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第27页
-
清痰鱼腥草 陈皮瘦肉羹
中医认为,痰是体内水液的病理性代谢产物。雾霾天是引发痰多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特别是呼吸道敏感人群,会表现出每天咳嗽和有痰的现象。 验方:取鱼腥草、芦根、连翘各15克,加水煎煮之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后饮用。鱼腥草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很多人都知晓其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芦根也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和利尿之中药;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该方剂中的鱼腥草、芦根、连翘,都能够起到清肺化痰之效,适用于邪热郁滞肺中导致的咳喘痰黄和胸...
-
痰热清助力遏制MRSA感染性肺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因其对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及其诊治的复杂性令广大临床医生感到异常棘手,自发现至今已成为全球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据估计,在西方国家,MRSA在所有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所占的比例达20%~40%。目前万古霉素依然是治疗MRSA感染的一线药物。但长期大量应用万古霉素, 部分患者可继发真菌感染或细菌耐药率的增加, 对老年患者甚至可造成肾功能损害, 更有诱导产生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的危险, 使万古霉素治MRSA感染面临着选择压力。因此,为减少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及时间, 同...
-
中医辨治哮喘(自拟方)清肺渗湿汤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思路 辨寒热:辨寒热的有无,辨寒热的喜恶,辨遇寒热的反应,辨口咽,辨排泄物,辨舌苔,辨脉。通过以上的辨识,区分寒证或热证。 辨诱因:遇风、花粉、霉味以及其他气味而发作者,多为风哮;因气候因素、着衣受凉发作者,为寒哮。因精神因素而发作者,以热哮(少阳郁热)证为多见;经前或经期哮喘发作或加重者,以热哮证(少阳郁热)多见。 辨哮喘发作的季节、昼夜节律:热哮证,包括肾虚热哮证、少阳郁热证,发作时间多见于夏秋两季;寒哮证,包括肾虚寒哮证,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少阳郁热证,以晨间咳嗽...
-
王连清医生 芥末敷治感冒
王连清医生芥末敷做法:爱心牌感冒药 1.先将芥末粉和白面按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用60度的温水调成糊状。 2.取一张宣纸,24*20厘米对折,把和好的面糊摊在一面上,然后把宣纸对折。 先将芥末和面粉(为了减少芥末对皮肤的刺激)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加水调成糊状,备用。然后取一张24×20厘米的宣纸,对折,将调好的芥末面摊在其中一半宣纸上,然后将另一半宣纸覆盖(两层宣纸中间夹着芥末面),即成。在纸微温的情况下,竖放在胸椎两侧的肺区,然后用毛巾盖好,大约3-5分钟,当病人背部有很热而且刺痒的感觉时即...
-
痰热清治呼吸道感染高效安全
冬季,流感多发。流感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支气管炎、肺炎等,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更应注意防范和治疗。 警惕特殊人群的流感 首先是儿童。由于儿童气管、支气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泡数少,肺管气量少,发生流感时没有及时进行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处理,感染极易向下迁延形成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其次是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且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一旦因流感导致呼吸道感染,常常不能有效控制,反复发作,易诱...
-
治过敏性紫癜疏风清热法 清热凉血法
疏风清热法本法适用于风热伤络型。证属血有伏热,复感风热之邪。症见皮肤起风团、瘙痒,伴有鼻塞流涕或发热,舌红、苔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散邪,清热止痒,方用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蝉蜕、竹叶各10克,薄荷(后下)5克,芦根、白茅根各15克,甘草3克。临证应用须注意用药不宜过于寒凉而不利于疏散外邪,或导致引邪入里而影响疗效。 清热凉血法本法适用于血热妄行型。证属热毒较盛,热入营血,迫血妄行。症见皮肤紫癜色红,略突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或尿血,心烦,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有力...
-
治白带清稀方 治尿频方二则
治白带清稀方 炒扁豆15克,淮山20克,车前子12克,白英30克,石见穿20克,白蔹、海螵蛸、苍术各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7-10天为1个疗程。本方有健脾和中、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之功。治宫颈类疾病可将石见穿加至30克。 湖南省长沙市 欧阳传斌献方 治尿频方二则 方一 猪肚1个,洗净后,将6克白果仁塞入猪肚中,加水炖熟后将猪肚捞出切丝,加入盐等调味后吃猪肚、白果,喝汤。隔日吃1次,连吃3-5次。 方二 白扁豆、莲子各20克(提前浸泡2小时),大米50克,淘洗干净,一同煮粥...
-
治硬红斑 养阴清热化痰软坚
硬红斑主要表现为小腿屈侧结节性红斑。西医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或结核疹,部分患者的其他脏器可能存在结核病灶。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三阴亏损,虚热挟痰湿交阻肌肤,导致气滞血瘀而形成。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小腿下段屈侧面最为多见,有的轻度肿胀,皮损为皮下结节,质地较硬,暗红色,可融合、软化、破溃形成溃疡,愈后留有疤痕。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笔者对有以上临床表现者治以养阴清热,化痰软坚,获良好疗效。 处方:玄参、丹参、生地、百部(炙)各15克,海藻、黄柏、天门冬、皂角刺、川牛膝各10克。破溃后气血两虚者,加炙黄...
