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78页

用 第78页

  • 小儿哮喘方用小青龙汤

    小儿哮喘方用小青龙汤

      彭宝宝,男,3岁。2011年4月13日初诊。因反复咳喘1年,加重1天就诊。曾多次就诊于儿科,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其有过敏性鼻炎史,每因受寒及疲劳而发作哮喘。静脉用药、口服西药效果不佳。症见咳嗽,伴气喘,咯泡沫样白色稀痰,微有恶寒,无发热、无吐泻,察其舌淡红苔白,诊其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脉浮紧。此乃风寒之邪侵于肺卫,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内引伏痰所致气机升降不利,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加葶苈子:炙麻黄5克,桂枝8克,炒白芍10克,淡干姜6克,炙甘草6克,姜半夏10克,五...

  • 过敏性哮喘服用苏叶灵芝茶

    过敏性哮喘服用苏叶灵芝茶

    过敏性哮喘表现为鼾 (hou)喘.喉中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苍白。过敏性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 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多在夜间和凌晨发生,接触过敏原后症状加重。中医认为,过敏性哮喘多由肺脾肾三脏虚弱、又受到风邪侵袭所致,止喘宜采用疏风宣肺、健脾益肾的方法。 苏叶灵芝茶 苏叶10克、无柄赤灵芝6克、厚朴3克、茯苓10克(以上均可从中药店购买),加水煎30分钟后,分2—3 次服。每日1剂,连饮1周。苏叶和厚朴可宣肺、降气,无柄赤灵芝与茯苓具有补益脾肾、扶正化痰的功效。特别是苏叶...

  • 小儿咳嗽 对症应用食疗方法

    小儿咳嗽 对症应用食疗方法

      春季乍暖还寒,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近来随着天气变化,门诊的感冒咳嗽患儿也不断增多。但由于感冒咳嗽往往迁延时间较长,而婴幼儿年龄尚小,一味用止咳药,不仅会遭到孩子拒食,给患儿造成痛苦,还会引起诸多副作用。因此,当孩子发生咳嗽适当用药后,不妨对症应用食疗方法。   风寒咳嗽   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流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食疗方法   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

  •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剂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剂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价廉效验的祛痰剂,由橘红、瓜蒌皮、款冬花、茯苓、紫苑、生石膏等18味中药与适量蜂蜜制成的中药丸剂,有清肺化痰、止咳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咽干、胸闷等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可以用橘红丸。 只有当患者出现咳嗽痰多、痰黄稠、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等“热咳”表现,或者兼有发热、咽痛、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可选服橘红丸,热咳多见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而如果咳嗽时,痰色白,质清稀有沫,还有怕冷、小便清长、舌...

  • 用大蓟根治肺结核

    用大蓟根治肺结核

    肺结核常见咳嗽、胸闷、盗汗、消瘦等症状。大蓟性味甘凉,能凉血,止血,祛瘀,消痈,可用以治疗肺结核。 方法:取干大蓟根100克,水煎, 每日1剂,分3次口服。可同时加入瘦 肉50克,或猪肝30克煎服,效果更 好。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 见效,可续服第2个疗程,2个疗程未 愈者停药。 罗芬婷...

  • 阵发性咳嗽2月余 拓展经方应用

    阵发性咳嗽2月余 拓展经方应用

      对一则病案的讨论   张某,女,28岁。2010年11月25日初诊。阵发性咳嗽2月余。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大、小便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治以温化寒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3克,桂枝3克,干姜3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生白芍9克,五味子9克,生甘草3克。7剂,水煎服。   12月2日二诊:上方服1剂,咳嗽即明显减轻。现症见咽干、偶咳,舌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化寒饮佐以利咽...

