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57页

气 第57页

  • 气血亏虚头痛中药治方

    气血亏虚头痛中药治方

    处方:炙黄芪4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20克,炒白术、当归、炒白芍各1.0克,枸杞子、炒枣仁、大枣、川芎、炙甘草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和营止痛。可用于治疗头痛,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型。临床症见患者头痛绵绵,遇劳加重,两目畏光,午后更甚,头昏食少,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心悸眠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专家点评:头痛系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科某些急慢性病均可出现头痛。中医学把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头痛。 本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头痛部...

  • 扶气抚血治疗更年期高血压

    扶气抚血治疗更年期高血压

    郑某,女,49岁,2004年9月求诊。自述头晕眼花半年有余,甚则天旋地转,难以自控。近日头晕转剧,昏昏沉沉,举步不稳,周身乏力,夜不成寐,心慌多汗。饮食尚可,二便也常。诊脉弦滑,舌红,苔薄黄。查血压175/105 mmHg,余自认为此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立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化裁。患者服药5剂后,诸症不解。余茫然,与家父探讨。家父云:妇人更年之期,当以虚论,更年期高血压病,为本气自虚之故。气弱血乱则内风妄动,况且气虚不摄血则血必乱,乱则易逆。血逆不足以养肝肾,则阴虚相火妄动而生风。妇人更年期患高血压,非是气壮,...

  •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是洽疗冠心病的 大法,在具体应用上分别以桂枝 汤、四逆汤、补中益气汤三方加 味,疗效颇佳。 患者初诊时症见胸闷、胸 痛时而发作,心悸,或咳嗽,或 畏寒,或纳呆,脉象紧或弦滑, 舌苔白腻而厚。治以桂枝汤加 味(桂枝、苍术、茯苓、法半夏、陈 皮、石菖蒲、南山楂、瓜蒌皮、薤 白、炙甘草、生姜1。桂枝辛温,既 可外解太阳之寒邪,又可温经 通阳,与炙甘草相合,是仲景治 疗心阳虚证的基本方。桂枝和 生姜同用,可加强辛温散寒之 功。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 为二陈汤,可燥湿化痰。石菖 蒲,辛温人心胃二经,《神农本 草...

  • 心慌气短心跳加快“十指抓挠法”

    心慌气短心跳加快“十指抓挠法”

      心慌,气短,心跳加快是很多老人和冠心病患者常遇到的问题。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方法来预防和缓解,比如早晚一次的“十指抓挠法”。   先深呼吸,两脚分开站立与肩等宽,脚跟提起,脚板与地面成45度角,两臂向前伸直,手心向上,手指并拢,往手心用力慢抓100~150下。每天早上吃饭前做一次,晚上睡觉前做一次,每次约5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调节心肌代谢及心脏功能,缓解心慌症状,还能改善和刺激手脚末梢的血液循环。在运动量过大、精神紧张而感觉心慌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同样有效。   还有一些简单的...

  • 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自拟方

    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自拟方

    基本情况张某某,男,7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10年,加重2天就诊。 初诊患者就诊时诉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面色灰青,唇青甲紫,畏寒肢冷,下肢微肿,舌质紫暗,边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涩结代。诊断为“心衰”——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治法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处方自拟方——益气强心汤:生黄芪、茯苓、葶苈子各30克,丹参、漂白术各15克,白参、麦冬、五味子、桂枝、泽泻、佛手、桃仁各10克,木香6克。共10剂,水煎服。 二诊...

  • 心系病气血水厥演变与证治规律

    心系病气血水厥演变与证治规律

    曾学文,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导师。从医六十余载,提出的心系病演变与证治规律——气血水厥说,在心系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在运用仲景经方治疗心系疾病方面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聆教诲,现将其学术思想整理如下,与同道研讨。 心系病在其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全过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由轻变重,是以心气虚为先,其后是心血瘀、心水肿,重则心厥脱。心气虚证、心血瘀证、心水肿证...

  • 主治心气虚损型冠心病 加味补心气方

    主治心气虚损型冠心病 加味补心气方

    刘玉洁,女,1954年生,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硕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4年荣获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奖,2012年获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奖。2013年获河北省医德标兵,唐山市政府“十大名医”称号。...

