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处方 第10页

处方 第10页

  •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痹症,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江某,男,4 5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

  • 痛风石处方

    痛风石处方

    痛风石是由于痛风病日久,血中尿酸反复析出至关节、体表等处而形成。中医认为,痛风发病是由于素体脾虚或阳气亢盛,复劳倦、寒热失调、饮食失节等致三焦气化功能不力,水湿停着,聚而生痰,痰湿滞于血脉。痰浊瘀阻日久,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流窜肢节,则致肿痛,痰结成核,坚如磐石,甚或溃破,渗溢脂膏,久之损及肝、脾、肾。笔者临床常遇病情迁延数年的患者,其病关键在于体内痰湿瘀浊之毒未除,究其毒由,一为肥甘厚味品摄入过度,二为脾运不力,肾排不及。故治以健脾化痰,软坚散结,活血通络,利节排浊,中西药合用以软化结节,再施以针刺微创排石,效果...

  • 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 祛风湿活血处方

    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 祛风湿活血处方

    病人姓名 刘某某 病人性别 男 病人年龄 38岁 主诉:反复全身骨痛1年余,尿检异常6月。 现病史:患者2012年2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足根部疼痛,以夜间、晨起明显,随后逐渐出现腰骶部疼痛,以夜间明显,活动后减轻,伴有左侧胸胁部触电样疼痛,以改变体位时明显,予2012年7月10日入住东莞市人民医院,查双侧骶髂关节MRI:双侧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抑制免疫、消炎止痛、护胃等治疗,患者右足跟、腰骶部疼痛可缓解,但出现胸肋部疼痛,2012年8月20日入住中山大学第...

  • 治腰椎骨质增生 中药处方加减

    治腰椎骨质增生 中药处方加减

    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常见 病和多发病,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 的增大,机体组织细胞生理功能逐 渐衰退,椎骨、关节退化,关节边缘 和软骨下区有新骨产生,形成骨刺 或骨质增生,引起腰背部疼痛、活 动受限,甚至可引起腰部放射痛, 出现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的 一种病症。腰椎骨质增生属于中医 “腰痛”“痹证”的范畴。临床用中药 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了较为明 显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共治疗58 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腰椎骨质增生的确诊标 准,男31...

  • 腰痛,肾着,处方,肾着汤加味

    腰痛,肾着,处方,肾着汤加味

    黄某,男,74岁,湖南湘潭人,因腰痛5年入院。 首诊:2013.12.28 主诉:腰痛5年。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开端出现腰痛,以尾骶部显着,受凉及天气变化时显着,保暖后可缓解。近期上证加剧,需用厚棉被围腰背部仍觉腰部及臀部冷,如坐水中,食纳呆,二便调。 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沉细滑。 确诊:肾着 治法:墺土胜水,并温下焦。 处方:肾着汤加味。 炙甘草10g 干姜10g 茯苓15g 白术20g 桂枝10g 鹿角霜10g 晚蚕沙10g 小茴香2g 当归...

  • 石淋输尿管结石 中医处方治疗泌尿系结石

    石淋输尿管结石 中医处方治疗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以肾、输尿管结石最为多见,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亦可无任何症状,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范畴,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 笔者跟随江苏省太仓市名中医葛友庆学习,现介绍1例其运用四金汤加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医案。 蒋某,男,52岁,2019年5月21日初诊。主诉:右侧腰痛2天,加重3小时。患者近两日来右侧腰痛阵作,痛时感恶心,今晨起已痛3小时,无尿痛及血尿,舌红,苔薄白腻,脉细弦。既往史:30年前有输尿管结石病史,后反复发作过数次,...

  • 慢性肾炎致水肿 肾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治则处方

    慢性肾炎致水肿 肾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治则处方

    刘某某,男,84岁,2020年3月30日初诊。患者双下肢浮肿十年,近一年来加重。西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动过缓、高血脂、中度脂肪肝、甲状腺多发结节、双侧劲动脉内膜增厚、肥胖症。患者近两年来尿蛋白一直+++。诊时:双膝下明显浮肿,腰膝痛,头晕近来加重且上午严重,耳鸣,双目干涩,时胸闷胸痛,双下肢走路无力、酸软,手足心热,双足凉,大便2天1次,便干难解,夜尿3~4次,量很少,舌质色暗,有少量紫斑块,舌苔薄腻微黄,脉弦迟无力。 病机:肾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治则:补肾阴,益肾...