  • 儿科小儿肺炎运用大承气汤

    儿科小儿肺炎运用大承气汤

    伟某,男,7岁。2001年5月初诊,五天前因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某市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用西药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数日好转。近五天来又发热、喘咳,午后尤甚,时有汗出,复用西药抗炎、止咳平喘无效,前来就诊。证见发热(口温40~C),喘咳,鼻翼煽动,喉中痰鸣,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有力,听诊其两肺有较多湿哕音及少量哮鸣音;大便五日未解,腹部胀满,小便短赤。辨证为痰热壅肺,津伤化燥。治宜通腑泄热、清肺化痰定喘。方用大承气汤加味:厚朴15克,芒硝5克(另兑),大黄、枳实、杏仁、贝母、桑白皮各10克。药尽1剂,大便泻下...

  • 肺病 常用中药配对方

    肺病 常用中药配对方

    人参配代赭石 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代赭石性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二者相伍,可以大补元气,引气归元,纳气平喘。张锡纯认为“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隔、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人参借代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基之”。常喜人参、代赭石同用:配伍生芡实、生山药、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苏子组成治喘息的“参赭镇气汤”,治疗&ldquo...

  • 夏令咳嗽用药宜解表化湿

    夏令咳嗽用药宜解表化湿

      夏日炎炎,天之热气下逼,地之湿气上腾,此时人之腠理疏松,时令咳嗽增多,其大致仍为风邪所伤,但多夹杂暑湿之气。如暑风袭肺,壮热无汗咳嗽,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前胡、桔梗、杏仁、桑叶。也可以豆豉易扁豆花,取其解表宣化之力,得汗热退,残余之热留恋,症见低热咳嗽者,可以青蒿易香薷。平素湿盛,外邪入里,与内湿相结合,每多暑湿蕴阻,肺胃肃化失司,常见咳嗽多痰,痰色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低热倦怠,胃纳少思,脘腹胞胀,宜于轻清疏肺之中,佐以清暑化湿之藿香、佩兰、六一散、青蒿、荷梗等,芳香宣化之时令药,使其外邪与暑湿各得分解。前人经...

  • 喉咙痒咳嗽怎么办 辨析用药

    喉咙痒咳嗽怎么办 辨析用药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临床中咳嗽就其病因多与肺有关,临证用药也多以清肺、补肺、肃肺、敛肺、温肺之品治之。   桑叶、菊花,疏风热而清肺热,桑叶较菊花性寒而止咳之功也强。   紫菀、款冬花有祛痰之功,治疗咳嗽痰中带血用之,其性温而不热,质润不燥,新久咳嗽兼宜,然款冬花止咳之功优于紫菀,而紫菀长于化痰。   贝母适用于肺虚久咳,痰火郁结为宜;杏仁无论新久虚实咳嗽,寒证、热证配伍均宜,当以寒证为多用,其特点可宣发肺气而止咳。   前胡既有宣肺之功,又有降气作用,与杏仁配伍则能...

  • 妙用茶叶巧治病

    妙用茶叶巧治病

    茶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是我国的国饮,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以清明节前后采收的嫩芽品质最高。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分为绿茶、红茶等。中医认为,茶叶性味苦、甘、凉,人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风热头痛,食积不消,小便淋涩等。 1.陈茗粥陈茶叶10克,大米100克。大米淘净。茶叶煎水取汁,加大米煮成粥服食,每日1剂。可消食化痰,清热止痢,除烦止渴,兴奋提神。适用于食积不消,过食油腻,饮酒过量,口干烦渴,嗜睡不醒,赤白痢疾等。 2.决明子茶决明子、绿茶各3克...

  • 巧用清咽滴丸

    巧用清咽滴丸

    清咽滴丸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咽痛、咽干、口渴、舌边尖红等急、慢性咽炎等症。此外,它的延伸治疗还可应用于:  1.治咳嗽 因咽痛、痒、干或外因刺激咽喉部引起的咳嗽。含服,1次4~6粒,一日3次。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咳嗽,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效果不明显。  2.治口腔溃疡 视溃疡面大小,酌情将此药置于溃疡面含服,每日用药3~4次。  3.防治感冒 感冒初起咽部不适时,也可含服,每次4~6粒,日服3~4次。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  4.防治中暑 预防一次1...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 六神丸新用法