  •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张某,男,55岁, 2013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两胁下胀,未正规治疗。来诊时,偶有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睡眠不安,纳谷尚馨,大便黏、1日1行,小便调。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沉弦。 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 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

  • 胸部憋闷气不顺 益气温经活血汤

    胸部憋闷气不顺 益气温经活血汤

    吴某,男,63岁,2007年3月14日初诊。 【病史与检查】 患者主诉冠心病支架介入疗法已3年。术后一直感右胸部憋闷,气不顺,在当地(西安)医院仍从冠心病论治,一直服用扩张血管、抗血脂的药物,但症状并不减轻。最近前来就诊。 患者除右胸部憋闷气不顺外,还伴面青黄晦暗,全身困乏无力,活动易心慌气短,但纳好,查咽红,右上腹有压痛,腹胀,大便不利,二下肢有轻度水肿,苔薄黄,脉沉。 【病机与治则】 胆郁脾虚,气滞血瘀;利胆运脾,益气温经活血。 【处方】 青皮15克,...

  • 心跳过速分为气阴两虚 阴虚火旺两种证型

    心跳过速分为气阴两虚 阴虚火旺两种证型

    引起心跳过速的原因很多,如运 动、喝酒、喝咖啡、睡眠不足等都有 可能出现,但这是良性、偶发性的, 不用担心。最怕的就是冠心病、高血 压、甲状腺亢进、心律不齐、感染、 慢性出血、贫血等疾病或服用药物后 引发的心跳过速,万一轻视或忽视,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般正常人的心跳是介于每分钟 60~100下之间,超过100下就属心跳 过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年 纪大的人出现,£、跳过快现象,或是心 跳过速伴随胸闷、胸痛、头晕、冒冷 汗、发烧、脸色发白、呼吸困难等症 状,或是心跳过速发生在休息、轻微 活动,此类族群...

  • 宣痹通气疏肝泄火 治无症状隐性冠心病

    宣痹通气疏肝泄火 治无症状隐性冠心病

    名医治隐性冠心病(脾湿内阻)方 处方:丹参15克,赤芍12克,厚朴、鹿角霜、郁 金各10克,香附9克,远志、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宣痹通气。用于治疗无症状隐性冠心 病,中医辨证属脾湿内阻型。症见劳思过度,多疑多 虑,性格内向,喜食甘肥,好静恶劳,夜寐多梦的行为 表现。除心电图异常之外,还可见血脂浓度偏高,腹 胀胸闷,便多溏烂,眼睑浮肿,舌苔薄腻,脉细弦数。 创方者:蒋有倩 名医治隐性冠心病(肝郁化火)方 处方:龙胆草6克,丹皮、山栀子、柴胡、当归、合 欢皮各10克...

  • 高血脂 补气活血除湿散结 三降丸

    高血脂 补气活血除湿散结 三降丸

    高血脂是一种由食物中脂肪、胆固醇类物质吸收过多或排泄过少而引起的血液中血脂浓度过高、血液变黏稠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膏粱厚味过度摄入,久卧久坐,活动量少,是产生该病的根源,多将之归于肥胖病的范畴。气虚血瘀,湿浊内阻,是该病产生的病机。治疗该病当以补气活血、除湿散结为要。余立一方,名曰三降丸(降血脂、降血压、降血黏)。 方药组成:水蛭、地龙、三棱、莪术、黄芪、桃仁、红花、何首乌、决明子、山楂、土鳖虫、三七粉、川芎、葛根、鸡血藤、北五味子、鸡内金、丹参、当归、泽泻、桑葚子、猪牙皂各50克,白矾10克。...

  • 重用益气育阴治失眠

    重用益气育阴治失眠

    近代著名医家丁甘仁曾治罗姓患者,因痔漏日久,气阴伤损,发为失眠。膏方调治,重在益气育阴。 原案对病症的描述十分简略:始患痔漏,继则不寐。而对病证的分析则步步深入,鞭辟入里。 “痔漏伤阴,阴伤及气,气阴不足,气不能配阳,阴虚及阳,故为不寐。”这是本案失眠之病机。 通常失眠责之于心肾。丁氏从脏腑功能与八卦的联系析理:离中一阴,是为阴根,阴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阳,是为阳根,阳根上升,则为火母。坎离交济,水火协和,阳入于阴则为寐,阳出于阴则为寤也。肾阴不足,水不济火...

