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第22页
-
背凉腰僵痛 清暑益气汤治之
崔某某,男,52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背部凉、腰僵痛已有4年,下肢无力,蹲起困难,步行走不了50米,双足冷,下半夜3时许易醒,大便黏,食凉易腹泻。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粉葛根30克(先煎去沫),川桂枝20克,炒白芍20克,鹿角霜15克, 上绵芪30克 ,炒苍白术各10克,炒川连6克,潞党参10克,青陈皮各5克,炒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5月30日复诊:药后腰痛乏力减轻,下肢发冷亦好转,注意饮食,未腹泻,下半夜推迟至四时醒。前方加附片6克...
-
足趾肿痛 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李某,男,71岁。2014年3月1日初诊。 患者述其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双足趾自觉发热疼痛,行走活动受限,痛甚时夜不能眠,需服止痛药方能入睡几小时。经在社区服务站治疗多次,效不显著。查见患处肤色发红略肿,无抓痕、渗出、鳞屑,触之灼手,详询发病前两月饮酒食辛辣之物较多。心肺透视、化验血脂组合、血流变、血常规均正常。口苦,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数。 辨属火热之邪下注,蕴于足趾部所发。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处方:黄柏30克,栀子30克,丹皮30克,白薇30克,忍冬藤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连翘30克,延...
-
清洗肝胆穴位操
要想预防脂肪肝、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就要经常帮助肝胆清除代谢废物,清洗肝胆。 1.用拇指指端用重力按揉阳陵泉穴(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每隔20 秒钟放松1次,反复按揉3-5分钟,直至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为止。 2.用拇指指腹放在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中指指腹放在该穴的背面,两指用重力捏按,每隔10秒钟放松1次,反复捏按,直至局部出现强烈酸胀且不可忍耐为止。 3.拇指指腹轻轻揉按肝俞穴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连续揉按3-5分钟...
-
清晨转转腰 有效治便秘
便秘是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经常转动腰部能治疗便秘。每天做1~3次,清晨锻炼最好,睡前和饭后不宜,一般连续做10~15天即可见效。 具体方法:两足分立,呈八字形,足距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叉腰,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呼吸自然。以小腹部的转动为主,以肚脐为轴心,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平转,连续做小幅度圆周运动。练习初期,运动量不宜大,每次各转30~50圈即可。 然后根据身体情况和症状轻重,慢慢增加转动圈数,并提高速度,圈数可增到200~300圈,时间为15分钟左右。转腰时动作宜和缓、连贯,重点要放...
-
治慢性肾脏病 益肾清利活血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是内因外因两方面决定的,内因是主因,外因是诱因。先天主因肾虚,后天与五脏相关。原发性疾病与肾关系最为密切,继发性病变则因他脏及肾。临床上常见虚实夹杂,标本同病。本虚指肺、脾、肾功能失调及气、血、精、阴、阳的亏虚,但肾气不足为其根本。临床上常见诱因有外感、情志、瘀血、水湿、热毒、湿热等,但以瘀血内阻和湿热壅滞影响最大。 湿热内蕴,久必伤肾,湿热留着肾府则腰痛;影响肾之封藏,则精气下泄,尿中出现蛋白;湿热伤及肾中血络,脉络破损,血不归经则见血尿。湿热伤肾有几个特点:湿热易与热毒兼夹为患;湿热之邪...
-
膀胱炎治宜清利下焦湿热
膀胱炎是在身体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由细菌侵入而引起膀胱感染的一种常见病。细菌可以从血液或淋巴进入膀胱,但较常见的是从尿道上升(如尿道炎)或从肾脏下降(如肾盂肾炎)而进入膀胱。如果膀胱排尿不畅或膀胱有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时,就更容易引起发炎。 急性膀胱炎起病突然,其主要特征是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控制不住),尿痛(尿道有烧灼或疼痛的感觉)、脓尿(尿色混浊,显微镜下可看到大量脓细胞)。单纯的急性膀胱炎不引起发热、寒战、肠道不适等全身症状。如果有发热等症状,就表示有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急性膀胱炎的...
-
肿痛关节 正虚邪恋 清化郁热 蠲痹通络
寒湿郁久,化热伤阴 治法:清化郁热,蠲痹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青风藤15克,金刚骨30克,川桂枝6克,制川乌6克,生白芍15克,知母8克,生地12克,拳参15克,忍冬藤15克,凤凰衣6克,莪术6克。 随症加减:邪热偏盛者,酌减桂枝、川乌用量,加虎杖10克或黄柏10克,葎草15克;阴伤明显,舌红,大便干者重用生地(一般用量20~30克为宜),加川百合15克,地骨皮10克;湿邪久留,脾气不足,加防己10克,生白术15克,生黄芪15克;肝脾、淋巴结肿大,加生半夏8克,生薏苡仁20克,虎杖10克,肝功能异常...
-
饮食都很清淡的人也会便秘 火从哪里来?
便秘是一个很常见的病,指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或排便次数少,通常在二、三天以上不大便者。老百姓大多数认为便秘和上火有很大关系,然而临床上便秘并不那么简单,大便的排泄同饮食结构、运动、精神、人体气血的盛衰都有很大关系。便秘有虚有实,特别是以老年人常见。气血阴阳的虚损都可以导致便秘。所以为什么那些饮食都很清淡的人也会便秘,火从哪里来? 肝脾气滞(气秘):大便多日不通,后重窘迫,欲便不得,精神抑郁,嗳气频作,胸脘痞闷,胁肋胀满,舌苔白腻,脉沉或弦。可用六磨汤破气宽中通便。揉按太冲、足三...
