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第3页
-
前列腺癌转移 八正散合阳和汤加减
范某某,男,78岁,株州市人。 患者因尿流不尽时有排尿中断,拟诊为前列腺炎,已有5-6年历史经治疗病情稳定。2010年元月以来症状加重,伴腰痛,腹痛,大便干结难下,右下肢疼痛,胀痛为主,行走不便。当地医院多次考虑为坐骨神经痛,经常对症服药及作腰背部双下肢按摩等治疗。但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小便刺痛、排尿中断、排尿困难,经腹部盆腔CT:见盆腔前列腺肿块约5cm×6cm大小,与周围组织粘连,直肠受压,盆腔多个淋巴结肿大,腹膜后见多个淋巴结肿大,全身骨照象:肋骨、髂骨、多个椎骨骨转移。胸部CT:双肺索条状影,...
-
安眠止痛有良方 胎位不正亦可转
一朋友,孕妇,年近三十,2012年8月16日初诊,预产期2012年9月8日。 诉连续失眠三个晚上,昨晚是彻夜未眠。近一个月在婆家待产,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很不适应,感觉压力比较大,三天前即开始失眠,昨晚开始彻夜未眠,白天依旧有精神,只是感觉稍微疲乏。因为睡眠不好弄得心烦,胎动不安,腹痛,疼痛如阑尾炎发作般。之前检查一直有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用艾条灸三阴交无效,大小便正常,胃口可以,余无不适,舌脉不详。 处方:当归芍药散合酸枣仁汤。 当归10克,炒白芍50克,白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
-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中药案例
素常中医临证所治肿瘤患者多属晚期患者,和贵章认为:肿瘤病情复杂,从潜证到显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者绝不是寒、热、气、血、痰、毒、虚、劳、外感等单一因素所致,往往是多种因素胶着互结促成,故治之就要审时度势、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舒气畅中、固先天之本而益后天或益后天而固先天之本。要对因、对症、对证、对病、对位、对时、对地域、对人等兼而顾之,要主次有序,最根本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时限。这里保命是根本,祛邪是为了保命。至于邪祛多少,还要看生命的承受力,不能不要命地祛邪。尤其对于放疗、化疗或手术后的病人,...
-
中医对乳腺癌及乳腺癌脑转移的认识
引经理论联合靶向药治疗乳腺癌脑转移 乳腺癌脑转移临床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等症状。而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一种新方法,但是大多数靶向药物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如何增强靶向药物对血脑屏障的通过性,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重点之一。而中医药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奠定了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部位效应的物质基础[1]。笔者通过阐释在中医引经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中药,结合分子靶向药物,深入研究恶性肿瘤中医药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机制,结合典型案例,探索肿瘤精准治疗和抗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2]。...
-
旋转复位治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属于急性腰扭伤的范畴,常发病在一侧,腰部活动受限,无神经压迫痛,但可牵连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旋转复位法能瞬间减轻患者疼痛,对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方法 嘱患者两脚分开坐稳于方凳上,以右侧腰痛为例,助手站于患者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左下肢,并用两手压住其大腿根部,以牢稳固定患者骨盆。医者站于病人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有压痛或偏歪的棘突,右手沿患者右腋下伸过去,勾住颈左后部。然后手压颈部使患者腰部向前屈90度,接着再向右旋转至最大幅度,最后向右伸直腰部,...
-
治落枕 颈项强直 不能扭转
患者胡某某,男,64岁。于2008年7月就诊。 3天前睡觉起床后出现颈项、肩背拘紧不舒,渐至颈项不能自主扭转。刻下症见:颈项强直,不能扭转。形体壮实,畏寒无汗,口淡无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治以发汗解表,升津疏经。处方:葛根60克,麻黄4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掰)。3剂,每剂以水2000毫升,先煮葛根、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将其他药物纳入,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服完1剂,全身发热,但未出汗。服完2剂,全身微微...
-
清晨转转腰 有效治便秘
便秘是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经常转动腰部能治疗便秘。每天做1~3次,清晨锻炼最好,睡前和饭后不宜,一般连续做10~15天即可见效。 具体方法:两足分立,呈八字形,足距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叉腰,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呼吸自然。以小腹部的转动为主,以肚脐为轴心,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平转,连续做小幅度圆周运动。练习初期,运动量不宜大,每次各转30~50圈即可。 然后根据身体情况和症状轻重,慢慢增加转动圈数,并提高速度,圈数可增到200~300圈,时间为15分钟左右。转腰时动作宜和缓、连贯,重点要放...
