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 第19页

清 第19页

  • 清热祛湿 解毒活血 治湿疹方

    清热祛湿 解毒活血 治湿疹方

    山西名医治湿疹(湿热内蕴)方 处方:白鲜皮、浮萍、薏苡仁、土茯苓各20克,苫参、生地各15克,乌梅、黄芩各12克,龙胆草8克,丹皮、宣木瓜各10克,黄柏、蝉蜕、苍术、泽泻各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外用方:马齿苋60克,枯矾、苦参、五倍子各20 克。 用法:水煎后待温度适宜时湿敷患部,每日1~3 次,每次10~15分钟,每剂可用5天。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解毒活血消斑,收敛止痒,用于治疗湿疹急性期、亚急性期,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症见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有渗出、结痂,...

  • 阴囊湿疹: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阴囊湿疹: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阴囊湿疹是一种男科的常见皮肤病,多由脾胃积热、湿热下注等因素引起。临床应用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1.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3.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

  •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 红疹,过敏性紫癜,治法:清热凉血透疹

    红疹,过敏性紫癜,治法:清热凉血透疹

    全某,男,17岁,2019年1月30日初诊。诉阑尾炎术后不久,双下肢小腿部出现较多散在瘀点,时胀。遂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后经皮肤科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口服脱敏药物治疗,并嘱进行饮食调整,少食含蛋白质类食物。经治疗两个月,其证时轻时重,症状并未缓解,经亲属介绍,今日来本科就诊。 刻诊: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乏力、面色不华等。化验室资料显示:白细胞3.7×109/L,血小板137×109/L,转氨酶137U/L,转移酶102U/L,总蛋白57g/L,白蛋白30.2g/L,钾3.2mmol...

  • 牛皮癣治宜清热凉血燥湿解毒

    牛皮癣治宜清热凉血燥湿解毒

      寻常型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泛发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最为常见,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此病易于复发,以春季高发。因其具有顽固性的特点,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银屑病中医学称之为“白疕”,又有“松皮癣”、“干癣”等病名,以“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得名。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禀赋不足、肝肾精气亏损、气血偏虚、卫外不固、...

  • 疏风清热主治瘾疹中药方

    疏风清热主治瘾疹中药方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名中医、新疆昌吉州中医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一部,获国家专利一项。 组成:连翘15g,羌活9g,防风9g,荆芥穗9g,川芎9g,厚朴9g,党参12g,茯苓12g,陈皮9g,炙甘草9g,炒僵蚕9g,蝉衣9g,白鲜皮15g,土茯苓15...

  • 身痒并有红疹 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身痒并有红疹 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瘙 痒 彭某,女,45岁。2012年5月5日就诊。诉外出观花,回来后一直身痒并有红疹,入夜尤甚,至今已1月,服诸西医抗过敏药能稍缓解,但很快复发。刻诊:全身红色丘疹,有抓痕。口干欲饮,心烦难寐,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诸中西医药诊治,疗效不显。 观前医方多投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处方:生地黄20 g,木通10 g,生甘草10 g,淡竹叶15 g,栀子10 g,白鲜皮30 g,刺蒺藜3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丹皮10 g,水牛角20 g(先煎),3剂...

  • 山楂蛋清消老年斑

    山楂蛋清消老年斑

    老年斑是人体衰老后在皮肤上的特征性表现,出现在面部的话,不但影响老人外观,心理上也会感觉苍老起来。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年老后体内气虚血瘀,不能上荣营养面部所形成,经常以山楂蛋清敷面可以有效防治。山楂味酸甘,可入脾胃经和肝经,功擅活血通脉,其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清除局部瘀滞。蛋清中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滋润皮肤的作用,可使新生皮肤取代色素沉着的陈旧皮肤,有助于消除皮肤色素斑。 山楂与蛋清调和后敷面,既可调畅面部气血,又能润肤消斑,故对清除老年斑有一定疗效,老年朋友不妨一试。先用温水洗脸,擦干。将生山楂去核后捣碎,取10克,以...

