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介 第4页

介 第4页

  • 介绍施今墨治胃病的经验方

    介绍施今墨治胃病的经验方

    施今墨(1881-196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专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老在中医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令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时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下面介绍施老治胃病的经验。 寒宜温: 溃疡病易见寒象,如胃脘冷痛,畏食冷物,后背自觉寒凉,遇寒则引发胃胀疼痛,治宜温药和之,用辛开温散之法。常用方剂如良附丸、姜附汤、理中汤之类。习用药品有荜茇、吴茱萸、刀豆子、附子、肉桂、蜀椒、荜澄笳、草豆蔻、干姜等。热宜清:胃中有实热,如...

  • 阵发性呃逆伴胸胁闷痛验案介绍

    阵发性呃逆伴胸胁闷痛验案介绍

    国医大师郭诚杰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除擅长治疗乳腺增生病外,对《伤寒论》也颇具研究,常常宗仲景之旨而据证化裁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收效颇佳,体会颇多。笔者通过对郭诚杰医案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及临床请教,受益匪浅,遂将其灵活应用四逆散治疗六腑病的验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案:泻肝益胃,降逆止呃逆   王某,女,62岁,于 2014年7月18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呃逆伴胸胁闷痛3年。患者于3年前与他人争吵后出现呃逆,发作频繁,每遇...

  •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消导类药物在食积证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在临床实践中,疾病往往错综复杂、虚实相兼,再加上中医独特的思维体系,这就拓展了消导类药物的使用范围,使之不仅仅局限于食积证的治疗。消导类药物的调畅气机、透热转气之功,使其在治疗湿热类疾病时犹如一支奇兵。   消导药又称消食药或助消化药。《中药学》教材中对消食药的定义是:“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本类药物使用时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他药物同用,如食积兼气滞者,与行气理气药配伍;食积兼湿浊内阻,湿阻中焦者...

  •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笔者于2014年1~2月期间,根据2014年甲午年农历运气特点,以少阳经和阳明经主方柴胡白虎汤为主,治愈10余例季节性流感高热患者,现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案 王某,男,56岁,2014年1月30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8天。患者因劳累受凉致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13×109/L,N72%,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经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治疗3天,仍然发热,故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40.1℃,以午后为甚,不恶寒,无身痛,咳嗽不显,口干欲饮,口苦,恶心,大便5天未...

  • 柴瑞霭 风温外感发热案验案介绍

    柴瑞霭 风温外感发热案验案介绍

    柴瑞霭,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春季外感热病,柴瑞霭教授认为:春季是冬季冷冽的寒气渐退,气温回升,由寒变暖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特点是风木当令,阳气升发,气候先由寒转温,再由温渐热,若温暖多风,感受风温病邪成为风温;若春阳过盛,感受温热病邪形成春温;春季又是寒冬已过,春暖已至,然寒温交替反复,若偶为风寒所折,体弱者易发为中风,体强者易发为伤寒。今将柴瑞霭教授的验案介绍如下: 案:风温外感发热案 舒某,女,46岁。2016年3月23日初诊。...

  • 介绍几个治疗贫血的小秘方

    介绍几个治疗贫血的小秘方

    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萎黄”、“虚劳”范畴,以面色无华或萎黄, 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或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延期而至,舌质淡,脉沉细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贫血的发生,或因饮食失调,或因劳倦内伤,或因长期慢性失血,或因虫积,亦有情志所伤,阴血暗耗所致。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治疗贫血的小秘方。 穴位按摩 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

  • 酷暑来临 介绍三款解暑汤

    酷暑来临 介绍三款解暑汤

    酷暑即将来临,介绍三款解暑汤,助你轻松过夏天。 酸梅汤 酸梅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凉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乌梅药性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含有非常丰富的有机酸,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红楼梦》第34回,写贾宝玉挨打后,就“只嚷干喝,要吃酸梅汤。”想那宝玉什么美食没尝过,口渴时只想喝酸梅汤,其中的妙处必是平常的汤汤水水所不能及的。 玫瑰卤子汤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用玫瑰花加工为饮料的习俗。《清稗类抄&m...

