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汤 第58页

汤 第58页

  • 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   曾治疗一老者,女性,“感冒”后静滴抗生素3周,致卧床不起。笔者至其家中诊治,患者闭目卧床。   问其哪儿不舒服?回答:“全身都不舒服。”   问其冷吗?热吗?回答:“冷一阵,热一阵,难受死了。”此为往来寒热。   问其口苦吗?回答:&...

  • 见证桂枝加葛根汤证

    见证桂枝加葛根汤证

      1984年4月,有一周姓朋友说自己儿子有病,延余往诊。患者男性,年18岁,农民,未婚。春天联合庄间数户人家烧制砖瓦,忙碌多日。待将砖瓦烧制成功之后,唯觉乏力,四肢困倦,静卧二日,又觉颈项酸困不适。以为劳累过度,休息可复,未尝介意。翌日,出现不自主的点头动作。余诊视时,患者端坐,呈连续不断地头向前猛然低下,又猛然抬起,引肩臂抽动,整个动作连续有力,节奏规律,一个动作约1~2秒钟。由于连续俯仰无休,几不能进食,饮水用竹管或进稀粥。若困极睡眠之后,可停止发作。数日来进食甚少,精神更加疲惫。诊其脉因抖动不安而未能诊得为...

  •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人之脾胃属于中 —焦。人在湿盛之季节或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或水中作业等情况,可致脾胃功能呆滞,易外感湿热,形成外湿郁遏卫表,内湿停滞伤脾之病机。人处于这种情况下,如能喝上几剂三仁汤那是最理想的了。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滞于经络,阻遇气机,可见胸闷脘痞等。可用三仁汤加三七15克、丹参12 克;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易伤脾阳。脾阳如伤,可致脾阳不振、水湿停聚,故出现腹泻、尿少、水肿等。可用三仁汤加补骨脂15克、吴茱萸 10克、茯苓15克;湿邪致病,可侵犯人体各部,遍及脏...

  •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用量,为小承气汤,用于热结不甚者。   方以示法,方以示例,经方也不例外,临证者总宜随证处方用药。在处大、小承气汤方时,每味药的用量都当因证而施,因人而异。基于此,大、小承气汤两方的主要区别,对于临证者而言,主要在于有无芒硝。   《伤寒论》在大承气汤方证中多次提到“燥屎”,如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此为古人临证观察所得。患者在服泻下药后,在泻下...

  • 桂枝汤配伍要义及应用

    桂枝汤配伍要义及应用

      《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的桂枝汤类方有20余首之多。   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太阳、少阴中风营卫不和之证,而且大量用于内伤杂病阴阳不和之证,正如清代医家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因其配伍严谨,适应症广,历代临证广为应用至今而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群方之冠”。   桂枝汤的方药、剂量配比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 小柴胡汤中柴胡的用量

    小柴胡汤中柴胡的用量

      早年实习时,曾跟一位治疗肝病的老师抄方。老师几乎每方都用柴胡,且柴胡恒用30克。问及为何如此频用、重用,老师的回答是:这是我的临床体验。慢性肝病必用柴胡,且需重用。不单重用,且需久用。疗效很好。   一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经西医救治,病情平稳,各项检查指标趋于正常,唯每晚寒热往来。笔者处以小柴胡汤,其中柴胡用18克,黄芩用12克,党参用9克,服1剂寒热即未再复发,但虚汗淋漓,身体更显无力。急以补中益气汤调治,虚汗渐止,气力渐增。   泛览医书,历代医家对柴胡的用量认识不一...