  • 日光皮炎涂桃叶汁 清热除烦淡竹叶

    日光皮炎涂桃叶汁 清热除烦淡竹叶

    日光性皮炎常在受到日晒后发 病,表现为面、颈、前臂伸侧,手背等 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 水疱等皮疹。病变与日照密切相关, 每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 剧,适当避光后则有好转。皮疹常反 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 素沉着增加,可持续多年。患者出门 时常需要“全副武装”,深感苦恼。提 供一个治疗日光皮炎的简单方,大 家可以试一试。 具体方法:取鲜桃叶100克,洗 净晾干后切碎、装瓶,再将陈醋150 毫升,白酒100毫升倒人封口,浸泡 7天后滤液密封备用。以药汁涂擦患 处,...

  • 荨麻疹“风疙瘩”分清症状 辨证治疗

    荨麻疹“风疙瘩”分清症状 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在中医中被定义为“瘾疹”。这种疾病不挑人,也不挑性别,可在任何人、任何年龄段发作,并且往往是发无定处,伴有水肿型瘙痒的风团骤起骤降,让人防不胜防。更棘手的是,这种疾病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无法查明具体原因,所以常常是一朝得,年年得,面对这个难缠的对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山东省中医院美容皮肤科主任医师唐志坤是怎样说的。 正气存内 外邪不来 在中医文献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载:“少阴有...

  • 火热之邪皮肤病 清热凉血泻火法

    火热之邪皮肤病 清热凉血泻火法

    用于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表现有口干,唇燥,发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少,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大而数。临床上表现有皮肤红斑,灼热,出血斑、血疱等,甚至有皮肤红肿热疼,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过敏性紫癜、出血性红斑、大疱性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用药物有生石膏、生玳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大青叶及牛黄散、紫雪散、羚羊角粉或犀角粉等。 01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者 临床常用代表...

  • 荨麻疹风疹块 自拟搜风清解汤为主方

    荨麻疹风疹块 自拟搜风清解汤为主方

    荨麻疹,又名“风疹块”,属于中医学“瘾疹”“鬼风疙瘩”范畴。中医学认为瘾疹的发病大多与以下因素有关:如素体禀赋不足,复感风寒、风热外邪客于肌表;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复感风邪郁于肌腠;或情志不畅,冲任失调,血虚生风,肌肤失养等。其病机要点为外风客于肌表或内风郁于肌腠,一般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治疗以祛风止痒为要务。无论是疏散外风还是平息内风,临床中患者常常并不因风邪的祛除而根治其病。中西医共同面临如何预防荨麻疹的发生与如何减少...

  • 治汗腺炎 治以清泻湿热解毒消炎散结

    治汗腺炎 治以清泻湿热解毒消炎散结

    孔某,女,28岁,2013年9月5日初诊。 患者述其1月前阴唇两侧始有灼热不适,略疼痛感,几天后有2个蚕豆大小坚硬结节显著隆起,皮色红肿,痛感加重。某院诊为化脓性汗腺炎,予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注射数日,结节有所消退,但停药后又反复再现,症状同前。患者述其每次皮疹发生时,均有头痛目眩,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色黄,尿有热感。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较久,未得清解,蕴结化毒所发。治以清泻肝经湿热,解毒消炎散结。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10克,柴胡9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车前子...

  • 培土清心法治疗特应性皮炎

    培土清心法治疗特应性皮炎

    陈达灿,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广东省中医院院长,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广东省名中医。兼任国家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世中联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7项,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编专著17部(教材4部),论文182篇,专利8项。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皮炎,相当于一种特殊类型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胎...

  • 何为脂溢性皮炎 中医健脾利湿清热

    何为脂溢性皮炎 中医健脾利湿清热

      在冬季,很多人都会因为气候干燥而产生皮肤瘙痒,对付这种季节性皮肤病,通常涂点润肤露,再吃一些比较润燥的食品就可以缓解。而有些人的皮肤病症状却很奇怪,虽然油光满面,但仍然伴有瘙痒、脱屑等情况。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指出,如果皮肤在油脂分泌旺盛的情况下,仍然伴有瘙痒、脱屑的话,通常是脂溢性皮炎在作怪,这是一种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的慢性皮肤炎症。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查旭山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张秋霞   何为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

  • 膏淋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膏淋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患者吴某,男,25岁,2010年6月初诊,诉排尿不适,尿意频繁,时有尿道滴白1月。患者春节回家结婚,蜜月两月后,其性欲还是相当亢奋。但结婚3月后,时有排尿不适,尿频尿急,或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在内裤上,或小便前后及大便干燥时,尿道口还会溢出白色粘液。曾在当地一个小诊所以性病、尿路感染为治乏效。   来医院男科检查:尿道口无脓液溢出,不红肿,阴部潮湿。分泌物检查未发现淋球菌和其他性病病源体,结合病史,诊断为膏淋(蜜月性前列腺炎),属湿热蕴结下焦,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组方:萆薢20克,石菖蒲12克,黄...

