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305页
-
中医眩晕高血压病 治以健脾益肾 活血通络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中风、头晕、失语、胃病等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在治疗疾病上主张以病为纲,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分层论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及诊疗特色,常获良效。笔者曾有幸跟随恩师待诊多年,受益颇多,现将其临证医案介绍如下。 病案 李某,男,60岁,2002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主诉间断性头晕、头昏沉5年余。患者5年前每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头昏沉、时有头胀痛、失眠、乏力、腰酸,血压高达170/100mmHg,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大,眼底检查示...
-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中医疗法大全
高血压 【病因与症状】 动脉血压高于正常叫做高血压。正常人的血压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有一定波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规定成年人收缩压(高压)< l 8.66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1 2千帕(90毫米汞柱)为 正常血压。收缩压≥1 8.66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1 2千帕(90毫 米汞柱)为高血压。如连续3次测血压(不在同一天内)都超过正常标准就可能患了高血压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明确疾病引 起的,如急性或慢性肾炎...
-
车前子治高血压病 症见头晕头痛
处方:车前子(包煎)20克,熟地15 克,天麻、磁石、钩藤、石菖蒲各10克,山萸肉、山药各8克,泽泻、茯苓、丹皮各6 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滋补肝肾,重镇安神。 主治: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耳鸣头胀,面红易怒,劳累加剧,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李思玲 治高血压方 处方:黄芪、夜交藤,茯苓、车前子 (另包)、丹参各20克’地龙、柏子仁、 酸枣仁、川牛膝各12克,当归、川芎、 红花、赤芍、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风内动)阳陵泉穴针疗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风内动) 侯某,女,77岁,退休工人,2010年5月6日初诊。 头痛头晕,走路不稳8小时。8小时前,因情志不遂,头痛头晕,走路不稳。做饭切菜时,持刀费力。吃饭时,用筷子夹菜夹不住,右手食指、拇指屈伸困难。但说话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血压170/80mmHg,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大。证为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以平肝潜阳,针刺阳陵泉穴。 针法:阳陵泉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2分钟,头痛头晕减轻,右手拇指屈伸好转。每15分钟捻转1次,...
-
从痰瘀论 李七一治冠心病 高血压 心力衰竭
李七一,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他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首当明确诊断,强调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诊疗的优势和主导作用。重视对西医病种的中医病机探究及类证鉴别,以求抓住主要矛盾,执简驭繁。 如冠心病和贫血性心脏病的病机均属气血两虚、气滞血瘀,但前者以气虚血瘀多见,方选补阳还五汤、冠心Ⅱ号方等;后者偏重血虚气滞,方选四物汤、丹参饮等。又如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两病均属胸痹胸阳失旷、痰瘀互阻病机,可选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桃红饮,但前者以心为主,偏重于血瘀,常加血府逐瘀汤;后者以肺为主,偏...
-
补益心脾活血化痰 治冠心病方
治冠心病方 处方:百合25克,丹参20克,瓜 蒌壳、鸡血藤各15克,半夏、茯苓各 12克,桂枝、陈皮各lO克,川芎9 克,薤白、红花、枳壳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益心脾,活血化痰。 主治:冠心病,中医辨证为心脾阳 虚,痰浊阻络型,症见头晕,胸闷,心 悸而痛,面色萎黄,气短痰多,食欲不 振,倦怠无力,大便稀溏,健忘多梦, 失眠,眠卧不宁,舌质淡红,苔白腻, 脉沉弱或沉滑。 王宏瑾 治冠心病心绞痛方 处方:黄芪30克,瓜萎15 克,赤芍、党参各10克,川芎、麦 冬各8克...
-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药如下
采用中医疗法治疗60岁以上老年高 血压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 60。79岁,平均66.9岁;病程5~27年,平 均11.6年。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中医 “头痛”“眩晕”范畴,病因多有风、火、痰、内 虚等。病机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使脑髓空 虚,脉络失养,或清阳不展,或火扰清窍产 生了高血压诸症。而肝阳上亢、痰湿中阻、 气血亏虚或血瘀、肾阳不足则又是产生气 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基础。素体阳盛或长期 郁怒,暗耗了肝阴,使肝郁化火;先天禀赋 不足,后天嗜...
-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法
张某,男,65岁,2006年5月15日诊。 主因间断胸痛10余年来诊。早期因胸痛症状不重,未予重视,近一年胸痛较前加重,在心前区部位,有时胸前如压重物,夜梦多。近10余日症状更为明显,胸痛胸闷,烦躁不安,气短。舌暗,苔薄黄,脉弦细。查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结合患者症状,可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证属: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牛膝10克,瓜蒌15克,薤白10克,...
-
中风后康复 调理气血特别重要
中风在中医属于内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中风后老人多会出现气血方面的问题,对康复来说调理气血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胸胁胀满等肢体经络不利的表现均属于气滞血瘀,需要行气祛瘀,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关节得到疏利。 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血瘀,血瘀亦会使得气无法通行而气滞,因此中药方面多会重用行气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下为医生经验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行气活血...