-
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 治法清肠止血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期有泻泄不止者脾肾俱亏,少邪无滞,肠滑谷流,须扭转病势由通转固,宜固涩不宜通滞;当便滞与便稀同时并见,通滞与固肠兼用。 •清湿热黄连、黄柏、椿根皮很有效,化脓血白头翁与炒蒲黄、地锦草常相配,大便白冻化寒湿,肉桂与黄连、木香常同用,腹痛泻肝破气血,泻肝用芍药甘草汤,破泄用三棱、莪术配...
-
慢性迁延性肝炎 拟清滋肝肾柔阴宁络
案例:周某,男,39岁,农民。患慢性迁延性肝炎3年,症情时轻时重,肝功能检查指标反复波动。1年前发现脾脏肿大。B超示:肝硬化,脾脏肿大。故来我院诊治。刻诊:肝区刺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夜寐梦多,齿龈渗血,偶见鼻衄。脉弦细,舌红绛。 证属肝肾阴虚,郁热瘀阻。拟清滋肝肾,柔阴宁络。药用北沙参、生白芍、生地、枸杞、地骨皮、玄参、生鳖甲、天麦冬、阿胶、三七、白茅根。服药10剂。 复诊时患者齿龈出血已止,胁痛腰酸亦减,仍感倦乏少力,口干少寐。原方去阿胶、地骨皮,加黄芪、生白术、当归等治疗2个月,诸恙...
-
清肝方治急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郁金12克,香附12克,佛手12克,生地30克,丹参20克,虎杖15克,半枝莲30克。 功效凉血解毒,疏肝活络。 主治急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按其量加倍研细粉制成胶囊,日服3次,每次3~4粒。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单服胶囊,第1年连服6个月,第2年后每年服3个月。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水煎服,日1剂,同时服用胶囊,肝功能正常后再单服胶囊6个月。 方解对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认识:一为血热,二为肝郁,三为血滞。所以本方以大剂量的生地清热凉血,兼养肝阴;虎杖、半枝莲清肝解毒,兼以凉血;香附、...
-
大便次数多,大便夹有粘液,结肠粘膜炎,祛湿清肠汤给予调治
赵某,男,51岁,广州人,公务员。 患者因为“大便次数增多,伴有粘液反复发作三年”而就诊。患者自2005年5月至今,每天早晨起床大便约三次,有粘液,无腹胀腹痛。肠镜显示:1结肠多发性息肉;2升结肠病变性质待定。病理示:1慢性粘膜炎,2结肠粘膜炎。患者还有多年痔疮病史。曾在多间医院诊断为结肠粘膜炎,经过西药及中成药治疗后,效果欠佳,遂求治。患者于2007年5月30日来广州市华侨医院中医科门诊,当时的症状主要是晨起大便2-3次,每次大便都可见到粘液,无脓血,无腹胀,无腹痛,有痔疮出血。舌质...
-
便秘运动清肠法 按摩清肠法 饮食清肠法
观医院门诊病人症状千奇古怪,如口气重、咳嗽经久不愈、面部黄褐斑、痤疮、脓点四处开花、疮疡久不愈合等,究其原因,与肠中积便有很大关系。 便秘导致体内毒素沉积,已经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便秘首先与厚腻饮食有关,有些人无辣不欢,常食酸菜鱼、辣子鸡等多盐厚腻的食物,肠胃积热后,耗伤了津液,慢慢肠道干涩燥结;有些人喜欢吃寒凉生冷,如柿子、海鲜,耗伤阳气,阴寒之气聚集体内,凝积了肠道。其次,便秘与情志不畅和缺乏运动有关。现代人压力较大,常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容易导致大肠气机郁滞。 日常生活中,时时会产...
-
饮茶清肝 防治肝病
肝病患者可以喝茶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茶能清热解毒,茶中的儿茶素能防止血液及肝脏中胆固醇以及中性脂肪的积累.因此饮茶能够清肝。儿茶素还有利于肝脏对烟、酒等的解毒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茶中的某种儿茶素已经被国外研制成肝脏保护剂,对慢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防治功效。另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那么肝病患者饮茶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应注意适时适量,一般在饭后 1小时内不要饮茶,因为此时饮茶会冲淡胃酸,减弱对正餐的消化吸收。其次在空腹时宜少饮或不饮茶,茶水也不要太浓,全日茶水总量不宜超过 1000...
-
乙型肝炎 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
赵某,男,30岁,公务员。 患者于3年前患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纳减,倦怠无力,症情不见好转,形体日趋消瘦。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遂来求诊。 刻诊:面色晦滞,胁痛纳差,口苦溲黄,齿龈渗血,夜寐梦多。脉弦大,苔黄腻,舌质殷红。触诊肝大肋下1.5厘米,剑突下4厘米,质地Ⅱ度,脾可触及,压痛(+)。 此证为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司,迁延日久,进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先宜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药用龙胆草、茵陈、苦参、柴胡、生大黄、山栀、黄芩、当归、生地...
-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清络饮方解
单兆伟,1940年生,江苏南通人,首届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后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习,长期从事脾胃病的证治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主要论著有10余部。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赤芍10克,炒白芍15克,当归10克,炒薏苡仁15克,炒扁豆10克,炒山药10克,仙鹤草15克,石榴皮10克,炒黄芩10克,炒枳壳10克,生甘草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