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 第4页
-
中西医结合尚在探索中
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主张将中西医学汇聚沟通的中西汇通学派。中西汇通学派实是中西医结合之先声。由于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中西汇通学派也有着不同的思潮和方法,在汇通的进程上也产生了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其中以朱沛文、恽铁樵、杨则民和张锡纯等人为代表的思潮认为,中西医体系各有长短,需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彼此优点,才能使中医学继续发展和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思潮在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不是牵强附会的形式结合,更不能是泯灭各自学科本性而强迫结合形成另类的医学体系。在各自保...
-
正确认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笔者是湖南中医界的一名老兵,从事中医临床55年,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老教工,从事中医教学33年。50多年以来,我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中医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振兴与发展,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还必须进一步振兴和发展。为此,笔者就中医工作提几点建议。 振兴发展中医,要立足于临床实践 中医在中国已历数千年,老百姓都相信中医,这种信任度已经根深蒂固,其根本所在是因为中医能为老百姓治病防病,所以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这就要求每个中医生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临床水平,以适应群众的需要...
-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专业之困 笔者在带教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时候,经常遇到学生咨询:中医发展好还是西医发展好、考西医研究生好还是考中医研究生好、不学中医直接学习西医行不行或者放弃西医单学中医行不行,诸如此类,其核心还是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方向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困惑不少。 实际上,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学校教育正处于红火之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600人左右,而且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生源十分好,分数往往高于其他传统的中医药学专业。但是,在高分入校和报考火热场面之后,...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岁了。1993~2013年这20年,对该专业而言,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20年;是踏歌前行,从有到优的20年;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有力助推全国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20年。该专业20周年庆前夕,记者专程走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曾负责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筹建工作的凌锡森教授,大学副校长、中西医结合学院首任院长何清湖及中西医结合学院现任院长邓常清,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为我们见证、还原了专业风雨兼程、高歌猛进的20年。 凌锡森:“相当长...
-
中西医结合被简化为中药加西药
中西医结合被简化为中药加西药,中医西医简单混合,并未有机结合,更谈不上完全融合 一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的研究生,临近毕业才知道连做一名外科医生的资格都没有,执业范围只写在教材上。中西医结合的毕业生,中医和西医都不认可,处境尴尬,只能选择中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 1956年,毛泽东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逐步在我国医学界出现。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许多成就,如活血化瘀研究、肾本质研究、急腹症...
-
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著名消化病专家姚希贤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还是河北省首位临床博士(博士后)导师,世界胃肠病学会(OMGE)委员、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委员,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他自幼跟随乡医叔父学习中医,少年时迁居北京仍坚持自修,后入河北医学院接受西医学系统教育,上世纪50年代,姚希贤参与到西学中工作中。随着中、西医临床经验的长期积累,他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成为中西医兼长的一代名家,曾两度提名院士候选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姚希贤认为,我国...
-
加强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已经发展了60余年。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实践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青蒿素的发现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繁荣前景。 当前,中医药研究汲取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中医、西医并重,相互借鉴的合作模式,大量临床数据和资料被积累,中西医结合所产生的医学成果正在由量变到质变发展。 笔者认为,为保障中医、西医并中发展,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加以引导、制定相应规划,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变革医院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应依靠政府...
-
常见中西药配伍合用禁忌
目前,中西药配伍用于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配伍合理,则可取长补短,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也可减少药物用量及毒副作用等。但若不合理用药,则有可能降低药效或加重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加剧病情恶化。以下常见中西药配伍合用禁忌应引起注意。 1.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服用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因为这些中药所含有效成分能促使糖原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 2.降压药不要与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合用。因为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
-
中西药配伍合用禁忌
目前.中西药配伍用于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配伍台理,则可取长补短,产生仂同、增效的作用,也可减少药物用量及毒副作用等。但若不合理用药,则有可能降低药效或加重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加剧病情恶化。以下常见中西药配伍合用禁忌应引起注意。 1.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服用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因为这些中药所含有效成分能促使糖原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 2.降压药不要与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合用。因为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
-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徐浩 根据我国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大多数中草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还是安全的,与化学药物合用时多数情况下可发挥协同增效、甚至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效应,体现了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当然,临床医生也应注意循证医学证据的参考应用,以尽可能减少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出现。 由于以患者为中心、将植物药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结合医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界防病、治病的一种新趋势,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日渐增多,其相互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载...
-
全国各地的中西医专家汇聚一堂
五月的太原,天清气朗,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西医专家汇聚一堂,共参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王裕颐、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廷荃、山西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任义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梁春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凤芝教授等出席了5月18日的大会,共商络病学科发展大计。 此前,作为当代中医药继承创新典范的中医络病学说,自2005年创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1年创立陕西省...
-
中西药合剂不同于中成药
现在不少制药厂家推出了中西药合剂,即由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这类药进入市场以后,还相当抢手。好多人误以为它们是中成药,副作用少,其实不然,因而使用时应当心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中西药合剂当数感冒药。这类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然而时至今日,对付感冒尚无特效药物。合剂型感冒药成分万变不离其宗,总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维生素C,再加若干解表、清热解毒类中药。其中,唱主角的实为扑热息痛,而中药的剂量微不足道,只是“跑跑龙套”而已。因此,凡服此类感冒药,千万不能像服中成药...
-
第三届国际中西医学汇通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现场会议
各有关专家: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方针。中西医学汇通研究是落实党的卫生方针的重要抓手和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陈宝贵教授师承汇通学派创始人张锡纯的入室弟...
-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纪实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建立在中医与西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是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泸州医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学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西医结合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和脑病科)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等)为支撑,以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学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效果显著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技术和方法,膏方正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种。膏方养生是以中医学的阴阳、脏腑、气血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整体观,贯彻三因制宜思想,既注重养生保健,又兼顾慢病调治。膏方更是在江南地区渐成民俗。 《黄帝内经》中就有表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冬季调补正是顺应“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养生之道。膏方以其浓度高、体积小、效果显著、作用持久、剂型稳定、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