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 第2页
-
崴脚不是小毛病 防治须中西医结合
“我的脚踝这么长时间咋都不好?”家住银川市36岁的王女士,今天到中医院骨科就诊咨询,她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半年前,下楼梯时不慎踩空,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在某医院骨科就诊,拍X线片排除骨折,诊断为踝关节扭伤(重度)。医生建议予高分子石膏托固定,但她认为只是伤筋就要打石膏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再说工作又忙,便拿了点药外涂,继续奔忙在工作岗位上。半年过去了,左踝关节却留下了后遗症,脚腕处时不时肿胀,行走不稳当,虽吃了不少药,也做过理疗,但没起多大作用,这让她很郁闷。 崴脚不是小毛病...
-
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探讨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因长时间、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也越来越多[1]。若该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任由病情进展,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危及生命。酒精性肝病是一种因长时间酗酒引起的肝病,饮酒时间越长、饮酒量越大,其对肝脏的伤害也越大。根据临床表现将酒精性肝病分为以下类型:轻度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2]。2013—2018年,酒精性肝病患者比例逐年上升,多发生于40~60岁人群,男性较多[3]。本...
-
中西医结合防治痛风及其并发症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代谢性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国内外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呈年轻化,合并症、并发症多样化的趋势。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向心性肥胖等疾病,同时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勃起功能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痛风与这些合并症和并发症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代谢综合征也可能成为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促进痛风...
-
牟林茂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的经验总结
牟林茂为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疾病诊治30余年。泌尿系结石又叫尿石症,在泌尿外科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排尿疼痛等症状。泌尿系结石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不同个体预后差异较大,泌尿系结石病程日久,并发生肾钙化、异位钙化、尿酸性关节炎和间质性肾炎,甚至草酸钙性心肌炎等并发症。笔者有幸从师于牟林茂,受益匪浅,现将牟林茂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的经验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药用石韦散加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验案
患者,王某,男,42 岁。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上腹痛,以夜间和饥饿时痛甚,症状加重就诊,胃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出血期。舌苔白,脉沉细。 中医辨证:证属脾胃虚寒型,治疗方法:西药以泮托拉唑肠溶片每次40毫克,睡前服用;枸橼酸铋钾片每次220毫克,每日 3次,饭前服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胶囊每次0.2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中药给予自拟方力口减口服。 自拟基本方组成:延胡索150 克,乌贼骨180克,马兜铃(炭)150克,(煅)瓦楞子300克,白芍200克, (炒)鸡内金200克,...
-
治疗胃炎常用的中西药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三种。治疗药物主要有中成药、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慢性萎缩性胃炎除外)等。慢性胃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胃酸过多或减少,因此患者最好就医检查确诊后予以治疗。 中成药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特别适用于胃凉隐痛、喜温喜按、稍食痛轻、食欲不好、怕冷、吐清水者,此为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胃炎。成人每次3粒,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
-
秋天易发脑血栓 中西结合治疗
今年62岁的黄先生,是衡阳市某单位的退休职工,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病症,在其他医院做了支架植入术后,仍时有心前区闷痛、气促、心悸等症状。转到衡阳市中医院心脑病治疗中心后,专家们辩证诊断其为胸痹心痛,气虚血瘀型。查明病因后,医院采用中药治疗以补益心气、活血化瘀,方用生脉散合丹参液加减,配合穴位注射,复律膏敷贴心俞、膻中等穴位,经过半个月治疗后,心痛心悸症状消失,气促缓解。 据了解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衡阳市中医医院的一大特色。历经数代老中医的发扬光大,后辈的继承创新,该院心脑病治疗中心从以前的中...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见效快
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点,单单运用西医消炎,保护胃粘膜的治疗比较单一,长期效果观察疗效较差。总之,只有取长补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才能见效快,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要重视生活情志调理。因此在治疗同时,饮食起居,情志精神,锻炼身体等方面给患者耐心细致的指导,对提高和巩固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 将病例分别中西医进行治疗,应用中医辨证,按中医分型施治,所用方剂如下: ①瘀血阻滞型: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药用炒蒲黄10 g,五灵脂10 g,丹参10 g,檀香9 g,砂仁6 g,延胡...