    六神丸新用法

      带状疱疹:取六神丸5~10粒,以醋调涂患处,每日2~3次。   乳腺炎:内服每次10粒,每日3次,同时外用30粒,研细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静脉炎:由药液外渗所致静脉炎或局部坏死,用六神丸8~10粒,研碎以醋调敷。   荨麻疹:取六神丸适量,研末,用醋调匀,外敷患处,轻者一次,重者3次即愈。   扁平疣:局部消毒,将疣体表面角质层刮破,取六神丸数粒,研碎敷患处,胶布固定,5~7天即可结痂脱落而愈。   牙痛:取六神丸2~3粒,置于痛牙处,上下牙对咬约5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   哮喘:成人每次内服六神丸...

  • 治巧用食盐治疼痛

    治巧用食盐治疼痛

      坐骨神经痛:食用细盐1斤,炒热后加艾叶1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1日1次,连用5~10天。(盐可反复使用)。   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1日1次,连用1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文辑)...

  • 鱼刺卡喉用灵仙

    鱼刺卡喉用灵仙

    许多老人在吃鱼时,由于不小心,鱼刺卡喉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时人们习惯吞咽饭团、馒头来除鲠,往往适得其反,使得鱼刺更牢地扎入喉咙部,严重者可造成化脓感染。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可用威灵仙醋煎液来消除鱼刺骨鲠。 一般选用威灵仙30~50克,加1000毫升醋同煎汤半小时,不烫时口含药汁慢慢咽下,一般骨鲠均可消失。 威灵仙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性味辛、咸、温,具有软坚消鲠的作用,可促进食道平滑肌逆蠕动,使得局部肌肉松弛,促使刺入喉咙的骨刺脱出。和具有软化作用的醋一同煎液,其去鲠功效更佳。...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 冰硼散外用验方

    冰硼散外用验方

      冰硼散由硼砂、冰片、玄明粉、朱砂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传统应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疼痛、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临床发现它外用治病的新用途:   感冒鼻塞:冰硼散适量吹入鼻中,能使鼻黏膜肿胀消退,鼻涕分泌减少,鼻窍得通。   流行性腮腺炎:取冰硼散3克,用冷开水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外加纱布块,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一般用药3~5次即可见效。   痛风性关节炎:取冰硼散、硫黄软膏各一支,调匀,外敷于患处。   带状疱疹:取适量冰硼散,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一次,连用3~5天。   足癣(糜烂...

  • 老鼠药用方

    老鼠药用方

    竹木刺:取鼠胆1个,捣烂,在患处厚厚地涂一层,3-5分钟后木刺在肉内自出。青盲雀目:取新鲜鼠胆汁适量,过滤澄清,高压消毒后点眼,每天2次,连用5-7天。耳聋:①炮川乌6 克,细辛 6克,胆矾1.5克,焙干共研末,用5只鼠胆汁调匀,再焙干研细末,加入麝香 1.5克,取适量药末用鹅毛管吹入耳中,每日2次。② 取鼠腊适量,青盐5克,蚯蚓1条,一同和化,以药棉蘸捻滴耳中,塞之。老鼠咬伤:收集干鼠屎适量,研为细末,以芝麻油调匀,涂敷患处。烫伤:一、二度水火烫伤,取竹鼠脂涂搽其患处。小儿疳积腹大:鼠屎焙干研末开水送服。便秘:雄...

    精品偏方 2024-03-08 18 0 药用
  • 牛黄解毒片的妙用

    牛黄解毒片的妙用

    牛黄解毒片是由牛黄(人工牛黄)、冰片、生石膏、黄芩、大黄、桔梗、甘草8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泻火解毒、清热消肿。对由内热(非风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红肿、扁桃体炎、咽炎、口腔溃疡兼便秘者最为适合。下面列举牛黄解毒片治疗一些常见疾病方法: 1.中耳炎:先将患耳用3%过氧化氢清洗干净,再用棉签蘸干,然后取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极细末,用纸筒吹入耳内,每日换药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治愈。 2.急性咽炎:取牛黄解毒片2-4片研为细末,用75%酒精或普通白酒调为糊状,敷于喉结一侧,12...

