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 第85页

通 第85页

  • 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为重要病机 治疗当以通为用

    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为重要病机 治疗当以通为用

    •李济仁认为《内经》三痹、五痹之说,旨在阐明诊断痹证须从病因、病位及脏腑诸方面加以考虑。 •李济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辨证与辨病共举、扶正与祛邪并用、外治与内治相结合、推崇固本培元法为主要特色。 国医大师李济仁继承了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的治痹思想,首创“寒热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活动期的“热痹”,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寒性疗法,代表方剂为清络饮;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缓解期的“寒痹”,采用补益肝肾、温阳...

  • 痹証养血通络方 治风湿性关节炎

    痹証养血通络方 治风湿性关节炎

    验案举例: 黄某、男、42岁、双膝关节肿疼反复三年,经广州某三甲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近一个月再发,中医治疗一周效欠佳。西医给地塞米松等处理可使疼痛缓解,但药后多見胃胀痛,再转吾师治疗。观之前中医方,药味三十余,大都以驱风除湿、通络搜风邪之品为主,扶正养血补气不足,并兼用治风湿之中成药及西药十多种。只见患者双膝关节微肿疼痛,屈伸困难,走路瘸拐、畏寒肢冷、面色无华、气短心悸、胃脘胀痛、暧气吞酸、舌苔白厚腻、舌质淡白、脉弦。 诊断:中医痹証〔气血不足、風寒湿痹阻〕;西医風湿性关节炎。 治法:先中后西。...

  • 吴鞠通辨治虚痹夹痰饮

    吴鞠通辨治虚痹夹痰饮

    《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论。痹证为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流注经络,气血不和所致,为肢体关节等处有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症状的一类疾患。 寒热虚实痹 所谓痹者,闭而不通之谓痹。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为《条辨》)认为:“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并认为痹证“大抵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等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有因卫阳虚疏、风邪入络而成;有因湿热伤气或入血络而成;有暑伤正气湿热入络而成;有风湿肿痛而成;有气滞热郁而成……”。《金匮要略?热痹》论:“热痹者,闭...

  • 痛风性关节炎 通痹止痛方解

    痛风性关节炎 通痹止痛方解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苍术...

  • 马勇教授“血水终始,通利为治”学术思想探讨

    马勇教授“血水终始,通利为治”学术思想探讨

    马勇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 科研、 教学工作已 三十余载, 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关节退行性疾病方面积 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马师主张从“血水同病” 的病 机出发治疗骨伤科疾病, 其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 良反应, 笔者跟老师侍诊时, 有幸观其精湛医术, 浅习 一二, 现述如下。 1 思想依据 1. 1 理论依据 尊 《素问·举痛论 》 :“客于脉中则气 不通, 故卒然而痛 [1 ] ” 之旨, 骨伤疾患历代医家主要以 瘀血内阻为病机关键。如《玉机微义&m...

  • 风寒湿热之痹证 活血通络止痛治疗方法

    风寒湿热之痹证 活血通络止痛治疗方法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证,临床常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典型病例 赵某某,女,32岁。因关节疼痛3年、加重1个月于2004年4月16日就诊。患者2001年夏因汗出后贪凉,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并逐渐加重至全身关节疼痛,连及筋肉,灼痛、胀痛。曾在单位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布洛芬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时减轻。2004年3月前因受寒再次加重。刻下症:双手胀痛,晨僵,活动欠灵...

  • 气血不通畅容易出现足跟痛 熬水泡脚洗一洗

    气血不通畅容易出现足跟痛 熬水泡脚洗一洗

    有一年镇里有个老奶奶,说她的足跟疼了三个多月了,右脚脚后跟不敢沾地,现在得天天杵着拐杖才能行走。我上前去看了看,老奶奶的脚后跟不红不肿,但轻轻一按就疼。 这明显是足跟痛,医学上叫跖筋膜炎,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所以用中医来整体调理的效果比较好。 我跟老奶奶说,人的骨头其实跟树皮差不多,刚开始都是光溜的,但是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磕着碰着了,或者站时间长了,脚后跟就会受伤,就跟有人在树上面划一下碰一下,树皮就会起疤起疙瘩一样。 年老...