  • 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耳鸣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内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耳聋则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为特征的病证。在中医学的研究中,“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一直是学术界存在的争议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做简要探讨。 历版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医学入门·耳》载:“耳鸣乃是聋之渐”,《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言:&ld...

  • 介绍一味免费退烧药

    介绍一味免费退烧药

    已然立秋,仍未出伏,余热犹在。 对于北方来说,今年的夏天有些奇怪。从入伏开始,总有一些强对流天气与之相伴,这夏天便少了一丝氤氲的烦热,多了一丝清凉。 但这毕竟是盛夏,暑邪不知何时侵犯于你我之间,咱总得防着它点是不?有一些人。这些个小可怜便因为这酷热之邪伤了身子,以至于高烧不退,实在扰心。 在我给您介绍这味退烧药前,先给您讲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户姓田的穷人,有一年在秋冬之交,由于孩子受了风寒,烧得满面通红,昏睡不起,穷人急忙去镇上的药铺买药。 外号叫刀黑心的药店店主...

  • 介绍几则穿心莲入药验方

    介绍几则穿心莲入药验方

    穿心莲又名一见喜、苦胆草、四方草等,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又兼透表,故可用于一切热毒之症。传统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泄泻痢疾、毒蚊咬伤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穿心莲煎剂对钩端螺旋体、肺炎球菌、甲链球菌及卡他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品多服可引起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对此药过敏者忌服。以下介绍几则穿心莲入药验方: 治风热感冒:穿心莲适量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治痢疾:穿心莲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00毫升,分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治痈疖:穿心莲粉加凡士...

  • 介绍五积散医案二则

    介绍五积散医案二则

      众所周知,作为解表温里的代表方剂五积散,与之相对的是解表攻里的防风通圣散,两个大方在临床上都大有作为,他们的疗效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五积散,其疗效令人赞叹。   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

  • 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道坤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荣获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称号。笔者现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陈某,女,56岁,2011年11月22日初诊。   诉:动辄汗出半月。患者素体虚弱,形体偏瘦,面色白,一月前感冒,服西药并输液治疗,疗效欠佳,缠绵难愈。现白天动辄汗出,汗出后身凉畏寒,夜间盗汗亦多,心慌心悸,余症不显,自感疲乏,食纳减。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数。予以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加味。   组方:当归15克,生黄芪15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

  • 益母草介绍其治病验方六则

    益母草介绍其治病验方六则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益母蒿、坤草、茺蔚等。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肝、心、膀胱经。其主要功效是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瘀血腹痛,水肿尿少,痈肿疮疡等病症。现介绍其治病验方六则如下。   治月经不调益母草3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柴胡12克,香附12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治气滞血瘀型痛经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

  • 丹参片的临床应用 简单介绍

    丹参片的临床应用 简单介绍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作用。丹参历来被列为活血化瘀药的上品。丹参片是采用现代制药技术,从主要药物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中成药。它保留了生药的有效成分,同时,服用安全方便,且价格低廉,在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中都取得可靠疗效。现就丹参片的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冠心...

  • 介绍几则排解春困的方剂

    介绍几则排解春困的方剂

    春季体内代谢比冬季 加快,人体大脑供氧自然 不足,于是产生嗜睡、疲 困、乏力症状。中医认为, 春季宜补肝。因肝血不足, 或摄取不当、积劳内伤,均 可导致气虚,使人感到精 神疲乏、四肢乏力、懒言、 易出汗等春困症状。此时, 应选择些甘平益气、养血类 补品,以益气补虚。使人们 顺利度过春困时节。现介 绍几则排解春困的方剂: 1.芪精大枣汤:黄芪 15克,黄精10克.大枣6 枚。水煎服。适用于治疗气 虚体弱,倦怠乏力等症。 2.补脑提神羹:银耳6 克,猪脑2副,黑木耳6 克,香菇6克,鹌鹑蛋5 只。将银耳、香菇发水,...

