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第63页
-
缓解足跟疼 足弓拉伸 脚趾夹物法
●门诊故事:胡女士今年49岁,右脚后跟疼痛有半年时间,一走路或者按压足跟时就会出现疼痛。每天她都用热水泡脚、按摩疼痛处,开始有点疗效,最近感觉越来越严重了,有时痛的连路都不想走。她觉得很奇怪,没磕着也没碰到,怎么会脚后跟疼呢? ●专家释疑:陕西省友谊医院小针刀科主任医师简文政说,一般来说,足跟痛多是因为足跟部软组织萎缩和组织功能退化,使得局部软组织保护能力降低,加之足跟部为机体负重承载力最大的部位,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足跟痛会随着年纪的逐渐变大痛感变大。因为人的跟骨的退行性变,容易形成骨刺,骨刺的形成并...
-
治疗足跟痛 三方操作简单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足跟处不红不肿,但行走时疼痛难忍。中医认为,该病多与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素有关,以下三类方法对治疗足跟痛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患者不妨一试。 【外敷】 1、取仙人掌适量,刮净两面的毛刺,切成两片,先将一片剖面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纱布绷带固定好,12小时后换另一片,连用1-2个月。 2、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共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分成5份,每次取1份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重者可连续用2-3剂。 3、...
-
跌打丸贴敷灸治足跟痛
足跟痛症又称为足底痛症,多见于老年人或肥胖者。除常见的跟骨脂肪垫萎缩、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等原因外,与跖腱膜经常牵拉其跟骨附着处,致使局部充血、粘连,跟骨内压力增高和跟骨内静脉瘀滞等因素有关。跌打丸具有驱风活血、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等功效,且外用贴敷于患处,使药力由表及里,更借助艾灸之力,使药效迅速持久,加之局部软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扩张,使药物有效成分能更好地渗透吸收。 具体方法如下:取一小瓷碗,盛取高浓度白酒约50毫升,将其点燃,放入跌打丸,嘱患者俯卧,保持膝、踝关节90度,约10分钟后灭火,用残余热酒...
-
热敷加足浴 妙治“腰突症”
采用中药热敷加足浴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 22~70岁;病程1周~5个月。基本符合非 手术治疗适应证。 二、治疗方法 1.处方组成:防风、苦参、红花各10 克,黄柏、大黄各6克。 2.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研成粗颗 粒,加入60度白酒和食醋各10毫升,白 糖适量,混合搅拌,浸渍1夜后,倒人60 度白酒500毫升浸泡,1日后即可倒出使 用。 3.操作方法:取中药浸出液200毫升, 加热至。70~C~80%,将厚层纱布浸入液中,...
-
治足跟痛 我有妙方
我足跟痛多年,服用止痛药只能治标。后来一位中医师告诉我:中医认为,足跟痛多因寒凝、痰结、气滞血淤所致,中医外治法是治疗此症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这位医生告诉还告诉我一个方子,治足跟痛特别好: 白芷、白术、防风各10 克,用布包好,放水中浸20分钟。取砖一块,一面砍出坑窝,将砖烧红,去火后向砖窝内倒食醋100毫升,再把药袋放在热砖上,患者足底踏在药袋上,持续20 分钟。每日1剂。我照着此方用了一段时间,足跟痛症状果然大为改善。 为何此方效果如此神奇,我专门请教了这位中医师。医生告诉我:白芷有散结、止痛除湿功效。有明显的...
-
足跟痛症足浴方 当归木瓜黄豆根汤
足跟痛症包括跟下脂肪垫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疾患,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病症。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肝肾阴虚,精髓不足所致。当以养阴益肾,填精生髓,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治则。下面介绍2则足浴方,有明显效果,患者不妨一试。 当归木瓜汤 当归30克,木瓜40克,皂角20克,血余炭10克。将上药泽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20~30分钟,拭干后搓双足心200~300次,以热为度,每日1次;早晚用手搓足跟部。可活血...
