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炎 第10页

胃炎 第10页

  • 里虚寒 胃炎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里虚寒 胃炎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汤《伤寒论》原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伤寒论》242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胃虚有寒饮,则食谷欲呕,宜吴茱萸汤主之,若服药后呕反增剧者,是误把上焦因热致呕,而以本方治之也。 王某,男,72岁。2021年3月18日初诊。诉烧心10余年,重则吐清水。现烧心(胃脘部烧灼感),似有火烤,重时吐清水、夜重,重则不能寐;喜热饮。查体见患者平躺后腹部如舟状,上脘部触摸冰凉。脉沉细。胃镜显示慢性胃炎。 该患者无通过汗...

  •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缓慢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缓慢胃病。首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痞满、纳差,多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领域。目前西医以为CAG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免疫等因素有关,医治首要是抗Hp、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医治,临床上仍存在效果欠佳、胃黏膜病理改动继续进展等问题。 国医大师李佃贵临证50余年,衷中参西,在常年研讨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讨过程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以为浊毒为导致CAG的要害,...

  •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根据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成8种证型,并制定了相应治法。现总结整理如下。 1.辛开苦降法 寒热错杂证,寒指中焦虚寒,热指肠胃湿热,脾胃居于中央,中央者升降之枢,脾胃和则纳运正常,升降有序,如寒热互结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司。临床表现为心下痞塞、不思饮食、嗳气、肠鸣腹胀,便溏或腹泻,时有口干口苦、心中烦热、吞酸嘈杂、头晕、呕吐,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张洪洲认为此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证,应治以辛开苦降法,首...

  •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

    王玉英教授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辨证施治,同中求异,运用补益脾胃、活血行气、辛散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其用药特色包括药性平和、补泻兼施、擅用药对。并且王教授非常注重日常调摄,其治疗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临证之时常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对身体的影响,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辛散苦降 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痰湿内停,日久化生湿热,又可耗伤胃阴,伤及胃络...

  •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尚品洁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湖南省名中医,崇尚脾胃学说, 长于治疗内科疑难病。尚品洁主任 于五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对Hp(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的见 解,并自拟方药治疗本病,疗效显 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公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 胃虚弱、瘀血阻络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外邪乘虚...

  •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用药特点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用药特点

    李佃贵 ( 1950—)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 李时珍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 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年, 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等 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独特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病理 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

  • 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名医名方黄香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名医名方黄香汤

    张洪洲,1946年2月生,河北省馆陶县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全国首届基层名中医,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谙熟中医经典,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脾胃病具有较深的造诣。 组成:黄连9克,半夏9克,瓜蒌20克,苍术12克,川芎9克,香附10克,神曲15克,鸡内金10克,佛手10克,蒲公英15克,高良姜5克,炙甘草6克,栀子12克。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燥湿,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旋杆...

  • 胃炎“胃脘痛”代茶饮

    胃炎“胃脘痛”代茶饮

    缓慢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喧闹”等范畴。中医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寒、胃阴缺乏、肝气郁结等证型。现介绍一个医治缓慢胃炎证属胃阴虚的代茶饮。 办法:麦冬10克,石斛6克,绿茶3克。将麦冬、石斛同研成粉末,与绿茶一同放入大杯中,用滚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当茶一再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常服能养阴和胃、理气解郁,对胃阴缺乏、胃燥患者作用较佳。 解析:本方中,石斛性微寒味甘,首要有利胃生津、滋阴清热成效,常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西医归属于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李佃贵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本。”中医肝属木,脾胃属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因此李佃贵教授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紧张, 饮食及情志调节易于失常,若肝失疏泄,使肝气不畅,横逆脾胃,或肝气久郁化火、肝胆内生湿热、肝阴血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导致脾胃...

  • 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 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 伴或不伴纤维替代、 肠腺化生 和( 或) 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1 ] 。属于 中医学 “胃痛 ” “痞满” 等范畴 [2 ] 。由 Correa 提出来的 胃癌的发展阶段“正常胃黏膜 - 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 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已得到国内外 学...

  •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反复疼痛中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反复疼痛中药治疗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 如下: 一、诊断标准 符合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胃脘部疼痛、饱胀、嗳 气、嘈杂、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并 经纤维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诊断标准;症见面色萎黄,神 疲乏力,食后腹胀加剧,舌暗苔薄, 脉无力;排除胃溃疡和病理诊断有 癌变者。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20克,茯苓、蒲公英 各15克,太子参、炒白术、白芍、丹 参各12克,三棱、莪术各8克,砂 仁、黄连各5克,三七粉(冲服)3克。 加减: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枳 壳...

