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70页

用 第70页

  • 双膝关节疼痛方用处方

    双膝关节疼痛方用处方

    【典型病案】   文某某,男,48岁,2013年12月4日初诊。   主诉 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月。患者既往有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史二年。经CT检查,诊断为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症状时轻时重。一月前因劳累受凉,疼痛加重,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行走困难,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求助中医。   结合患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嗜酒吸烟,喜食肥甘,形体丰腴,舌质红,苔白厚,脉滑,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脾气不足,肝肾受损,痰湿阻络,筋骨失养。治宜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化痰通络,舒筋养骨。方...

  • 龟鹿二仙胶的性味及功用 对症治疗骨关节炎

    龟鹿二仙胶的性味及功用 对症治疗骨关节炎

    龟鹿二仙胶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 “痹证” “痿证” 等范畴, 该病最 早记载于《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认为本病的病机是肝肾亏 虚、 长期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素问·痹证》记载: “风 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 ; 《素问·刺节论》记载: “病在骨, 骨重不可举, 骨髓酸痛, 寒气至, 名曰骨痹” ; 《素问·脉要精微 论》记载: &ld...

  • 脏腑风湿理论在四焦疾病辨治中的应用

    脏腑风湿理论在四焦疾病辨治中的应用

    论脏腑风湿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素问·痹论》指出痹病包括五体痹和五脏痹。 五体痹是 由于遭受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 邪气乘经脉之虚侵入五体, 壅 滞气血, 闭阻经脉, 根据闭阻部位不同而分为皮痹、 肌痹、 脉 痹、 筋痹及骨痹5种。 《素问·痹论》 : “五脏皆有合, 病久而不去 者, 内舍于其和也。 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 筋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皮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 。 与 五体相合的脏腑, 由...

  •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经验浅析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经验浅析

    叶新苗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 师, 浙江省教学名师, 浙江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主 委。 叶教授从医数十载, 学验俱丰, 善用针刀结合中 药治疗各类软组织疾患, 尤其在肩痛的诊治上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随叶教授学习、 临证, 受益 颇多, 在临床工作中予以应用实践, 屡获良效。 现将 叶教授诊治肩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以供同道借鉴。 西医正确诊断 叶教授认为, 正确诊断肩痛是治疗肩痛的前提, 他善于应用西医思维来诊断肩痛。 叶教授熟读《肌 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 及 《解剖列车》等西...

  • 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用药特色

    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用药特色

    丁甘仁外科医案内治用药特色初探 丁甘仁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 也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丁氏宗伤寒而重温病[1], 在其外科医案中, 很多奇险重久之病症记载精详, 不仅体现于其对家藏或传世的外科外治方药的运用, 在对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遣方用药中也独具匠心。本文将丁甘仁医案著作中收集的外科医案, 从辨证选药、论病选药、据症选药、常用药对4个方面探析其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用药特色。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来源《丁甘仁临证医集》[2]、《孟河丁甘仁医案》[3]、《丁氏百病医方大全》[4]中所载...

  • 治痹用药配伍特色探析

    治痹用药配伍特色探析

    气味作为中药属性的根基, 决定了其功用。 随着 中药愈来愈广泛地应用, 中药气味配伍的研究亦不 断深入 [1] , 辛开苦降、 辛甘化阳、 寒温并用等作为气 味配伍常见形式, 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证。 加强 气味配伍的研究, 更有利于从新高度、 深层次把握治 病规律。 痹证的病因病机, 多为风、 湿、 寒、 热等邪气相 夹杂, 痹阻经络关节,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是以肌 肉、 筋骨和关节等出现酸痛、 重着、 灼热, 或关节肿 大、 僵直、 变形为主要表现; 治法多以扶正祛风散寒 除湿、 调理阴阳为主。 古今医家...

  • 颈椎病如何预防和调养 可选用浮针疗法

    颈椎病如何预防和调养 可选用浮针疗法

    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手机、电脑使我们从自由自在的仰望星空、放飞“风筝”的“健康人”快速蜕变为“颈项强直”的“颈椎病患者”。颈椎病就像现代流行病一样正在“井喷式发展”,有人预计“21世纪将是颈椎病高发的世纪”。在我开始进行浮针治疗后,也接诊了很多颈椎病患者,年龄从中老年向青少年蔓延。因此,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医者和科普工作者,我不得不沉下心来,专心写一篇如何应对现代颈椎病...