  •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痹症,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江某,男,4 5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

  • 补肾通络法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通络法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闪腰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肾虚是内因,是发病的关键和基础,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再加上外因如跌仆闪挫、损伤,互相凑合而成病,用补肾通络法取得较好效果。 沈某,女,68岁。2018年11月15日初诊:右侧腰腿痛已4个月,先后在当地做推拿...

  • 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理论

    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病常见原因,多发病于青壮年,男性居多。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 引起腰痛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病因:内因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外因一是外伤、劳损,二是外邪入侵。骨正方可筋柔,运用强脊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气血同调、筋骨同治、防治结合,疗效显著。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总督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此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

  • 颈椎病中医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

    颈椎病中医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是指椎间盘变性、颈椎失稳、椎间关节及颈椎骨质增生, 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症状[1]。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大约为3.8%~17.6%[2], 且呈现低龄化、职业化趋势。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 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和研究, 其治疗痛证的效果已经得到国际公认[3,4,5], 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见效快、疗效稳定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对...

  • 岳美中重用通淋利水药治肾结石一例

    岳美中重用通淋利水药治肾结石一例

    张某,男性,56岁。患者于1962年7月间,因患不典型阑尾炎,在手术前作X线摄片,发现相当于左肾区有0.6厘米×0.4厘米边缘整齐、界线清晰的椭圆形结石阴影。经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左肾结石。阑尾手术后约1个月,又患肾盂炎,治疗后肾盂炎症状基本消失,但显微镜检查血尿阳性持续达8个月之久。患者重无绞痛、尿急、尿频或尿闭等临床表现。于1963年5月3日开始服用中药治疗结石。同年10月8日晚12时,首次发生典型肾绞痛。经X线摄片检查,发现结石裂解为3块,并先后下降;在1964年2月9日全部排出体外。自服中药到结...

  • 老年性便秘 润肠通便方

    老年性便秘 润肠通便方

    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长期便秘可引发精神萎靡、两胁隐痛、口苦恶心、食欲减退、浑身酸痛、疲乏无力及头痛、头昏等症状。排便极其困难者可有肛痛、肛裂,甚至诱发痔疮、轻度贫血、营养不良等现象。老年人患者多为无力性便秘,即因气血亏虚、津少肠燥导致的便秘,一般病程较长,可兼见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心脾两虚等证。 笔者所在中医科采用自拟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如下,与同道共享。 赵某,65岁,2020年2月13日初诊。患者自诉便秘2年余,大便时常3~5日一行,临厕努挣,大...

  • 活血化瘀通经治梨状肌综合征

    活血化瘀通经治梨状肌综合征

    武某,女,31岁,2010年6月21日初诊。主诉:左臀部疼痛10天。患者10天前骑电动自行车不慎摔倒,跌倒时左臀部着地,当即导致左腿不能站立,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急诊送到某三甲医院骨科,经多项检查排除骨折,按软组织挫伤对症治疗10天无效。现症见痛苦面容,患者10天来不能平躺,不能翻身,夜间疼痛加重,大小便、咳嗽、喷嚏时均会加重疼痛,左臀部疼痛明显,不能按压,且向下肢的后外侧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舌暗红,苔薄白,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紧。 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 中医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头痛

    中医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头痛

    在临床中,经常可以见到慢性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几个月或几年,反复发作,用药治疗一段时间虽可好转,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工作紧张、劳累、情志不畅等因素,都可使头痛症状加重。中医通过辨证分型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一、瘀血型:由于瘀血内阻或久病人络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者。症见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如有针刺样疼痛,舌暗,可有瘀斑,脉细涩。治宜通窍活络,活血化瘀。 处方:珍珠母、鸡血藤各15克,当归、赤芍、丹参、川芎各10克,红花、桃仁、石菖蒲、酸枣仁、白芷、蔓荆子、菊花各8克,全蝎...

  • 臀肌筋膜炎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结 针刺疗法

    臀肌筋膜炎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结 针刺疗法

    智某,女,32岁,2016年3月22日初诊。主诉:右臀部肌肉硬结、疼痛30余天。患者从事电脑工作,3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右臀部肌肉酸痛,以为是工作时间较长,久坐所致,未加注意。数日后登山活动1次,回来后臀部疼痛逐渐加重,并有一肿块高出皮肤,红肿硬痛,且疼痛日渐加重,渐至翻身困难,走路疼痛难忍。20余天前到北京某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臀肌筋膜炎,给予活血化瘀、消炎等药物内服、外敷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治疗10余天无效。3月21日回河北邯郸,求治于中医针灸。 患者就诊时症见痛苦面容,行走困难,右侧臀部红肿...

