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58页

气 第58页

  • 理气化湿治肠易激综合征 症见恼怒即肠鸣泄泻

    理气化湿治肠易激综合征 症见恼怒即肠鸣泄泻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处方:麦芽15克,枳壳、白术、白芍、陈皮、川芎、厚朴各10克,柴胡、黄连、吴茱萸、防风各6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抑肝健脾,理气化湿。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肝脾不和型,症见每遇恼怒即发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泻后痛缓,大便清稀或先干后溏,舌淡苔薄,脉弦。 许素洁...

  •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临床资料:治疗胃溃疡气滞血瘀型患者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男12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3.8年;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浅表性胃炎6例,出血者l例。 治疗方法:理气化瘀方药,基本方:柴胡9克,川楝子、元胡、乌贼骨、白芍、炙甘草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白及12克,藕节15克,吴茱萸1.5克,枳壳、黄连、黄芩各6克。加减:泛酸多者,加煅瓦楞子10克;胁肋胀痛明显者,加制香附10克,佛手6克;胃痛较甚,夜间较重者,加刺猬皮6克,五灵脂10克;咽干舌燥,胃阴不足者,加...

  • 反复呕吐 补脾莫忘调气机

    反复呕吐 补脾莫忘调气机

    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家礼主任医师,临证多崇脾治,善用调气,燮理中焦,取得良好疗效,兹举一案,以供品鉴。 张某,女,40岁。于2015年3月16日前来就诊。患者主诉反复呕吐,纳食不佳两月余。两月前因家中有事突发呕吐,后纳食不佳。平素脾胃虚弱。现症见形瘦神疲,夜寐不安,时或心慌,眼睑色淡,头发稀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呕吐,证属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肝和胃降逆。 处方:以香砂六君子加减治疗。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8...

  • 食积胃痛理气和胃 治胃痛验案

    食积胃痛理气和胃 治胃痛验案

    病案:朱某,男,62岁,初 诊述上腹胀痛半年,脘痞食少, 腹胀嗳气,口中粘腻,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素有烟酒 嗜好,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曾口服奥关拉唑治疗。西医诊断 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 证属湿热中阻,胃气上逆型。治 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方选杏 仁滑石汤加减。处方:茵陈15 克,杏仁、滑石、郁金、法半夏、 石菖蒲、炒山楂各10克,厚朴、 橘红、通草、黄连各6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服7剂后 腹胀嗳气明显减轻,苔腻渐化, 效不更方,连服半月后不适症状 基本消失。 体会:嗜烟酒肥甘之品,...

  • 嗳气俗称“打饱嗝”小偏方来治小病痛

    嗳气俗称“打饱嗝”小偏方来治小病痛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都有一些口苦、嗳气之类的小毛病,然而当我出现类似的症状时,都不喜欢去医院,而是喜欢选用一些小偏方来治疗这些小病痛,例如荸荠鸡金饮。   它的材料包括:荸荠250克、鸡内金15克。先将鸡内金焙干,然后研磨成细粉;再将荸荠去皮、榨汁。荸荠汁煮温后,送服鸡内金粉,可帮助消化,对嗳气、口苦、食欲欠佳等有一定疗效。(长沙何先生)   专家点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孙寒静表示,嗳气俗称“打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 克罗恩病 腹泻口疮痹证 气滞痰结案

    克罗恩病 腹泻口疮痹证 气滞痰结案

    脾虚湿阻,气滞痰结案 李某,男,45岁。2012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腹泻,间歇性腹痛,伴关节痛5个月。现病史:5月前逐渐出现间歇性腹泻,右下腹疼痛,便血2次,关节疼痛,口舌生疮,午后发热,曾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治,肠镜检查示结肠节段性溃疡、炎症;病理报告示(降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结节样肉芽肿;血常规:白细胞 7.26×109/L,血红蛋白 69.5g/L,血沉24mm/h,超敏C反应蛋白2.61mg/L。诊断为克罗恩病。住院治疗1月,发热消失,腹痛减轻而出院。出院...

  • 浅表性胃炎 理气和中调胃止痛

    浅表性胃炎 理气和中调胃止痛

      浅表性胃炎,为内科常见病。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围。临床以上腹部饱胀疼痛、呈持续性、食后加重,伴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为特征。其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食物过硬及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等因素所致。治疗此症,以理气和中,调胃止痛为法,采用加味香苏散治之,效果较为满意。   组成:制香附10克,苏梗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0克,炒白术10克,砂仁3克,(后下),生姜3片,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加减法:若胃痛甚者,加玄胡10克,行气止痛;胃脘胀满者,加厚朴、枳壳各10克...