-
腿脚转筋治疗中医方
腿脚转筋,是指下肢感寒而有发作性的转筋(西籍名之为腓腸肌痙攣)。此证当发作时,頗为痛苦,冬季患此者較多,常在水中工作者,亦常发生此証。医以寒主收引論治,实吻合病情。予近获一驗方,用治此証,效如桴鼓,茲介紹如后: 拟方:木瓜15克,吴茱萸12克、食盐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偏寒性肝郁、腿脚转筋。 方以吴茱萸温肝解郁;木瓜舒筋通络,化湿和胃,以吴茱萸之辛热以温肝解郁,集木瓜之酸温,食盐为引药, “走筋以平肝”而共凑散寒舒筋之效。 据鮑相璈编辑之《驗方新編》卷八云:&ldq...
-
小腿转筋“腓肠肌痉挛”治疗方
小腿转筋,俗称抽筋,现代医学称为“腓肠肌痉挛”。病情轻者历时数分钟,重者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还有一天发作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发作时腓肠肌发硬、疼痛,不可屈伸。 中医认为,多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受风冷寒湿侵袭,经络气血不通所致。治疗以补肝血,舒筋脉,温经祛寒为法。采用加味四物汤治之。药用当归15克,生地、熟地各20克,白芍20克,川芎6克,木瓜2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续断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水煎服。 加减:若见舌红口干者,加知母、麦冬各10克;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
-
中医降低转氨酶八法
疏肝理气法:1.疏肝理气:属肝气郁结者,可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治疗,常用药如柴胡、郁金等。2.疏肝理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肝气犯胃之证,女口以甘柴合剂(柴胡、甘草)、逍遥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香附、郁金、川楝子、神曲、麦芽等治疗急慢性肝炎,有显著的降酶作用。3.疏肝利湿:属气滞湿阻者,治以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疏肝调气,健脾化湿,可使此型的转氨酶升高者降为正常。 清热利湿法:1.属里湿蕴热,阳黄色鲜明者,宜清热利湿,可用三仁汤;若热重于湿者,用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者,用藿朴夏苓汤;湿热并重者,用茵陈四苓散、王氏连朴饮;...
-
痔疮转化为肛裂“温水疗法”
我患痔疮已有40多年了,曾做过两次手术,但都没有根除。这两年痔疮又转化为肛裂,每次大便既疼痛又带着血,真是苦不堪言。 今年3月的一天,由于肛裂引起的出血量骤增。我蹲在厕所里好长时间才扶着墙勉强站立起来,接下来连续几天都浑身发软、四肢无力,连走路的力气都几乎没有了。无奈之下,我只好到医院治疗。 接待我的大夫详细地诊断后对我说:痔疮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你已经70多岁了,即使治疗也不可能轻易根除。我建议你这次不买药,回家后除了平时注意饮食和休息外,可在水盆中盛上30多摄氏度的温水再加入2~3克的...
-
转氨酶升高者 常用五味降酶丸治之
转氨酶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肝、心、骨骼、肾、胰、肺等组织中,而以肝细胞内最多。肝细胞肿胀或坏死时,转氨酶就逸入血液,引起血清酶值的增高。血清转氨酶除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肝癌、肝脓肿、肝硬化等)、胆道疾病、胰腺炎、心肌病变、休克、心力衰竭等均可有酶值的升高。某些生理条件的变化,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如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妊娠期可有轻度的一过性的升高。这里所说的血清转氨酶升高,是指其他病症并不明显也无生理条件的变化而转氨酶升高者。临床上余常用五味降酶丸治之,疗效确实,屡用屡效。 方药:茵陈...
-
腰椎小关节紊乱 坐位脊柱旋转法 三搬法合下蹲法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此病易由日常生活中旋转动作不协调引起,如猛然床上翻身、蹲位起立、猛然打喷嚏等,一般无明显外伤因素。由于腰椎小关节排列为冠状位,当腰椎屈伸或旋转时,滑膜被挤入关节面之间,故伸直位发生嵌顿。X线片可见腰椎曲度变直或棘突偏歪。症状为腰部僵硬,弯腰活动受限,坐卧困难,无坐骨神经痛症状,每需用手托扶腰部行走,检查下腰部可有压痛点。 《金匮翼》说“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
-
论黄疸阴阳转化《金匮要略》黄疸篇关于阴黄论述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提倡三焦辨证,对温病学说贡献较大,故与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世称“温病四大家”,即叶、薛、吴、王,已有不少文章对此做出评价。但对吴鞠通在杂病证治方面的经验却较少有人论述,故笔者以《吴鞠通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