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 第61页
-
中医脾胃病源流简述
脾主运化升清乃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降浊为水 谷之海。脾胃同居中焦,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共同完 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的输布而滋养全身。 脾胃病是以脾胃的受纳、 运化、 升降、 统摄等功能失 常为病理表现的一类病证, 临床常见于胃脘痛、 痞 满、 呕吐、 噎嗝、 呃逆、 嘈杂、 反胃、 腹痛、 泄泻、 痢疾、 便秘等病症 [1 ] , 包括现代医学的食管、 胃、 脾、 胰、 十 二指肠等消化道类疾病, 致病因素包括饮食所伤、 情 志失调、 劳倦过度、 外感六淫等。病机包括升降失 调、 气机郁滞、 湿浊困阻、 病...
-
山药为培补脾胃的良药
山药,学名薯蓣, 既是一种佳蔬,又是 一味良药。祖国医学 认为,山药性温味甘 无毒,有补中益气、补 脾胃、长肌肉、止泄 泻、治消渴和健肾固 精、益肺等功效。《本 草纲目》中说:山药有 “益肾气、健脾胃、止 泻痢、化痰涎、润皮 毛”的作用。《衷中参 西录》一书也记载: “山药色白人肺,味甘 归脾,液浓益肾,宁咳 无喘,强志育神,性 平,可常服多服。” 山药的滋补功能 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含有淀粉酶、胆 碱、精氨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 类、矿物质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 分。山药作为营养品,适用于身体虚弱、 精神倦...
-
单兆伟治脾胃病经验
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工作,曾师从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以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术上首先提出了“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诊疗体系,完善和丰富了传统的中医脾胃理论。今就单兆伟的主要学术思想做一简述。 融汇古今思路 辨证辨病相参 五诊合参 重视舌诊 传统医学“望、闻、问、切”概括了诊察疾病的4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
-
刘沈林教授 论脾胃濡养周身
江苏省中医院刘沈林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在脾胃病和消化道肿瘤证治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笔者现简介如下。 学崇东垣天士 术承吴门孟河 李东垣强调脾胃为元气之源,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多从温补脾胃,升举阳气立论。叶桂则强调脾胃分治,“脾胃体用各异,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倡导甘凉濡润,滋养胃阴法,即“所谓胃宜...
-
春天补养脾胃 山药大枣
春天气候干燥,应多喝水,防止水分过度流失,最宜多吃些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等,有补养脾胃的作用。 ■专家说法(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师张秋莲)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像山药便是味甘性平之物,有清肝热之功效,可健脾益气...
-
脾胃病 酌加有益脾胃中药材
传统中医认为,脾胃病是常见病症,但病情拖久容易产生变化。因此,脾胃病患者应及早接受治疗,否则病情恐加重或恶化。 中医辨治脾病、胃病不但证型繁杂,而且处方用药都不同,可视病情酌加有益脾胃中药材。 辨治脾病方面脾气虚型患者治宜健脾益气,适合用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脾阳虚型患者治宜温阳健脾,温中散寒,适合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中气下陷型患者,治宜健脾补中,升阳益气,适合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 脾不统血型患者,治宜益气摄血,适合用归脾汤、归脾汤合胶艾汤,以及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等中药材。寒湿困脾型患者,治...
-
仙人掌炒牛肉 行气活血健脾胃
主料 牛肉300克。 配料 仙人掌70克,鸡蛋2只。 调料 葱、姜、盐、料酒、白糖、味精、湿淀粉、鸡汤。 作法 仙人掌洗净,去皮刺,放入沸水氽约1分钟,捞出晾凉,用刀将其切成丝,放在盘内备用。将牛肉洗净,剔净筋,顺着肉势切成约2毫米粗、6厘米长的丝。把葱、姜洗净,切成丝,鸡蛋打开,去黄留清。牛肉丝用料酒、盐、味精、鸡蛋清调匀,再加湿淀粉浆好。用料酒、盐、白糖、味精、鸡汤、姜、葱、湿淀粉兑成汁。把锅清洗干净,起火烧热、注入200克油。油热时下牛肉丝滑散滑透,倒入漏勺控油。再在锅内放入少许油,油...
-
脾胃不好简单养生方 生姜浸醋
脾胃不好人,稍吃多点或吃点不容易消化的东西,胃就难受,有时候吃个玉米、雪糕第二天舌苔就会白腻,一到秋冬天更容易胃疼。胃不好吸收就不好,身体的吸收和付出无法得到平衡,时不时就会生一次病。脾胃不好的人可以试试一个很简单的养生方法,每天早上吃三片用醋浸过的生姜。 生姜浸醋的做法:鲜姜可增强血液回圈、促进消化。鲜生姜切成薄片,放到瓶子里,随后把米醋倒入干净的瓶里,米醋一定要没过姜片,然后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 一周以后就可以每天吃2~4片鲜姜,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注意两点:不要在秋天吃,...
-
慢性脾胃病用中医来调理
余临床40余载,对妇科病的治疗,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调脾胃可培补人体正气,补益人体元气。认为诸病皆从脾胃而生。治病也总以调理脾胃为本,治脾又当分析而论。脾阳不足,胃有虚寒,一脏一腑皆宜于温阳升运。脾阴不足,胃有虚火,则当柔润养阴。脾气下陷宜升,胃气上逆宜降。寒湿宜苦温燥湿,湿热宜清热祛湿。凉燥宜温润,温燥宜清滋。虚实寒热,升降燥湿,均宜辨证。纠其偏,救其弊,燮理阴阳,使归于平缓,是治...