  • 肠结核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肠结核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舒某,女,25岁。三年前 因患左髂骨结核在某医院 手术治疗痊愈。同年5月出 现午后低热,腹泻与便秘交 作,伴腹胀、肠鸣、矢气较 多,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 便日行3~4次。血液常规检 查:血红蛋白9克/升,红细 胞350万个/毫升,白细胞 6500个,毫升,淋巴细胞 5l%,血沉37亳米/小时。并 作钡餐检查,发现钡影跳跃 征阳性,确诊为肠结核。曾 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近5天 来诸症加重而就诊。 刻诊: 视其形瘦,面色萎黄,舌淡、 苔薄黄;询其头晕少气,食 欲甚少;诊其脉细弦无力。 细审脉证,此属中气不足, 肝气横...

  • 治生气后胃痛两法

    治生气后胃痛两法

    许多人都发生过吵架后胃痛的情况,中医有肝气犯胃的说法,认为生气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犯胃,所以会出现胃痛。此时,可以选用以下方法之一缓解,效果较好。 熨胃法:将适量莱菔子(即萝卜子),放锅内炒热,用布包裹,温熨胃脘部,一般十来分钟即可有效,显效慢者,可加长热敷的时间。 药茶法:陈皮6克,或干玫瑰花6克,装入杯中开水冲泡,待温后当茶饮用。一般喝2~3次即可缓解。...

  • 清热化痰行气导滞治肠易激综合征

    清热化痰行气导滞治肠易激综合征

    处方:茯苓、莱菔子各12克,姜半夏、枳壳、大腹皮各10克,陈皮、炒竹茹、浙贝母各6克,甘草4克,黄连3克。 加减:大便干结难解者,加瓜蒌仁12 克j杏仁10克,制厚朴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行气导滞。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痰热中阻型,症见平素嗜好烟酒,嗜食辛辣肥甘,腹胀腹痛,便溏不畅,有解不净感,肛门灼热,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梅燕璋...

  • 蓖麻仁捣烂提升补气治胃下垂经验

    蓖麻仁捣烂提升补气治胃下垂经验

    治胃下垂经验 经验方:黄芪、党参、白术、枳实、莪术 各10克,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各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疗 期间卧床休息,少量多餐、忌烟酒荤辣。 疗效:本方治胃下垂患者138例,显 效104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 治胃下垂方 方法:蓖麻仁10克捣烂,拌人2克升麻粉,制成直径2厘米、厚1 厘米的圆形药饼,敷在头顶正中百 会穴,用热水袋熨烫30分钟,每日 3次,有提升补气之功效。 主治:胃下垂。 陈珠...

  • 上腹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

    上腹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 沈某,男,56岁,2005年6月11日初诊。 患者上腹痛3年有余。剑突下有似硬块,一年前尚能自行缓解,近来欲觉硬块难解,生气后更为明显,按之板硬不舒,纳减,形瘦。舌暗,苔微黄,脉弦细。 证属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甘草10克,枳壳6克,丹参15克,党参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6月18日):硬块较前减小,纳增。前方又进14剂。 三诊(...

  • 生气拉肚子搓腹背可止

    生气拉肚子搓腹背可止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生气发怒,有些人就会出现腹泻。这在中医学上属于气滞腹泻,病根是肝,情绪郁怒;紧张焦虑,造成肝气郁结,横逆反脾,会出现腹泻、腹痛,便后腹痛略减,胸胁胀闷,口苦吞酸等症状。解决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通过搓腹擦背,使肝脾气血调和,腹泻自然而止了。 搓腹 主要着重在腹正中线上的上脘(脐上5寸)至下脘(脐上2寸)这一区域,从上到下,由轻到重,反复搓揉 1—2分钟,以自觉皮肤透热为度。 擦背 主要着重于后背正中线两侧的肝俞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至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

  • 胃脘部痞胀 伴轻度泛酸 以助气血之运行

    胃脘部痞胀 伴轻度泛酸 以助气血之运行

    罗某,女,50岁,2012年8月10日初诊。 胃脘部痞胀不适1月半,多与饮食或饥饿有关,伴轻度泛酸,大便偏干,纳差,舌暗红苔薄黄。处方:瓜蒌仁、虎杖、莱菔子、蒲公英各30克,苏梗、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北沙参、白芍各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黄连、广木香各6克,吴茱萸3克,延胡索12克,焦三仙各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后电话随访告知又取7剂,已无大碍,遂停服。方用瓜蒌仁、苏梗、莱菔子、法半夏、陈皮、广木香、延胡索、厚朴,宽中行气,疏肝理气以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四君子汤益气健脾,黄连、白芍...

  •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15克,枳壳15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炒木香15克,制香附15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炒鸡内金15克,炒薏苡仁30克,绞股蓝30克,炒白术15克,黄芪30克。 本方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有明显疗效。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2周为1个疗程。...