-
理筋按摩 针灸治疗足跟痛
有些人在生活中常会出现足跟疼痛的症状,这多半是患了跟痛症。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疼痛的慢性骨内科疾患,该病的治疗如下: 1、注意休息。跟骨骨刺及滑囊炎所致者,应减少站立及行走,少承重。一般卧床休息后,症状会随之缓解。 2、理筋按摩。可在痛点及其周围做按摩推揉,以减轻患部疼痛。 3、针灸治疗。针刺昆仑、太溪、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取补法,隔日1次;药艾外灸(或隔姜灸),取阿是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2次。据临床报道,约80%患者经灸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2-3周为1疗程。 4、封闭...
-
治疗足跟痛民间快速疗法
特约专家、香港国际医学院客座教授、医学博士 郭振东 一、米醋足浴法:取米醋1公斤,适 当加热,每日浸脚数次,每次1小时,2日 1剂,连续30-60天。 二、醋药浸泡法:皂角刺80克,陈醋 1公斤,共置盆中,煎沸后熏洗足跟部,待 药液变温,再泡患处20分钟,每日2次, 每剂2天,15天为1疗程,连续1—2疗 程。 三、药泡按摩法:取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30克,水煎取汁,浸洗患处,洗毕用拇指或掌根沿跟骨内外侧进行按摩,然后按摩足跟底部,手法由轻到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连续1-2 周。...
-
足跟痛动动脚趾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患之一。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跟骨下脂肪垫变性,筋膜损伤及骨刺形成等。且病程一久就会刺激跟骨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刺,使症状加重。建议患者到医院治疗的同时,可用下列方法辅助防治。 足趾移物 将一条毛巾平铺在地上,在一头压上约2500克的重物,端坐椅子上脱去鞋袜,用足趾抓住毛巾的一角,慢慢将重物拉至脚下,反复移物10-20次。 足趾取物 端坐椅上,腰背伸直,然后用脚趾夹取放在地上的钢笔或铅笔,提起脚与膝部成一直线再放下,如此两脚交替各重复做10~20次。 趾根悬物 端坐椅上,在脚...
-
养护关节 防“骨松”运动消足跟痛
常盘腿坐养护关节 老年人不适合那些激烈的运动锻炼方 式,这时候可以用一些小动作来保健。据专 家研究发现,老年人盘腿坐可以帮助养肺, 同时保护关节。 初次练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 在尾骨下垫个10厘米厚的垫子,可以让两 条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减轻髋关节大腿 肌肉的压力,可以让您坐得更直、更稳、更 舒服。还有,盘坐必须循序渐进。可先从每 次10分钟开始,每周增加5~10分钟。可 从散盘开始,待髋关节、大腿肌、脚踝都放 松后,再试试莲花盘。 老年人在平时多盘腿坐可以帮助养肺 护关节,当然,这样坐也有一个缺点,...
-
老年人足跟痛的诊治和预防
老年人常有足跟痛症状,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足跟,也有的人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这是因足跟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常见足病。 足跟痛一般表现为刚开始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后或足部着地过猛也易引起剧烈疼痛,拍 X光片显示跟骨有骨赘形成。 足跟痛的常见病因是: 1.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足跟部皮下脂肪纤维垫变薄,足跟滑囊行走时易受外伤、挤压引起滑囊炎。当鞋不合适时易引起局部肿胀压痛。 2老年人跖筋膜劳损、增厚、水肿而引起慢性膜炎及骨质增生,行走时引起疼痛。 3.足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良,当外界不良刺激时...
-
顿足熏洗治足跟痛疗效好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足跟部疼痛,不能久行、久立,严重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病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常规治疗多主张减少局部压迫刺激来缓解症状。临床采用民间顿足疗法辅以中药熏洗治疗本病6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治疗64例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39岁-64岁,平均48.3岁,50岁左右发病人数最多,计36例;单侧跟骨痛53例,双侧痛11例;病程2个月—3年。治疗前均经x线摄片检查,排除骨结核、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跟骨X线摄片显示:有跟骨骨刺24例...