-
中医专家谈脾胃养护 三分治七分养
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的谢先生患直肠溃疡5年了,多年的腹痛、便秘、腹泻、脓血便等情况,让他苦不堪言。在多家医院住院均疗效欠佳,转到衡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一边口服中药汤剂,一边接受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栓剂塞肛、中药坐浴等治疗后,病情竟大为改善。该院脾胃科主任武建华介绍,脾胃疾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中药治疗不仅价格较西药更为低廉,且只要坚持治疗,疗效优势明显。 中医外治,“绿色”治脾胃病 武建华介绍说:“中医外治法治疗脾胃肠病,作为中医特色的治疗途径,既绿色又安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
脾胃虚弱 试着几方面自我调养
脾胃虚弱者,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脾胃虚弱患者,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自我调养: 适当服用药物 有医生指导最好,如不方便就医,自己也可以参考症状分型,酌情用药,先小量试用,再进行调整。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其中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酌情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脾阳虚者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每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
-
胃病是脾胃虚弱所致 进食肉或胃
不少胃病是由于脾胃虚弱所导致,适量进食一些动物肉或胃,可以起到较好的健脾益胃或养生保健作用。 猪肚 常吃猪肚有益胃病的康复,野猪肚效果更佳。 菜肴:生姜猪肚汤 猪肚一只洗净,生姜15克切碎,将姜末放入猪肚内,然后用线把猪肚头尾扎紧,慢火煲至猪肚酥软,将猪肚切丝,加适量食盐调味,汤、肚都可食用。生姜具有温胃散寒的作用,猪肚具有补养脾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纳食不振、心腹冷痛、胃脘胀满及虚寒型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病。 羊肉 羊肉具有健脾胃、祛寒冷、补虚劳、补气血、助元阳等作用。...
-
脾胃湿热证诊治思路及用药经验选方
脾胃湿热证为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随着地球气候的转暖、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药物的滥用,本病证已呈上升趋势,它可出现于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由于其病邪的特殊性,所以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难度。 杨春波教授为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福建省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他于1992年在全国率先立题研究脾胃湿热证及其相关疾病,其诊治经验丰富,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笔者有幸从师于杨春波教授多年,现总...
-
李振华脾胃病辨治经验
我跟随李振华教授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老师缜密的中医临床思维和脾胃病学术思想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内经对脾胃均有虚、实的记载,《灵枢·本神论》:“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李振华教授在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研究中并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脾胃病据统计90%以上都为脾胃气虚,创新性地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之论点。 “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其运化食物精微之功能赖于脾气,甚则脾阳。如脾失健运,饮食入胃,则不能及时和降,食物停留在胃,故胃多实证。其他如肝气郁滞横逆于胃,使其疏泄条达失常,胃气不能下降;或暴饮暴食...
-
治食伤脾胃食积气滞 枳术消积丸
赵法新,1937年生,河南省新安县人,赵氏“万修堂中医”第六代传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研究员。 他临证师承名医张海岑研究员;文献学师从著名中医文献学家马继兴、余瀛鳌研究员。学术上尊《内》《难》,崇仲景,法李叶,以脾胃立论,擅治内外妇儿杂病、温热时病及中医急症。 赵法新注重辨证论治,提出“辨证论治十法”,完善辨证论治全过程,且融入病案中,详论析、明方解、诠释辨证论治,为规范中医病案书写做出了有益尝试。获“密闭冷却回流陶瓷...
-
姜良铎运用气化升降理论辨治脾胃病
笔者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对脾胃病的治疗提倡从调动人体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脏腑之间生理功能协调出发,采各家之长,轻灵用药,以通为补,达到升降平衡得宜,气机转化正常。从各个脏腑的功能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胃主和降,脾主升清,大肠主传导,肝主疏泄,肾主关约等。由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个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并以经络气血为媒介相互联系和传递信息,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临证辨治时,要有整体观。 升清降浊 为治脾胃基本大法 脾主升清,为脏宜藏,胃司降浊,属腑宜通,脾胃之...
-
含姜片养脾胃 吃洋葱防心脏病
早在春秋末期,先师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视食用生姜不无关系。 民间俗语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这是为什么呢?生姜之所以不宜在夜间食用,是因为生姜含有姜酚,姜酚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作用,夜晚则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故夜晚不宜食用。 不妨每天早晨含姜片 将生姜刮去皮,切四五片生姜,用开水冲泡后,含在嘴里慢慢咀...
-
脚趾屈伸健脾胃
伏天常暑热兼湿,热蒸腠理开泄,出汗较多,损伤阳气;湿更会阻滞脾阳,加之此时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常常出现脾胃的问题。尤其是老人本就消化吸收能力已衰退,再受到暑热湿邪的入侵,更易使脾胃受损,出现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中医认为人的第二和第三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1)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 60-90次。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2)脚趾...
-
《回回药方》脾胃病诊治特色探讨
回族医药典籍《回回药方》 原书共 36 卷, 现仅 存四卷残本, 保留继承了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中的 “真一 ” “四元” “三子” 与“四体液” “禀性” “疾病根 源” 说, 以及中世纪以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基础理 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同时也融合了中医学 “元气 ” “阴阳” “脏腑经络” 等学说, 其所代表的回 族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下就 《回回药方》 中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治 疗用药特色做一探讨。 1 《回回药方》 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回回药方》 中将原发病因和继发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