  •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痹证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痹证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谢心军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医案1则精读 患者,女,60岁,2019年8月9日以“右手腕部疼痛、麻木8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手腕部偶有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程度呈渐进性加重,发作次数日渐频繁,并出现抓握时右手无力感,近期出现夜间痛醒、麻醒,未予重视;既往有右桡骨远端骨折病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史。刻下症:右手腕部疼痛、麻木,严重时麻木至指尖,活动受限,夜间明显,平素气短乏力,易汗出,面色淡白,夜寐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腻,舌底络脉迂曲...

  • 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 辨证用药经验

    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 辨证用药经验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最早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富贵阶层的人群中流行,因此有“帝王病、富贵病”之称。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名医别...

  • 祛瘀生新法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祛瘀生新法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祛瘀生新即通过祛除瘀积,疏通经络,促使 脉道通利,气血运行流畅,脏腑功能协调,化生 精气,以精气随气血运行全身,滋润濡养皮肉筋 骨脏腑等组织,促进新物化生,从而达到瘀去新 生目的的治疗原则。祛瘀生新在临床各科均有应 用,在外科中尤为重要,今就祛瘀生新在下肢静 脉性溃疡中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1 祛瘀生新的渊源与发展 《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提出 : “此攻 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 ”强调通过祛 除恶血来恢复正气 。《神农本草经》谓大黄 “主下 瘀血,...

  • 类风湿关节炎 运用中药“毒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运用中药“毒药”治疗

    临床常用乌头、附子、细辛、雷公藤等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通过科学炮制、合理配伍、适当剂量、科学煎煮等几个环节,可以减少毒性,增强疗效。把握原则,辨证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历节”、“痹证”范畴。目前,应用于RA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中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

  • 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 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

    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 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

    黄芪,又名北芪、黄耆等,为临床常用药物,主入脾肺二经,《神农本草经》载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岐黄学者吕文良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学验俱丰,在临床上常用黄芪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现将其使用黄芪的经验总结如下。 扶正祛邪 我国慢性肝病患者多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肝炎。许多医生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机为湿热疫毒内蕴,...

  • 巧用食疗 防冠心病

    巧用食疗 防冠心病

    巧用食疗 防冠心病 春季温差变化较大,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老年朋友们可饮芫荽根茶来预防。芫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可以促进心、脾二脏主血脉、主统血的功能,从而防止胸痹、心痛等心血管疾病。药理学研究发现,芫荽根中的皂甙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并防止细胞老化,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方法:芫荽根10克,洗净后水煎15分钟当茶饮用。每周3次,连饮 2周。 陆良宇 视网膜病 荞麦面防 眼睛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常吃荞麦面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荞麦面中含有丰富的...

  • 曹恩泽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

    曹恩泽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

    全国名中医曹恩泽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对肾脏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特别是对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有独特认识和见解。现将曹恩泽教授应用虫类药物辨治慢性肾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虫类药物及配伍特点分析 曹恩泽治疗慢性肾病常用的虫类药物从功效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类具化瘀通络功效,主要有地龙、全蝎、僵蚕、蝉蜕、水蛭和蜈蚣等;另一类则具补益固摄功效,主要有冬虫夏草、龙骨、牡蛎和桑螵蛸等。 化瘀通络类 全蝎,性平,味咸辛,具祛风通络、攻毒散结之功;《本草纲目》言“...

  • 用药茶治疗高血压

    用药茶治疗高血压

    在高血压的治疗上,虽然有许多药物对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疗效的特殊液体饮料。用药茶治疗高血压不但明显有效,还对身体起到一种特殊的强身健体作用。 决明子茶 原料:决明子10克,茶叶5克。 制作方法:将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取出,候凉。将炒好的决明子、绿茶同放杯中,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功效:此茶清凉润喉,口感适宜,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 荷...

