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气 第9页

元气 第9页

  • 大补元气 灵芝人参酒 延年益寿

    大补元气 灵芝人参酒 延年益寿

      炙黄精、灵芝、党参、当归、枸杞子、熟地、何首乌各100克,茯苓、人参各50克,大枣100克,糯米、红高梁各1000克,酒曲适量。   诸味药共水煎弃渣,取药汁;糯米、高粱去杂淘洗干净,蒸熟,洒入药汁降温,降至手触糯米饭感到温手时,即可均匀地撒上酒曲,然后装入容器中,密封,保温(春夏1~2天,秋冬2~5天),闻有酒香即可饮用。每日两次,每次50~150毫升,温服。   该药酒可大补元气、健脾益肺,保护肝肾,抗衰老。适用于身体虚弱、产后血虚、贫血、须发早白、阳痿、早泄、性机能减退的人服用。中老年人服用可延缓衰老、延...

  • 能够大补元气的食物

    能够大补元气的食物

        元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又叫“原阳”,  “真阳”,可见,元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它对五脏六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因此,能够大补元气的食物均能增力,如黑芝麻、核桃、桑椹、豹肉、鳝鱼、莲子等。     总之,元气是人体根本之气,脾胃之气是人体后天之本,欲想增力,必须从脾胃,元气人手,凡是有强补脾,补元气作用的食物,都有一定的增力作用。     ...

  • 山萸肉补肾益精固元气

    山萸肉补肾益精固元气

      山萸肉为落叶乔木山茱萸的果实,处方常写山萸肉,其性味甘酸、微温,入肝、肾二经。主要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益阴精、固元气。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以及遗尿、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男子不育、妇女月经不调等。因为它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所以不论阴虚或阳虚,均可使用。   山萸肉药理研究   山萸肉含有维生素A、山萸肉苷、鞣酸等。本品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升高白细胞;有明显降血糖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而能调节血压;明...

  • 调补元气少生病

    调补元气少生病

    中医学认为,年过半百之后,人体的各个脏腑功能就开始逐渐衰退。“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脏腑经脉空虚”。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少不了充盛的体内元气。调元疗法,就是补充脏腑元气,延缓脏腑虚衰发生。调肝气 调肝可从补肝阴和疏肝气人手。选择菊花、制首乌、桑葚、陈皮各10克,加水煎煮后取药汁代茶饮用。菊花清肝明日,制首乌、桑葚补益肝阴,陈皮疏肝理气。调心气 心血不足容易导致健忘、失眠等不适;心气不足则出现气短、疲乏等表现。可以用五味子...

  • 生命原动力肾中之元气 养肾护腰方法

    生命原动力肾中之元气 养肾护腰方法

        中医认为“肾气足,百病除”,意思是说,肾中之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肾气充足,则机体抵御外邪能力强,不容易生病。如何能让肾气充足呢?下面介绍四种简单、方便的养肾护腰方法,每种方法可早晚各做一遍,可补纳肾气。     1、握拳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握固。     2、提踵颠足  “提踵”即抬起脚后跟,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

  • 吞“唾沫”补“元气"

    吞“唾沫”补“元气"

    如果小孩子经常喜欢吐Ll水,很多老年人会一边拍打他们,一边说:“你老是吐口水,会伤元气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元气,就是人体一切气的根本,也是源自于父母的气,又被称为元阳。 我们用舌尖顶住上颚,舌头下面就会有很多唾沫,不是口水,是肾精元气的化身。慢慢地把它们吞下去,可以养元气。每天这样做可以补肾养元,建议大家经常练习。 肖 萧...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元气
  • 练元气治阳瘘

    练元气治阳瘘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由元气来完成的。“元气”禀于先天,藏于肾中,又赖后天精气以充养,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上了年纪,人体元气逐渐衰退,性功能也随之减退,出现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等。练元气可以通过自我锻炼,以及呼吸、姿势、心神的调整,来培补元气,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性能力。下面介绍凝神功和导引功两种功法。 凝神功: 姿势: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呈八字形,双膝微屈,两臂慢慢抬起至胸前,手心向内,十指分开如握球状...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元气
  • 崩漏证属脾虚元气下陷型 治则健脾止血

