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第22页
-
心律失常喝紫米粥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心悸、周身乏力、易疲劳、情绪不稳,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出现行走困难等。由于上述症状与青壮年的表现有所不同,加之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故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以下是防治心律失常的药膳两款,可供患者选用。 龙眼紫米粥:龙眼肉15 克,紫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紫米加水适量熬成粥,快熟时加入龙眼肉及冰糖,再煮 10~15分钟即可。温服,每日1 次,1周为1疗程。具有安心补、定魂魄、敛汁液的功效,对气血不足或受惊吓所敛的心律失常,有定志安神作用。体内有火...
-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食疗汤方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每分钟小于60次,或心率慢、跳动不规律的一种病症。 一、食疗 1.桂心人参蒸羊心:取市售中药桂心、红参各5克研为细末,入羊心(或猪心),蒸熟食用。红参大补元气,桂心温通心阳,羊心养心安神,共奏温补心阳之功。 2.桂皮粥:取桂皮6克,煎汤取汁,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可适当加入龙眼肉、核桃仁,以增强温补心肾之作用。 3.栝楼薤白米酒汤:取栝楼12克,薤白9克,米酒适量,共煎取汁,分次饮用。栝楼能利气散结化痰,薤白行气止痛,通阳散结,更用米酒开痹通阳,助其药势。 ...
-
陕西名医治心律失常方
陕西名医治心律失常(气滞血瘀)方 处方:丹参、鸡血藤、党参各15克,元胡、红花、麦门冬、五味子各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胸闷憋气,心悸怔忡,舌质红绛或暗红,舌苔白,脉弦结。 陕西名医治心律失常(心阳不足)方 处方:桂枝、炙甘草、丹参各6克,茯苓、党参各12克,熟地、麦门冬、五味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养气,活血养心。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心阳不足型。...
-
常活血可防寒邪伤心脏
每年入冬后,各地医院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就医的老人就明显增多。在中医看来,这与老人的心脉已被寒邪侵害有关。 中医认为,冬季的主气为寒,冬季也是一年之中寒邪最重的季节。寒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若天气阴寒太盛,人体阳气太弱,加之居住的环境寒邪较重,自然易被邪气侵袭而导致疾病。寒邪较重的环境主要是指:住宅靠近树林、水塘、河道,或小区(房屋)相对处于地势低洼处、居室处于阴面、空屋老宅、室内被高楼阴影遮挡、屋里常有背阴的穿堂风等等。 根据中医临床观察,寒邪在冬季危害尤其巨大。早在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
-
十味温胆汤治心律失常
赵某,女,63岁。因心中悸动不安2年就诊。该患者于两年前受惊吓后出现心中悸动不安,时休时止,坐卧不宁。每于夜间、受惊吓后症状加重,夜寐差,易惊醒。平素胆气怯,易惊恐,不能独处。曾于多家医院心内科就诊,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曾口服心律平、心得安、稳心颗粒等药物,症状稍有好转,停药症状反复。刻诊:面色淡黄无华,神气虚馁不振,少气懒言。问之则曰心中空豁难以稳持,时感悸动,二便饮食尚调。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浮缓无力结代。诊为心胆虚怯,痰气扰心证。处以十味温胆汤加味。处方:竹茹10克,枳实12克,法半夏10克...
-
宽胸养心 朱辉军治疗心律失常
名医治心律失常(心气不足)方 处方:炙黄芪20克,桂枝、茯苓各10克,酸枣仁、五味子、炙甘草各1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补阴,安心宁神。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心气不足型。症见心悸,气短,倦怠,头晕,舌淡,脉结代细弱。 专家点评:心气不足型常见于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病例。而且未见器质性心脏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可以经过多种原因诱发。包括过劳、酗酒、咖啡因等。在辨证施治时首当其冲要减免诱因刺激。保持明朗心境,减少周遭环境的不利诱发因素后再结合中药辨证施治。 创方...
-
高血压中医常用简便验廉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简便验廉的中药泡茶、穴位按摩、练功等防治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泡茶 菊花茶:用杭白菊泡茶饮用,每日3次,每次3克左右。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可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槐花茶:槐花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用开水浸...
-
防治心绞痛心律失常 自疗按摩
压内关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先向下按,再作向心性按压,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同时可配合震颤及轻揉;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各10次,然后紧压1分钟。心绞痛甚者,可加按心俞、膻中穴,以宽胸理气止痛;气急,胸闷者,可加按肺俞、定喘穴,以宣肺降气;脉微沉细者或慢性心衰浮肿者,可加按复溜、阴陵泉穴,以利水消肿;阳亢者可加按合谷、太冲穴,以平肝潜阳。 抹胸以一手掌紧贴胸部由上向下按抹,两用手交替进行,按抹4×8次,按摩时不宜隔衣。...
