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 第30页

清 第30页

  • 清除积累的牙垢牙石“口瑜伽”

    清除积累的牙垢牙石“口瑜伽”

    我年逾古稀,生活中特别重视护牙。其实在我25岁前从来没有看过牙医,当然也未洗过牙,甚至认为洗牙有伤珐琅质。 我第一次见到的牙医是一个年轻医生。那次洗牙,医生前后清洁了近1小时,清除了20余年所积累的牙垢、牙石,真够他累的。 事后,他告诫我:“大部分人的牙齿本身都很好,但由于刷牙方法不正确,又不注重牙齿的保养,结果牙齿蛀了也不知,蛀洞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引发牙痛,再求救牙医,只能拔掉。也有不少人由于没有注意牙齿的清洁,形成牙周病,没有牙床、牙龈的支撑,牙齿会松动,最后也就掉了。所以,你要切记...

  • 张素清治心系病临证经验

    张素清治心系病临证经验

    张素清教授为陕西省名老中医,从医近六十载,师古创新,广征博采,在长期临证中,对心系病证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补通结合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张素清教授认为,本病之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之症候群,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必然消耗肾之阳气,故肾气虚为根本。心肾双亏是冠心病的根本病变。标实指气滞、血瘀、痰浊、热结、心脉络阻滞,痹而致痛。中医学历来就有“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涩者心痛”“留而不去其病为实”的病机...

  • 高血压肾阳亏虚 温清并用法治之

    高血压肾阳亏虚 温清并用法治之

    案:温清并用法 患者:李某,女,38岁,职员。 病史:患高血压病年余,检查属原发性,常服山绿茶片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初诊:自觉颈部僵硬酸痛,时有心中虚悬,意识模糊,胸部闷塞不舒,头昏,偶有肢麻,两下肢清冷发凉,经行超前,量少色暗,舌苔黄薄腻,舌质黯,脉沉细,血压160/100 mmHg。证属肝肾不足,阴虚及阳。药用:淫羊藿10 克,仙茅10克,巴戟肉10克,当归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桑寄生15克,川芎10克,葛根10克,天麻10克,白蒺藜10克。 二诊...

  • 高血压(痰蒙清窍)方药温胆汤加味

    高血压(痰蒙清窍)方药温胆汤加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时祥   徐某,男,52岁,2009年10月11日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就诊前突发眩晕,肢体麻木,头疼呕吐,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血压:165/105毫米汞柱,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数。   辨证:高血压(痰蒙清窍)。   治则: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佐以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石决明20克,生山楂15克,茯苓12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夏枯草10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山栀子10克,郁金10...

  • 治高血压不可盲目清肝泻火

    治高血压不可盲目清肝泻火

    从发病特征来分,西医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特殊类型高血压,认为该病病因有遗传、肥胖、饮食高钠低钾等因素。中医认为该病有肝郁湿热、肝火上炎、心火上炎、痰湿内阻等实证,还有气虚血瘀、精血亏虚、肾虚火旺、肝肾阴虚等虚证,另外还会有虚实相兼、证型相兼的情况,所以并非单纯肝火所致。如不属于火热之实证,再用清肝泻火药则难以奏效。 医案举例 案一 安某,男,49岁,2016年8月11日初诊。患者2012年患轻度脑梗,血压175/110mmHg,频发室性早搏,双下肢动脉软斑。刻诊:经...

  • 失眠即不寐 清胆宁心养血安神方解

    失眠即不寐 清胆宁心养血安神方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

  • 梳头预防失眠 饮食宜“清补”

    梳头预防失眠 饮食宜“清补”

    随着中、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不少考生越来越紧张,出现了失眠症状,家长们也担心孩子会因此影响水平的发挥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对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给出了有效缓解失眠症状的几个建议,感兴趣的家长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试饮食宜“清补” 太滋补不利睡眠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门诊中医师杨晓辉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对于考试时期的饮食调养,“清补”是最佳的选择。所谓“清补”就是选用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料来补充人...

  • 失眠不寐 治则化痰清热方药

    失眠不寐 治则化痰清热方药

    失眠,亦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多见于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等患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深,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妨碍其工作与生活。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全国名中医连建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特别对失眠的治疗,常以经论为指导,察脉辨证,熟练运用...

