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第2页
-
江杨清辨治久泻学术思想及经验
久泻,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缠绵难愈,影响水谷精微运化转输,严重影响健康。笔者侍诊于侧,见江杨清教授治愈久泻患者众多,故对此经验作一总结,以飨同道。 辨病因、病机及脏腑 江老认为,久泻的病机有四大特征:一为多兼湿邪为患;二为多见脾虚或脾(肾)阳虚;三为寒热虚实并见;四为肝木侮土。前者为邪实,二者为正虚,三者寒热虚实错杂,末者属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其中脾胃气机之升降乃运化功能之关键,更为整体气机正常运转之枢纽,脾之清气不升而下陷则可为泄泻,故从他脏治泻亦应兼顾脾胃气机之升降[1]。把握住如上特征和标本主...
-
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
林丽珠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浅析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之 一。祖国医学主要将大肠癌归属于“锁肛痔 ” “脏毒” 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起病隐 匿, 早期症状不明显, 肿瘤进展迅速, 确诊时多数患者 就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治疗困难, 预后较差, 因而越来 越多的肿瘤专家投身于大肠癌诊疗的研究。林丽珠教 授作为国内著名肿瘤专家, 30 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 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
-
李佃贵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常用对药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独特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学术思想 治疗脾胃,首倡浊毒 古代医家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病因的认识多以《内经》所论为本,不外乎情志失调、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他脏传变等,而对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不外乎正虚( 脾阴、阳虚、胃阴、阳虚、脾气、胃气虚) 、邪实( 气郁、血瘀、痰湿、湿热) 或虚实夹杂三个方面。而浊毒不但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李佃贵...
-
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运用
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孔伯华先生家学深厚,颖悟非常,一生治病救人、传承医道,他广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医理探究,凝结出宝贵的学术思想。我辈若能善加领会,如高擎灯火,临证逢疑难危重,亦可暗夜洞明。本文谨以病例两则,浅述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中的运用。 治病在于认证,认证先辨阴阳 谈及治病理论,孔伯华先生有言曰:“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可。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rdqu...
-
陈士铎关于消渴学术思想探究
陈士铎,字敬之,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人。陈氏平素好学,广泛访求名医,博采众家之长,治病多奇中,一生著作较多,但大部分失传。陈氏在继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重视辨证,治法方药均有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广为后世推崇。本文基于《辨证录》[1]、《石室秘录》[1]、《辨症玉函》[1]、《外经微言》[1]中有关消渴的认识,参考《本草新编》[1]中关于药物的详细阐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色3个方面,全面分析陈氏关于消渴的认识,以期为消渴病的临床诊治有所帮助。 1 病因病机 1.1 《辨证录》...
-
岳美中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
岳美中(1900—1982),原名岳钟秀,字美中,号锄云,河北滦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早年攻读文史,25岁因患严重肺结核求医无效,乃发愤自学中医,以自救救人。行医于冀东、鲁西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唐山中医公会主任、唐山卫生局顾问、唐山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医务主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筹建时任筹备处门诊部内科主任,其后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内科副主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 岳美中较早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
石筱山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石筱山(1904年-1964年),原名瑞昌,字熙侯,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系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伤科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他幼承庭训、秉继家学,广撷博览、孜孜以求,于中医学造诣殊深,理伤续断尤著专长。在生前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承先启后,开拓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建树了完整的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我国著名的伤科流派之一。值此先师诞生110周年之际,特将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继承创新概况作一简介。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传承家学,创新立说 石氏伤科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创始人石蓝田,原系武林...
-
评侯占元教授中医发展战略学术思想
侯占元(1926~2003),河北省武安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1946~1947年在北方医学院六纵卫生部接受野战外科培训,1949年起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历任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助理医生、外科军医、军药股长兼手术队长等职。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等战役中,均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省军区直属门诊部主任助理兼内科军医。1953年退伍后,参与筹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参与成都中医学院的创办,并一直在该院工作。历任成都中医学院高级西医研究中医班副班主任兼教务科长、医学系主任...
-
董廷瑶的学术思想 儿科用药六字诀
董廷瑶(1903年-2002年),号幼幼庐主。著名中医临床家、儿科学家。1903 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少年时随父学医,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领悟颇深,常能引经据典临床发挥。熟谙《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儿科名著,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既精于儿科,又能旁及内科、妇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法则,成为“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一生行医80多年,诊疗上百万人次,精心诊治疑难危症,活人无数。他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广大儿童...
-
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
张锡纯对药配伍运用规律,或补润相合,温凉相调;或金石镇潜,敛正固脱;或气血双施,相须为用;或寒热并济,相互为用;或升降相因,升补相使;或同气相求,并伍收效;或酸平相合,敛补建功。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颇多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实令后学效法。 张锡纯先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实践医学大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张锡纯对于药性、药效的研究,躬身实践,亲尝屡试,所以遣方用药,敢破窠臼,屡开先河,而且对于对药的运用,更是别出心裁,多有发挥,兹采撷于后。 补润相合 温凉相调...
-
胡希恕的学术思想 太阳病为表实热证
有同仁问道,在胡希恕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太阳病为表实热证,那么有无表实寒证?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付之笔端如下,以供讨论。 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八纲而言,表里为病位,阴阳为总的病性。因此,表证存在表阳证与表阴证。 表证皆有恶寒,为感受外邪所致。只不过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需要注意的是,从表面来看,似乎表阳证、表阴证是以发热恶寒、无热恶寒的寒热来判断,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根据证候的虚实来定。因为只有正气充实,正邪交争而发热恶寒;若正气虚,正邪不能交争,则表现为...
-
吴尚先中医外治法学术思想探析
吴尚先( 1806—1886 年)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清代外科医家,精心研究前人外治经验,并 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完成 《外治医说》 。该书融理 论与临床于一体,指出医者临证,须精辨详审, 然后遣用相应药物,疏滞宣通,使邪去正安,取 《子华子 》 “医者理也,理者意也; 药者瀹也,瀹 者养也”之意,旨在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理同法 异,且外治法禁制甚少,尤能补内治之不及; 以 对偶式的骈俪文体成书,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既便于诵读,又利于推广,故更名为 《理瀹骈 文》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