  • 慢性肾炎 治则温肾助阳行水消肿处方

    慢性肾炎 治则温肾助阳行水消肿处方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种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特征,以水肿为主要症状表现。慢性肾炎水肿的中医分型,多见肾气亏虚、肾阳亏虚、气阴两虚、肺肾气虚、脾湿肾虚、心肾两虚等证型。 在临证中,不可一见水肿即用车前子、泽泻等利水药,尤其是针对慢性肾炎水肿者,更应谨慎。慢性肾炎以肾气虚、肾阳虚者多见,肾中湿热者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阶段性的本虚标实证,所以应用泽泻、车前子等甘寒利水中药,很多情况下不但起不到消肿作用,反而更会伤肾,致水肿更甚。 医案举例 崔某,男,59岁...

  • 胆囊息肉处方用消瘰丸合济生乌梅丸加味

    胆囊息肉处方用消瘰丸合济生乌梅丸加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张雪亮从事中医临床、科研、科普工作30余载,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厚,同时博采众家,思路广阔,提倡标本辨证、名方合用,擅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雪亮辨治胆囊息肉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程某,女,59岁。2022年4月26日初诊。主诉: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现病史:患者2022年4月14日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行腹部超声,示胆囊息肉大小1.0×0.6cm。不愿手术,遂门诊求治。刻下症:无明显不适。性急,...

  • 痹证腰椎椎管狭窄 治法处方扶正脱透

    痹证腰椎椎管狭窄 治法处方扶正脱透

    沈某,女,74岁,2021年8月24日初诊。主诉:右下肢麻木疼痛2年余,加重1周。患者右下肢疼痛乏力2年余,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无法入睡。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痹痛乏力,足底麻木感,躺平及屈膝抱右腿后可缓解。平素轮椅代步。刻诊:右下肢麻木疼痛,喜温。无恶寒发热,手足不温。大便可,夜尿2~3次。易饥饿。舌暗,苔根白厚,有齿痕。脉左沉细,右滑、重按涩。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抑郁障碍病史6年余。既往冠心病病史。2016年行右下肢静脉曲张切除术、左侧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2021年8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疏肝理气中医处方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疏肝理气中医处方

    林天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湿热邪毒羁留导致肝胆不疏、脾胃受损,久则瘀血阻络。根据其病程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辨证论治:初期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为主,中期以疏肝理气、健脾运化为主,后期以补气养阴、疏肝通络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系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较难治愈。该病在中医学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积聚”“肝着”等范畴。...

  • 痿证处方以黄芪生脉饮 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

    痿证处方以黄芪生脉饮 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

    康某,男,69岁。主因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2年,于2013年10月17日就诊。患者起病初自觉双下肢无力,平衡力差,走路摇晃,到外院就诊,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萎缩,诊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多方求治效果欠佳,遂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刻下症: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倾斜,不易维持直线行走,双下肢无力,走路摇晃不稳,伴有腰部胀痛,无头晕耳鸣症状,口干眼干夜间明显,口不苦,汗出多,以头汗为主,排尿欠畅,有尿不尽感。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查体:无眼球震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

  • 胃脘痛处方三则治消化道憩室病

    胃脘痛处方三则治消化道憩室病

      消化道憩室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噎膈”等范畴。中医认为系阴虚肠燥、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滋阴润燥,解郁理气,活血止痛。   处方一:白花蛇舌草30克,野菊花15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威灵仙15克,银花10克,皂刺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橘核15克。服法:水煎服。本方适用于食道憩室,吞咽困难者。   处方二:橘络10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瓜蒌2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叶10克,法夏10克,苏合香丸...

  • 癫痫一疾 名医石恩骏处方

    癫痫一疾 名医石恩骏处方

      方药组成:瓷碗粉60~100克,人参20克,麦冬30克,五味子20克,制首乌30克,半夏20克,制胆星20克,陈皮20克,枳实20克,茯苓30克,菖蒲20克,远志20克,郁金20克,天麻30克,川贝20克,全蝎20克,僵蚕20克,地龙20克,丹参30克,牵牛子10克。共研细末,制成水滴丸,1次6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   本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所撰,系生脉饮、涤痰汤、《医学心悟》定痫丸三方加减而成。   癫痫一疾,呈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作猪羊叫...

