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第73页
-
治疗胃炎常用的中西药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三种。治疗药物主要有中成药、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慢性萎缩性胃炎除外)等。慢性胃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胃酸过多或减少,因此患者最好就医检查确诊后予以治疗。 中成药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特别适用于胃凉隐痛、喜温喜按、稍食痛轻、食欲不好、怕冷、吐清水者,此为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胃炎。成人每次3粒,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
-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组成。其功效为疏散风寒,通络止痛。常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风寒头痛,日久不去或恶寒发热,头重头痛,鼻塞等症。陈宝贵教授治疗头痛也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 方解:川芎为头痛要药,其辛温香窜,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故...
-
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头晕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陈宝贵老师在临证中不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呕吐、胃痛等,还治疗眩晕、寒疝诸症。具体临证需灵活加减。如恶寒甚者加制附子,呕吐甚者加丁香、半夏,腹胀者加白豆蔻,吞酸者加海螵蛸,气虚甚者改党参为人参,血虚者加当归。举案如下: 病案1 张某,男,65岁,2008年6月初诊。患者诉头痛10余年,每遇天气变化或受凉后头痛加重,以右侧头痛为著,疼时有跳动感,头部怕凉。现时值夏季,患者仍头戴厚帽子,患者口淡,食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硬不调。曾多次查CT均无异常表现,西医诊断为神经性...
-
中风偏瘫 中医治疗用药心得
通经活络药 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
-
中风辨证分阶段用药经验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症见多端,变化迅速,病势重、病程长,危及生命,病死率、伤残率很高。中医中风病涵盖了西医的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真研究中风的发病机制,结合西医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和西医治疗脑血管意外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分阶段用药经验如下。 急性期 重视气的固脱,善用补气药 急性期关键是判断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脑中风。门诊或住院的应做急症的常规处理,密切观察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生...
-
心脏神经官能症用药 食疗方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呼吸不畅、乏力或心前区隐痛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心神不宁所致。下面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食疗方。 1.取鸡心3个,鸡苦胆1个。将鸡心煮熟,鸡苦胆焙干研面。吃鸡心、服苦胆,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 2.取羊肉50克,山药、红糖各30克,黄酒30毫升。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喝汤吃羊肉,每日1剂。 3.取红枣7个,枸杞子20克,鸡蛋2个,共加水适量煎煮,待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宜长期坚持。 4.取猪心1个,红枣10个。将猪心洗净,加红枣炖服,吃猪心喝汤。...
-
连用重剂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炎
张某某,男,72岁。2011年6月15日初诊。9年前患中风后遗症,生活尚能自理。常咳喘,2008年5月确诊为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炎,经检查发现右肺几乎全感染溃腐,左肺亦溃腐50%以上,已无法手术,只能胸穿排气引流解危。连续4年每4~5月份胸穿缓急。2011年5月做完第四次穿孔不到半月,骤现肺胸气胀饮满,甚至神昏窒息。院方束手。诊见患者头面四肢浮肿、苍暗无华,胸腹膨满,喘息耸肩,虽吸氧难解顽痰壅咽,不得平卧,舌质紫绛,有瘀点,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络脉迂曲,口唇亦紫,苔灰厚黄腻,逆气上冲,呃噎频作,饮食难下。...
-
用黄芪治虚性高血压
对于气虚型高血压,临床并不常见。但见之则较为棘手。因益气则恐血压骤然升高,反之则又不能治其本。然李士懋用黄芪配伍虫类药治疗气虚型高血压,确有卓效。 范某,男,44岁。2006年6月19日初诊。高血压已半年。药物控制在140/110毫米汞柱。头晕,阵发性胸痛,气短,汗多,左上肢麻,脉弦无力,舌可。证属阳虚气弱,虚风萌动。治宜益气温阳,佐以息风。生黄芪60克,炮附子15克(先煎),白术19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7克,当归15克,蜈蚣10条,全蝎10克。14剂,水煎服。嘱停西药。二...