  • 左振素治湿六法及临证方药运用整理

    左振素治湿六法及临证方药运用整理

    •不同部位之湿病,病情不同,各有特点,故立法处方各有不同。因此临证需熟知湿邪的致病特点,针对病因病机立法处方遣药。 •左振素治湿六法,选用的祛湿药物各有特点,但总体以健脾为纲,化湿为主,针对病位病性,选用不同的化湿方药。 湿之为病非常广泛,可及全身多脏器,涉及临床各科。不同部位之湿病,病情不同,各有特点,故立法处方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熟知湿邪的致病特点,针对病因病机立法处方遣药,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一方一法。 湿之为病,与脾有关,可及他脏。病位...

  • 张恩树运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阴水

    张恩树运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阴水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一般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中医的阳水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肾小球肾炎。 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 陈民藩运用内服外治法治肛裂

    陈民藩运用内服外治法治肛裂

    肛裂,中医又称“钩肠痔”“脉痔”“裂痔”,是肛肠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肛肠病中占20%,仅次于痔疮。肛裂是肛管上皮非特异性放射状纵行溃疡,呈梭形或椭圆形,长约0.5~1.0cm,好发于肛管后部,其次是前部,两侧很少,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分型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者可分七种,少者可分二期,临床三期分类法较为实用。一期肛裂:单纯性肛裂,肛裂初生,创面有联合纵肌纤维露出;二期肛裂:溃疡形成期,创缘隆起,有硬结,...

  • 中风先兆期临床常用方剂

    中风先兆期临床常用方剂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把脑中风的发生与发展分为三期三型论治,即中风先兆,中风期(闭症、脱症、闭脱兼症型),恢复期(阳虚型),根据各期各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均可取的较好的疗效。这里,我们谈谈对急性脑中风治疗的3个认识问题。   1.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我们认为,在CT诊断下,出血量25毫升以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这样的病情,这个时候,手术是首选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客观对待病情,不要强调保守治疗就是效果好。中医要采取“三不”原则,即不与西医争病人,不拖延手术时间,也不放弃中医治疗。手...

  • 自拟方治痛风 分标本执两用中 守病机辨证论治

    自拟方治痛风 分标本执两用中 守病机辨证论治

    全国名中医崔公让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执两用中”学术思想是其50余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执两用中”思想来源于古圣贤哲对自然、社会认识的深刻总结,是阴阳学说的拓展、五行学说的简化,其最早见于《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两用中”就是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矫枉而不过正,最终达到事物两端的平衡。 崔公让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遵循中医学&l...

  • 韦贵康伤科用药口诀

    韦贵康伤科用药口诀

    国医大师韦贵康现年84岁,仍坚持病房门诊带教。他讲课风趣,通俗易懂。今将韦贵康临床上讲的伤科用药口诀介绍如下(多数来源于广西民间用药口诀)。 四肢没有力,加点牛大力牛大力是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的根状薯,又名猪脚笠、山莲藕、大力薯等,是著名南药之一,传统药食两用品种,有南方“高丽参”之称。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现代本草纲目》等药学专著中,均有牛大力药性的记载:气味甘香,药性温和,具有壮阳、养肾补虚、强筋活络、平肝、润肺之功效。对腰酸腿痛、风湿病、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 常用食疗可降血压

    常用食疗可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经常吃玉米赤豆饭来辅助降血压。 玉米赤豆饭的具体做法是:玉米、赤豆、大米各50克。大米淘洗干净备用。赤豆、玉米放人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用文火再煮30分钟;然后把大米和已煮好的赤豆、玉米一同放入电饭煲内,加水适量,如常规煮饭:熟后可当主食食用。 此饭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常食的主食。长期坚持,降压效果明显。 何林茂...

  • 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举个典型病例来说明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患者秦某,男,35岁,山西人,平时高血压140~160/90~110mmHg,并有头痛、恶心等症,1999年1月28日因所牵毛驴受惊,头部着地面,突发神志不清,右半身不遂,左肢发抖,急送某院,查血压140/100mmHg,右侧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牙关紧闭,膝肘僵硬,四肢缩成背弓状,全身寒战,发抖。CT提示:基底节出血约20毫升,诊为脑破裂伤伴重度昏迷。   经专家会诊,施止血、脱水、抗炎、降颅压。每天大约输液2500毫升左右,吸氧、鼻...

