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 第86页

通 第86页

  • 高允旺治脑瘤 辛散通便

    高允旺治脑瘤 辛散通便

      辛散通便是治疗脑瘤的着力点,这是我多年的体会。很多人治疗肿瘤着眼于攻毒化瘤、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但往往忽略辛散开窍和通便的治法。   事实上,扶阳同时配合辛散开窍、通便之法治疗脑瘤,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佳效。   辛散是指发汗,《伤寒论》中的麻黄桂枝汤,用辛散发汗法,因为肺主皮毛,朝百脉,有宣升和肃降的功能,下输膀胱,通条水道,通脑开窍,而麻黄恰恰有这方面的功能,所以麻黄在治疗脑病尤其是要宣肺开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孙思邈首创大小续命汤,用以抢救脑昏迷,临床行之有效,这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们...

  • 通络防痔疮 艾灸长强穴

    通络防痔疮 艾灸长强穴

    痔疮是发病率相当高的一种疾病,民间流传“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疮发作时,令人坐立难安,若遇开会与聚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令人非常尴尬。《黄帝内经》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等密切相关。 防治痔疮,首先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食辛辣,保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避免久站、久坐等。艾灸长强穴是防治痔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长强穴,顾名思义,“长&rd...

  • 夏季通过刮痧降压

    夏季通过刮痧降压

    刮痧有调心气、活心血、降血压的作用。夏季通于心,人心气较盛,加之此时人“卫气外浮”,所以血压较高的患者在夏季可以通过刮痧降压。 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来考虑,姜块蘸酒刮痧最好,用蘸上白酒(40度左右)、切得比较方正的姜块刮肩部和颈部,即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到肩井穴(肩部最高处)之间的区域,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此外,还可以刮两个肘窝和膝盖后侧的腘窝。 刮痧后,皮肤出现颜色潮红、紫红,都是所谓的出痧,此时可用姜块按压红点。皮肤颜色潮红时就已经出痧,从安全角度考虑,自己刮痧到皮肤颜色紫...

  • 中医通里攻下法

    中医通里攻下法

      通里攻下法为邪传于里、阳明里实内结病变的首选方法。   阳明内结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邪不从外解,邪热、积食、宿滞互结于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的病变。   阳明胃肠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传导和排泄,推陈致新,宜通而不宜滞,宜降而不宜逆,始终保持“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的泻而不藏、动而毋静这一通降下行、节律有序的虚实更替生理状态。这里所说的通,就是通畅;降,乃是下降。饮食物由食道人胃,经胃受纳、腐熟后下传肠腑,在这一过程中,胃肠必须保持通畅状...

  • 老年便秘排便无力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老年便秘排便无力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陈伟刚擅长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笔者临床跟师学习3年,现将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病因病机 我国60岁以上人群常见慢性便秘,具有高发病率、症状反复的特点,常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质硬、排便不尽或伴有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在临床检查多为功能性疾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称本病为“脾约”。《景岳全书·秘结篇》将其分为阳结、阴结,指出其病因病机为气血津液亏虚,应以补气健脾...

  • 捶背行气活血 舒经通络利睡眠

    捶背行气活血 舒经通络利睡眠

    祖国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因为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促使气血流通和调节脏腑的功能,能助人宁心安神、催人入睡。 捶背的手法主要是拍法与击法。拍法,即用虚掌拍打患者的背部;击法,即用虚掌、掌根、掌侧叩击患者的背部。施用手法、动作要求协调、灵巧,着力要有弹性,每分钟60~100次,用单手或双手均可。 需注意的是,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变以及晚期肿瘤的患者不要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黄蔓莉...

  • 治小儿痢疾推摩捏脊通经

    治小儿痢疾推摩捏脊通经

      魏某,男,2岁半。   就诊日期:2011年7月28日。   痢疾,间断发作一月余,一日四、五次不等,便中带有脓血,便前腹痛,一直口服西药头孢、黄连素、思密达等无效,面色泛青,舌苔花剥,脉细滑,属于湿热痢,宜健脾祛湿。   治疗方法   推五指经,运八卦,运土入水,推三关,捏脊通经。   治疗过程   1.推摩十指指腹各250~300次,从左手到右手,推完后手指指腹泛出少许湿汗。   2.再次从大鱼际推摩至小鱼际50次,运土入水。   3.运八卦,逆时针50圈,顺时针25圈,...