-
关注女性心血管健康 综合调理
春节过后,很多地区本已春意融融的气候突然变冷。随着寒流的来袭,医院心血管病人也随之增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提醒说,每到季节变换的时候,特别是初春季节,老年人中心血管病复发的比较多。 夏主任表示,究其原因,一是春早时节,气温还很低,且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引起心肌供血减少,严重的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二是春天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心脏对由冬天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加上有的活动量过大,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三是人到...
-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方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胸阳不振)方: 处方:党参、丹参各15克,黄芪20克,细辛3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桂枝、制附片各6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房颤者加珍珠母30克,百合、琥珀各15克,去附子,减细辛量。心痛者加延胡索、生蒲黄、檀香各10克。胸痹者加瓜蒌25克,薤白20克,或用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头晕者加石菖蒲10克,磁石15克。气虚作喘者加大党参用量。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散寒。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胸阳不振,寒凝脉络型。瘟见心悸,心前区隐...
-
高血压防血压“自行”降低 鼻出血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以高血压为病因的鼻出血临床也越来越多见。其一般发生在清晨或活动后,出血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可间断反复出血,也可持续出血。由于高血压患者鼻腔中的血管壁薄、脆性大,更容易破裂发生出血。出血部位大多在鼻腔后部,而且出血量比较大。鼻腔后部的出血很容易流到咽部,使患者“口鼻出血”。需要提醒的是,反复鼻出血可能是脑出血的先兆。 因此,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如果发生鼻出血,应该立即停止活动,端坐,头前倾别后仰,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捏紧双侧鼻翼(鼻子最下面两侧很有弹...
-
老中医药唐蜀华 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
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唐蜀华,是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习古文、诵汤头,又师从于国医大师周仲瑛,苦学三载,益见精进。 唐蜀华中西互参,悉心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与实践,努力发扬中医的优势特色,是业内有鲜明个性的专家之一。笔者现将其主要学术观点概述如下。 中西合璧互补短长 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仅凭医者感官直觉辨证易于受限,唐蜀华认为:超声、心电、同位素,皆应纳入中医范...
-
气血亏虚头痛中药治方
处方:炙黄芪4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20克,炒白术、当归、炒白芍各1.0克,枸杞子、炒枣仁、大枣、川芎、炙甘草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和营止痛。可用于治疗头痛,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型。临床症见患者头痛绵绵,遇劳加重,两目畏光,午后更甚,头昏食少,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心悸眠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专家点评:头痛系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科某些急慢性病均可出现头痛。中医学把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头痛。 本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头痛部...
-
高血压三期的运动疗法
高血压病通常根据血压与靶器官(心、脑、肾等)损害的程度进行分期。我国将高血压分为三期,其分期标准为:一期出现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心脏、脑、肾脏等脏器无损害;二期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伴有下列一项者:左心室肥厚、尿蛋白或血肌酐轻度升高及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痉挛、狭窄。三期则是血压持续升高,并有靶器官的受损,如高血压脑病或脑溢血、脑梗塞;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底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只要出现其中一种即可确诊。 高血压三期的锻炼应以柔和缓慢的运动为主,每次时间控制在10...
-
足浴法可防治脑血栓
高血压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脑血栓发生后,病人会出现偏瘫失语、意识昏迷等症状,需要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脑血栓治疗的方法一般为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康复治疗,不过中医也有一套防治脑血栓的特殊方法,就是中药泡脚法,更为简单、实用。 二草红花水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0克。上药入砂锅里,加清水1500ml(通常水高出药层三至四厘米就可以),煮沸10分钟,把药液倒进脚盆内,趁热(温度以50至60度为好)将患肢(手足)浸泡在药液中15至20分钟。冷则加热,依法浸泡。如手足拘挛者,先浸泡患手,再浸泡足部。...
-
扶气抚血治疗更年期高血压
郑某,女,49岁,2004年9月求诊。自述头晕眼花半年有余,甚则天旋地转,难以自控。近日头晕转剧,昏昏沉沉,举步不稳,周身乏力,夜不成寐,心慌多汗。饮食尚可,二便也常。诊脉弦滑,舌红,苔薄黄。查血压175/105 mmHg,余自认为此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立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化裁。患者服药5剂后,诸症不解。余茫然,与家父探讨。家父云:妇人更年之期,当以虚论,更年期高血压病,为本气自虚之故。气弱血乱则内风妄动,况且气虚不摄血则血必乱,乱则易逆。血逆不足以养肝肾,则阴虚相火妄动而生风。妇人更年期患高血压,非是气壮,...
-
血管“生锈”血管健康程度 当心冠心病
老年人腿抽筋,往往被认为是与骨质疏松、缺钙有关,其实,老年人反复腿抽筋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 专家介绍说,腿抽筋与冠心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病症表现,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与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冠状动脉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原因,而下肢动脉硬化可引起小腿疼痛、抽筋。若是下肢有动脉硬化现象,则人体其他血管的“质量”可能也出了问题。一般人发生腿抽筋,往往是在休息甚至睡眠的时候出现,比如受凉、缺钙、骨质疏松都可能引起。但要是总在活动后出现腿麻、抽筋症状,则要警惕是否有动脉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