  • 猪蹄爪甲地黄汤 介绍三则验案

    猪蹄爪甲地黄汤 介绍三则验案

    猪蹄爪甲地黄汤是三峡大学医学院钱达春教授医治血液病验方,是方据《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改变而来。因犀角药源奇缺,价格昂贵,故以价廉物美之猪蹄爪甲替代。笔者将其加味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屡获效验,介绍三则验案于后,供同路教正。 益气摄血固崩漏 蔡某,女,37岁。患者一年前因经来冒雨双抢,尔后经来淋漓不断,每次连续20余天方止,经净四五日后又作。迭经中西药医治年余,重复未愈,妇产科主张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惧怕手术而求治于余。患者自诉月经淋漓不净已月余,量少色淡,时夹污黑血块...

  • 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介绍

    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介绍

    河北中医学院阎艳丽教授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心血管等诸系统疾病,笔者发现临床常用四逆散为底方进行加减治疗,且效果较为理想,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下面对其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做如下介绍。 【拨乱反正】   阎艳丽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伤寒论》中的精神,要从“读白文”开始,即弄清原著对该方证的描述。四逆散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有人认为,该方证既不属于少阴病的寒化...

  • 介绍几则秋燥补益膏方

    介绍几则秋燥补益膏方

      中秋,是欢快喜乐的团圆佳节,它预示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按照中医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正是有利于精微物质吸收与闭藏的进补时节。中秋谈养生,自然不能缺少传统中医药五大主要剂型之一的膏方。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素问》中有文武膏(桑葚膏)养血;李时珍《本草...

  • 介绍几种适合夏季喝的茶饮

    介绍几种适合夏季喝的茶饮

      夏季天热睡不好觉,中医汉方里有许多可以助眠的食材,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夏季喝的茶饮。   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涩,任何体质都适合饮用,可以解决心脾的问题。当天气闷热晚上入眠不易,莲子有清热解烦闷的功效。可以使用约15~20克的莲子做成甜汤,适合夏天饮用。   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属微寒性,有润肺的效果,当躁郁烦闷时,有助清心安神,助人入睡。炖煮汤品时,可加入15~20克的百合,解忧除烦。新鲜百合也可用中火清炒,加少许盐,鲜甜美味。   小麦 小麦味甘属于凉性,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以养肝,也有收敛汗...

  • 王自立 分3次诊治的病案介绍

    王自立 分3次诊治的病案介绍

      王自立,男,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泾川县。“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连续五批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医5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分3次将其诊治的部分病案介绍如下。   发热(阳虚证)   病案:李某,男,22岁。发热10天。   2009年3月26日初诊。患者10天前外感后每天上午发热,至中午渐退。在当地医院曾给青霉素、感冒通等药物治疗半月,竟无寸功。来...

  • 介绍几款泡脚法

    介绍几款泡脚法

    饮食无度、睡眠不规律……让很多现代人经常感觉疲惫。此时,若有针对性地泡泡脚,既能泡走疲劳,又能辅助治疗一些小毛病,何乐而不为呢? 醋泡脚——活血解乏醋中的有机酸和氨基酸能渗透皮下组织,起到软化角质、活血解乏等作用。泡脚时,可用双手搓揉小腿或捏一捏脚趾,效果会更好。 菊黄柏水泡脚——安眠睡眠不佳者取白菊15 克,牛膝25克,黄柏15克煎水泡脚,能促进心肾相交、阴阳平衡,中医养生从而改善失眠等症状。 花椒水泡脚——...

  • 张琪介绍 适合用膏方进补的四种人

    张琪介绍 适合用膏方进补的四种人

    近些年来,膏方热风靡全国各地,由于北方特殊的季节变化,尤其适合开展中医膏方疗法。膏方并非单纯的补益剂,它包含“救偏祛病”的双重意义,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是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秋冬进补的最佳剂型。 针对膏方有关事宜,记者采访了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张琪认为,膏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自古以来一直是秋冬进补独具特色的手段之一。尤其冬季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状况适度进补膏方,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冬季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

  • 张介宾的阴阳论 张介宾的命门学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 张介宾的命门学说

    张介宾(1563~1640), 字会卿,号景岳,祖籍四川绵 竹,明朝初迁居会稽(今浙江 绍兴),为明代著名医学家。 张介宾自幼聪颖,14 岁随父到京城,从师于名 医金英(字梦石)学医,尽得 其传。壮年时外出游历 数年,功名未就,番然而 归,致力于医学实践和 理论研究,医名日盛。 在长期的医疗实 践中,张介宾深感《内经》 原文古奥,学者难以理解 其含义。为此,他深入钻研 《内经》,历时13载编成 《类经》、《类经图翼》和《类 经附翼》,对《内经》进行了 系统的整理和阐发。晚年, 张介宾以其丰富的临证经 验和雄厚的...