  •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黄芩6克,清半夏9克,香附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适用于以气虚、肝郁气滞为主,兼有血虚、痰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风湿病。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为主;桂枝、白芍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柴胡、黄芩、半夏调和阴阳,疏肝解郁;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生姜既助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又可制约半夏之毒性。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 “独参汤”急救注意三点

    “独参汤”急救注意三点

    “独参汤”是中医急救法的典范,整个药方仅用“人参”一味药,十分奇特。这个回阳固脱的方剂,已经深入了普通的百姓家,许多人在家中会备有人参,来应付突发的状况。一般由于气虚较甚或气不固摄导致的气脱,或各种大出血导致的气随血脱,出现了面色苍白、口大渴、全身瘫软、手足逆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的阳气暴脱症时,均可急煎独参汤来救急。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独参汤时的药材选择、用量、煎服法等是非常讲究的,只有做到丝丝人扣,方能达到理想效果。1.人参选择:人参因产地不同,而名称各异...

  • 温胆汤 治甲状腺Ⅱ度肿大

    温胆汤 治甲状腺Ⅱ度肿大

      组成陈皮15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竹茹30克,厚朴15克,浙贝母10克,鳖甲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2克,生牡蛎30克,合欢皮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焦山楂15克。   功能化痰行气,养血安神。   主治甲状腺Ⅱ度肿大,痰瘀气滞型。   用法日1剂,水煎服,连服半个月。   方解甲亢(甲状腺)病为无形之火邪和有形之痰瘀结于颈部而致。由于甲亢病情多由情志引发、加重或反复,所以在祛痰散结之时,应不忘养心安神;方用酸枣仁,可入心、肝经,养心阴,益肝血,安神志;远志味辛通利,既...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痞证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痞证

      李某,男,27岁。2011年7月25日来诊。因“双下肢浮肿2月余”入院,既往外院明确诊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已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规律治疗等,效果不显,现症见:双下肢浮肿,以踝关节以下为甚,腰酸乏力,偶有咳嗽,无痰,腹胀纳呆,尿少色黄,尿量约每天400mL,解黄色稀溏便,日行3~5次,夜寐欠佳,夜寐时,口吐清水痰涎颇多,约每夜300mL。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寒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司,痞胀不通。治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健脾渗湿。予半夏泻心汤...

  • 阿胶四物汤 配方药方

    阿胶四物汤 配方药方

    阿胶四物汤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一。组成:阿胶、川芎、当归、白芍、地黄。主治血虚咳嗽。 阿胶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也是妇科最常用的药方。中医学界的人对此完全可以用耳熟能详、如雷贯耳来形容。 阿胶四物汤:川芎、党参、黄芪、当归各10克。阿胶5克,鸡蛋1个. 功效:调和气血。其中当归、川芎是补血的,黄芪和党参是益气的,长期服用这些药,自然气血充盈、畅通,肤色细腻,透亮,去黄,肤如凝脂。 【煎服方法】: 1.黄芪、党参、川芎、当归各10克,还有洗净的带壳鸡蛋一只,放进砂锅内大火煮开后,中火再煮10分钟. 2.将...

  • 炙甘草汤 东汉张仲景

    炙甘草汤 东汉张仲景

      我从医三十载,治病喜用经方,炙甘草汤就在其列。用之虽说有效,但总感取效时间过长,虽也疑惑,却从未深究,直至今年2月在江阴致和堂跟师龙砂医学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侍诊过程中,见老师使用此方,效果出奇地神速,令我惊诧。他在交待病家煎服法时特别细致,在旁侧听的我突有所悟——难道是煎服法有问题?老师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了我的疑问。按老师所言,我纠正了过去的方法,再用此方,疗效竟有天壤之别。   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 汤药可以变得不太苦

    汤药可以变得不太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此理人人皆知。问题是有的药实在太苦,难以下咽。中医专家总结出汤药祛苦六法,可以让中药比较容易入口。掌握服药时间 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是8时至10时,一个是14时至15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必拘泥于此。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 37℃以上的温度更为 敏感。因此,苦味中药 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 15℃—37℃。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

  •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是从和解表里作解的。   “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

  • “当归六黄汤”止盗汗

    “当归六黄汤”止盗汗

    “当归六黄汤”是金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一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方药组成有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 盗汗即夜间睡着后出汗,醒则汗止,一般由阴虚引起。阴虚有火之人,火热之气扰动;逼迫阴液,使之从毛孔外泄,就形成了盗汗。治疗宜标本兼治,滋阴止汗,当归六黄汤即是代表。此方配伍滋阴与泻火并用,滋阴是治本,泻火为治标;益气固表与滋阴泻火柜配,‘滋阴泻火是...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条文中“大逆”二字非常重要,《素问·调经论》说:“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条文中所说的“大逆上气”,是指剧烈的气逆咳喘,即上焦热伤津耗,中焦胃气不和,气结...

