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第18页
-
产后常见病调养 中医辅导产后保养
中国的传统非常重视产后保养,考究坐月子,但坐月子的办法很多都是老一辈传下来,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新手妈妈及家庭成员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将信将疑者居多,因而急需一种威望的说法来辅导产后保养。 恶寒身颤 羊肉补身助阳气 恶寒厌恶、身体发抖、发热口渴,有许多产妇在生下孩子后会呈现类似的症状。一直以来大部分的人以为这是产后伤寒。明代名医傅青主关于产妇所呈现的这一病症加以辨证分析,得出产妇之所以呈现这种症状,是因为气血两虚、正不敌邪所造成的,能够吃一些有益于补气养血的补阳类食物,比方羊肉。...
-
经行情志异常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
金季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著名妇科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金季玲教授从医40余年,医术精湛,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经行情志异常是生育年龄妇女中较常见的病症,指每值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其确切病因现代医学虽尚未定论,但多认为与黄体后期雌孕激素撤退及黄体后期循环中类阿片肽浓度异常降低有关。西医多采用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但临床效果不显,且患...
-
治疗子宫肌瘤余常用加味桂枝茯苓丸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属于中医的癥瘕范畴,其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并发症。有的肌瘤小、生长缓慢,无症状终生未被发现。由于近年来B超的广泛应用,许多患者在正常查体发现,本人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失去正常周期,腹部出现包块,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不适,白带增多,一旦感染坏死可有大量脓性白带,如溃烂坏死,出血时有血性白带,有恶臭,且有阴道排液。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潴留、尿失禁。压迫直肠,可出现大便不畅,阔韧带或巨型宫颈肌瘤压迫输尿管可形...
-
类风湿患者的日常调护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关节疾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须突出医患结合,发挥日常饮食和情志调理作用,并帮助患者坚持功能锻炼促进康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类风湿科学术带头人周祖山就此做了系统介绍。 周祖山创立发展类风湿病周氏综合疗法,既扶正又祛邪,扶正时强调药补与食补相结合,在患者饮食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分析说,患者长期患病,加上食欲减退,很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和乏力,特别是后期长期低热、肌肉萎缩;另外长期服用消炎、抗风湿类药,可诱发胃肠道疾病和消化...
-
骨关节炎常做3个动作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表现为走路时疼痛.关节有响动、肿胀、僵硬。甚至弯曲不能伸直。常做3个动作,有助于这些症状的缓解。 ①伸展动作:患者仰卧,健腿屈曲,患腿放在枕头上,收紧股前方肌,使膝压向地板,从小的压力开始.逐渐使压力达到最大,然后再使之减轻,重复进行锻炼。 ②内收动作:仰面坐在地板上,双上肢向后支撑,双膝伸直,双膝下方垫一枕头,两膝间也夹一枕头,双膝向内同时挤压枕头。在保持这种挤压的条件下.再收紧股前部肌肉,使双膝同时下压膝下方的枕头。 ③直腿抬高:仰卧,屈双膝,患侧下肢屈髋伸膝,做直腿抬高。...
-
常见腰腿痛自我巧按摩
腰腿痛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很多人都选用药物治疗。其实治疗腰腿痛,中医按摩有很好的疗效。中医按摩能调理机体气血阴阳、疏通气血、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还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改善皮肤、肌肉的血液供应。适当按摩配合药物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几种简单的腰腿痛自我按摩方法,具体如下: 按命门穴:站位或坐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按住命门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用力按住该穴至感觉有点酸胀,然后揉动数十次。 揉肾俞穴:体位同上。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肾俞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即命门穴的外侧约...
-
日常食物 缓解关节炎病情
深秋时节,天气转冷,许多有关节炎的患者会感觉关节隐隐作痛。除了常规治疗外,这里为患者推荐了五种日常食物,对缓解关节炎的病情大有帮助。 大豆制品 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和钙,除了能保护心血管外,其强健骨骼的作用可以跟牛奶相媲美。不少亚洲人都有乳糖不耐症,因此,豆浆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牛奶的最佳替代品。关节炎患者常吃大豆制品,对缓解病情也有帮助。 甜椒 一个绿色甜椒所含的维生素C是人体每日所需量的两倍,而红色和黄色甜椒所含的维生素C更多。此外,甜椒也是维生素B6和叶酸的极好来源,这些维生...
-
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 外敷方
生栀子粉外敷,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活络、抗炎、抗渗出之功效,治疗各种跌扑损伤、急性挫扭伤后局部肿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患者,每每使用此方,均获佳效。 使用方法:将生栀子打碎成粉末,加入等份发酵好的面粉,再将白酒、蛋清按1:1的比例配好,用以调拌栀子粉至匀浆糊状,敷于肿痛处。敷药厚度约5毫米,边缘超过肿痛范围5毫米,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同时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尽量制动休息。每12~24小时更换药物1次。一般治疗1次后,肿胀疼痛明显缓解,2~3天,肿胀消退。 典型病案 袁某某,女,28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