  • 陆长清治癫痫病验案三则

    陆长清治癫痫病验案三则

    全国名中医陆长清是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对癫痫有独到的认识。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其特征是发作时精神恍惚,其突然仆倒,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做猪羊叫声,移时苏醒。西医考虑由于脑异常放电部位、传播方式及范围不同,致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多种分类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可协作诊断。笔者跟师陆长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危重症癫痫发作,取得很好效果,为癫痫持续症状的患者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医案一...

  • 清晨养胃简易妙招

    清晨养胃简易妙招

      酸奶养胃早上喝酸奶对人体有益,酸奶容易消化,还可中和攻击因子胃酸,保护胃粘膜。牛奶也能养胃,有胃溃疡的人喝牛奶能减轻症状。   白开水养胃白开水并没有什么营养成分,只是经过一个晚上,人体消耗了一些水分,可用其来补充、平衡身体的水分,白开水本身并没有什么养胃的作用。   粥养胃粥类容易消化,尤其八宝粥,里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热量更高更丰富,对胃有好处。而新鲜的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能有效地保护胃。(摘自《都市主妇》2007.12)...

  • 师法王清任治癫痫

    师法王清任治癫痫

    清代医家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在笔者看来,其对气血的认识及其利用气血辨证辨治疾病,应是其对中医学最大的贡献。王清任对于癫痫病的认识及其从气血论治癫痫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清任论治癫痫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中说:“试看痫病,俗名羊羔疯,即是元气一时不能上传入脑髓。抽时正是活人死脑袋。活人者,腹中有气,四肢抽搐;死脑袋者,脑髓无气,耳聋、两眼天吊如死。有先喊一声而后抽者,因脑先无气,胸中气不知出入,爆向外出也。正抽时,胸中有漉漉之声...

  • 从风论治偏头痛 清热解毒有考究

    从风论治偏头痛 清热解毒有考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进是著名温病学专家,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40余年,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颇丰。下面通过一则医案,深入解析杨进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 樊某,女,15岁,学生,2020年11月29日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多年,甚则呕吐,手足清冷,面部多油,痤疮多发,苔淡黄微腻,脉细濡。 处方:川芎20克,炒延胡12克,炒柴胡6克,白芥子6克,法半夏9克,当归18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9克,丹参15克,白芷8克,郁李仁12克,吴茱萸3克,荷叶12克,炒赤白芍9克,生甘...

  • 抑郁失眠症 张志明清心化痰汤

    抑郁失眠症 张志明清心化痰汤

    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个人”和“甘肃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担任甘肃省中医药...

  • 眩晕1年 治法健脾气升清阳

    眩晕1年 治法健脾气升清阳

    痰饮壅上辨虚实,误行温补医之罪 所谓痰饮壅上,即痰饮壅阻胸膈上焦之谓。多因肺气不利,失去下行之能,气阻则水湿停聚而成痰饮上壅之势,这正如喻氏所言:“肺主气,行荣卫,布津液。水邪入之,则塞其气道,气凝则液聚。”由于痰饮聚积于胸膈,“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水精”以达清窍,故而眩晕目花,甚则头胀耳鸣。在临床上,如属气血亏虚,清窍失去荣养,同样亦能致眩晕目花、头胀耳鸣。两者主症相似,但其病机各异,前者多以胸脘满闷,不欲饮食,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或弦为特征;后者多以...

  • 温阳清热治疗肠痈 温肾暖脾治疗泄泻

    温阳清热治疗肠痈 温肾暖脾治疗泄泻

    温阳清热治疗肠痈 张师运用附子配大黄治疗正虚的热毒之症。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67岁。2000年5月15日就诊。主诉:右下腹疼痛2周。现病史:右下腹疼痛2周,局部可触及包块,经抗生素治疗1周,仍发热,38.5 ℃,腹痛,尚有包块。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无力。西医诊断:慢性阑尾炎。中医诊断:肠痈。辨证:正气不足,湿热壅滞,瘀结肠中。治以温阳扶正,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排脓去结。处方:制附子(先煎)15 g,生大黄(后下)15 g,牡丹皮15 g,冬瓜仁30 g,败酱草30 g,桃仁9 g,薏苡仁15 g...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D) 是由于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的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VD占10%~20%。调查显示,VD总的发病率为2.543 /(千人·年),其中男性为3.253 /(千人·年),女性为1.971 /(千人&mi...