  • 基于湿热潜证的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基于湿热潜证的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 以红斑、 鳞屑为主要表现。 其病情缠绵、 高发病率、 高复发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银屑病 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银屑病的有 效治疗仍是一大棘手问题。 杜锡贤教授根据银屑病 发病及湿热致病的基本特点, 指出湿热潜证贯穿于 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始终, 从而提出了寻常型银屑病 “湿热潜证” 的诊疗思路, 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和 实验研究 [1-2] , 发现应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 病疗效显著。 中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普遍认...

  •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10g,防风10g,当归10g,赤芍30g,甘草10g。 功效:疏风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所致上焦疮疡,反复发作、缠绵难消者尤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毛囊炎四黄散,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毛囊炎四黄散,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毛囊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临床中医常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加以命名,如发生于头部者称“发际疮”,发生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多因素体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湿热毒邪相交,郁于肌肤而发病,或由于体虚汗出,擦破皮肤,感受毒邪而致。 治则: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方药:四黄散:取大黄末、雄黄末、黄柏末、硫黄末各15g。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擦涂患部。每日2~3次,直至痊愈。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 治黄褐斑 清补肝肾立法

    治黄褐斑 清补肝肾立法

    黄褐斑俗称肝斑,属 中医“面尘”、“黧黑斑”范 畴,皮损为面颊部对称性 黄褐色色素沉着,为中青 年女性常见皮肤病。以清 补肝肾立法,自拟中药方 治疗黄褐斑34例,疗效 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4例, 均为女性,年龄25岁~43 岁。其中兼月经不调、痛 经者10例,服避孕药者2 例,妊娠期发病者3例, 有上述二种以上原因者2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麦冬、女贞子、熟地各15克,桑叶、 黄芩、菊花、沙参、旱莲草、当归各10克。 加减:便秘,...

  • 初探“清上畅中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运用

    初探“清上畅中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运用

    痤疮又称粉刺, 因皮损类似疮疡疔疖, 古今医家 常以 “火 ” “热” 论之, 故在治疗上以泻火清热法多 见。笔者初行医时多以泻肺热之法治疗青壮年痤 疮, 方用枇杷清肺饮、 黄连解毒汤、 三黄汤之类, 药用 大黄、 石膏、 寒水石之属直折其火。有些患者疗效尚 可, 而有些患者却收效甚微, 甚至出现皮损加重的情 况。何以时效时不效? 笔者详加审察后发现, 青壮 年痤疮患者不仅有肺热的证候表现, 且多伴有中焦 湿阻的证候特点。故提出“清上畅中法”...

  • 斑秃的治疗应分清证型

    斑秃的治疗应分清证型

      秋季是斑秃的高发期,有很多人往往早晨洗脸刷牙时突然发现自己头上少了一块或者几块硬币大小的头发。也有的大片状脱发,重者可以半个头部或者全部头发脱落。中医认为斑秃的发病可由血热生风、肝肾阴虚所致,因此治疗应分清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血热生风型   多见于体质偏热的人,平时爱上火,加上秋季气候干燥,体内的火气过旺,导致热入血分,血热生风,从而引起斑秃。此型斑秃患者常有斑秃面积迅速增加,头皮瘙痒,伴烦躁不安、失眠、牙龈出血等症状。   应用清热凉血、滋阴疏风的方法,给以凉血疏风汤: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

  • “清上温下”治痤疮

    “清上温下”治痤疮

    刘保和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研究生,国家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传承老师。刘保和熟读经典,博采众长,临证50余年,擅用经方,特别是疑难杂症及肿瘤疾患,常力起沉疴。笔者跟诊年余,常慨叹刘老才思敏捷,思路广泛,辨证不囿于常规,付诸临床,每有奇效。跟诊期间,幸得刘保和耳提面命,略有心得,不敢私藏,收拾辨治新思路,典型验案2则,供同路鉴赏。 “清上温下”治痤疮 张某,女,21岁。2007年4月19日就诊。诉:面部痤疮半年。患者面部满布痤疮,此落彼起,一直不断,已有半年,既痒又...