-
常用中成药治胃炎
这里介绍一下中成药治疗胃炎的方法,以供大家采用。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尤适宜脾胃虚寒所引起的慢性胃炎。成人每次3粒,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北沙参、干姜等,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者。 胃舒冲剂:主要成分为苏梗、 香附、香橼、佛手等。肝气 犯胃引起的慢性胃炎,症见胃部胀痛、痛窜后背、气怒时痛甚,喜嗳气、大便不畅者,最适宜用本品治疗。成人每次15克,每日 3次,15天为‘疗程,可连...
-
慢性胃炎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
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有年,每每感慨老师临证处方循规蹈矩而又不落俗套。表里先后,这一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在老师的处方中反复体会,又是一番滋味。 案例 冯某,女,52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近1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诊见:时有胃痛、胃脘痞满、灼热,呃逆,腹满,大便2日1行。左耳耳鸣,口疮屡发,口干喜饮,饮则小便,大便不调,后背不舒。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腻,脉沉弦。证属阳虚饮停,治以温阳化气,五苓散加减。处方:猪苓1...
-
沈舒文教授治眩晕综合征常从风痰论治
眩晕综合征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者平衡感觉障碍的疾病,表现为感觉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同时出现视物眼花或眼前发黑等现象。眩晕综合征分为前庭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类。眩晕综合征多发于青年人和老年人,临床多见,门诊占相当大的比例,占内科门诊人数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人数的15%,占老年科门诊人数的80%以上。 沈舒文教授治眩晕综合征常从风痰论治,认为本病多为脏腑失调,风痰内动所致,以标本辨虚实,脏腑失调为本,风痰内动为标。在本...
-
经常失眠 几款适合食用的药膳
凡以助眠安神中药配伍各种食物,经过烹调,制成的菜肴,就是助眠药膳,或称助眠菜肴。食用助眠药膳,来改善心身状态,消除失眠症状,调节睡眠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人应对失眠的合适方法。现介绍几款适合失眠患者食用的药膳。 1.桂圆童子鸡 原料:光童子鸡1只(约1公斤),桂圆肉20克,料酒、葱、姜、盐各适量。 制法:把鸡从腹部处开膛后,挖去内脏,洗净,切块,放入沸水锅中汆一下,以去血水,捞出洗净;桂圆肉亦用清水洗净;将鸡放入蒸钵或汤锅,再放入桂圆、料酒、葱、姜、盐和清水,上笼蒸l小时左右,取 l出葱、姜,即可食用。...
-
神志失常 话语如狂手足舞动 以小柴胡汤立方
近日整理家父医案,分门别类,细心品味,发现上世纪70年代所载“热入血室”案,很有临床实用意义,故记录之。 案一 李某,女,21岁,1972年3月初诊。 家人陪诊,见其神志失常,话语如狂,手足舞动,并有惊恐不安之象。家人云:3日前患外感,发热恶寒、达39.5℃,始有心烦意乱,如见鬼神,惶恐不安。当地医院诊为精神失常,服药罔效。近日更是病情加剧,口渴思饮。细问病史,知患者发热恶寒时,正值月经来潮,诊得六脉弦数,舌红苔黄。故此断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立方。 组方: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10克,...
-
临床常应用中成药治疗头痛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受过头痛的困扰。头痛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从位置看有偏头痛、头顶痛、前额或枕部痛,从性质看有胀痛、钝痛或刺痛。头痛时不少人还会同时伴有发热、头晕目眩或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认为,头痛有实证和虚证之别,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以及头部器官或临近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在治疗上,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治疗,实证泻其实,虚证补其虚,从整体上用药遣方,充分利用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补其不足而泻其有余,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笔者临床常应用中成药治疗头痛,不仅疗效...
-
香蜜膏毛德西常用此方舒肝解郁
香蜜膏系郑州市名老中医郭绍汾先生的经验方。他善于治疗疑难杂病,对《本草纲目》中的方药及民间验方知之甚多。河南中医学院毛德西教授曾随其侍诊抄方,亲眼见他用此方治愈数例神经衰弱的病人,效果出乎意外的好。后毛德西也常用此方,现介绍如下。 方药:核桃仁50克,黑芝麻50克,小茴香粉15克,冰糖30克,蜂蜜适量,香油适量,牛奶适量。 加减运用:失眠,加酸枣仁粉30克;心烦,加朱砂5克;郁闷不语,加石菖蒲30克;语无伦次,加羚羊角粉30克。 功效:养心安神,补肾健脑,解郁润燥。 主治:脏躁、神经衰弱、抑郁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