  • 慢性胃炎中医结局评价指标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结局评价指标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医生报告结局量表构建的理论分析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确切疗效 [1] , 其结局 评价指标包括内镜评价、病理学评价、症状与证 候评价、生活质量评价及血清标志物评价等 [2-3] 。 中医学传统评价以医生判断为主, 目前临床上慢性 胃炎的评价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4] 。 医生 报告结局(clinician-reported outcomes, CROs)作为 一种结局评价指标, 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 特点, 同时有利于症状量化及标准统一化。 本文试 探讨以中医CROs量表作为慢性胃炎的中...

  •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病患者会呈现胃反酸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常常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吃太热或太凉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胃胀的现象。 胃胀:炒谷芽,金桔(或桔饼);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浸泡顷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参加少数糖,当茶饮。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不适:丁香茶(非香料丁香),取适量冲泡饮用,可代茶饮。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肿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

  •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指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1]。慢性胃炎按照胃镜形态学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伴随其他疾病的胃炎。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肠道慢性疾病,多数与冷饮、冰镇食物进入肠胃后由于温度太低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有关。研究认为,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抗菌,但疗效一般,复发...

  •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 好性格养胃又养身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 好性格养胃又养身

    专家简介 李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目前国际上把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两类。慢性胃炎临床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寒客肠胃,或过饱导致脾胃损伤继而湿热内生,还可能因恼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 好性格,养胃又养身 首先,胃病与性格有关,宜戒&ldq...

  • 王自立自拟运脾汤治慢性胃炎经验

    王自立自拟运脾汤治慢性胃炎经验

    笔者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实习期间有幸跟随全国名中医王自立采用自制运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运脾汤的组成及加减应用 运脾汤的基本方:党参10~30g,白术30g,茯苓10g,仙鹤草30g,石菖蒲15g,炒麦芽15g,佛手15g,枳壳30g。 临证加减:泛酸者加黄连3g,吴茱萸9g或牡蛎10g~30g,乌贼骨15g~30g;热偏重者加用蒲公英30g,连翘10g清热而不伤胃;寒偏重者加用干姜10g以暖中土;痛甚者加用白芍10g~20g,...

  • 从伏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从伏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蒋士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临床与科研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脾胃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在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伏毒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伏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伏毒理论内涵与发病特点 伏毒溯源于《内经》,发展于明清,近现代伏邪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广泛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伏者,匿藏也,所谓伏邪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

  • 慢性胃炎中医体质分型

    慢性胃炎中医体质分型

    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胃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依据有无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慢性胃炎的病理分型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癌变可能性大。减缓或阻断癌变发生,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这与中医注重“未病先防”理论相吻合。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疾病的发生和转归的差异及个体对治疗的不同反应。本研究将传统医学的宏观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微观概念相结合,旨在探究不同病理分型的慢性胃炎在不同类型体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理念,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理念,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损害而导致固有层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胃脘痛”“痞满”“腹胀”等范畴,“嘈杂”“纳呆”“吐酸”“呃逆”等亦与本病相关。李振华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主任,从事临床30余年,强调“中焦如衡,以平为期”的治...

  • 慢性胃炎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

    慢性胃炎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

    慢性胃炎是当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症状表现繁杂,如上腹痛或者胀、嗳气、反酸、恶心等。发病因素涉及多方面,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刺激、药物影响等。但是慢性胃炎反复发作难愈,很多患者与情绪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今人类工作、生活、家庭等因素对情绪影响大导致胃病发作率更高、更加难以治愈。肝气郁滞、肝火偏旺等都会对脾胃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中医治疗不宜只是着眼于胃,必须注重肝脾同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每年接诊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来前都经过较长时间治疗,反复发作,疗效不巩固。经过笔者的中医药治疗后,确实能收...

  •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 陈某,女,57岁,2017年10月6日初诊。缘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反酸、无恶心欲呕。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返酸,偶有胸闷心悸,神情焦躁,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腹泻,纳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百合15克,生地10克,北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黄连5克,砂仁5克(后下)。 连服7剂后复诊,诉...

  • 四维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四维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几率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目前西医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及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国医大师李佃贵临床多从浊毒内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和胃络瘀血五个方面辨证治疗。而浊毒内蕴是他首倡的一个证型,在本证表现中,畏寒肢冷一症引人注意,尤其是胃脘部,每每以热水袋热敷,遍用姜桂附子而不能缓解者,观其舌象,舌质多红,舌苔多黄腻,脉象多弦滑。李佃贵认为这是浊毒蕴于中焦,阳气不能覆布所致,所以用芳香苦寒之药,化浊燥...