  • 师瑞华运用理筋动髋法治疗内收肌损伤经验总结

    师瑞华运用理筋动髋法治疗内收肌损伤经验总结

    师瑞华主任医师为第4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长期从事中医推拿工作,提出“筋骨辨证、治筋为先、动静结合、经穴按摩、调肝为主”等独具特色的推拿学术思想,并由此形成相应的特色手法,如“师氏理筋手法”等。对于中医筋伤类疾患,师瑞华主任医师以“明辨病因、筋骨并重、辨证取穴”为治疗思想,以理筋顺筋、按动结合、近远端取穴相结合为原则,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笔者跟...

  • 尿血辨证论治 治则药用

    尿血辨证论治 治则药用

    全国名中医孙郁芝是对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等颇有研究,尤在治疗尿血方面独树一帜。尿血即尿中混有血液,或夹杂血块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在《黄帝内经》中又称溲血、溺血。现代医学定义的血尿(新鲜清洁中段尿10mL,转离心沉淀1500转,离心沉淀5分钟,取尿沉渣镜检,如果红细胞数目≥3个HP或牛包华氏计算盘≥8x106/L),属于中医尿血范畴,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尿路感染、结核、泌尿系统的肿瘤、血液病等,均可导致血尿,根据其定位不同,可将血尿...

  • 肋间神经痛用乌梅丸

    肋间神经痛用乌梅丸

      成某,女,37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主诉:患右肋痛3月余,痛时局部灼热,痛如刀割,伴心烦不眠。经当地医院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经服中西药罔效。现右肋部灼痛,心烦不安,纳呆,干呕,口干且苦,不欲饮水,小便短赤,舌胖,舌质红紫,舌苔黄腻,脉弦滑。   肋痛者必与肝气不舒有关,但观此患者,肝郁有热兼脾土不足,属肝横侮土之证,而成上热中寒、相互交杂结于右肋。治疗之法,当以辛开苦降解寒热错杂。   以乌梅汤立方加减:乌梅12克,黄连9克,黄柏9克,人参6...

  • 白细胞减少症如何用中药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如何用中药治疗

    我最近经常头晕,全身无力,上医院抽血检查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请问如何用中药治疗? 江苏大丰 赵 强 赵 强读者: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为 5.0—10.0x109/升,若持续低于4.0x109/升 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血液 病。 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分为原因不明 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 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 此病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ld...

  • 冬防“心痛”宜用桂枝

    冬防“心痛”宜用桂枝

    人冬后气温下降,老年人发生心绞痛的风险大增。桂枝加香蕉皮煎汤可预防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动脉血管狭窄和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所致。桂枝所含的桂皮醛能调节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香蕉皮含叶黄素,具有延缓老年人动脉硬化进程、防止动脉血管壁增厚、降低动脉栓塞发生率的作用。二者配伍对防治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的心绞痛效果尤佳。 方法:取桂枝6克,香蕉皮30克(切成碎块),加水500毫升,煎沸 10分钟后去渣取汁饮用,每周2次。张研 冬防“心梗”常饮姜汤 冬季是心肌梗塞高发期,此时喝碗热姜汤...

  • 肝病降酶中医诸方 清肝解毒降酶 降酶通用方

    肝病降酶中医诸方 清肝解毒降酶 降酶通用方

    肝病名家朱曾柏教授降酶诸方 清肝解毒降酶 1、 赤芍、连翘、大青叶、青黛、虎杖、五味子、黄连、蛇舌草、半枝莲、生牡蛎、芦荟、砂仁、甘草(青黛、黄连、芦荟,成人每日量不要超过0.3克)上药制成蜜丸,每天服2-3次,每次8-10克。每次同服乙肝散1克。本方适用于具有湿热见症患者。 2、 连翘、大青叶、蛇舌草、半枝莲、茵陈、土茯苓、生牡蛎、五味子、砂仁、厚朴、枳实、明矾、甘草、胆南星(胆南星,成人每日不要超过0.5,明矾、成人每日不超过0.3)。蜜丸,每日服2-3次,每次8-10克。本方适用...

  • 自身免疫性肝病 论治思路理气疏肝以助肝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 论治思路理气疏肝以助肝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同时兼有2项的重叠综合征。其主要发病机制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相关。目前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为主。本病在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病机证候分类多属于“胁痛”“积聚”“鼓胀”“黄疸”“皮肤瘙痒”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位的特点,能减轻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