  • 节后“清肠”推荐几款清场菜谱

    节后“清肠”推荐几款清场菜谱

    吃喝是节日不变的主题,但往往是饱了口福,累了胃肠。春节假期一过,不少人就开始了“清肠”计划。市民王小姐说,过年吃得太油腻了,体重上去了,所以现在开始决定不吃饭光喝水,然后做个清肠,给内脏“打扫卫生”。其实这样想的人还不少。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肛肠科的副主任医师褚卫健指出,不提倡健康人清肠。褚卫健介绍,清肠在临床上有明确的人群限制。如要做肠镜检查以及接受肠道腹部手术的人,才需要清,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或造成细菌感染。清肠即要排便,但排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代谢早、...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推荐
  • 清肺化痰通腑治失眠

    清肺化痰通腑治失眠

    王某某,男,56岁,2001年4月3日初诊。患者吸烟40年,常年咳嗽痰多,形体消瘦。1月前逢家中办事,请客数日,大量吸烟饮酒,后咳嗽加重,痰多,色黄黏,不易咯出,大便干结难解。1周前突然不能入睡,整夜辗转反侧,情绪烦躁,自汗多,口干欲饮,胸腹均有紧迫不舒感,服舒乐安定4粒也仅能入睡1~2小时,轻微响动即刻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查其舌红少津,苔黄厚腻,根部有黑苔且干燥,脉细滑弦数。此痰火上扰、心肾不交之证,予下方清肺化痰。 处方:黄芩12g,败酱草15g,熟大黄15g,天冬30g,炒牛蒡子9g,法半夏25g...

  • 胃下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胃上穴刺激手法

    胃下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胃上穴刺激手法

    案一马某,女,30岁,1998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胃下垂6个月。患者家住农村,1年前在家中拉土搬砖建房后,时感饭后胃部胀满并有下坠感,有时微痛,饮食逐渐减少,经医治无效,体质较前瘦弱。半年前X线钡餐透视显示胃下极在两侧髂嵴连线下方9cm,诊为胃下垂。住院治疗后,效不显,遂来诊。现患者面色无华,平卧时上腹呈舟状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诊断:胃下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治则:健脾益气升清。 处方:百会,中气法组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气海),足三里,胃...

  • 江杨清辨治久泻学术思想及经验

    江杨清辨治久泻学术思想及经验

    久泻,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缠绵难愈,影响水谷精微运化转输,严重影响健康。笔者侍诊于侧,见江杨清教授治愈久泻患者众多,故对此经验作一总结,以飨同道。 辨病因、病机及脏腑 江老认为,久泻的病机有四大特征:一为多兼湿邪为患;二为多见脾虚或脾(肾)阳虚;三为寒热虚实并见;四为肝木侮土。前者为邪实,二者为正虚,三者寒热虚实错杂,末者属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其中脾胃气机之升降乃运化功能之关键,更为整体气机正常运转之枢纽,脾之清气不升而下陷则可为泄泻,故从他脏治泻亦应兼顾脾胃气机之升降[1]。把握住如上特征和标本主...

  • 湿滞大肠 方药宣清导浊汤

    湿滞大肠 方药宣清导浊汤

    湿滞大肠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头晕而胀,神志昏蒙,脘痞,呕恶,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舌苔垢腻,脉濡。   病机分析:本证乃下焦湿重于热,阻滞大肠,腑气不通而致湿热弥漫于中、上焦之候。湿热裹结,热蕴湿中,故身热不扬。湿热上犯清窍,故头晕、胀而沉重如裹。湿热上蒙心包,心神被抑,故神识昏蒙,如呆如痴。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司,故脘痞,呕恶。湿邪阻滞大肠,气机闭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少腹胀满而按之硬。舌苔垢腻,脉濡均为湿浊内盛之征。   治法:化湿行气,导滞通腑。   方药:宣清...

  • 清脾胃伏火治唇风(风热湿邪外侵,脾胃湿热内蕴)

    清脾胃伏火治唇风(风热湿邪外侵,脾胃湿热内蕴)

    陶某某,女,43岁。2017年12月25日初诊。诉唇周发干5天,察其鼻尖发红,舌红,脉细数。 诊断:唇风(风热湿邪外侵,脾胃湿热内蕴)。 治法:清脾胃伏火。 处方:拟泻黄散加减:炒山栀10克,石膏20克(先下),藿香10克,防风10克,生甘草6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蒲公英15克,石斛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病情减轻,治疗有效,仍从前议。 唇风是以口唇红肿、痛痒,日久破裂流水,或脱屑皮,或有嘴唇不时瞤动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疾病,因风热湿邪外侵,或脾胃湿...