-
产后足跟痛的简易疗法
产后足跟痛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因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筋腱,阻滞气血运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足跟处酸痛、麻木,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笔者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按摩法:按揉足跟部20~30次,活动踝关节20~30次,接着用拇指按揉足跟痛点和手腕部的痛点各一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以用食指、大拇指反复按压痛处或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穴,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疏通法:患者平坐于地,直膝,双脚及脚趾慢慢用力,向脚背钩弯,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0秒钟,然后慢慢...
-
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疗程。 3.当归20克,川芎、乳香、栀子各15克。共研细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每日1只鞋垫,交替使用,1个月为1疗程。...
-
足趾肿痛 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李某,男,71岁。2014年3月1日初诊。 患者述其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双足趾自觉发热疼痛,行走活动受限,痛甚时夜不能眠,需服止痛药方能入睡几小时。经在社区服务站治疗多次,效不显著。查见患处肤色发红略肿,无抓痕、渗出、鳞屑,触之灼手,详询发病前两月饮酒食辛辣之物较多。心肺透视、化验血脂组合、血流变、血常规均正常。口苦,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数。 辨属火热之邪下注,蕴于足趾部所发。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处方:黄柏30克,栀子30克,丹皮30克,白薇30克,忍冬藤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连翘30克,延...
-
治跖管综合征 骨刺型足跟痛方
治跖管综合征方 内服方:稀莶草、海桐皮、松节各 12克,海风藤、’忍冬藤、威灵仙、秦艽、防己、当归、姜黄各9 克.黑豆24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洗方:伸筋草 50克,透骨草、卷柏各40克。当归、木瓜、乳香、生地、熟地各30克.没药20 克,川乌、草乌各15 克,食醋500毫升(后下)。加水3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后.将食醋倒入同煎.煎数分钟后.把药液滤入盆内.先将患足放盆上热熏.待药液稍凉不至烫伤皮肤时.即可把足放在盆内浸洗.每次熏洗时间约 40分钟.每日熏洗 2~3次.每剂药熏洗 2天。...
-
慢性肾衰足浴有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以水肿、尿少、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依其病程进展,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证期及尿毒症期。代偿期,一些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处理而易被医生、病人忽视,肾功能不全继续进展,进入尿毒症期时,由于病情严重,多需采取透析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改善和恢复肾功能,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病人生命,是目前医学界致力研究的课题,而采用足浴发汗法治疗尿毒症,开辟了中医非透析疗法治疗尿毒症的新途径。介绍几则,供选用。 1.椒红汤:川椒...
-
治老年性紫癜性肾炎(中气不足)方
辽宁名医治老年性紫癜性肾炎(中气不足)方 处方:制附子12克,党参、山药、大腹皮各15克,黄芪30克,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干姜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健脾,化气利水。用于治疗老年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属中气不足型。症见皮肤紫斑色淡,面色苍白,神倦无力,周身浮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尿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加减:尿蛋白过多加菟丝子、山茱萸、桑螵蛸、金樱子。 专家点评:该方中以附子、于姜温补脾肾以回阳;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黄芪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以补后天之本...
-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中草药熏洗
跟痛症是足部疼痛的一个综合征,即是跟部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如跟骨骨刺、跟腱膜炎、跖管综合征、跟骨骨骺炎等病,都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多与足跟局部的损伤;劳损、感染病灶有关,也有一部分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局部表现。在临床中可见跟痛症之有无、轻重与跟骨骨刺之有无、大小不成比例。 治疗方法:经确诊后,停止临床所有治疗方法,单独接受本疗法。药物组成:透骨萆25克,伸筋草25克,防风15克,五加皮15克,红花15克,牛膝15克,乳香10克,没药15克,川断10克,川芎10克,片姜黄10克,独活10克,元胡10克,羌活10克,木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