  • 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

    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

    王庆其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以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见长,对冬令膏方积累了30余年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立方“三元” 中医膏方属于“大方”、“复方”,药味众多,成分复杂,如何把握立方遣药的要领?王庆其的经验是掌握“三元”:一是“治既病”;二是“调体质”;三...

  •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医诊疗共识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医诊疗共识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为了指导临床开展PCI术后胸痛、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等疾病的中医诊疗实践,有效拓宽PCI术后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视野、提高从风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今年10月,多方专家举行了“2014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发布会”。笔者将相应观点介绍如下。 术后胸痛的专家共识 PCI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发生胸痛。有人长期随访发现,术后胸痛的发生率高达50%。“2014专家共识”指出:PCI术后胸痛属于中...

  • 以琴悦心 介绍古琴养生

    以琴悦心 介绍古琴养生

    中医药和古琴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中药可内服外用,以保命全形;古琴音乐,弹奏吟唱,以修身养性。内外兼修,使人身心在世间安立。下面以类比方式展示古琴与中药的相关。 古琴的记谱特点能增强记忆力 最早的古琴谱是一种独特的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写下来的古琴专用谱。唐代出现的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是把演奏指法的名称、术语简化成笔画很少的、类似符号的字谱,一直沿用到今天。大量千年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正是得力于它。古琴的减字谱记谱方式是对汉字的又一次简化、组合、再创造。如:右手基本指法中的(劈)简写...

  • 杨介《存真图》人体解剖图谱

    杨介《存真图》人体解剖图谱

    杨介,字吉老,又字克一。生于1060年(北宋嘉祐五年),卒于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江苏泗州(今淮安盱眙)人,寓居楚州(今淮安)。宋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张耒之外甥。杨家世代行医,名闻遐迩。杨介幼承祖训,攻读经学,广交文坛俊彦,善绘事,尤擅画竹。后举孝廉不就,乃发奋攻读医典,继承家技,又受业于张耒门下,尽得其医学真传,由是医术大进,任州太医生。以奇方异法治愈宋徽宗等疑难病症,名震京师。临症之余,精研脏腑内景,形体骨度,厘正宋以前有关脏腑图形资料,实图绘制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谱——《...

  • 邓沂教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

    邓沂教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

      邓沂,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现任职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著名中医临床家于己百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曾被评为“首届甘肃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从事内经、养生学、药膳学的教学与中医临床工作多年。临床上擅长内科、妇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并且在用药方面尤善于运用对药,灵活加减,疗效确切。笔者有幸师从邓沂教授,现将邓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如下。   菊花 蔓荆子   菊花质轻性凉,为疏散风热之要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期发热、头痛,又能清泄肝火,平降肝阳,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

  • 张介宾 大医情怀

    张介宾 大医情怀

      张介宾,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著名医学理论家与临床实践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近贤任应秋先生言:“有明一代,是中医学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见之于史志的当以千计……皆卓然成家,一时之选,而以张介宾最为杰出”。作为一代医学巨匠,张氏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著述颇丰、文采斐然,其大医情怀亦为后世所敬仰。   生命至上医非小道   《类经图翼》序言明示:“人参两间,惟生而已,生而不有,它何计焉?”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最为重要...

  •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湖北名医、湖北中医名师、鄂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朱祥麟先生从医50载,精研中医经典,谙悉各家学说,擅治时病、内伤疑难杂病及妇科疾病。 笔者与朱祥麟先生交往多年,甲午岁末,收到朱先生寄来的《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赠书。通读全书后,笔者获益良多,今不揣谫陋,向广大读者推荐评介如下。 诗曰: 朱氏中医传六代,家学秘录首披载。 重编四时伏气论,倡导内伤致病来。 六气五脏皆化风,先期防治免苦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