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第55页
-
风寒怎么办 紫苏生姜汤
感受了风寒怎么办?现在大家都有了这样的意识,不要动不动就吃药,特别是感冒药,剂量吃大了甚至有肾损伤的风险。其实不妨利用厨房中常用的食材,煲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苏生姜汤,趁热喝下去,就好了大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易美容中药师介绍,紫苏全身都是宝,苏梗(茎)偏于行气宽中,亦可安胎。苏子(果实)则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不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还是紫苏叶,广东人最爱的菜肴之一紫苏焖鸭是很有讲究的。紫苏性温,鸭子性凉,两者搭配,鸭子则不会太过寒凉而伤人脾胃...
-
耳鸣 双耳如击鼓之声 杞菊地黄汤加味
潘某,女,39岁,2013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双耳如击鼓之声,诉声音与心跳同步,伴腰部酸痛,无头晕、头痛,月经量少,有血块,色略暗,每月经期错后2~3天,伴小腹痛,喜温,大小便正常,既往甲亢病史8个月。刻诊:耳鸣,双耳如击鼓之声,夜间尤著,舌红,苔薄白,脉沉弦细,舌下血管略粗迂曲。血压110/80mmHg,脉搏71次/分。 辨证:肾精不足,血行不畅。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处方:杞菊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
-
头晕心慌气短乏力 升陷汤
升陷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组成有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具有益气升陷的功效,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兼见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脉沉迟微弱。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升陷汤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诸多疾病收效甚佳,对气阴两虚的患者合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疗效亦佳。现举一典型病例如下。 周某,女,62岁。患者因头晕、心慌、气短乏力来诊。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一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阿司匹林、血塞通等。患者体型虚胖,声低懒...
-
高脂血高血压眩晕 祛脂通脉汤
陕西姚氏太和医学内科流派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疾病转归,在继承先祖经验方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实际,以滋肝补肾养精血、祛瘀活血宁心络、升阳降浊舒筋络为治疗原则,创设“祛脂通脉汤”。原方为何首乌20g,桑葚20g,生山楂30g,葛根12g,焦枣仁20g,丹参2g,川芎10g。胆固醇不降将生山楂加至60g,甘油三酯不降加红花15g、桃仁10g,胸阳不振加瓜蒌15g、薤白10g,不寐失眠加焦枣仁30g、磁石20g,心悸怔仲加菖蒲15g、柏子仁20g,四肢麻木加黑芥穗30g、嫩桑枝30g、当归15g,腰...
-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旋覆花12g(包煎),白芍15g,前胡10g,清半夏10g,炒杏仁10g,橘红10g,茯苓15g,僵蚕10g,桔梗10g,枳壳10g,薄荷6g(后下),炙甘草6g。 功能:宣肺止咳,祛风止痒。...
-
肺虚咳嗽 疗虚三仁方 仿吴鞠通三仁汤之制
邱健行,全国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血证如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顽固性咳嗽、失眠、眩晕、消渴等内科杂病。出版《岭南脾胃论》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组成:白果仁10g,板栗仁30g,核桃仁20g。 功用:润肺燥,健脾胃,补肝肾。 主治:肺虚咳嗽、脾胃虚弱、肾元不足诸证。 用法:每日1剂,水...
-
石恩骏治口腔溃疡 滋肾解毒汤
石恩骏,1953年出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组成:山萸肉9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
-
容易感冒 玉屏风散法 桂枝汤法 薯蓣丸法
有些患者非常容易感冒,综合临床老师的经验,大致有以下诸法:玉屏风散法,桂枝汤法,薯蓣丸法。笔者试用于临床,多见奇效。下文例举医案二则,疗效甚佳。 医案一 患者李某某,男,45岁。胃脘冷痛,食欲不振5年多。近三年来经常感冒,特别是在冬天、劳累之后、汗后,或从室内向院中走出时,最容易发作,轻则五六天,重则二三天,必然发生一次。每次感冒后,均感头痛身痛,畏寒怕风,轻微咳嗽,体温在37.5℃左右,服姜糖水即可暂时缓解。此次感冒后,服用姜糖水、玉屏风散等多剂无效。 审视其证,除感冒外,并见胃脘冷...
-
越婢加半夏汤治妊娠咳嗽一则
2021年4月1日学生在电话中诉:其爱人怀二胎已6个月,前几日进食油炸之物,加之吹风受凉后咳嗽,自行给予止咳中成药未见缓解。现症见阵发性咳嗽,平躺咳嗽加重,影响睡眠,咳嗽甚则眼泪鼻涕自出、小便自遗,有黄稠痰,舌苔黄偏燥,脉不详。 处方用越婢加半夏汤:生麻黄6g,生石膏30g,生姜1片,大枣15g,炙甘草6g,姜半夏9g。2剂,水煎服,日1剂。 4月3日回访:咳嗽明显减轻,偶有黄稠痰。咳时眼泪鼻涕自出、小便自遗症状已无,改用越婢汤:生麻黄6g,生石膏30g,生姜1片,大枣15g,炙甘草6g。2剂,...
-
针对失眠 邱健行自拟新加酸枣仁汤组方
失眠这一常见症状很多人都经历过,时间或长或短,症状或轻或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患者轻生念头。笔者跟师全国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邱健行,学习其诊治失眠的思路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临证思考并灵活运用,收效较佳。现将相关心得及验案整理分析如下。 侍诊心得 邱健行认为,失眠一症以正虚为多,多责之于肝、心二脏,肝藏魂,肝血虚则魂不守舍,此乃失眠原因之其一;其二,木生火,肝与心乃母子相生关系,肝血虚则心血亦不足,进而导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总之,魂神不安是失眠的主要原因。此外,失眠也会...
-
六君子汤治疗咳嗽
袁某,女,41岁,护士,2023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咳嗽、咳痰量多半月。患者素来体健,少有疾患。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质地黏稠,伴咽干、咽痒,其他并无异常。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予以口服止咳、化痰等西药,症状可临时缓解,但停药后又出现咳嗽痰多,并影响到工作,颇为苦恼。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咳嗽(肺脾气虚,痰湿困脾)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 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24g,炒白术18g,茯苓18g,甘草9g,枳壳12g,陈皮12g,法半夏15...
-
健脾养心汤治失眠症验案一则
肖某,女,26岁,2022年2月6日初诊。主诉:睡眠多梦1年余。患者1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多梦,但非噩梦,整体睡眠质量较差,白天头昏、头胀,精神不佳,纳差,易汗出,活动剧烈时心慌,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时间为1月20日,经量偏少,痛经,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诊断:西医诊断为失眠症,中医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用健脾养心汤加减:党参30g,麦冬18g,五味子6g,焦白术18g,茯苓18g,炙甘草6g,陈皮12g,姜半夏1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