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第21页
-
乳痈术后余热未尽 治清热益气生津
郑某,女,27岁,2007年6月19日初诊。 患者产后3月,因乳头内陷,吮乳困难,乳汁不畅,致使乳房红肿,渐成乳痈,经保守治疗未果,遂切开排脓引流。然术后持续发热,体温38.7°C,且刀口不愈合,脉象虚而无力,舌红苔薄黄,伴恶心呕吐、心烦、口渴欲饮。此乃乳痈术后余热未尽,气阴两虚之症。当治以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处方:竹叶9克,生石膏30克,麦冬15克,半夏12克,红参10克,竹茹12克,陈皮6克,天花粉9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药后体温降至37.2&d...
-
孕妇吃鱼腥草清肺热化痰湿
我怀孕9个月了,最近听到一个民间偏方:如果在孕期连服十天鱼腥草汤的话,将来孩子的皮肤会很白,请问这种说法可信吗? 北京许丽 专家点评:中医并没有关于孕妇吃鱼腥草,孩子皮肤会变白的记载。鱼腥草属于医食同源的一种中药,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孕妇可以吃一些鱼腥草汤或凉拌鱼腥草来清肺热、化痰湿。但是关于吃哪些食物可以让孩子皮肤变白的说法,很多只是个案,并不值得推广。 点评专家:北京地安门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尹志超 中医药有很多奇特的治疗方法和方剂,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应用过?如果这些方法或药物帮您摆脱了疾病困扰,请来信告诉我们。...
-
清热止血滋养冲任 郑珍梅治经间期出血方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肝郁脾湿)方 处方:白芍、白术、生地、仙鹤草各15克,当归、丹皮、香附、车前子、山栀子各12克,苍术、牛膝各9 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运脾止血。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属肝郁脾湿型。症见两次月经之间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血块,或有赤带,或有赤白带,心烦易躁,胸胁不适,神疲,四肢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黄白腻,脉细弦。 创方者:郑珍梅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气血亏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20克,熟地、金樱子、仙鹤草、杜仲...
-
止痛清热川楝子 治老年阴道炎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外形类球形,直径2-3.2厘米。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外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川楝子性寒,味苦,能舒肝、行气止痛、驱虫,主要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的治疗。 1.牙痛:川楝子能清热泻火,杀虫止痛,生用有小毒,炒制品不但毒性大减,而且还是止痛上品,故多用炒品。牙痛患者可取川楝子80克,加水煎汁,频频含漱,每次让药液在口腔内停留5-8分钟后吐出。 2.老年...
-
陈慧侬:创立清抗汤辨治免疫性不孕
全国名中医陈慧侬从事妇科临床多年,对于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颇有心得,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随诊左右,深得教诲,今将陈慧侬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免疫性不孕是指由于免疫性因素而导致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20%~40%,其中包含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子抗体等各类免疫性不孕。而临床上以抗精子抗体产生所导致的免疫性不孕最常见。多是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炎症和损伤,造成生殖道的生理屏障破坏,精子及其抗原引起免疫应答而产生。 陈慧侬认为免疫性不孕多由于房事不节、经期产后或宫腔手术操作,...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
-
产后温病:清热养阴
患者,女,27岁,天津一区,中秋节后患病,产后6日,更衣如厕受风,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2日热益盛,心中烦躁作渴,张锡纯诊视,见其满面火色,且微喘,诊其脉象洪实,右部尤甚,1分钟93至,舌苔满布白而微黄,大便自病后未行。方用:生石膏捣细90 g,党参12 g,玄参30 g,生山药24 g,甘草9 g,共煎汤3盅,分3次温饮下。服药1剂后复诊,热退减半,渴喘皆愈,脉象已近和平,大便犹未通下, 方用:玄参6 g,党参15 g,...
-
夏亲华治绝经 以“滋补肾阴,清降心火”为原则
绝经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为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具体表现有阵发性面红、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焦虑抑郁、腰膝酸痛、面浮肢肿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率较20世纪末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生活质量。夏亲华老师从事妇科临床及教学30载,现将其辨治本病的经验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1 肾虚为本,水不济火 绝经前后诸证在古代医籍中并无单独记载,常散见在百合病、郁证、脏躁等病症的记载中。临床...
-
慢性盆腔炎 痛经清肝利湿汤
清肝利湿汤载于《刘奉五妇科经验》,“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带、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止。”本方主治肝经湿热下注证,功在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止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排卵期出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阳性)等病。 原方为瞿麦四钱(12g),萹蓄四钱(12g),木通一钱(3g),车前子三钱(9g),黄芩三钱(9g),牛膝三钱(9g),丹皮三钱(9g),川楝子三钱(9g),柴胡一钱半(4.5g),荆芥穗一钱半(4.5g)。笔者...
-
养阴清热利尿治宫颈癌 子宫肌瘤
宫颈癌(即子宫颈癌)早期对消化道功能一般影响较小,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应尽可能的补给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均可合理食用。 当患者阴道出血多时,应服用些补血、止血、抗癌的食品,如藕、薏苡仁、山楂、黑木耳、乌梅等。当患者白带多水样时,宜滋补,如甲鱼、鸽蛋、鸡肉等。当患者带下多粘稠,气味臭时,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等。 治宫颈癌方 组成:当归、白术、首乌各7克,香附6克,甘草、丹皮、栀子各4克,柴胡2克,刺蒺藜、白芍各10克,海螵蛸、茯苓各12克, 用...
