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 第9页
-
乳腺小叶增生 舒肝软坚散结
乳房囊性增生,又称乳腺小叶增生,多发于30~45岁之间,中医谓之“乳癖”。乳房的四个象限均可发生,包块为樱桃至核核大小,触之坚韧有囊性感,推之能活动,与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时常有较为明显的胀痛感,属非炎症性病变。临床观察本病贯发于平日心情不畅、忧思多虑或性情急躁、肝气不舒、胸胁胀满之人,乳房包块常随情绪变化而消失。肝郁气滞,日久可致乳络阻滞,聚而成结。临床验之,治疗此病用舒肝软坚散结之法,获效较好。 方药: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枳壳6克,赤芍15克,半夏...
-
乳腺增生宜重用牡蛎
牡蛎,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有软坚散结之效。笔者近年来重用本品治疗乳腺增生多例,收效颇佳。 患者丁某,女,32岁。患者自述1年前顺产一女婴,在哺乳期间因家庭琐事与人争吵,遂觉胸闷气短,乳房胀痛。因在哺乳期间怕服药对孩子有影响未予理会。2月前停止哺乳,近因遇烦心之事,症状加重,特来求诊。刻下症见:双侧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善太息。触诊发现双侧乳腺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明显、2~3厘米的肿块。乳透提示:双侧乳腺良性增生。证属肝气郁滞,痰瘀内阻。治疗应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牡蛎40克,柴...
-
乳腺增生病“乳癖”病因病机继发病因
乳腺增生病,中医学称之为“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而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随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初潮早、低胎产状况、大龄初孕和绝经迟的妇女为本病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改变而变化。 病因病机 1.原发病因...
-
治乳腺增生方
处方:柴胡、青皮、郁金、丹参、鹿角霜各10克,山慈菇、半枝莲各6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加减:心烦易怒口苦加丹皮、栀子各10克;肿块明显加玄参12克;失眠多梦加炒枣仁15克,远志3克;月经少血块多加益母草15克。桃仁、红花各6克;头昏乏力心悸者加茯苓、龙眼肉各10克;腰膝酸软,少腹冷痛者加杜仲10克。 主治: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 疗效:治疗80例,治愈34例(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3个月不复发);显效43例(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房疼痛消失);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
治疗乳腺增生组方
【简介】乳腺增生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组成】药用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30克,当归、瓜蒌、丹参(后下)、夏枯草各15克,赤芍、山茨菇、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2克,柴胡、玄胡(研冲)各9克。病程较长加王不留行、牛膝、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土鳖虫、水蛭;硬结难消加皂角刺、桃仁、浙贝母、玄参。 【制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服。 【用法】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3周为1个疗程,至疼痛...
-
自拟增效调经丸方剂临床应用
地黄10克,当归6 克,党参10克,炒白术 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 克。水煎服或按剂量比例成丸剂。此方有补肾培本,养血调经功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随加减: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而致月经后期者加桂 随加减: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而致月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者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 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
-
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
乳腺增生、乳腺癌,这些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的名词,却又是残酷的现实。最新医学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近2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及恶性肿瘤,成为危及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并且其发病率目前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乳腺增生作为乳腺肿瘤的早期,恶变率相当高,目前在卧果25岁以上的妇女中大约有70%的人患有乳腺疾病。而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症最为常见。虽然引起乳腺癌的病因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有乳腺增生恶变而来,该病发生在成、中老年人身上,得了乳腺病,并不可怕,只要经专家科学详细的诊断治疗,是完全可能减少或阻止乳腺癌的发生,...
-
治乳腺增生病(乳核肿痛)方
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 处方与用法:柴胡、香附、白芍、丹参、王不留行、白芥子各 12克,海藻、当归各10 克,白花蛇舌苹、黄芪各15克,每剂服2日,水煎服,经期停服,1 个月服10剂为1个疗程。并可加用外用法:黄体酮20-60毫克,用其药液浸湿药棉,局部外敷,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每5天换药1次,也可直接将药...
-
乳腺增生 10剂可治愈
如发现乳房有界限不清的粗条索状肿块,质韧、稍硬、有压痛,与皮肤及深部组织之间无粘连,可推动,即为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或乳核。本病多由过度郁怒、忧思而致气血痰湿郁乳络结聚成核。可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的“消癖汤”治之,一般服药10余剂即可治愈。药方如下: 柴胡15克, 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全瓜蒌20克,川贝母10克,茯苓20克,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穿山甲10克,丝瓜络30克。水煎两遍调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在治疗的同...
-
白带增多症_中药方集
白带是指妇女在青春期、月经前期或妊娠期,从阴道中排泄出的少量无臭异气味的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如果妇女在经前期或妊娠期、青春期带下量多,颜色深黄或淡黄,或混有血液,质粘稠如脓或清稀如水,气味腥臭,称为白带增多症,是妇女生殖器官炎症或肿瘤疾病的先导。 1.黄荆子治白带增多 [配 方] 黄荆子35克。 [制用法] 炒焦为末,空腹酒服6克。 [功 效] 治白带增多。 2.白胡椒治白带增多 [配 方] 白胡椒30粒,银杏25粒,母丁香25粒,雄黄3克,白牡丹1个,石榴皮 5.4克,麝香1.8克,海螵蛸5.4克。 [...