  • 主治失眠肝气不舒 心神失养

    主治失眠肝气不舒 心神失养

    方药: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 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 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 加减: 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 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 干便秘加生地、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 粉4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 疗程。 主治:失眠肝气不舒,心神失养型。 疗 效:治疗42例,显效33例,好转7例,无效2 例。 吕超然...

  •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头晕沉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甚,睡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后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胀痛,腰部不适,目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多思虑,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胖大,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

  • 眩晕之气血亏虚重用葛根

    眩晕之气血亏虚重用葛根

    葛根为多年生豆科藤本药食用两用植物,盛产于我国南方山区。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常与我国北方出产的人参相提并论,素有 “南葛北参”和 “南方人参”之美誉。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味甘、平、微凉,入脾、胃经,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 李恩宽教授是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于治疗疑难杂症,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以重用葛根为先,笔者在此整理一份治疗颈椎病的案例,与同道分享。 陈某某,女38岁。职业女性,长期空调...

  • 主治失眠难寐眩晕 调气安眠止眩汤

    主治失眠难寐眩晕 调气安眠止眩汤

    王祚邦,1956年生,男,汉族。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2005年被评为首届深圳市名中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从医40余载,先后从事内科、针灸科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内科、妇科及运动神经系统疑难顽症,尤其对中风、面瘫、重度失眠、慢性咳嗽、各类头痛、眩晕、月经失调及颈肩腰腿疼痛有显著疗效。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风格。 组成: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

  • 头昏沉头晕近1年 益气升阳除脾湿

    头昏沉头晕近1年 益气升阳除脾湿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头昏沉、头晕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明显,入睡尚可,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而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食欲可,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处胀痛,腰部不适,眼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思虑多,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紫暗,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药用: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

  • 气血不足头晕头痛 鱼头汤

    气血不足头晕头痛 鱼头汤

    川芎天麻鱼头汤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 | 庄礼兴教授 材料: 川芎10克、天麻15克、大鱼头一个(约500克)、生姜3片、蜜枣一个、瘦肉10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加水后用炖盅炖一个小时。 专家点评: 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头晕、头痛,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血虚生风,因此治疗的原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川芎除了有补血的功效外,和其他补血的佳品相比,它活血通络、走窜祛风的效果更强,适合与天麻搭配祛头风,适合老人...

  • 再论“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再论“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金匮要略》中“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一段,校定此文“邪哭”为“邪入”之误。另外,虚证之“狂”今应称“怳”,“怳忽”之“怳”也。因为病只怳忽而不狂躁也。 笔者看了《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7月10日学术临床版刊载的《<阴气衰者为...

  • 精神恍惚肝气失和之脏燥证处方解析

    精神恍惚肝气失和之脏燥证处方解析

    处方组成:西党参10克,生北芪10克,紫丹参7克,干小麦15克,大红枣10克,生甘草5克,云茯神10克,炒枣仁10克,川郁金10克,灯心草3克。 方药歌诀:安神定志芪参参,甘麦大枣来助阵,茯神枣仁川郁金,加用灯心总安神。 功能主治:具有养心柔肝,安神定志的功效。主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之脏燥证。症见精神恍惚,五心烦热,潮热阵阵,呵欠连连,虚汗淋淋,悲伤欲哭,难寐多梦,言行异常,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或苔少或少津,脉细数或细数无力或细数且涩。 用法用量:每日1剂,煎煮2次,合约600毫升,分3...

  • 如何缓解生气 按身体上的几个穴位

    如何缓解生气 按身体上的几个穴位

    人都会出现生气的时候,如何缓解生气?除了心理层面自我发泄外,其实只要按按身体上的几个穴位也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虎口穴 想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消气的目的可以按揉虎口穴,因为该穴位具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同时通顺胸口。该穴位在食指关节的后方桡侧。 操作方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及食指张开,然后握于另一只手上,其拇指对准穴位即可,进行按揉或者点按,力度要适中,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劳宫穴 对于疲劳感强、心慌、易紧张的人群可以按摩劳宫穴,该穴位对其具有缓解的作用。该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其位于手...

  • 治疗多寐案 燥湿培土化痰湿 急宜固摄精气神

    治疗多寐案 燥湿培土化痰湿 急宜固摄精气神

    张恩树是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任氏“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二代传人。业医50年,临证喜用经方,自创时方,长于内科疾病的治疗。笔者有幸侍其左右,收益良多,现将吾师治疗多寐案三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燥湿培土化痰湿 赵某,男,63岁。患者多寐欲卧3月余,日趋严重,胸闷,纳差,痰多,恶心,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查脑电图未见异常。证属痰湿困脾,脾阳不振;治以燥湿培土,以化痰湿。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苍术10克,川厚朴10...