  • 多练抬腿防疝气

    多练抬腿防疝气

    老年疝气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老人腹壁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致使小肠或大网膜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严重时不得不依靠手术解决问题。因此,老人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从而避免疝气的发生。1.仰卧在床上,双臂 平放在躯体两侧,两腿并 拢上抬30~90度,再放 平,最好稍悬空,一般反 复做30次。继而双手交 叉放在胸前,向前弯腰做 仰卧起坐动作,反复做 8~10次。2.平坐在床上,两 腿向前伸展,上身挺直, 两臂平放体侧,掌心向下。用一条长毛巾套在双脚底,...

    精品偏方 2024-03-08 7 0 疝气
  • 大承气汤治胃痞满燥实一得

    大承气汤治胃痞满燥实一得

    76岁老母刘淑芬2 月前在妹家因气患上了胃气病。其症状为口干欲饮,但水液难进,胸憋难受。接到家中精心调治,输液服药半月,不见效。满脸发青,手心出汗,舌苔焦黑燥裂,痛苦状很吓人。一摸胃部仍有一些硬块始终贴腑下不去。为了让老母早除病患之苦,笔者又查阅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关大承气汤治胃痞、满、燥、实的方子。原方:大黄9克,炙川厚朴 9克,炙枳实9克,芒硝 3克(冲服)。 考虑到目前的中草药多为人工栽培药效低,在原方中,又增加了一倍的剂量,调整后方为:大黄18克。炙川厚朴18克,炙枳实18克,芒硝9克。因药店卖的川厚...

  • 胃气上逆致呃逆 承浆、内关苦立消

    胃气上逆致呃逆 承浆、内关苦立消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指自觉胸膈气逆、喉间呃声不断、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也会发生呃逆,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治而愈,多为正常生理所致。若呃声不断、不能自主者,则为病态。重者可间歇性发病,或昼夜不停,迁延数月不愈。发病多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往往继发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硬化、胃癌等。呃逆属于中医的“噎嗝”“反胃”等范畴。 辨证要点 1.饮食不节 恣食生冷,脘腹胀满,呃逆频作,隐痛不适,纳减眠安,两便尚调,舌质淡红,舌苔略腻,脉细濡。...

  • 嚼砂仁除胀气

    嚼砂仁除胀气

    砂仁是一味行气、除胀的传统中药,同时也是一种芳香的调料。它治疗胃胀气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购砂仁10克(中药店有售)备用。用时取1—2枚用凉开水稍加冲洗,再含于口中,将其药汁频频下咽,口含10分钟后,嚼碎,徐徐吞服。一般每日可含嚼2次。用此法可除胀、开胃、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或秋凉受寒后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部胀满等症。砂仁辛温芳香,归脾、胃经;被古代医家视为行气除胀的“上品”。...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砂仁
  • 腹痛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腹痛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病因主要有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这些因素导致人体气机郁滞、络脉痹阻或经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腹痛。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陈宝贵教授治疗腹痛,遵前人法,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在气在血,在脏在腑。具体而言,属中焦虚寒者,治以温中散寒,以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加减;属湿热壅滞者,治以通腑泄热,以大承气汤加减;属饮食积滞者,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以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属气...

  • 生气胃痛胃胀 喝碗荔枝核水

    生气胃痛胃胀 喝碗荔枝核水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生气后会莫名奇妙地胃痛胃胀,并且伴有胁肋胀痛、口苦、吞酸、嘈杂等症状。中医认为,生气后胃痛是肝胃不和的表现。生气时肝气郁滞,疏泄失职。郁滞的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必然会出现胃痛。 此时若能喝碗荔枝核煎的水,就可以药到病除。荔枝核辛行苦泄温通,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对治疗肝气郁结、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尤为适宜。可取荔枝核3—5粒(大约9~15 克),敲碎煎煮20分钟,得水一小碗(约300 毫升),温热时饮服。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怎样调理 保持大肠(腑气)通畅呢?

    怎样调理 保持大肠(腑气)通畅呢?

    《抱朴子》云:“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是说大便通畅,神清体健可益寿延年。科学研究证实,长期食积、便秘者可有阵发性脘腹疼痛、腹胀、恶心、头痛、眩晕、耳鸣等,是引起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也会诱发结肠、直肠癌。保持大便通畅,可排除胃肠积滞,防止毒素吸收,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起到强身保健作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持大肠(腑气)通畅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调理。 注意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辛辣、油腻、肥甘、炙燎之品。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带皮的新鲜水果和各...