  • 颈项强痛伴头晕 通过针药并施

    颈项强痛伴头晕 通过针药并施

      该患颈项强痛伴头晕1年余,半月前因工作劳累而突发眩晕,做脑部CT及脑血流图检查未见异常,结合颈椎MRI检查及临床体征,以及舌象脉象,四诊合参,辨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眩晕,治以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通过针药并施而获良效。   何某某,女,55岁,自由职业,重庆市南岸区人。2010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因“颈项强痛伴头晕1年,突发眩晕半月”前来就诊。患者于1年前出现颈项强痛伴头晕,由于症状较轻未予以重视。半月前因工作劳累而突发眩晕,并伴见恶心欲吐...

  • 陈宝贵 活血通络治疗血管性痴呆

    陈宝贵 活血通络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各种原因致脑血管的病变后,引起智力和情绪的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智力减退,计算失误,言语减少,善悲易哭,步履不稳,食欲不振,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血管性痴呆病机多为气虚、痰浊、血瘀。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为主。临床大多数痴呆是脑血管病后逐渐发展的。陈宝贵用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举案如下:   患者男性,72岁,2007年2月来诊。其家人诉患者一年前患脑梗后记忆力逐渐减退,行动迟缓,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倦怠嗜卧,夜寐不安,双下肢无力,纳呆...

  • 活血通络利窍醒脑 治头痛眩晕

    活血通络利窍醒脑 治头痛眩晕

      王明杰,男,1943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教授,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担任泸州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兼附属中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泸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获泸州市劳动模范、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先进个人、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对中医经典及历代各家学说有精深造诣,提出“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等独特学术见解,临证主张“百病治风为先、顽症从风论治”,认为风药、虫类药等治风之品走...

  • 夜眠不佳治以通腑安神

    夜眠不佳治以通腑安神

      朱某,女,47岁。患者夜眠不佳,每日夜间转侧不宁,难以入睡;脘腹胀满,大便干结不爽,伴腰酸乏力。于2003年9月到家父处诊治。观其精神不振,面黄,舌淡苔白,脉沉弦。家父认为,证属胃失和降,肠失传导。治以通腑安神。   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枳实9克,半夏9克,木香6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5剂后,食纳有增,大便畅,夜可安睡6小时,精神好转,失眠已愈。   家父云:此案旨在“祛其邪,通其道”,可使阴阳通,其卧立至...

  • 通过吃的方式来获得好心情

    通过吃的方式来获得好心情

      不开心的时候,很多人会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赶走自己的坏心情,结果搞糟了心情,又搞坏了脾胃。其实,通过吃的方式来获得好心情没有错,关键得看吃什么。      维生素B1影响情绪   我们知道,食物里有各种营养,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其中一种名为维生素B1的营养物质,与我们的心情息息相关。缺乏维生素B1,会令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严重时还会出现“多发性神经炎”,手脚反应迟钝、无力。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人体内维生素B1不足,就...

  • 剧烈头痛用活血祛瘀及清热通腑治之

    剧烈头痛用活血祛瘀及清热通腑治之

      程某,女,32岁,2006年5月25日初诊。患者因为与别人争吵,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呕吐胃内容物多次。经医院穿刺脑脊液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半个月未愈。患者现头痛如刺,痛苦不堪,双手抱头,呻吟不止,口苦口干,但不欲多饮,5日未行大便。舌质暗红,有瘀斑点,舌苔黄腻,脉弦数。笔者按血瘀头痛论治,用活血祛瘀及清热通腑之法予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药用: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钩藤(后下)10克,栀子(炒焦)10克,川芎6克,生地黄(后下)6克,杭菊花6克,水蛭4克,三...

  • 行气通络止痛 治疗头痛偏方

    行气通络止痛 治疗头痛偏方

      1.川芎100克,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的首选药之一。   2.取越鞠丸每次10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越鞠丸能解六郁,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3.白芷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10~20克,...