    崩漏证属脾虚元气下陷型 治则健脾止血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祝建华医理纯熟,医术精湛,从医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点。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举一案,以供赏析。   患者陆某,女,42岁,某医院普外科护士长,于2015年10月3日初诊。自述:近两个月来工作过度劳累,出现月经潮后不止。本次已40天未干净,时而点滴漏下,时而量多而崩,反复使用止血西药及激素干预月余,并在该医院中医科治疗多次,效果不显著。诊见:疲乏纳差,面色萎黄,伴腰酸双下肢沉重,多梦。时见心悸,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

  • 流产元气大虚 病案方药

    流产元气大虚 病案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气虚血瘀者,当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其成因者,一则素体元气不足,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之患者,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流行而成气虚血瘀之证。二则劳役努伤,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元气难以流通,血瘀日久,气虚益甚,血瘀日锢。三是常先起于气滞血瘀或络伤出血性患者,气随血脱,加之瘀血未尽,形成气虚血瘀之证。余临症数十年,对气虚血瘀之证,常大补其气,使元气得复,兼以祛瘀,则可气旺血行,积瘀渐去,正气复来而康复有望。   病案举隅   病案一   张某,女,...

  • 慢性肾功能衰竭 元气为生命之本元气亏虚

    慢性肾功能衰竭 元气为生命之本元气亏虚

    张星平运用元气理论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发展至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疑难病证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1,2]。中医学中原没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记载,一般多归属于“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溺毒”等疾病范畴[3],现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m...

  • 升举元气、活血祛瘀治糖尿病

    升举元气、活血祛瘀治糖尿病

    陈宝贵,1949年生,号碧湖,天津市武清区人。1965年开始学医,担任乡村医生。于1971年跟随张锡纯弟子天津名医柳学洙先生学习,1975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83年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学习,系统研读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及研究生全部理论课程。 陈宝贵先后被遴选为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获得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ldqu...

  • 心律失常加引经药引导元气

    心律失常加引经药引导元气

    元气看病不用重视局部,不必计较于心率是快仍是慢,归一饮启动了修正元气的成长之机,剩余的就交给人体的元气,这就是元气神机法的看病原理。 典型医案 宋某,女,74岁,于2017年7月1日就诊。患者阵发心悸半年余加剧一周。患者2017年6月因心悸就诊于某三级医院,查12导同步动态心动图(2017-06-29)成果:窦性心率,24小时均匀心率71次/小时,最快心率136次/小时,最慢心率37次/小时,房性早搏10094次/24小时,房性心动过速1阵,共3次;R-R间期>2.0秒:19次,最长2.6秒。阵...

  • 放射性直肠炎 培养和保护元气

    放射性直肠炎 培养和保护元气

    放射性直肠炎是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统计资料显示,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在5%~17%,放射发出的能量,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改变,可导致细胞受损和死亡,而迅速增殖的细胞(如肠黏膜)对照射最敏感,遭受损伤的危险性最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便,重者排脓血便。目前对本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西医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疗法,包括有高压氧治疗、手术等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 放疗损伤机体元气 在临床表现上,反射性直肠炎属中医学“泄泻”...

  • 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 反流性胃炎要大补元气

    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 反流性胃炎要大补元气

    国医大师李玉奇近50年来,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在辨证治疗慢性胃病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现将随师临诊期间所学总结报告如下。 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较长。临床上治疗萎缩性胃炎多以胃脘痛辨证施治,常不能获得满意疗效。 李玉奇提出萎缩性胃炎应以痈论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成因是由郁变瘀,由瘀变腐,由腐而成痈。在治疗上主张以痈论治,采用扶正补脾、去腐生新之法。常用方剂:黄芪20g,党参20g,薏苡仁20...

  • 体虚反复感冒 调补元气之法

    体虚反复感冒 调补元气之法

      王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优势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科带头人。临证30载,擅长用调补元气法治疗慢性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以调补元气法治疗体虚感冒的部分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王平认为体虚之人,反复感冒,即使添衣戴帽,亦难逃“贼风”之扰,其虚有气血阴阳亏虚之分,但究其根源,常与自身元气亏损或阻滞有关。元气亏损,不能化生元阴元阳,不能激发体内气血阴阳的生长,亦...