  • 针罐结合解表通经治落枕

    针罐结合解表通经治落枕

    落枕是临床常见症,也是针灸治疗的“特效”证,该证多有睡眠姿势不适或感受风寒,经络受阻,以致项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所致。 李延芳治疗该病以风池、天柱、肩中俞、外关、后溪为常用穴。在上述组穴基础上加减,寒邪重者加大椎;风邪重者加风府;头不能后仰者加刺承浆;头不能前屈者加刺人中;疼痛严重扩散到肩背部者加刺天髎、肩髃;兼见头痛、身寒、发热或咳嗽鼻塞、脉浮者可酌加上星、太阳、合谷、列缺等穴。针刺手法一般多用泻法,个别老年体弱患者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起针后再行拔罐。拔罐多取风门、...

  • 肝病降酶中医诸方 清肝解毒降酶 降酶通用方

    肝病降酶中医诸方 清肝解毒降酶 降酶通用方

    肝病名家朱曾柏教授降酶诸方 清肝解毒降酶 1、 赤芍、连翘、大青叶、青黛、虎杖、五味子、黄连、蛇舌草、半枝莲、生牡蛎、芦荟、砂仁、甘草(青黛、黄连、芦荟,成人每日量不要超过0.3克)上药制成蜜丸,每天服2-3次,每次8-10克。每次同服乙肝散1克。本方适用于具有湿热见症患者。 2、 连翘、大青叶、蛇舌草、半枝莲、茵陈、土茯苓、生牡蛎、五味子、砂仁、厚朴、枳实、明矾、甘草、胆南星(胆南星,成人每日不要超过0.5,明矾、成人每日不超过0.3)。蜜丸,每日服2-3次,每次8-10克。本方适用...

  • 通脉化滞除眩晕

    通脉化滞除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复发性,常以头晕为首发症状而出现,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以及眼球水平震颤,或平衡失调,甚至卒倒。临证要鉴别和排除与眩晕有关的其他疾病等。   近治一患者王某,男,41岁。2011年5月16日因头晕目眩,恶心呕吐3小时就诊。刻诊:视物不清,行走不稳,面色淡黄,舌质淡暗,苔薄黄腻,脉弦滑。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片检查结果示:生理曲度消失,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头颅CT及眼底、血压检查无异常。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眩晕
  • 施杞:双调一通论治慢性筋骨病

    施杞:双调一通论治慢性筋骨病

    施杞发现“气血痹阻、脏腑失调、筋骨失衡”导致“气虚血瘀、脏腑失养、筋损骨衰”是慢性筋骨病主要病因病机,“动力筋失衡为先、静力骨失衡为主”是筋骨失衡力学基础,创立了“双调(调和、调衡)一通(通三焦)”法,在具体治疗上以“十方二法”内外统筹兼顾:内以治痹十方调气血脏腑,通畅三焦,以求平和;外以手法、导引二法调筋骨经络,扶正祛邪,以求平衡。 慢性筋骨病是由于自然退变或因创伤劳损、感受外邪而加速...

  • 大便秘结 治法疏理少阳气机理通内结

    大便秘结 治法疏理少阳气机理通内结

    张某,男,50岁,1996年12月3日初诊。大便秘结3年有余,常3~5天、甚则6~8天排便1次,必登厕努责,大便虽下,已疲惫不支。除便秘外,常有腹胀、干呕恶心、嗳气频作、时有腹痛、不欲饮食、胸胁满闷、口苦心烦等症。舌质偏红,苔白,脉弦细。 诊断:气秘(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疏理少阳气机,理通内结。 处方:柴胡10g,炒黄芩10g,法半夏10g,太子参15g,炒白芍15g,甘草6g,生姜6片,红枣6枚,决明子20g。 服1剂后,脘腹满闷减轻;服2剂后,大便通畅;服7剂后,诸症...