-
在消化领域内优化联用中西药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危北海,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50余年, 擅长治疗脾胃病、肝胆病、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是国内脾胃学说开创人之一, 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脾胃理论知识库, 多达400万字。 自1979年至今, 共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委等科技进步成果奖24项, 共发表学术论文112篇,担任6部学术著作的主编、 副主编, 1992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
-
咳嗽变异型哮喘 中西内外同治
咳嗽变异型哮喘当归属于中医“咳嗽”范畴。然而既往中医治疗参照治疗咳嗽之止咳化痰系列方,其临床疗效均不明显。根据临床所见,本病应参照哮病之风哮论治。故选用华盖散最为适宜。方中炙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降气祛痰,加蝉衣一味药性轻扬透达,祛风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兼解毒平喘之功。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之功。风药的作用是多靶位的,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拮抗组织胺,抗过敏性炎证,可使肺之小支气管由痉挛变为舒张,气道通顺,从而久咳渐愈。 临床...
-
内外并用中西合治小儿咳嗽(咳喘)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肺居高位,又为娇脏,加之小儿之体,更易受邪,故外邪一来,肺先受之,致使肺气郁闭,宣降失常,发为咳嗽、咳喘等。又,小儿体禀纯阳,外邪入后,转化为热证、实证者多,救治不及,易化火生风,变生危症。 小儿咳嗽(咳喘)之因,有风寒引起者,有风热引起者,有痰湿动肺者,有痰热扰肺者,有阴虚肺热者,有食积生痰者。陈宝贵教授治疗此证,风寒者,以祛风散寒、止咳化痰为主,用杏苏散加减;风热者,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用桑菊饮加减;痰湿者,以燥湿健脾、化痰...
-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
技术、设备过硬 救治危症 张某,男,51岁,因“重症支气管哮喘”收住呼吸科。患者入院前10小时已在急诊静点多种平喘药物,甲强龙用至240毫克,地塞米松20毫克,硫酸镁、氨茶碱持续静点,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血气分析PH:7.01,PCO2:65mmHg,病情危重。患者入院后立即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辅以镇静肌松剂治疗,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人机对抗,主管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终于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转危为安,3天后成功脱机,半月后病情稳定康复出...
-
中西医法教你防感冒
最近几天冷空气频繁转换,很多人容易感冒。这帅我们搜集了中西医法教你防治感冒。 防感冒:用鼻呼吸,按住两个穴 第一,不要张嘴,尽量用鼻子呼吸。 第二,讲话的时候手按着合谷、列缺两穴。一个指头点着合谷穴,一个指头点着列缺穴,一 边说话一边揉动合谷穴、列缺 穴,就能起到防范作用。因为合 谷穴治感冒、治咳嗽、治鼻腔不 透气;列缺穴治胸闷、治咳嗽、治感冒。 中医食疗加穴位:有效防感冒 随身带瓶漱口水用防风、板蓝根、连翘这三种药加上菊花、生甘草,可以煎成汤水,装在小瓶里随身带,有时间就含一口漱口,能起到预防作用。如果...
-
夜盲症 中医辨证论治 中西医综合治疗
晚饭后和家人一起遛弯儿,台阶、小石头看不清,一不小心就摔个大跟头。眼睛对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光线昏暗时或夜晚视物不清、视野缩小,你可能得了夜盲症!晚上看不清东西,再加上伴有视野的缺损,夜盲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在昏暗处看清障碍物,及时避开,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浑身是伤才来就诊。 眼睛在昏暗处主要由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发挥视物功能,当它发生病变或者缺乏视紫红质(视杆细胞里的视色素)合成原料时,就会导致夜盲的发生。维生素A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视黄醛,视黄醛和视蛋白结合成视紫红质,所以缺乏维生素A也是导致夜盲...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效果好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过多年摸索;认为:近视、弱视的发生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功能紊乱所引起,经辨证施治、点穴、推拿、针灸等治疗可调节脏腑阴阳失衡及矫正气血功能紊乱。所以用上述方法治疗弱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弱视的概念:弱视是指无器质性病变,无眼部结构缺损,以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而且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者;或有器质性病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能矫正的称为弱视。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功能发育期持续6-8岁,如在这个时期受各种原因影响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
-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探索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 陈联发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被学术界公认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其中精神调摄、修心养性是根本,中西医药物治疗是基础,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运动疗法是核心,中医理疗和中医药膳是特色。 为了改善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复发,减少死亡率及患病率,除了基本的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心脏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西方心脏康复模式客观、定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突出中医学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传统的康复养生理念的优势,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的中西...