-
治疗骨质增生中药八珍汤
张某,女,57岁。颈、腰椎酸痛不适,四肢麻木胀痛,遇风寒湿及劳累后症状加重10个月。经X线摄片诊断为颈、腰椎骨质增生,经注射骨宁、复方当归、维生素B1、B12,口服壮骨关节丸、骨仙片、骨刺片、颈复康、腰痛宁、芬必得、甲钴安等中西药物,外用痛瘀消神袋、麝香壮骨膏,疗效均不明显。查见患者形体瘦弱,面色萎黄不泽,少气懒言,自述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健忘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血俱虚,筋骨失养,兼感风寒湿邪所致。治宜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佐以祛风散寒。方用八珍汤加味:当归15克,白芍30克,熟地30克,川芎...
-
自我按摩可预防乳腺增生
据统计,我国约75%左右的育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有3%的非典型增生会发展为乳腺癌。中医认为该病属于乳癖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或者劳倦内伤,肾气不足,不能化生天癸,冲任失于灌注导致。该病的发生和肝、肾经和冲任二脉有着密切关系,属于一类虚实夹杂的病症。积极预防至关重要。 自我按摩可预防乳腺增生,主要选取肝经、肾经和任脉上的穴位施术。 摩乳:双手掌分别在双侧乳房周围做环形摩法,左右各100次。 擦斜肋:双手分别置于双斜肋部,也就是肝经部位做快速的擦法,约6...
-
二陈汤擅治痰饮诸症 双乳增生案 肉瘿案
《和剂局方》二陈汤治疗“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由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五钱组成。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二陈汤中半夏辛温,性燥,功专燥湿祛痰,和胃降逆;橘红理气燥湿,芳香醒脾;茯苓淡能渗湿,使湿从小便而去;生姜降逆化痰,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降逆止呕,使气机宣畅而胀满除,并能制半夏之毒;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痰去而肺气不伤;甘草调和诸药...
-
乳腺增生饮食预防 生活作息调养
每年单位体检,很多育龄女性查出乳腺增生。对于这一结果,有的女性认为问题不大,不用管它;但也有女性很紧张,特别是听说过身边有同事查出乳腺癌的,会更焦虑。乳腺增生,这个诊断到底提示了什么?是乳房真的出了问题吗?到底需不需要治疗?会不会恶化成乳腺癌? 解 读 生理性增生不用怕 病理性增生防癌变 郑虹已经有好几年查出乳腺增生了,但除了偶尔有点胀痛外,似乎没什么大碍,所以一直没太在意。最近单位体检,又有同事查出乳腺癌。她有点担心,不知道乳腺增生到底有多严重?会不会有一天也恶变成乳腺癌?在医院乳腺科,她向医生...
-
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经验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 起的散在病变 [1 ] , 可出现诸如颈部肿块、 颈部胀闷、 咽有阻塞感或伴有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 亦有无临 床症状者 [2 ] 。女性较男性常见,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 是良性增生或胶质性结节 [3 ] , 本病属于中医“瘿瘤” 范畴。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 乳 腺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 缔组织的生长 [4 ] , 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及 出现肿块, 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 相关 [5 ] , 其发病...
-
治足跟骨刺 骨质增生方
治足跟骨刺方 川芎45克,研为细末,分别装在3个薄布袋内,每袋15克左右。将药袋放在鞋内足跟疼痛处,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换过的药袋晒干后可再用。一般7天后疼痛明显缓解。 治骨质增生方 生麻黄、制马钱子各20克,乳香、没药各30克,冰片10克,小米(炒焦)20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分数次外敷患处,以干净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更换1次,至愈为止。(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治水土不服方 陈茶叶、台乌药、谷芽、厚朴、神曲、枳壳、山楂、陈皮各6克,泡水代茶饮,可缓解水土不服引起的腹胀、腹泻、食欲不...
-
骨质增生中药敷治
骨质增生为中老年常见病,常常疼痛难忍,导致行动困难,且顽固难除,令患者本就体弱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下面介绍一则民间有效的中药外敷经验方,效果甚佳。 方法:取川芎500克,山柰100克,陈醋 (或白醋、醋精均可)500克,将川芎、山柰两味药混合一起打成粉末备用。每次取药粉约 50克,用少许醋调和,揉搓成面团状,再用透气性好的纱布包裹两层,做成药布包,放在锅里蒸约5~6分钟,取出将药团摊开,趁热 (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敷于骨质增生处,纱布包扎固定,外面可再垫上一层塑料,以防药水渗出污染衣裤。敷2个小时后解开,让敷处透...
-
治疗骨质增生的偏方
现代医学对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仍局限于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费用高,疗效又难以保证,患者多年老体弱多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一般人不愿接受,而以激素、消炎痛为主的保守治疗只能一时缓解疼痛而已,停药即发。 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本病的偏方: 1.取狗骨头150克,砸碎炒黄,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后用生姜蘸酒擦患处,每日3次(最好同时喝此酒30-50毫升),连用半月可治愈。 2.用川芎末6-9克,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将药末加老陈醋调成糊状,然后混入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随即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