  • 便秘经验三焦失和以通为用 气机蕴结上下不通

    便秘经验三焦失和以通为用 气机蕴结上下不通

    岐黄学者李廷荃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对治疗功能性便秘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脾虚燥结型便秘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三焦失和以通为用 《灵枢·营卫生会》载:“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描述了便秘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便秘虽分虚实两端,但无论是阴虚、阳虚、血虚、气虚,抑或痰浊、燥火、湿邪及气滞所致便秘,气机整体存在脏腑失...

  • 中风 通络针刺法治卒中

    中风 通络针刺法治卒中

      卒中在中医属中风病范畴,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謇不语或失语、口舌歪斜为主要症状,起病急,变化快,是较为危重的疾病。   调神通络针刺法 头针体针相结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中风病,已近五十年。近年来,郭恩吉教授带领针灸科各级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历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及文献,总结出头针、体针相结合的针刺方法——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效果满意。   我院针灸科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及各种兼症、后遗症,均取得较好疗效,较单纯用中西...

  •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补肺通肠法 降肺通肠法 宣肺通肠法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补肺通肠法 降肺通肠法 宣肺通肠法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属于中医学“痢疾”“大瘕泄”“小肠泄”“肠风”等范畴。王秀娟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二十年。本文阐述她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王秀娟临床上治疗该病,常用调肺通肠法,包括补肺通肠、降肺通肠、宣肺通肠等方法,方剂为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加减。 补肺通肠法 指通过充养一身之...

  • 大便经常秘结不通 增液汤方药加减

    大便经常秘结不通 增液汤方药加减

    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称便秘。一般表现为大便燥结,排出困难,经常三五日或七八日才1次,有时甚至更久。便秘日久,常可引发其他症状,轻则可见腹中胀满,甚则出现疼痛、食欲减退、头晕脑涨、睡眠不安等症。长期便秘,还会引起痔疮、肛裂等。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主任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喜用中草药望江南通便,效果较理想。 望江南,味苦,性寒,入肝、胃经有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作用,主治咳嗽气喘,头痛目赤,大便秘结,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现代实用中药》有云:“(望江南)健...

  • 治疗便秘慎用补药 通腑为主注重气机升降

    治疗便秘慎用补药 通腑为主注重气机升降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等。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全国名中医田德禄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对慢性便秘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独到认识,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现将田德禄治疗慢性便秘经验进行总结,与同道分享。 通腑为主 田德禄认为胃肠通降功能失调是便秘的基本病机。临床中治疗不论何种病因引起的便秘,强调“通腑为第一要义...

  • 张学文通痹方治疗冠心病

    张学文通痹方治疗冠心病

      恩师张学文系陕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国医大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颇有独到见解。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现代医学病理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是突然阵发性前胸胸闷或疼痛,并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并沿前臂内侧直达小指和无名指,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虑或烦躁,心悸,心慌,短气,疼痛剧烈时可伴冷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饮食、情志、吸烟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管腔闭塞或痉挛,猝然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常因情志、饮...

  • 温阳通络治中风疼痛

    温阳通络治中风疼痛

      李某,男,37岁,2010年3月因脑中风,左侧上肢不能举,下肢肌力III级,语言吐字不清,经治,效果不显,回家修养。   此次来诊,因瘫痪肢体屈曲不能伸,踝关节肿胀,肘膝关节僵硬、肿痛难忍,住院治疗。现左肢体失用,触及肢痛,屈伸不利,上肢难以举,肘膝踝关节肿胀,下肢微寒而疼痛,脑CT右侧基底节病灶已软化,舌苔白腻,脉弦紧涩。   此属脑中风急性风湿病,宜温经活血,自拟温阳通络汤:附子50克,川芎15克,白术50克,当归15克,麻黄15克,益母草15克,羌活15克,细辛15克,独活15克,在此基础上随...

  • 愈梗通瘀汤治疗心肌梗死

    愈梗通瘀汤治疗心肌梗死

    愈梗通瘀汤是陈可冀院士应用多年之经验效方,也是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肌梗死的基本用方。 该方剂组成:生晒参10~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元胡10克,川芎10克,藿香12~18克,佩兰10~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10克。全方益气活血,清瘀抗栓,利湿化浊,乃标本并治、通补兼施之剂。 方中,人参、黄芪并用,扶正益气生肌,补气行血。当归、丹参并用,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活血而不破血。元胡、川芎并用,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气血同治。藿香、佩兰、陈皮、半夏合用,理气燥湿化痰,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