  • 降血脂中医处方

    降血脂中医处方

    现在患有高血脂的人是越来越多,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宝祥建议,可以用丹参、田七、山楂三种原料,按照1:2:2的比例研磨混合成粉,用荷叶水送服,每次10克,一日2到3次,这样血脂很容易就降下来了,简单又方便,效果也很好。 可多吃韭菜增强脾胃之气 春季,营养师建议可以多吃韭菜,这样有利于增强人体脾胃之气,并且韭菜具有驱阴散寒、养阳护肝的功效。因韭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较多,同时韭菜还具有增进肠道蠕动的通便作用,有利于清洁肠道。...

  • 高血压科学的运动处方

    高血压科学的运动处方

    据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有近2亿。高血压危害巨大,可影响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益处。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其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初步和辅助治疗方法之一。要提醒的是,生活中有些患者对运动的度把握不足,医院也难以规范指导,常常出现运动过度,甚至导致骨折、中风、猝死等情况。 高血压科学的运动处方应包括以下几点: 1、运动形式强调中小强度、较长时间、大肌群动力性运动,常用方式为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 2、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220-年龄),为...

  • 眩晕一症 中医处方 加减用法

    眩晕一症 中医处方 加减用法

    眩晕一症,中医辨证属肾精不足、督脉亏损、瘀血内结的患者,治疗上从补肾养督,活血化瘀人手,经临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79 例,女5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 76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35~40 岁7例,4l~65岁98例,66~76岁33 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 临床症状:头晕目眩,枧物旋转,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气短神疲,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耳呜如蝉,食欲不振,大便易溏,舌质淡红,多带紫色或有瘀点,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沉缓。 1...

  • 失眠越来越重 中医调整处方

    失眠越来越重 中医调整处方

      患者张某,女,49岁,2013年12月6号初诊。   主诉:失眠3年。   3年前,因为精神创伤导致失眠,虽然时过境迁,心伤已渐平复,但失眠却不见好转,病人坚持不用安定,但失眠越来越重。   自述每晚只能在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浅睡,并伴有梦魇、心烦,舌尖略红,舌苔薄,脉弦细。   考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中的“胸闷、烦、惊”与病人表现相似,于是开原方加炒枣仁30克,连服14剂,梦魇、心烦稍减轻,但是睡眠变化不大,既没有睡眠时间的延长,也没有睡眠深度的增加。舌脉依旧。调整...

  • 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穴性特点】   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部腧穴,“俞”同“输”,与大肠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大肠经经气转输之处,故名大肠俞。   本穴主治大肠腑的病变,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备急干金方》载:“大肠俞,主腹中雷鸣,肠澼,泄利,食不消化,暴泄。”《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大肠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说明古代医家已把大肠俞作为治疗大肠腑病变及腰痛的经验穴了。   《素问&m...

  • 通络止痛 治三叉神经痛处方

    通络止痛 治三叉神经痛处方

    处方:竹茹12克,瓜蒌、赤芍各 10克,茯苓8克,陈皮、半夏、枳实、石菖蒲、川芎、炙甘草、白僵蚕各6 克,全蝎4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通络止痛。 主治: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为痰火上扰型,症见面部阵发闷胀灼痛,头沉重,局部喜凉,胸脘痞闷,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口渴不欲饮,呕吐痰涎,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徐连顺...

  • 润肺祛痰处方治干咳无痰

    润肺祛痰处方治干咳无痰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笔者在临证中常遇到此类病例,如李某,女,28岁,因外感风寒,干咳不止,经输液,中药治疗无效,缠绵近两月无效,阅前医治疗诸方,西医皆以消炎对症治疗,中药皆治以祛风散寒,宣肺清热,敛肺止咳,治疗用药符合病情,然先后服药30余剂罔效,症见干咳无痰,动则气促胸闷,舌燥苔薄白,脉小数。该患者虽因风寒而起病,然几经治疗...

  • 李时珍久咳不愈 处方用黄芩

    李时珍久咳不愈 处方用黄芩

      李时珍20岁那年,因久咳不愈,又触犯禁忌,骨蒸发热,皮肤如火烧火燎,每日吐痰约一碗,夏季更加烦燥、口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两手寸关尺脉象呈现浮、洪。柴胡、麦门冬、荆沥等药物都服遍了,一月后病情更加严重,周围的人都以为他必定要死了。   其父想到李东垣治发热如火燎、烦燥、口渴引饮而白天更加炽盛的肺热病,说是一种气分热症。宜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部气分之火。于是按照处方用黄芩一两,水两盅,煎到一盅后,让其一次服用。   翌日,李时珍全身的热度完全消退,咳嗽也痊愈。药物所发生的奇效,犹如鼓槌击鼓,立刻有了...

