医治疗有所好转。上个月病又 复发,经抗纤酶、青霉素治疗十几天 后,患者仍觉患肢疼痛,不能行走, 夜间疼痛剧烈,小便清长,大便正 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弦。证属 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治宜活血化 瘀,通络止痛。外用75%酒精500毫 升浸泡红花5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