  • 胁痛胃痛 张炳厚 清肝利胆汤

    胁痛胃痛 张炳厚 清肝利胆汤

    张炳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师从于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刘渡舟、王绵之、祝谌予等中医名家,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50余年,学术特色为“肾龟地、气黄芪、虫蚁类方更新奇”,临床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善用活血化瘀、涤痰滚痰法治疗疑难怪证,善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疗效卓著,被誉为“医林怪杰”“治痛名...

  • 嗳气,打嗝,打饱嗝,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

    嗳气,打嗝,打饱嗝,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

    林某,男,42岁。主诉近来常嗳气,打嗝,并加重1周。1年前由于饮食不规律后出现上腹不适饱胀,伴有嗳气。腹胀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无明显反酸、恶心、呕吐、厌油腻感。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昨晚喉间有痰不适,胸闷,嗳气头晕,纳差。舌尖红苔白干,脉弦略滑。中医诊断为“嗳气”,证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处方:枳实、茯苓、法夏、竹茹、浙贝、厚朴、黄芩、牛蒡子各10g,陈皮、桔梗、甘草各5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1周后复诊...

  • 清震汤治疗久泻

    清震汤治疗久泻

    徐某,女,54岁,2013年4月5日初诊。 患腹泻已30余年,症见腹隐痛或肠鸣即欲泄泻,质或稀或稠,常伴不消化物,日3~4次不等。在省内外遍求名医,服药均无效。 面色灰滞,下肢酸软,舌苔白厚腻,脉滑。显系脾为湿邪所困,清阳下陷、浊阴上升而致的飨泻,故湿不去,则泻不止。 20世纪20年代,范文虎老曾远赴济南,用清震汤(苍术30g,升麻10g, 鲜荷叶一大张)治疗张宗昌久治不愈的泄泻,获奇效。 本例亦可用此方以升清降浊。 患者3天后复诊,云:“服用1剂即泻止...

  • 诊治“中满”临证诊治辨清虚实

    诊治“中满”临证诊治辨清虚实

    浅析陈士铎辨治“中满”的思路与特色 陈士铎用具体案例来分析辨证、 治疗与组方用 药的论述方法, 层层递进, 清晰明了, 理论联系实 际, 符合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与提高, 对中医从业 人员读经典、 用经典, 不断提高自身临证诊治能力的 自我学习与提高, 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依据案例指导辨治“中满”的思路与方法 清代名医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满门》中, 依据 具体四则案例, 结合历代医家论述, 阐述了他辨治 “中满” 的思想原则...

  • 主治厌食病 清肠开胃汤

    主治厌食病 清肠开胃汤

    章浩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编《伤寒心悟》《六经辨治脾胃病》等专著,并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60余篇...

  • 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治则养阴清热行瘀散积

    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治则养阴清热行瘀散积

    时某,男,79岁,初诊2013年6月13日。患者在2003年腹胀肠鸣、便秽不畅,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性结肠息肉。从2003年~2013年,先后4次通过肠镜高频电及氩气刀电凝切除息肉,病理均为肠腺瘤。但切除后息肉反复再生,虽反复切除,终不能治愈。第5次于2013年3月26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距肛门口60cm横结肠终段,见一直径约0.3cm山田一型,表面黏膜光滑,距20cm处以下,共见10余枚直径约0.2cm、0.3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仍于肠镜下进行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因畏惧息肉复发及恶变,遂于2013...

  • 清热燥湿和胃汤

    清热燥湿和胃汤

    陶汉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自然基金课题多项。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九老”之刘献琳教授,从医40余年主要研究仲景学术思想及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对于温病学亦研究颇深。 组成:黄连、栀子、枳实、竹茹、木香、草豆蔻各10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健脾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酸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证属湿热阻滞脾胃者,...

  • 清肺排毒汤:内外兼治 珠联璧合

    清肺排毒汤:内外兼治 珠联璧合

    清肺排毒汤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疗效肯定的中药方剂,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有效方剂。 方药组成及来源 清肺排毒汤组方为:麻黄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桂枝9克,泽泻9克,猪苓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黄芩6克,姜半夏9克,生姜9克,紫菀9克,冬花9克,射干9克,细辛6克,山药12克,枳实6克,陈皮6克,藿香9克。以上21味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如有条件,服药后可加服米汤半碗至一碗。3剂药一个疗程。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