  • 肠梗阻的治疗 泻下通腑行气导滞

    肠梗阻的治疗 泻下通腑行气导滞

      组成柴胡10g,厚朴10~15g,枳实10~15g,芒硝6~l0g(冲服),生大黄6~15g(后下),白芍10~15g,三棱10~15g,莪术10~15g,大腹皮15g,黄芩10~15g,蒲公英10~30g,生槟榔10~15g。   功能泻下通腑,行气导滞。   主治多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有手术指征者除外)。   用法水煎服,每剂2煎,每煎200ml,口服或鼻饲,每日2次。   方解肠梗阻的发生有闭阻不通、气血瘀滞、合并感染三个关键问题。肠梗阻病在标急,截病宜速;重在祛邪,用药宜精;功在速达...

  • 风寒入络头痛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风寒入络头痛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头痛是临床多见的症状,又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来说,根据病史、疼痛发作的性质、程度、时间、部位便可确诊。中医学认为头痛病因有内外之别,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内因则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陈宝贵认为本病肝肾亏虚、气血不荣为本,风寒侵袭、络脉痹阻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在外为风寒侵袭,邪客经脉,风寒之邪循经上犯清空则头痛。在内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清窍失荣;或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络而发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髓海...

  • 精神抑郁烦躁欲哭 通腑泻热法

    精神抑郁烦躁欲哭 通腑泻热法

      2003年9月一天,中午门诊,有姚姓妇人,49岁,在家人陪伴下求诊。诉其多日来,精神抑郁,焦虑不安,烦躁欲哭,彻夜不眠,多梦易醒。近2日,上述诸症加重,伴有食欲不振,头晕头重,胃脘胀闷,时有恶心,呕吐白色痰涎。   余观其舌红苔黄腻,六脉弦滑,双目呆滞少神。详审病情,余自认为患者属更年期,情绪不畅,气郁化火。加之体内痰湿过盛,痰热互结,蒙闭清窍。故治以清热化痰,以温胆汤加减化裁。   处方:竹茹9克,枳壳6克,陈皮6克,半夏9克,云苓12克,胆南星6克,川郁金10克,石菖蒲10克,天竹黄6克,生龙骨...

  • 肝气郁结憋闷不通中医穴位疗法

    肝气郁结憋闷不通中医穴位疗法

    “逍遥”二字,多令人羡慕?但在当今,有谁能真正活得“逍遥”呢?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诱惑多多,人际关系趋于紧张。在这样的生活、工作压力之下,令人浮躁、不安、心乱。在街头,在网上,在各种场合,我们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人在说:“我很烦!”“真烦人”。“郁闷”这个词也变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从中医的理念看,郁闷就是肝气郁结、憋闷不通。 我们人体有一副看不见、吃不到,却能摸得着的“逍遥丸&rdq...

  • 通腑泻热治郁证

    通腑泻热治郁证

      2003年9月一天,中午门诊,有姚姓妇人,49岁,在家人陪伴下求诊。诉其多日来,精神抑郁,焦虑不安,烦躁欲哭,彻夜不眠,多梦易醒。近2日,上述诸症加重,伴有食欲不振,头晕头重,胃脘胀闷,时有恶心,呕吐白色痰涎。   余观其舌红苔黄腻,六脉弦滑,双目呆滞少神。详审病情,余自认为患者属更年期,情绪不畅,气郁化火。加之体内痰湿过盛,痰热互结,蒙闭清窍。故治以清热化痰,以温胆汤加减化裁。   处方:竹茹9克,枳壳6克,陈皮6克,半夏9克,云苓12克,胆南星6克,川郁金10克,石菖蒲10克,天竺黄6克,生龙骨...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郁证
  • 治头痛 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治头痛 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崔某,男,45岁,教师。于2006年4月初诊。患头痛二十年,屡经中西药医治不效。疼痛以巅顶为甚,乍轻乍重,病情缠绵,深感痛苦。近一周来,因家庭琐事,郁闷饮酒,致头痛加剧,头痛如裂,呻吟不止。经某医院CT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后首投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服药3剂不解,亦加服颅痛定等西药仍罔效。患者病程日久,可谓顽疾,久病入络,气滞血瘀,遂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以活血通络,消瘀定痛。   处方:赤芍、川芎、红花、柴胡、僵蚕各9克,桃仁、当归各12克,丹参15克,全蝎5克,老葱2根,生姜3片,大枣3枚。另用麝香0....

  • 冠心病心绞痛 温阳通痹法

    冠心病心绞痛 温阳通痹法

      温阳通痹法治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阳气素虚,寒气聚于清阳之府,胸阳不布,常挟...