-
老年人中风能否用人参
老年人中风能否用人参与中风患者的症状、病程进展、中风的种类有关。对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急性中风,若伴有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大小便闭、肢体强痉等症状,属中风闭症,治疗时应以开窍熄风为主,不宜用人参;若伴有眼合口张、鼻鼾息微、肢冷多汗、大小便自溢、肢体瘫痪、脉微欲绝等症状,属中风脱症,治疗时应以回阳固脱为主,要急用人参,而且剂量要比平时大。当中风患者清醒后,急性期已过,进入功能恢复期,若病人有气虚表现,可选用人参(每天小剂量或每周服3次,每次炖服10~15克)。当中风患者半年以后进入后遗症期,此时病人为本虚标实,...
-
巧用中成药治房劳咳嗽
房劳咳嗽多见于不注意节制性欲的男性。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中成药。 肺燥房劳型患者表现为咳嗽长期不愈、身体消瘦、干咳无痰、牵引胸胁部疼痛。治宜滋润肺阴、生津止咳。可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进行治疗,每次1~2 支,每日2次。 肺肾两虚型患者表现为咳声较低、痰黏如胶、口干咽燥、咳血潮热。治宜滋补肾水、润肺止咳。可选用麦味地黄丸进行治疗,每次9克(大蜜丸),每日2 次。 肾虚房劳型表现为偶尔咳嗽、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丝、夜间咳嗽较剧、低热盗汗、身体消瘦、腰膝酸软。治宜养阴清热、补肾止咳。可选用都气丸进行治疗,每次9...
-
中风患者能否服用人参
老年中风者能否服用人参与中风者的症状、病程进程、中风的种类有关。 对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急性中风,如当时伴有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这属中风闭症,治疗时应以开窍熄风为主,不宜用人参;如当时伴有眼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多汗、大小便自溢、肢体瘫痪、脉微欲绝,这是中风脱症,治疗应以回阳固脱为主,要急用人参,而且剂量要比平时大。 当中风病人清醒后,急性期已过,进入功能恢复期,如病人体征有气虚表现,可选用人参每天小量或每周服 3次,每次炖服10至15克。当中风病人半年以后进入后遗症期,这...
-
防治动脉硬化食用偏方
山楂茶防治动脉硬化 干山楂片10克,绿茶2克,同置于保温杯内,冲入沸水,盖上盖子约5分钟后,即可代茶饮服。能降脂降压、醒脑提神。 芹菜红枣汤防治动脉硬化 取芹菜300克,大枣10枚,一同放入水中煎煮,食枣喝汤,常服有效。芹菜煮水当茶饮用,有安眠降压的功效,对血管硬化、神经衰弱、高血压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黑木耳加葱蒜防治动脉硬化 将黑木耳用温水泡洗。葱、蒜各适量,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翻炒,再加黑木耳,调以盐少许,随量佐餐而食。 乌龙茶防治动脉硬化 取乌龙茶3克,槐角、冬瓜皮各18克,山楂肉15克,何首乌3...
-
缺血性脑卒中 可用单味中药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多为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所致。因此,“补气活血祛瘀”被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既可用单味中药,也可用复方制剂。 单味中药主要有活血化瘀和芳香温通两种类型,前者代表药物有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三七、水蛭、蜈蚣等,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促进纤溶,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后者代表药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另外,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山药、...
-
推荐服用生土豆汁稳血压
土豆汁治高血压简单有效,韩国著名的营养学专家金妍秀常向高血压病人推荐服用生土豆汁稳血压,因为她的母亲就有高血压,她建议母亲每天清晨空腹饮用生土豆汁,使血压得以稳定。 食用方法:将土豆洗净,去皮,用擦菜板擦成汁,然后加入酸奶混合即可食用。 提醒:不要选择表皮发绿、生芽的土豆。 专家点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张素革说,土豆中钾和钙的平衡对于心肌收缩有显著作用,能防止高血压。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预防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土豆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
-
四剂中药方 外用治头痛
中药方一: 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中药方二: 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中药方三: 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