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第3页
-
咳嗽变异型哮喘 中西内外同治
咳嗽变异型哮喘当归属于中医“咳嗽”范畴。然而既往中医治疗参照治疗咳嗽之止咳化痰系列方,其临床疗效均不明显。根据临床所见,本病应参照哮病之风哮论治。故选用华盖散最为适宜。方中炙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降气祛痰,加蝉衣一味药性轻扬透达,祛风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兼解毒平喘之功。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之功。风药的作用是多靶位的,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拮抗组织胺,抗过敏性炎证,可使肺之小支气管由痉挛变为舒张,气道通顺,从而久咳渐愈。 临床...
-
潘树和“异病同治”理论 治胃痛失眠案例
•潘树和认为,肝气郁滞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先导,脾胃虚弱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本源,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疾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可广泛应用。 •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可伴有肝郁化火、胆热痰扰、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时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常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针对不同的兼证,配以清热、化痰、利湿、温阳、化瘀等法。 潘树和,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时擅长灵活运用经方化裁,对心脑血管疾病、消...
-
不同地区感冒食疗方
韩国疗法:由于受中医影响较深,韩国人治感冒所用的食疗配方与中国人很接近,包括生姜、大枣、肉桂、葱、蜂蜜和人参等。其中,生姜可以驱散风寒;人参有滋补作用,能增加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肉桂有抗菌作用;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如果每日早晚两次冲服,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 波斯疗法:西亚地区的人喜欢用酸奶、鹰嘴豆、姜黄、香菜、西芹、洋葱等作为对付感冒的秘方。其中,洋葱有消炎作用,在当地,几百年来一直被用于防治感冒;生长在南亚地区特有的姜黄,消炎作用也很明显。而每天喝一杯酸奶能有效预防感冒,...
-
呃逆不止 用丁香花与柿蒂同研为细末
丁香花又名丁子香、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性温味辛,内含挥发油(主要为丁香油),具有暖胃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因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疝气以及妇女寒性痛经,均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治疗呃逆不止,可用丁香花与柿蒂同研为细末,煎人参汤送服;治心痛不止,与肉桂共研细末,饭前温黄酒送服;治朝食暮吐,可将丁香花研末,用甘蔗汁、姜汁和丸如莲子大,口噙咽之;治胃痛,与肉桂、木香、乌药共研细末,白开水送服。注意:服用时注意丁香畏郁金,不可同用;凡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此外,丁香花还可...
-
糖尿病肾病 津血同源痰瘀同治
□ 庞国明 姚沛雨 李红梅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医案实录 张某,男,55岁,南阳市桐柏县人,2016年7月28日初诊。间断口干、多饮、多尿、多食15年,伴双下肢浮肿2年,加重1周。患者15年前在南阳市桐柏县中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间断服用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平素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均不规律。2年前始出现下肢浮肿,调改为“甘舒霖30R针16单位、12单位分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配服诺和龙2毫克,日3次。”始肿时下午肿甚,晨起水肿消,渐至全天均肿,肿无消时。...
-
四种利咽中药功用有异同
以下四种中药均有利咽开音的作用,但各有不同点,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诃子:为使君子科落叶乔木诃子的成熟果实,又名诃黎勒。其性味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生用有敛肺下气而利咽喉之功,适用于肺虚喘咳、久嗽失音等症;煨用则有涩肠止泻之功,适用于久泻、久痢不止,邪气正衰而正气不足的滑泄之证。 藏青果:即用诃子未成熟的果实入药。其性偏凉,功同诃子而力胜,可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细菌性痢疾。 青果:是用橄榄科常绿乔木橄榄的果实入药,处方名亦称橄榄。其性味1t、酸,平。它的开音作用不如诃子、藏青果,也无止泻作用,但长...
-
咽喉肿痛 针药同治
急性咽喉肿痛是咽喉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临床以咽喉肿痛为主证,伴有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黏稠,喉间如有物梗阻,吞咽不利,舌质红,苔黄。本病多为实热证,多由外感风热,热邪熏灼肺金,郁于咽喉,或过食辛辣,引动胃火,灼津成痰,痰火蕴结,搏结于喉引起。临床采用针刺结合口服中成药治疗本病效果较满意。 取穴:少商、商阳、合谷、曲池、鱼际穴。少商、商阳采用王不留行穴位贴敷6~12小时,期间可用手频频按压。合谷、曲池、鱼际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由中心向外擦拭消毒,用一寸毫针针刺,行泻法,留针半小时,每天1次...
-
《黄帝内经》胆胃同治的理论探讨
胆胃同治法, 是指针对因胆胃生理功能失常而引 起的一些疾病, 采取同时治胆和治胃, 以使失衡的脏 腑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的一种治法。 胆胃同治理论的 提出, 渊源于《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 , 并 在后世的发展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 成为胆胃相关 疾病论治的重要指导, 丰富了中医脏腑同治的理论 内涵。 胆胃同治的理论渊源 胆胃同治理论渊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 。 如 《灵枢 ·四时气》中记载: “善呕, 呕有苦, 长太息, 心中憺憺, 恐人将捕之, 邪在胆, 逆在胃, 胆液泄则...
-
胃痞病重视治肝 脾胃同治经方
胡刚治疗胃痞病经验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大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包括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在临床上出现上腹胀满不舒、早饱等主症时,均可参照胃痞病进行辨证治疗[1]。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自治区第二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刚,从事脾胃病临床诊治近四十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好,尤其对胃痞病的治疗更佳,介绍如下。 重视治肝 胡老师治疗胃痞病时,多从肝论治。他认为胃痞病的发病和加...
-
小儿咳嗽谨守病机 傅延龄擅用经方 异病同治
傅延龄应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肺系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多由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过敏、抗感染、镇咳对症治疗,但大部分患儿用药后疗效不明显,且小儿体质娇嫩,对药物耐受性低,为临床处方增加困难,因此及时准确诊治,开出简单味美、行而有效、无不良反应、适合小儿服用的方药是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傅延龄教授师从临床大医李培生和刘渡舟,是刘渡舟入室弟子及学术继承人,擅长用经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显著疗效。在中医治小儿咳嗽方面,傅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