  • 暑热伤于元气 阴暑证验案

    暑热伤于元气 阴暑证验案

    暑热伤于元气,阴暑证验案   马某,男,47岁,1981年7月7日诊。发烧出汗头疼,关节疼已3天。于3天前因天气过热而用冷水洗澡,夜间气候突变寒凉而感身冷,相继发烧,关节疼,头疼、头晕、头胀,出汗微恶寒,出汗后头晕、头疼,关节疼和发烧仍不减,微咳嗽无痰,曾服安乃近等不验,而来求中医治疗。脉濡数右大于左,舌质红,苔薄白。检查:心肺(-),化验血:血常规无异常变化,血压120/85毫米汞柱,体温38℃。   诊断:暑湿感冒。   辨证:脉症相参,属暑热侵袭伤于肺系,复遇寒湿之邪侵袭郁遏卫阳...

  • 避毒气 养正气 宁神气 复元气 从四气入手谈新冠肺炎防治

    避毒气 养正气 宁神气 复元气 从四气入手谈新冠肺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将新冠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说文解字》中记载“疫,民皆疾也”。关于其病因,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原序》提到:“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认为疫病是感受“疫戾”之气所致。目前中西医针对新冠肺炎的特异防治方法均不明确,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抓住“疫毒”这个主要病因,秉持“未病先防,既病防...

  • 从甲状腺功能探讨中医学元气的作用

    从甲状腺功能探讨中医学元气的作用

    元气是中医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人体 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原始物质和原动力,是人体脏腑机能的综合 体现 [1 ] 。元气也是中医学理论中较为模糊的概念, 相关研究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均未达到其应有的 状态 [2 ] ,至今仍缺乏能够客观科学地观测中医元 气的指标。中医学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其实质并 非一个或几个现代医学指标就能揭示。相比之下, 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对中医学概念进行客观的观 测或许更加容易实现。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 现中医学元气与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遂...

  • 增元气的蹲墙功法

    增元气的蹲墙功法

    太极养生功法博采众长,其中的蹲墙功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我已整整练了6 年,受益匪浅。当年,我有肾虚的毛病,腰酸腿软、夜尿多。后来朋友推荐了蹲墙功,刚开始时,只能半蹲,到半年头上才能勉强完全蹲下去。这样坚持到一年的时候,明显感觉身体状况好多了,腰不酸了,腿不软了。以前一到换季,伤风、感冒跟着来,现在我很少感冒。蹲墙功还治好了我的慢性鼻炎,以前鼻子不通气,就连睡觉都得张着嘴出气,非常苦恼,练习蹲墙功以后,慢性鼻炎也不治而愈了。 蹲墙功的功法原理是通过身体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抻...

  • 国医大师李振华 养生不刻意 保养元气至重要

    国医大师李振华 养生不刻意 保养元气至重要

      国医大师李振华已九十高寿,虽然因为在给病人看病后不小心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只能躺在床上,但记者见到他时,李老依然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思维清晰,语言响亮。“年龄大了,要处处小心,量力而行了。”慈眉善目,爽朗笑声,自谦话语,不懈意志,尽显大师修德。   李振华常说,养生不必刻意,但保养元气至关重要。元气先由父母所赐,还靠后天水谷精微滋养。中医养生的核心是保养元气,元气盛则体健少病,既病也易康复。李老说:“保养元气不难,就是调四时,宁情志,适动静,节饮食,益肾精。&rdqu...

  • 脾胃伤 伤在胃气,元气损 损在胃气

    脾胃伤 伤在胃气,元气损 损在胃气

    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胃者,水谷之海。”出自《素问·五藏别论》。“饮食入胃”以下这一段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只是原文不是“饮食入胃”,而是“饮入于胃”。 《内经》中“食气入胃”和“饮入于胃”是不同的两条代谢途径,李东垣...

  • 真气即元气也 后天之气便宗气

    真气即元气也 后天之气便宗气

    《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来源于先天。张景岳谓“真气,即元气也”。元气是人身的根本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所以元气的盛衰与体质的强弱、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都有密切的关系。《难经·八难》指出:“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防御邪气的元神、功能),故(元)气者,人之根本也...