  • 清营透热 清营汤 治小儿急性乳蛾高热

    清营透热 清营汤 治小儿急性乳蛾高热

      谭某,男,4岁,某医院会诊病例。   1986年11月15日初诊:起病5日,发热不休,热势甚高,上午体温39.8℃,下午40.8℃,微咳,咽痛。在某医院急诊室治疗,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经用物理降温、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治疗4昼夜,热势依然未减。遂邀请中医会诊。   刻诊:患儿高热,胸腹部灼热较甚,神志虽清但有沉睡感,时而躁烦不安,咽喉内两侧扁桃体明显红肿,口渴多饮,时而呕逆,大便干结,并已二日未能进食。指纹青紫,脉细数,舌质绛红无苔。   辨证:热灼营阴。   治法:清营透热。   主方:...

  • 清暑解热 主治小儿夏季热

    清暑解热 主治小儿夏季热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真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善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使用中医多种治法...

  • 陆长清 小儿止泻散

    陆长清 小儿止泻散

      组成苍术3克,炒白术2克,山楂10克,乌梅6克,诃子2克,猪苓10克,车前子6克。   功效健脾化湿,敛津涩肠。   主治小儿新久泄泻。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小儿泄泻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使其运化失常所致,以3岁之下婴幼儿最易发病。《内经》云“湿胜则濡泻”。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小儿泄泻的原因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主要病变是脾胃,脾运胃和,则分清泌浊;若脾胃受损,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则为泄泻,故在治疗上就以调理脾胃为法。方中苍术...

  • 清晨睡醒遍身汗出 桂枝加黄芪

    清晨睡醒遍身汗出 桂枝加黄芪

      患者张某,女,35岁。于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每日清晨睡醒后约三四分钟,便觉自身闷热,心中烦乱,随即遍身汗出,但汗出量不多,仅周身贴身衣物微湿而已,汗出之后,烦闷随之自动消退。约过15分钟,汗出自止而别无任何不适。该证不分春夏秋冬,如此已7年。患者体型稍胖,平素易感冒,月经、带下均正常,饮食、睡眠亦可,西医检查无任何异常病变。舌淡红胖大伴齿痕,舌苔薄白,脉浮缓无力。   辨证:营卫不和,津液外泄。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10克,白芍1...

  • 辨治盗汗 固表温阳法 清心泻肝法 化瘀清热法

    辨治盗汗 固表温阳法 清心泻肝法 化瘀清热法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寐则汗出,醒来则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断学》认为:“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因此不少医者在临床中一遇盗汗辄责之于阴虚,然效果不佳。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兹收集并总结其辨治盗汗经验数则,以飨同道。 益气固表法 刘某,男,35岁。 患者平素畏寒,汗出后恶寒更甚,近来夜寐汗出,汗后恶风,两眼干涩,发痒,更兼鼻塞、流涕,腰酸,舌上易生溃疡,舌...

  • 梅国强运用清化湿热法论治汗出异常经验举隅

    梅国强运用清化湿热法论治汗出异常经验举隅

    梅国强教授系第三、 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 与消化系统疾病, 对部分疑难杂症亦有较好的疗 效。 笔者系梅国强学术经验继承人, 随师侍诊多年, 今收集整理梅师运用清化湿热法论治汗出异常临床 案例, 报告如下。 论汗 《素问·阴阳别论》 言: “阳加于阴谓之汗” , 王 冰注释为: “阳在下, 阴在上, 阳气上搏, 阴能固之, 则蒸而为汗” 。 说明阳作用于阴可致汗出, 是阳气蒸 腾津液从腠理出于体表的代谢...

  • 清化散

    清化散

    组成:川芎(酒洗)45克,大黄(酒蒸)45克,子黄芩(酒炒)45克,黑丑(炒)30克,薄荷25在,滑石粉30克,槟榔片38克,枳壳25克,连翘30克,赤芍(微炒)30克。 功效:清火解毒,消积导滞。 主治:小儿口疮。 用法:依法炮制,共研极细面。周岁小儿每次0.5克,2-3岁1-1.5克,随年龄增大酌增,白水和服。...

    精品偏方 2024-03-08 12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