  • 卢永兵辨治浅表性胃炎经验

    卢永兵辨治浅表性胃炎经验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病名,主要根据胃镜检查和临床症状而确诊,属中医“心下痛”“胃脘痛”范畴,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将卢永兵辨治浅表性胃炎经验介绍于下。 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有肝胃不和、肝胃湿热、脾胃气阳两虚、胃阴不足、瘀阻胃络五种证型。 肝胃不和 常因情志发病,主要症状是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吞酸,胃纳减少,大便失调,睡眠欠佳等。治疗原则应是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卢永兵喜用明代叶文龄柴胡疏肝散合宋代杨...

  • 四逆散合方与桂枝汤合用辨治慢性胃炎案

    四逆散合方与桂枝汤合用辨治慢性胃炎案

    与桂枝汤合用辨治慢性胃炎案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饱胀、 嗳气、 泛酸、 纳差、 恶心呕吐等。现代研究认为,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感 染是其主要病因, 胆汁反流、 药物、 自身免疫等也是其 发病因素。确诊主要依赖内窥镜和胃黏膜活检。慢性 胃炎病情反复, 病程绵长, 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 物, 治疗基本原则是抗幽门螺杆菌、 抑酸和对症处理, 中医药是其重要治疗方法。 中医无 “慢性胃炎” 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 属 于...

  • 花类药治疗慢性胃炎方药 典型医案

    花类药治疗慢性胃炎方药 典型医案

    全国名中医刘启泉从事中医临床脾胃病工作40多年,累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良效。刘启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以平为期,考虑周全,针对慢性胃炎不同的中医辨证和患者特异性体质,配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动静结合,根据动态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中医方药,巧妙运用花类中药质轻芳香、安全温和等特点,治疗慢性胃炎的胃痛胃胀、呕吐、反酸,甚至是失眠、面色萎黄等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在临床中花类药物是指药用部位为花、花序、花蕾或者花的一部分的中药。花类本草本身气味芬芳,质轻,花瓣嫩,多汁...

  • 慢性胃炎 补益脾胃处方病例

    慢性胃炎 补益脾胃处方病例

    王玉英教授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辨证施治,同中求异,运用补益脾胃、活血行气、辛散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其用药特色包括药性平和、补泻兼施、擅用药对。并且王教授非常注重日常调摄,其治疗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临证之时常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对身体的影响,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慢性胃炎是西医病名,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主要表现为上腹疼...

  • 间断性胃脘部疼痛,萎缩性胃炎,治法方药

    间断性胃脘部疼痛,萎缩性胃炎,治法方药

    赵某某,女,63岁。 2018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部疼痛10年,加重5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由于情绪刺激而出现胃脘部疼痛,曾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用摩罗丹、胃复春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后未予重视。5天前情志不遂后出现症状加重,口服胃复春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李老门诊就诊。 主症:剑突下隐痛,反复烧心,口中异味,乏力,纳不佳,寐差,难睡易醒,大便日1次,排便困难,艰涩难出,肛门下坠感明显,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细。...

  • 慢性胃炎常用方加减 验案举例

    慢性胃炎常用方加减 验案举例

    组成:党参15克、淮山3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砂仁10克(后下)、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大枣20克、甘草3克。 攻效:益气养胃、行气宽胀。 主治:适宜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或某些慢性胆道炎症。症见胃痛连胁、灼热、咽干舌燥、嗳气反酸、心烦梦多、面色潮红、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数。 方解:党参、大枣益气扶正;麦冬、玉竹、淮山、石斛养胃益阴;砂仁行气宽胀;海螵蛸、浙贝散结制酸,甘草調和诸药。 常用加减:若伴气短懒言、汗多加北芪15克;无反酸者去海螵蛸15克;大便...

  • 慢性胃炎胃脘痛病 以化浊解毒为大法组成中药处方

    慢性胃炎胃脘痛病 以化浊解毒为大法组成中药处方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的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无症状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一般预后良好,但伴有萎缩、肠化生、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除了定期观察病理随访,必要时进行手术外,并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浊毒立论防治慢性胃炎伴有糜烂、反流、部分肠化和异型增生等取得了可观的疗效,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

  • 治慢性胃炎验案

    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案:董某,女,35岁。患者5个月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不适。自 服奥美拉唑等药效果不佳。行胃镜示: 非萎缩性胃炎。现症见:胃脘胀满不 适、自觉冷痛,泛酸烧心,伴有干呕,口 干口苦,平素情绪差,饮食一般,眠可, 小便可,大便不成形,日4~5次。舌淡 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弦。西医诊 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痞 满(脾胃虚寒)。处方:黄芪、白芍、百 合、香附各12克,桂枝7克,乌药、高 良姜、槟榔、砂仁(后下)各8克,鸡内 金、山药各15克,炙甘草5克。7剂,水 煎分3次服,每日1剂。7日后复诊,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