-
大动脉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大动脉炎是周围血管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为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头臂 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和肺动脉型, 临床多以局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为主要表 现,发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患病率约 1∶ 4 [1 ] 。 1 西医治疗 1. 1 药物治疗 约 20%的大动脉炎呈自限性,疾病早期、活 动期以及配合手术治疗时,药物治疗为首选,包 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血小板药以 及降压药等药物治疗。激素是大动脉炎活动期的 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一般口服泼尼松 1 mg...
-
中西医结合治冠心病的循证实践与思考
近五十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团队遵循循证医学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心血管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被评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但也应该看到,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循证医学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循证医学研究 上世纪70年代,陈可冀院士带领活血化瘀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精制冠心片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设计、分阶段对照的临床试验,被循证医学专家认为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篇RCT多中心的临床...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脉血运重建后心绞痛
家住广州市天河区的苏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2019年1月他因为严重的冠心病、心脏血管堵塞,心脏植入了两枚支架;3个月后,他又再发心绞痛,准备在另外一条血管(前降支)植入支架时,发现血管局部严重钙化伴有瘤样扩张,不适合行支架植入,于是就接受了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康复的很好,迅速就出院了,苏先生对于手术也非常满意。然而,3月后他又再次出现了心绞痛,步行500米左右就再次感觉胸痛,医生建议他再次复查冠脉造影,然而,他对心脏手术失去了信心,不愿意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就在这时,他听闻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陈秋雄教授团队,...
-
精准医学时代癫痫的中西医研究及思考
2015年1月奥巴马在政府咨文中推出 “精准医学 计划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 方案, 精准医学 成为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 精准医疗也被 纳入我国 “十三五”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癫痫其病 因、 病机复杂, 治疗手段局限, 更需要个体化、 精准 化治疗。 本文将浅谈精准医学的模式在癫痫疾病领 域的研究进展。 精准医学的发展 1. 精准医学的兴起 1953年, James D.Watson和 Francis Cri...
-
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病变, 其发病进展相对缓慢,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动、运动缓慢、步态不稳和肌强直等[1]。PD的病理核心是人体大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了变性和坏死,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 进而引发的脑部疾病,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2]。中医认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在PD发病过程中极为关键, 其病位在筋脉, 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在治疗上, 西药可以短时间...
-
中西药联用治疗胃肠道疾病效更佳
胃肠道疾病主要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大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现如今,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在我国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其病程较长、治疗较难、反复发作等均是胃肠道疾病的特点。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胃黏膜的防护因子及攻击因子失衡,造成胃肠道黏膜内的防护因子弱于攻击因子而产生胃肠道疾病。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常见胃酸、胆酸、蛋白酶及烟酒、药物等刺激性物质,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
-
中西医结合助力新冠肺炎患者康复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目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全国累计近8万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虽经过积极救治,但往往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为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2020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康复医学会联合发布了由张伯礼院士和王辰院士领衔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中的优势与方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论坛近日...
-
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具有严重危害,但患者知晓率低,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差。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岭南地域、气候及人文等因素的特殊性,对本地区高发的呼吸慢病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针对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的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定治疗特色,建立了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肺康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做一个详细的评估,从而量身定制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综合干预措施,其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
-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中西医药理互参治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引起顽固难治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为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肺和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造成大量镇咳药物和激素药物的滥用。全国名中医罗铨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本病要重视改善鼻窍内环境,立足以通鼻消涕药为基础,根据四时气候感邪的不同和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分为风寒、风热、表虚、风燥不同证型;主要治法是在通鼻消涕基础上采取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清热疏风,化痰止咳;固表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等治法。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黄帝内经》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