-
益气清固法治妇科血症验案举隅
益气、清热、固冲,合称益气清固。益气在脾,清热于胞,固摄冲任,三法合用,以治女科血症也。女科血症,包括崩漏下血、月经过多、经间出血、胎漏等症,其基本病机为冲任不固,而脾气虚亏与血热郁火则为旁从病机之最易见者,故临床所遇,总以此三证为多。然则益气清固之三法,恰与女科血症之三证相偶,殆可推为通治之法欤。《女科秘要》曰:“凡治崩漏,先止血,以塞其流;次清热凉血,以清其源;后补气血,以复其旧。”是以益气清固之法,盖集塞流、清源、复旧于为一体者也。仆所经验,若将塞流、清源、复旧先后次第而行,非不可,实...
-
宫颈癌术后五淋散合自拟五鲜清凉通淋饮
跟师临证,时时总结,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疗效的重要途径。笔者有幸跟随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柴瑞霭学习,受益匪浅。兹分享一则治愈宫颈癌术后阴道锂电致血淋的病案,与同道共享。 于某,女,52岁,2015年9月22日就诊。 主诉:宫颈癌术后放疗、化疗、阴道内锂电治疗引起尿痛、尿频、尿血7日。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7月行宫颈癌手术,术后为防止癌细胞转移,随即进行放、化疗,在24次放、化疗后,行阴道内锂电治疗。从锂电治疗第一天起感觉阴道和尿道明显不适,并在治疗4次后出...
-
绝经前后诸症 清心火安神处方
案1:患者女,54岁,2013年11月初诊,诉背冷汗出恶风4年,伴见手足心热,夜间严重,难以入睡,乏力、脾气急躁,难以自控,腰膝酸软,夜间小便频数,大便黏腻不畅。舌淡苔白腻,脉弦数。 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肺-肾失调症)。 治法:调和营卫,滋阴降火。 处方:桂枝10g,赤芍10g,葛根15g,知母10g,生地10g,当归10g,补骨脂10g,蛇床子10g,泽兰10g,冬瓜皮30g,续断10g,丹参30g。 上方每日1服,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服7服后,汗出减轻,唯觉后背恶风,上方...
-
妊娠期间 清热安胎法 补气养血法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中医虽有“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之说,但临症施治之时需当谨慎,不可妄投碍胎之品。 补肾系胞法:肾者主精,胞胎赖肾精之养,肾精充则胎有所养。肾主系胞,有提系胞胎之功。故安胎当先固肾系胞。肾虚常见胎前病有:堕胎、小产、滑胎、胎漏、子淋及妊娠腰酸、水肿(妊娠中毒症)等。治以补肾系胞,固肾益精。常用方:傅氏安奠二天汤、安胎饮、泰山磐石汤等,常用药:熟地、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杜仲、桑寄生、炒山药、女贞子、菟丝子、肉苁...
-
傣族清凉膏治烫伤
清凉膏是傣族治疗水火烫伤的外治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的功效。取乳香、没药各20克,冰片1克,研成细末,加蜂蜜150毫升,调成糊状,即制成清凉膏。用时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可治疗水火烫伤。对烫伤有水疱者,可将水疱用消毒针刺破 3小孔,孔不宜大,以防感染,排出渗液,然后徐此药膏,每天1 次,一般5~6天即可痊愈。 乳香可行气活血,有显著的止痛作用;没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其所含的丁香油酚具有抗菌作用;冰片具有消肿止痛功效,其所含的龙脑、异龙脑均有抗菌作用;蜂蜜外用可以治疗烫伤、滋润皮肤。 4种药...
-
傣族清凉膏治水火烫伤
清凉膏是傣族治疗水火烫伤的外冶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的功效。 取乳香、没药各20克,冰片1 克。研成细未,加蜂蜜150毫升,调成糊状,即制成清凉膏。 用时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可治疗水火烫伤。对烫伤有水疱者。 可将水疱用消毒针刺破3小孔,孔不宜大,以防感染,排出渗液,然后涂此药膏,每天1次,一般5~6天即可痊愈。乳香可行气活血,有显著的止痛作用;没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其所含的丁香油酚具有抗菌作用:冰片具有消肿止痛功效。其所含的龙脑、异龙脑均有抗菌作用;蜂蜜外用可以治疗烫伤、滋润皮肤。...
-
养阴清热 巧治热痹
热痹的主要表现是关节肿痛发热,皮色发暗或发红,也有酸痛麻木者,皮肤干燥,肌肉瘦削,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干燥,脉多细数。此为湿热伤阴表现。临床治疗热痹多用清利湿热法,以四妙丸为主,但若患者已出现阴虚表现,则用之病情反增重。对此,采用甘寒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15~45克,丹参、忍冬藤各 30克,青风藤、天花粉、川牛膝各15克,赤芍12克,当归、麦冬、丹皮、黄柏、秦艽各 10克,苦参6克。 加减:方中生地是主药,用量宜大,但大便溏软者应少用,一般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