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 第3页
-
老人每天应吃半斤绿叶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要口乞300—500克蔬菜,同日寸特别提醒我们,其中深绿色叶菜最好能占一半。 平时我们看书刊杂志,会发现西红柿、洋葱等蔬菜的营养价值说得较多,这是因为目前许多对蔬菜营养的研究来源于国外,由于饮食烹饪习惯的差异,西方居民吃深绿色叶菜较少,所以他们对日常饮食中常吃的西红柿、洋葱等的营养研究自然更多一些。 绿叶菜具有其他蔬菜不可媲美的优点,如绿叶菜是叶黄素的最佳来源之一,叶黄素是一种抗氧化成分,可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发现,绿叶蔬菜中的叶黄素对于预防白内障也有很大...
-
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
粽子要热透再吃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徐筠建议,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医师曹淑芬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
-
每天常转体疾病不缠身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腿脚不便,常为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而发愁。下面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转体运动。 1.转头:取站位或坐位,双眼微闭,挺胸收腹;头部按顺、逆时针方向各转动5圈,每日两次以上。 效果:能使颈部的关节和肌肉得到锻炼,除了增强其功能外,还有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颈肩综合征等功效。但颈性眩晕时要暂缓施行,否则会使眩晕症状加重。 2.转肩:即借助上肢运动,转动肩关节。运动时将上肢向前、后、内、外各摆动10-20次,以带动肩关节的运动。每天坚持摆动3—4次,摆动范围...
-
循序渐进 每天坚持 才能“走”出健康
走是人类活动中最简单、最基础的运动,也是人类健康最有效、最时尚的运动。走看似简单,但如果“走”得不科学,就难以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坚持步行锻炼可以降低发生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缓解抑郁情绪和精神压力、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帮助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了让大家能走出健康,著名运动医学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建议: 用力凭感觉,自己找适度。走路的速度因人而异,老年人的快速步行可以只相当于年轻人的中速...
-
每天半小时读唱 改善帕金森语言障碍
患帕金森病的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而越不讲话,越易导致语言功能的退化。除了一些常规的语言训练,每天半小时朗读或唱歌可帮助达到康复目的。 唱歌 唱歌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选患者自己喜欢的歌曲来练习。有的患者得病之后,说话变得不利索,可唱歌却不受影响。坚持练习唱歌之后,说话也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改善说话底气不足的感觉,还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朗读 缓慢而大声地朗读一段报纸或优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读诗歌,唐诗、宋词或者现代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诗歌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读...
-
每天蹲一蹲 肺病少缠身
冬天是咳嗽的高发季节,传统中医学认为,冬天天气干燥,肺部易受到伤害。除了以往常说的呼吸锻炼、注意饮食、适当按摩等方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蹲一蹲也能养肺。 下蹲动作虽然简单,但也有一定讲究,下蹲时将两腿分开,略比肩宽,自然站立;脚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脚的第二趾方向为准。下蹲时,膝盖的方向要在第二趾的延长线上,这样做起来比较自然,不吃力。下蹲时躯干要保持笔直状态,臀部向身后撅起。下蹲的速度大致是5秒钟一次。下蹲时吸气,站起时呼气。锻炼的次数以1天做3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下蹲时,最好不要深蹲,也...
-
每天骑车心脏健康
我年轻时就喜爱骑自行车,一次百余里习以为常。在我退休前的一次体检时,同龄者中我的心脏最好。因为骑车时大量吸氧,借腿部的运动促进血液流通,还能把从血管末稍的血压抽到心脏,强化血管、微血管组织,有效防止血管老化。 退休后的十几年来,我就把在职时坚持每天骑车20公里,减少到lO公里。每次骑车锻炼后,我都身心轻松,饭吃得香,觉睡得实,上6楼搬东西,做一些家务事也不觉得累。我体会到,因老年人年老体弱,不宜参加越野赛或长途骑车出游。随着年龄的增长,骑车的距离按风向适当增减(顺风时间多些,逆风时间少些),车速要缓。以全身发热,...
-
百岁老人每天喝汤 健康益寿
百岁老人每天喝汤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成院托 老所内近日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子孙们前 来祝寿,百岁老人陈雨珍身着唐装显得更加精 神,喜迎百岁华诞。 陈雨珍家住新闸村3组,生有四男两女,如 今四代同堂,共39人。2009年春节后老人家里 拆迁,2010年10月,她随三儿子陈淑芝搬迁到 隆兴家园居住。谁知道;只住了一年多时间,她 又闹着要到敬老院去住。此前,她曾在虹桥、陈 桥敬老院居住过。此次子女们再三挽留,可是习 惯了与老人们在一起生活的她就是不依。老人 心态好,待人和善,与世无争。她做到自己的事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