  • 补阳还五汤日临床新用

    补阳还五汤日临床新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之症。临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病证亦获良效。兹举临床验案例如下。 1,治格林巴利综合征。蔡某,女,9岁。发热,消瘦,面黄,四肢痿废不用1个月。在某医院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经治疗半个月,发热已退,双上肢功能稍恢复。症见:面白,消瘦,双下肢痿废不用,稍咳嗽,舌红、边有齿痕、瘀点、少苔,脉滑涩。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克,当...

  •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治疗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兼以外感风邪,以肌肉麻木为特征之血痹证的有效方剂。本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该方化裁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三则。   中风先兆   金某某,男,51岁,朝鲜族,2004年10月13日就诊。   患者二周前头目眩晕,时觉脑中昏聩,语言现一过性不利,呕吐多痰涎,继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头重脚轻。当地卫生院诊为“脑血...

  • 泻心汤是伊尹创制

    泻心汤是伊尹创制

      说到泻心汤,人们不一定熟悉。若说到三黄片,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功效。感觉“上火”时,会去药店买它来服用。很多人不知道,三黄片的前身就是泻心汤。到现在为止,已经用了上千年了。   据说,泻心汤是伊尹创制。伊尹是商朝大臣,也是大才子,多才多艺,政治、军事、厨艺、医学,样样精通。有记载说,他活到了一百多岁才去世,《汤液经法》便是伊尹所撰。所以,有人把伊尹喻为中医汤剂创始人。关于泻心汤的功效,有很多传说。   医生也是肉长的,吃五谷也会生百病。明代有一位叫卢复的名医,医术高明,治疗好了不...

  • 冉雪峰 脱敏消癜汤

    冉雪峰 脱敏消癜汤

    2003年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时,公安局政委杜某某,皮肤出现瘀点,伴有小形荨麻疹或丘疹,皮肤轻微瘙痒。瘀点在四肢和臀部,特别在下肢的内侧为多见,诊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为血热妄行,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冉氏经验方》中创立的脱敏消癜汤治之。 方药:艾叶10克,乌梅15克,阿胶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20克,槐米15克,大枣50克,甘草10克,生大黄5克,白茅根20克,鸡内金15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服完10剂,紫癜已经消退。为了巩固疗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量3倍,研粉制成蜜丸,每丸1...

  • 清胃泻火白玉汤

    清胃泻火白玉汤

    【方名】白玉汤。 【辨证】阳明热炽,胃火循经上炎;或年老阴液不足,虚热上浮。 【治法】清胃泻火,通腑润肠。 【组成】生地15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石膏(先煎)30克,元参18克,花粉15克,牛膝10克,大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主编的《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中曾记载一个案例:“瓜蒌薤白治遗精疑”,其中说道:“诊余,胡老谈及自己老师王祥徴的一事,上中学时,胡老曾患遗精病,王祥徴开了瓜蒌薤白加四逆散、山栀,服一剂即愈,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从这则医案中应用的方药可以推知,该案“遗精”主要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少阳邪郁,枢机不利,三焦失畅,湿饮内生,久郁化热入于阳明,阳明热与太阴湿饮蕴阻,是为湿热,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则遗精。...

  • 罗天益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

    罗天益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

      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有“初为热中,末传寒中”之说,李东垣对“热中”论述多而对“寒中”较少论述。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载一案,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可供参考。   “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丙子三月间,因忧思劳役,饮食失节得病,肢体冷,口鼻气亦凉,额上冷汗出,时发昏愦,六脉如蛛丝……今德卿形证,乃阴盛阳虚,苦寒之剂,非所...