  • 胃脘疼痛气不舒 理气和胃中药灵

    胃脘疼痛气不舒 理气和胃中药灵

      一天上午,一位52岁的女患者由她的丈夫陪同前来就诊。她由于患类风湿病特意来找焦树德教授看病。她的丈夫说:“我的夫人患类风湿已有五年,右肘、膝、手指关节疼痛,早晨发僵也有五年了。不能提重物,手脚冰凉。 但最近两个月来,从咽喉到食道、到胃部都疼痛,呃逆则舒,大便偏干如球状。睡眠不踏实。由于周身关节痛和胃痛,整天难受。老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做。”   焦老摸脉,双脉沉滑,右脉略弦,舌苔偏白。   我在一旁暗暗地想,又有关节痛,又有胃痛,是一起治,还是治一个再治一个呢?   焦老说出了...

  • 主治慢阻肺 温阳益气利水宁心方

    主治慢阻肺 温阳益气利水宁心方

    邓尔禄,男,1943年生,青海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担任青海省中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内科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载,擅长用经方治疗肾病、慢阻肺等疑难重症。主持不同海拔梯度中医征象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高原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课题,多次获奖。创制了慢阻通气胶囊、皂荚涤痰胶囊、咳喘膏穴位贴敷、肾炎灵胶囊、强肾丸、肾炎蛋白尿方、慢肾衰中...

  •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方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方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风寒袭肺)方 处方:炙麻黄6克,杏仁、苏子、法半夏、前胡、牛蒡子各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宣通肺气,除痰定喘。可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属风寒袭肺,肺失宣降型。临床症见患者咳嗽气喘,咯吐白痰,遇寒则喘促加重,伴恶寒发热,舌苔白腻黄,脉浮滑。 加减:若出现黄痰,加瓜蒌皮、浙贝母、黄芩各10克,以清化痰热。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脾虚湿痰)方 处方:党参、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百部、杏仁、款冬花各10克,炙甘草...

  • 支气管哮喘中医名师验方

    支气管哮喘中医名师验方

    中医学的哮喘是广义的,它泛指呼吸喘急,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论述和记载很多,认为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哮证必兼喘,而喘证不必兼哮。这样区别对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但临床上喘和哮常不易区别,即使同一病人也可发作轻时似喘,而发作加重时则成哮。   组方:佛耳草、碧桃干、老鹳草各15克,旋覆花、全瓜蒌、姜半夏、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取汁服用。   功能:降逆纳气,化痰截喘。   主治: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本方系先生对支气管哮喘进行长期研究,结合临床实...

  • 慢性气管炎100天治愈

    慢性气管炎100天治愈

    慢性气管炎流行与吸烟、地区和环境卫生等有密切关系。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 治疗方:杏仁400粒,米醋500克,白糖500克,放入广口玻璃或搪瓷瓶中,农历“初伏”头一天开始浸泡,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共泡110天。到“立冬”第一天开始服用,每天早上空腹吃4粒泡好的杏仁,饮半勺糖醋。100天后糖醋杏仁全都吃完。一般慢性气管炎服用400个杏仁即愈,严重者需第二年再泡一次,直至痊愈。无任何副作用。 果菜...

  • 白露燥气渐盛 润肺护肺要提上日程

    白露燥气渐盛 润肺护肺要提上日程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是形容爱瞌睡人的口头禅。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发现自己早上起床不像夏天那么利索,中午吃完饭以后一定要“小眯”一会儿才行。这是不是就是秋乏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呢?有关专家建议,这一时段应注意调整好日常起居,养精蓄锐,从而更好地应对“秋乏”。同时,白露以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润肺护肺要提上日程。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大内科张钟爱主任介绍,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

  • 支气管哮喘“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

    支气管哮喘“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证”范畴。本病主要由于体内伏痰,遇有感受风寒暑湿热燥、情志不和、疲劳或误食过食某些食物等因素而致。发作时痰气搏击,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壅塞,肺气升降不利,因而产生痰鸣、气喘等症状。本病总属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有寒哮、热哮两型;未发作时以正虚为主,有肺虚、脾虚、肾虚的不同,治疗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 偏阴虚者,方取七味都气加减。常用膏方:生地黄、熟地黄各250克,山药150克,山茱萸90克,泽泻90克,茯苓150克,牡丹皮90...

  • 动静功疗肺病 支气管炎

    动静功疗肺病 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多由急性支气管炎未能及时治疗,或咳嗽控制后不注意调养,反复感冒咳嗽逐渐发展而成。运动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特别是动静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循环,增强免疫力,很适合肺病患者锻炼。病人可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一般来说,若运动后15分钟内心率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若不能恢复,说明运动量过大,宜酌情减量。 取站立位,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略收腹,头部平直如顶碗,含胸直腰松胯,沉肩垂肘弯掌。手指微微张开,眼脸轻轻下垂,舌尖轻抵上腭,重心移至足跟。呼吸轻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