  • 气滞胃痛服螵蛸粉

    气滞胃痛服螵蛸粉

    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 溃疡、胃下垂等疾病,均可引起胃 痛。中医辨证为肝胃气滞型的患者, 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胁或 后背,每遇精神刺激时疼痛加重, 嗳气频作,或泛酸水,饮食减少, 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 理气和胃。服用海螵蛸等中药治疗, 效果满意。 方法:取海螵蛸3份,白芍、 川楝子、甘草各2份。共研细粉, 每次服2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 水送下。据报道,本方有止痛之效, 胃溃疡患者持久服之,可使溃疡面 逐渐愈合。 周德烨...

  • 胃脘痛 拟法调中理气和胃化饮

    胃脘痛 拟法调中理气和胃化饮

    人物链接 徐景藩,男,1927年生,江苏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41年起随父学中医,1952年考取卫生部“中医研究人员”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高层次中医专门人才。1957年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及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委中医药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潜心脾胃病中医药诊治研究60余年,对...

  • 胃下垂病人宜补中益气

    胃下垂病人宜补中益气

    浏阳市 刘信清问:我患胃下垂多年,治疗效果不佳。请提供中医药治疗方法。 湖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刘钟敏答:胃下垂是指在X线钡餐检查时,发现胃角明显低于双髂嵴联线,有时可达小骨盆腔。以妇女多见,生育过多者尤甚。此外,瘦长体型的人亦常见。胃下垂诊断标准:胃角低于双髂嵴联线1—5厘米为轻度,6—10厘米为中度,11厘米以上为重度。 一般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少数病人有食后上腹胀痛(立位时较重,卧位时可减轻或消失)、嗳气、消化不良等。 胃下垂一般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胃下垂多见于身体瘦弱、中气...

  • 消痞满 嗳气泛酸 治法芳香化浊清胆和胃

    消痞满 嗳气泛酸 治法芳香化浊清胆和胃

    吴某,女,80岁,2013年12月31日初诊。主诉痞满1月余,嗳气,泛酸,纳谷尚馨,口干,疲劳,夜间睡眠醒时汗出,身热,再难以入睡,大便1~2日1行,多不成形,小便调,舌体胖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尺弱。 辨证:湿浊蕴滞,肝胃不和。 治法:芳香化浊,清胆和胃。 处方:太子参12克,青蒿12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黄连8克,乌贼骨10克,瓦楞粉(包)15克,竹茹12克,姜半夏9克,婆罗子9克,荷苏梗(各)12克,炒薏苡仁20克,茯苓20克,炒枳实12克,甘草3克,生...

  • 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 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

  • 腹胀痛不排便3天 小承气汤验案

    腹胀痛不排便3天 小承气汤验案

    陈德货主任医师,现任海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特聘专家,在临证中善于运用中医四诊,突出主证,治疗以经方为主,并灵活加减化裁,临床治愈疑难病例颇多,兹举例如下: 小承气汤验案 杜某,男,75岁。 主诉:腹胀痛、不排便3天,间断喷射样呕吐1天。 患者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史,术后2年出现:呕吐,腹胀痛,大便不通。到急诊给予输液,腹部更胀,未坚持治疗,又于消化内科住院两周,未取得明显疗效,出院后自行使用开塞露,大便通后诸症好转。 患者5日前活动汗出后受寒,因无明显症状未引起重视。近2日腹部剧痛、...

  • 呕吐由气机上逆所引起 外敷疗法

    呕吐由气机上逆所引起 外敷疗法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引起。中医认为,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因为临床上呕与吐常常同时出现,故一般合称为呕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性主降,若是胃被外邪所伤,或因脏腑病邪干扰,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发生呕吐。临床表现有寒吐、热吐之分。寒吐表现为呕吐清涎,喜热,口不渴,四肢厥冷。热吐表现为呕吐物热臭或酸苦,喜冷饮,口渴,小便短赤。在脾胃虚弱时,由于饮食难化,所以也常有呕吐发作。 方1 活地龙(蚯蚓)数条。将活地龙捣烂如泥,外敷两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