  • 食物外用治百病

    食物外用治百病

    1.用煮了萝卜的水洗脚,可治脚汗。将1个约100克的萝卜切几道口,放入2500克水中煮沸5分钟,倒入盆内,稍冷后将双脚放入浸泡,直到水冷,早晚各1次,连续4~5天,可去除脚臭。 2.将鲜丝瓜叶捣烂涂患处,可治疥疮、痱子、痄腮、癣。 3.将黄瓜皮捣碎用纱布包好,轻轻搽试皮肤,常做可使皮肤细腻白嫩。 4.将生茄子切开,搽患部,可治蜈蚣咬伤和蜂蜇。 5.将土豆去皮切成小块,捣成烂泥状,敷患处,盖上纱布,用绷带包扎,每天更换2~4次,可治皮肤病。 6.外痔患者,每晚用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使患部逐渐收敛、痊愈。将100克韭...

  • 民间菜根药用大全

    民间菜根药用大全

    白菜根治百日咳:鲜白菜根2个,冰糖30 克,水煎内服,每日3 次。 白菜根治风寒感 冒:干白菜根1个,红糖 50克,水煎内服,每日3 次。 白菜根治腮腺炎:鲜白菜根2 个,1个水煎内服,1个捣烂外敷,每日1次。 韭菜根治支气管炎:鲜韭菜根50克,大枣100克,水煎,食枣饮汤,每日2次。 芹菜根治气管炎:芹菜根100 克,橘皮10克,炒至微焦,饴糖30 克,放锅内化开,加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蕹菜根治白带过多:鲜蕹菜根500克,白木槿花250克,洗净切碎,炖鸡、炖肉,吃肉饮汤,每日1次。 菠菜根治...

  • 穿心莲药用方

    穿心莲药用方

    1.治咽喉肿痛:穿心莲1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穿心莲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等调味品,每日1—2剂,连续3~5天。 2.治支气管肺炎:穿心莲、十大功劳叶各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1次。 3.治上呼吸道感染:穿心莲、车前草各15克,水煎浓缩至3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1剂,分3次服。 4.治细菌性痢疾:穿心莲15克,木香、甘草各1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服30毫升,每日3次。 5...

  • 山楂临床新用多

    山楂临床新用多

    山楂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又是人们熟悉的消食健胃食品,《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它是蔷薇科植物山楂、山里红及野山楂的成熟果实,性微温,味酸而甘,入脾、胃、肝经,具消食健胃、化瘀行滞的功效,属消导类药物。传统上常用于消化不良、血瘀经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含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糖和蛋白质等化学成分,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收缩子宫,增加胃液消化酶、帮助消化的作用;焦山楂煎剂对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以山楂配伍治疗...

  • 花椒药用六方

    花椒药用六方

    1、治腮腺炎取花椒10克,伤湿膏1张,把花椒研成粉撒在伤湿膏的中央,贴于患处。每日1次,连用7天可愈。 2、治牙齿疼痛取花椒50克,以面灰制成黄豆大小颗粒,用牙签串着在火上稍加热,放在所痛的牙齿上咬之。 3、治妇女白带多取花椒10克,葱白50克,煎水加醋少许一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3次即可。 4、治阴囊瘙痒取花椒30克泡入醋中2天,用时取之加水少许洗阴囊,每日早晚各1次。 5、治乳腺炎取花椒和花椒叶各50克,烘干研末,加鸭蛋清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敷7天即愈。 6、肛裂取花椒50克,加水500毫升煮20分钟,先...