-
嗜睡1年余 治以清热化痰息风止痉
王某,男,8岁,2011年1月10日初诊。 主诉:嗜睡1年余。患儿嗜睡,多梦,弄舌,易急躁。兴奋时全身乏力,纳馨,大便日1次、成形,有时小便黄。近日外感,察其涕黄稠,口唇红,舌体胖大,质暗红,苔薄白腻,诊其脉滑小数。 此为痰热内扰、风邪内动使然,首当治以清热化痰、息风止痉之剂。 方药: 钩藤12克(后下),金蝉花10克,炒蒺藜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山药15克,玉竹10克,紫菀10克,枇杷叶10克,荷叶8克,生白术15克, 炒黄芩8克,炒枳实12克,连翘10克,甘草6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
清热解毒金银花
“天地细蕴夏日长,金银两宝结鸳鸯,山盟不以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第六当夏令,便是金奶花爬满绿篱的时候。 在药村中,金银花虽然算不上名贵,但中医早已证实,它肯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据现代医学的说法,金银花是强有力的抗生素。因此,临床上常用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疾病、痈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以及子宫糜烂等。古方银翘散中便以金银花作主药,银翘散的改良剂银翘丸更是治疗感冒、咽喉炎、口腔和某些皮肤病的著名中成药。它能退热清火、消炎止痛,却没有胃肠道的副反应,因此受到医生患...
-
小儿暑热症 清暑扶正为本方
郑某,男,2岁4个月。持续发热12天,同时伴少汗,多饮多尿,纳呆。查枕部热两足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辨证为暑热交蒸,气阴两虚。治宜解暑清热,益气养阴。立方:太子参9克、香薷6克、薏仁9克、生扁豆9克、藿香5克、佩兰叶5克、生石膏15克、生谷芽9克、麦冬5克、甘草3克、乌梅5克。每日1剂,煎汤代茶频饮。 二诊:服药2天后,体温降至37.5°C,第3天降至37°C,4天后体温正常,诸症亦渐消失,后未再发。 体会:本病为小儿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是由于小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所致。治疗多采用扶...
-
清暑汤 可治中暑
配方: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 9,克,黄连3 克,竹叶6克,薄荷6克,知母6克,甘草 3克,粳米15 克,西瓜翠衣 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分两次饮用。 本方对老人夏季中暑后暑伤气阴,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方治证乃暑热耗伤气津所致。方中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与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薄荷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清热,共为臣药;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气养胃为使药。诸药合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使暑热...
-
糖尿病可吃红薯 吃蛋清降压
香甜可口的红薯,是很多人抵挡不了的诱惑,但不少糖友却担心其含糖量过高,影响血糖控制,只能口水往肚里咽。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控制数量,搭配合理,正确烹饪,糖友也可以吃红薯。 研究发现,100克红薯其热量仅是相同量大米的1/3,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低于米、面,因此适当多吃些红薯,至饱腹时,热量和脂肪也不容易超标。此外,红薯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食物中的脂肪、糖排出。再者,红薯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进食者不易产生饥饿的感觉。 但糖友吃红薯,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热量总量控制,吃红薯后其他主食量就要较少。假如减少50克...
-
糖尿病口渴 清蒸茶鲫鱼笋米粥
多水少油少煎炸油脂不仅大大增加了菜肴的热量,更会延迟饭后血糖升高的时间,使得降糖药不能在当下有效的工作。所以,菜肴的烹饪方式应以蒸、煮、炖、凉拌为主,尽量少用油煎或炸。炒菜选用菜籽油、大豆油等植物油,采用少放油炒,再加少许水焖熟的办法,减少炒菜的用油量。 时间以短为好随着烹饪时间的延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逐渐分解为结构简单,易于人体吸收的单糖和寡糖(大部分为葡萄糖),使这个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变大。因此,烹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间较短比较好。尤其对于淀粉含量高的谷物、薯类和豆类,口感以偏生偏硬为好,...
-
糖尿病 温中化饮升清泻浊治足热
以医道而论,夫天之湿气,性属阴柔。于人体而言,为阴精,为营血,为津液,濡润脏腑经络,灌溉九窍百骸,无所不养,无所不荣。而其形质,或浓或淡,若雾露,似膏乳,必赖阳气以化之行之布之,乃得为其功。 故而人体为病,或外感,或内伤,或情志,或饮食,病涉湿气者,或清或浊,为湿病,为水气,为停饮,为痰核,总以湿邪聚散无常为其特征,而与元气之运布休戚相关。气郁而湿阻,或湿伏而气滞;气虚而湿停,或湿胜而阳微,是以临证辨湿治湿,岂能执一而为?故有鸡鸣散之理气逐湿,五皮饮之利水行气;参苓白术补气化湿,理中真武渗湿扶阳;麻杏苡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