  • 补肾健脾 元气足百病除

    补肾健脾 元气足百病除

    中医上讲,元气是人体生命之根,元气充盈,人就能五脏六腑不得病,健康长寿。青少年元气充足,很少得病,但由于不当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紊乱,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元气大量流失,五脏六腑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如果元气耗尽,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认为: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元气是由脾肾共同形成的,脾藏精纳气,精气是指元气,脾运化元气至五脏六腑,确保生命健康。肾虚则元气不足,根本不固,使人未老先衰。元气不足,脾脏就不能将其运至全身,五脏六腑气虚血亏,百病丛生。 脾肾双虚,元气...

  • 三元气候不同

    三元气候不同

      读吴鞠通《医医病书》,其中第5篇就“三元气候不同”对于医学的影响有详细的阐述。吴鞠通认为:仲景为下元之明医,其所著《伤寒论》客观上是针对“下元”气候背景所生疾病而作,后世不可不辨自身所处是否为下元,就盲目地套用仲景的方法。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的东方版。   三元是纯粹东方术数体系中的内容,通俗地讲“三元”就是天的大气候变化的一个周期,时间为180年,按顺序称为上元、中元、下元,各60年。笔...

  • 补元气 吞唾液

    补元气 吞唾液

      所谓元气,就是人体一切气的根本,也是源自于父母的气,又被称为元阳。   当用舌尖顶住上颚时,舌头下面就会有很多唾液,这不是口水,是肾精元气的化身。慢慢地把它们吞下去,可以养元气。每天这样做可以补肾养元,建议大家经常练习。...

  • 静坐调息法 人之寿夭在元气

    静坐调息法 人之寿夭在元气

    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文豪,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养生学家! 在《上皇帝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养生理论:“人之寿夭在元气……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东坡先生养生观的要点在于培养元气,使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相互协调。为此,他采取了散步、旅游、搬砖等种种健身法,但坚持最久且颇见成效的还是静坐调息法。 方法如下: 时间不限,选一处安静的地方,端身正坐放开衣带,使全身放...

  • 元气“原气”“真气”

    元气“原气”“真气”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 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 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 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 并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又是多种 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 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 不同的名称,如元气、宗气、营气、卫 气等。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 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在中医学里,气的名称还有很多。例如:把致病 的物质,称作“邪气”;把体内不正常的水液,称作&...

  • 中医元气理论

    中医元气理论

      中医元气理论取材于哲学元气学说,在《内经》、《难经》多有阐发。当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从中医理论自身发展的脉络出发,梳理中医元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探讨其在医学临床和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中医元气的相关研究可以从一些几个方面来展开:   中医元气理论文献及培元固本学术流派整理研究。收集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历代医著中有关元气和培元固本的相关文献,构建信息库,编撰相关学术著作,形成中医元气学的专门学科,以推进中医元气理论的推广和应用。   元气损伤病因病机及高龄人群元气亏损调查研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

  • 元气论与原子论的比较

    元气论与原子论的比较

      从学习中医的角度看,元气论作为哲学背景,其凸显在知识层面的内容虽然没有阴阳、五行学说明显,但作为中国文化的最深层底蕴,若对之理解未透,不但大大影响对中医体系内容的深度把握,更易在中医学发展的路上迷失。   两论的比较   纯粹就“气”论“气”,以现代人不太深厚的国学功底,确实难以理解得透彻,幸好关于世界的本原,古代西方也有一个与“元气论”接近对等的学说,就是公元前4~5世纪间,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主张的“原子论...

  • 中医养生贵在保养元气

    中医养生贵在保养元气

      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衰老与长寿,专家认为,保养元气至关重要。元气来源于先天父母,靠后天水谷精微滋养,以调节、维持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全过程,元气盛,人之轻病可不药而愈,重病可配合药物或疗法战胜疾病。如元气衰败,虽有效治疗,亦难免死亡。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就是保养元气,免生疾病,尽早康复。它属于中医上工治未病的范畴。如何保养元气,专家认为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天人合一调于四时   中医认为,人要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否则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中医学叫“天人合一”,也叫&l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