  •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张介宾云:“无虚不能作眩。”此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肢体或半身麻木者加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木耳、桂枝;...

  • 通脉治治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通脉治治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孔明云,男,汉族,生于1952年,青海省名医、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青海省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幼从师习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主张对疑难病的治疗采用专病专方,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如对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乙型肝炎、溃疡病、慢性肾病等均有自拟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学术论文40篇。   组成红参15克,黄芪30克,桂枝15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炙甘草10克,苏木10克,附子...

  • 活血通络中药方 治疗中风

    活血通络中药方 治疗中风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川芎各18克,赤芍、地 龙、牛膝、茯苓、红花各15克,桂枝8克,蜈蚣1条, 桃仁、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白附子各10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用于治疗中风,中医辨证 属气虚血瘀型。症见中风先兆未能缓解,突然或反复 发作后,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或二便不利,或神志 恍惚,或痴呆或伴有不能进食饮水呛等,舌红或紫暗,苔腻,脉沉细。头CT平扫正常或有低密度灶, MRI可早期诊断。 专家点评:中风先兆未治或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气血虚极,鼓动无力,脑脉...

  • 主治冠心病 通冠丸

    主治冠心病 通冠丸

    刘国安,男,1940年10月出生,河南淮阳人。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老年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   他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坚持以中医诊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为重点的治疗原则,提出了“西医诊病,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内调外治、扬长补短、提高疗效”的中...

  • 陈可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

    陈可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

    芳香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分为芳香避秽、芳香解表、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温通等几个方面,其中芳香温通疗法即以芳香辛散、温经通脉之方药治疗寒邪内闭所致系列证候的最常用治法,也是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之一。 研究显示,芳香温通方药具有温通经脉、畅达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应用于胸痹、心痛类疾病的历史悠久。近年来芳香温通治法及其相应中药制剂在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得到新的拓展,特别是该类制剂为亚硝酸盐类药物不耐受者及难治型心绞痛患者提供...

  •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冠心病经验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冠心病经验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   娄某,男,58岁,2008年1月7日初诊。患冠心病、高脂血症10余年、出现房颤3年余。现时心前刺痛、胸闷、偶有夜间憋醒、惊悸胆怯,睡眠不实,眩晕,盗汗。动态心电图(DCG)示:房颤,频发室早伴成对。心脏超声示双心房扩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舌紫、苔薄白,脉结时促。   此为心脉痹阻,心神失养。治以活血化瘀通痹,养心安神定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生地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枳壳15克,川芎15克,柴胡15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党...

  • 治“植物人”主方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治“植物人”主方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邓某,男,22岁,工人,外院会诊病例。   1999年12月17日初诊:某医院介绍病情:患者1998年年底在工地施工时,一根钢筋掉下来,将他从3楼打到1楼地面上,其头部、胸肺部、腰胁部均严重受伤,昏迷不醒。经多方抢救,虽未死亡但呈“植物人”状态,全靠高压氧和鼻饲以维持其生命,昏迷长达1年之久。CT发现脑部有梗塞物。诊见患者昏迷不醒,知觉全无,大小便无知,舌紫苔白厚腻,脉细。   辨证:痰瘀合阻,蒙蔽心神,闭塞清窍。   治法:化痰祛瘀,开窍醒神。   主方:涤痰汤合通...

  • 冠心病心绞痛 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对该病有特效药物来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也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杨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0月就诊。   主诉: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疼,气短1年,加重1周。患者近日因劳累后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区阵阵隐痛,疼痛时牵至左肩背部,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3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懒言,面色白,全身凉汗。   舌暗...

  • 从通便出发治心衰

    从通便出发治心衰

      杨某,女,80岁,农民,2012年10月18日就诊。   主诉:气喘,呼吸困难2周,渐加重,伴下肢水肿。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年余,血压常波动在160/100~150/95mmHg之间,常服降压零号、卡托普利等维持血压。近10年又患哮喘,每逢感冒、气候突变复发。   诊时: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胸闷如窒,痰多泡沫,不能平卧,唇甲紫绀,肢体浮肿,尿少乏力,舌暗苔腻,脉细结代。入院后查:体温37℃,BP:180/100mmHg,双肺可闻干湿罗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