  • 羌蓝汤

    羌蓝汤

    方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 羌活9克,板蓝根15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发热,怕冷,头痛,或肢体酸痛,咽喉肿痛,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症。 方解 方中羌活辛苦温,能发散风寒而解表邪,祛风湿而止疼痛,且有退热之功;板蓝根苦寒,清热解毒,且用量重于羌活,能制约其温。二药配伍,共成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方。 按语 本方以发热恶寒、咽痛、苔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如热重,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咽痛,加山...

    秘方方剂 2024-03-07 13 0
  • 清暑益气汤 详解

    清暑益气汤 详解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 诸症表现不一,但都是由气虚湿热引起。 李东垣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血”病、“气”病,不好理解,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血分病”...

  •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清暑益气汤一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亦有清暑益气汤一方。虽然名字相同,但二者的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和主治亦不同。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而引起的热性病的常用方剂,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对暑热仍盛,气津已伤,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少而黄、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症有较好疗效。因为病症中有暑热仍...

  • 面部潮红处方:桂枝汤化裁

    面部潮红处方:桂枝汤化裁

      面部潮红(营卫不和)   病案:金某,女,68岁。阵发性面部潮红1个月。   2010年4月13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红,无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面部潮红。   证属:营卫不和。   辨证:患者营阴不足,阴不制阳,卫阳亢盛,发为此病。   处方: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3片,甘草10克,大枣6枚,仙鹤草30克,水煎分两服,一日一剂。   2010年4月20日二诊:面部潮红同前,无汗出。上方加紫苏叶...

  • 千古名方 半夏泻心汤

    千古名方 半夏泻心汤

      某留学男青年,暑期从澳洲返乡。因经常胃痛泛酸而求治于余。其人面白体瘦,唇红舌红。按之心下痞,进食或空腹时常常隐痛不适,甚至泛酸,常腹泻。其母甚忧,我安慰曰:不必担心,调理一下吧。遂书半夏泻心汤原方。   一周后来电话,云症状已去大半。因近返校,便嘱养生堂按原方制成颗粒以便于携带。其母后又云其儿胃病一直未作。   此病本不奇,此方亦熟知,但能用原方治疗胃病者却不多。大多自拟一大方,其中有辛香药一队,草头药几把,虫类药几样,矿物药一堆,谓其方能消炎、止痛、制酸、抗变。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总不如半夏泻心汤来...

  • 脏躁宗仲景法立方甘麦大枣汤

    脏躁宗仲景法立方甘麦大枣汤

      今年岁初,余诊一产妇,产后半月余,哭笑无常,喜怒不定,心烦失眠,神志恍惚,舌红少苔,六脉沉细,诊为脏躁,宗仲景法立方甘麦大枣汤3剂,药后症状稍作缓解,视其口干欲饮,大便干燥,二诊于方中加元参15克,太子参12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柏子仁9克,炒枣仁12克,继服3剂,患者药后大便通畅,精神大转,病向愈,继以原方迭进5剂,病愈。   有关脏躁,《内经》早云:“神有余则笑,神不足则恐。”又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张仲景言其“如神灵所作&rd...

  • 别小看麻杏石甘汤

    别小看麻杏石甘汤

      前一段时间,我在南京状元楼大酒店参加经方年会,一位外地会议代表求助,说她的孩子咳喘发热,在儿童医院急诊室诊断为毛细支气管肺炎,嘱立即住院,否则有生命危险。问我能否不住院改吃中药?我说可以。孩子随即从医院抱来酒店。孩子不满周岁,大头大脸,营养状况好,但不时咳嗽,出汗很多,不断哭闹。   我立即判为麻杏石甘汤证,当即处方:生麻黄10克,生石膏50克,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让药房急煎成300毫升,嘱每次服2~3汤匙,2小时一次。   孩子家长傍晚取到药,到晚上九点多时,我收到短信反馈,说孩子服药两次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