  • 咳嗽处方丹栀逍遥散化裁

    咳嗽处方丹栀逍遥散化裁

      咳嗽(木火刑金证)   病案:黄某,女,75岁。咳嗽伴低热一月。   2010年1月20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低烧,咳咸痰、稠厚,感疲乏、烦躁;自服抗生素无效,咳嗽日重。舌质红,染苔,脉数。   诊断:咳嗽。   证属:木火刑金。   辨证:肝郁化火,上犯于肺,肺失肃降,气逆作咳。   处方:丹栀逍遥散化裁。   药物组成:丹皮10克,栀子5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女贞子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王不留行1...

  • 桔梗汤是治疗肺痈的有效处方

    桔梗汤是治疗肺痈的有效处方

      桔梗汤出自《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桔梗汤由桔梗和甘草组成。   桔梗汤是治疗肺痈的有效处方。组成仅二味,因其简易而多被忽略。曹颖甫先生曰:“除痰之药有碱性者为长,故咯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汤,无不克日取效,以桔梗含有碱性故也。痰黏胸膈而不出,则用有碱性之桔梗以出之,所谓在高者引而越之也。胶痰在中脘,则用有碱性之皂荚以下之,所谓在下者引而竭之也。凡用药有彻上彻下之异,可因此而观其通矣。&rdquo...

  • 感冒后咳嗽 针灸治疗处方

    感冒后咳嗽 针灸治疗处方

      【穴性特点】   “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广雅·释言》云:“风,气也。”故“风”并不单指风之邪气。   本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肺俞上方,为肺气出入的必经之处,内应肺脏,亦是风邪侵犯人体之门户。因此,不管是风邪外感还是上气咳逆,治风治气皆宜取之。   同时,风门是督脉与足太阳经之交会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督脉统一身之阳,本穴内应于肺,又为风、气出入之门户,故可疏通卫阳、祛风...

  • 肺结核临床中毒症状 中药处方

    肺结核临床中毒症状 中药处方

    沙参麦冬汤巧治肺结核中毒症状 肺结核临床常表现为咳嗽、潮热、乏力、盗汗等中毒症状。用沙参麦冬汤治疗本病36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6例中男性25例,女性 11例;年龄21~57岁;病程5 个月~2年;其中初治病例20 例,复治病例16例。 二、治疗方法 在西医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服中药。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桔梗、五味子、郁金各10克。 加减:潮热,舌红者,加黄芩、金银花、柴胡各10克;盗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 次服。 三、治疗效果 3...

  • 治疗咳嗽 处方常用三拗汤加减

    治疗咳嗽 处方常用三拗汤加减

      咳嗽为肺病主要症状之一。此证出现,有因外感侵袭,肺气不宣而发者;有因肺脏本病或由其他脏腑有病,传至肺脏而发者。咳嗽虽为常见小疾,但久病咳嗽,应当重视,可能为重病的前兆。陈宝贵认为,咳嗽之病因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但咳嗽之病机均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景岳全书·咳嗽》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即是此意。治疗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为主。处方常用三拗汤加减。   基础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方解: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炙用则止咳之力大;杏...

  • 缓解和控制“抖抖病”的食物与处方

    缓解和控制“抖抖病”的食物与处方

    震颤麻痹症,又称帕金森氏综合征,俗称“抖抖病”。常见于老年人,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震颤,在做随意运动或睡眠时消失。肢体强直,一般多从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到远端、对侧以及全身。面肌僵直使表情动作减少,造成所谓“面具脸”。患者随意动作减少、缓慢,尤以始动时为甚,精细动作差,书写困难,言语不利,智能障碍。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此病,医学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现有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且副作用也较大。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蚕豆、咖啡,可有效地缓解和控制震颤。蚕豆 又名...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临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了良 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气 虚血瘀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57~84岁;病程10 天~11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气短乏 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诊 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气虚血瘀 证的相关诊断标准;③均经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④已过中风 急性期,且病情趋于稳定;⑤肢体 偏瘫症状持续时间大于...

  • 冠心病 胸闷心刺痛 处方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

    冠心病 胸闷心刺痛 处方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云:“心阳,阳中之阳也。”谓心居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仲景论胸痹,着重于阳虚和痰湿,所列方剂大多以温通阳气、除痰宣痹为主。 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思荣荟萃名家思想,以“温”“通”二法并用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取得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 孙某,女,67岁,2010年10月因“胸闷,心前区刺痛2年余,加重3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