  • 果壳药用小方

    果壳药用小方

    1.荔枝壳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荔枝壳40克,炒炭存性,研细末。每次6 克.米酒冲服,每日。2—3 次。另外用荔枝壳15 克.石榴,皮15克,甘草10 克。水煎服, 日2 次,可治痢疾。 2.菱壳治乳腺癌、子宫癌、食道癌:菱壳、菱茎叶、慕柄各50克,薏苡仁30克。水煎代蒂,饮,经.常服有效。另外,用隔年老菱壳适量。炒炭存性,辑细末.麻油调敷,可治头面黄水疮。 3.粟壳治老年咳嗽气喘:粟壳50 克,桑白皮30克,杏仁22克,淫羊霍根50克,百合30克。共捣烂水煎,加蜂蜜调服,日2 次,连晨3—5次...

  • 老姜巧用可治杂病

    老姜巧用可治杂病

    1.治感冒:老姜100克,艾叶、紫苏、荆芥各30克。加水煎取药汁,加陈醋少许和匀,温热时泡双脚,脚面微红为度。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疗效显著。 2.治慢支:老姜100克绞取汁,白芥子、白芷各适量研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加冰片0.3克混匀,将药摊于消毒纱布或麝香壮骨膏上;敷贴于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及膻中(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等穴位处,贴敷3—5小时后,待有痒痛感时取下。具有温肺散寒、调节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3.治风寒骨痛:老姜200克切末,威灵仙30克...

  • 壮医应用旱莲草治病小方

    壮医应用旱莲草治病小方

    治痢疾:鲜旱莲草150克,水煎,调蜂蜜少许,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日。 治妇女崩漏:旱莲草20克,熟地15克,萸肉6克,沙参10克,淮山15克,泽泻6克,桑螵蛸15克,海螵蛸10克,川断10克。每日1剂,冰煎服。 治红眼病:鲜旱莲草100克,捣烂如泥状,分半后分别摊于两块干净纱布上,然后让 12岁以下健康男孩解小便(即童便)于药上,尿量以湿透药物为准,立即将药物包起,趁尿液尚.热分别敷于双眼上(病人取仰卧位)。每次敷30分钟,每日3次。 治遗精:旱莲草20克,金樱子20克,芡实15克,煅牡蛎30克,刺猬皮18克...

  • 巧用中成药疗疾病

    巧用中成药疗疾病

      伤湿止痛膏——小孩蛲虫病   蛲虫是小孩常见的寄生虫,常昼伏夜出,在肛门周围蠕动产卵,使小孩夜间奇痒难忍。晚上用1片伤湿止痛膏贴于肛门处,次晨除去,奇痒立止。   六神丸——蚊虫叮咬   取六神丸数粒,将其研碎,用醋调匀,敷于蚊虫叮咬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换,一般3天即可见效。   丹参片——皮肤暗沉或疤痕   取丹参片适量,将其碾碎后,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皮肤暗沉或疤痕处,按摩片刻,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天换1次,1个月左右即可...

  • 花生药用验方

    花生药用验方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因具有滋补益寿之功和很多的药疗功效,故被人们称为“长生果”。下面介绍几则验方: ▲治肾炎水肿带衣花生仁50克,大枣25克,加水适量共煮烂熟,加红糖适量。吃花生仁、枣肉,饮汤。 ▲治高脂血症花生壳100克,制黄精、制首乌各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次,分2次服,连服7-10天。 ▲治肺痨咳嗽去衣花生仁200克,猪肺一只,洗净,加水共煮至熟烂。每3日吃一次,连吃5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吃2-3个疗程。 ▲治神经衰弱花生叶50克(鲜叶100克),羊脑1个,加...

  • 玉米须的药用功效验方

    玉米须的药用功效验方

    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故以本品为主药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兹举 例如下: 高血压:玉米须50克,菊花10 克,煎汤。此为1 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眩晕:玉米须50克,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咯血:玉米须50克,冰糖50克,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 个疗程。 胆囊炎:玉米须30克,茵陈蒿20克,蒲公英10 克,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

  • 新癀片外用新法

    新癀片外用新法

      新癀片为临床常用的中成药,由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下面介绍几则新癀片外治法:   治带状疱疹   取新癀片4片,每天3次口服;同时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2次,一般用药7~10天可愈。   治糖尿病足   取新癀片10~20片,研为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以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使用1~2周。可清热解毒...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外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