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76页

用 第76页

  • 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药用高良姜、荜茇、甘松、细辛、肉桂、吴茱萸、茴香、艾叶、香白芷各9克,共研为末,用柔软棉布做成20厘米见方的小肚兜,内层可铺少许棉花,将药物均匀敷上,用针线密缝好,日夜敷于胃脘部,1个月为1疗程。 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口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温,且病程日久者,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适用之。...

  • 胃病巧用炒槐花

    胃病巧用炒槐花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之功。笔者用槐花微火炒黄,在辨证方中加入15~30克,治疗糜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   案1王某某,女,39岁。2008年4月30日初诊。胃脘灼痛,口苦1年余。经多家医院胃镜均示:胃体、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多医诊治,稍缓未愈。诊见:胃脘灼痛,肋胁隐痛,口干,口苦,恶心,纳差,消瘦。胃镜示:胃体和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查:上腹拒按,无反跳痛,莫菲氏征(-),舌红苔黄厚,脉弦数。诊断: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肝胃郁热证。处方:炒槐花20克,黄连1...

  • 腹痛用药辨析

    腹痛用药辨析

      腹痛原因很多,部位上有少腹、小腹、大腹之别。痛在脐上,病多属脾;痛在脐两侧及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脐下,病多属肾;胀痛多气滞,刺痛多血瘀,冷痛为寒,灼痛多热,隐痛多虚等。临证用药多有不同,当细辨析。   香附、川楝子止腹痛,以肝气郁滞腹痛为用,多用于少腹胀痛。然香附性微温以寒证为宜,兼入血分;川楝子苦寒以热证为宜,只走气分。   木香以脾胃气滞腹痛为宜,多用于大腹胀痛,其有健脾之功,也用于食滞腹痛。   乌药善治下腹部胀痛,其上入于肺,中走脾,下通肾及膀胱,疝气腹痛常用。木香、乌药、香附均止腹痛,然木香辛温香燥力...

  •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上了年纪,尤其是因慢性病导致体质虚弱的人,常会觉得身上没劲,懒得活动,连说话都提不上气,面色苍白,还时有头晕、腹泻等症状。去医院检查,会发现很多人存在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病症,中医认为,他们属于“中气下陷证”。治疗这类病症最经典的中成药当属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来自我国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方中不仅有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益气健脾药,还配有升麻、柴胡,能帮助主药升提下陷之阳气。...

  • 阮士怡运用中药治疗消化道溃疡病

    阮士怡运用中药治疗消化道溃疡病

      阮士怡是天津的著名老中医,临床建树颇丰。除善治心血管疾病外,他运用中药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疗效显著。笔者现简要介绍一二。   现代医学认为,情志不遂、饮食失调等因素,可使胃黏膜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多,局部黏膜抵抗力降低,而形成溃疡。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可分气滞、血瘀、湿热、虚寒、寒热错杂各型。但阮士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病病位在胃,而病理多在肝,常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条达,胃失和降,滞涩而成溃疡病。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云:&...

  • 豌豆苗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豌豆苗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冬天时,把一碗绿莹莹的豌豆苗端上餐桌,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桂林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荣军介绍,豌豆苗不仅能给人以最水嫩的慰藉,还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豌豆苗虽不起眼,却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它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抗氧化、抗疲劳的作用,较高含量的钾元素,有利于降低血压。中医认为,豌豆苗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助于养护人体阳气,对缓解脾胃不适、心腹胀痛都有不错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豌豆苗所含的膳食纤维较多,慢性结肠炎患者需慎食,普通人每次食用不可超过200克。...

  • 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

    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候之一。中医常责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金匮要略》专设“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一篇,阐述了呕吐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近日,笔者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疗效满意。汇报如下。   患者,女,15岁,2014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反复呕吐5天。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夜间出现上腹疼痛、胸闷伴呕吐,于当地私立医院(Netcare-Linksfield)住院治疗。予...

  • 五更泄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 疗效不错

    五更泄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 疗效不错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是指黎明之前,五更时分出现的泄泻。此病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陈宝贵教授遇到此类病症,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炒黄),陈皮10克,防风10克,砂仁6克(后下),炒山药15克,黄连3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 久咳用热盐敷

    久咳用热盐敷

    到了秋季,气温下降,咳嗽的发病率上升,许多老人咳嗽连续十来天,每次咳嗽都超过15秒,这是寒气伤肺所致。用热盐敷肚脐和两胁能温肺止咳。 两胁通肺,肚脐连肾。盐炒热之后,其温热之性可以进入肺、肾二经,温养肾阳,理顺肺气,故能温肺止咳。 取粗盐200克,炒10至15分钟,倒在致密的干毛巾或厚棉布上,迅速扎好口,不要让盐漏出来。待温热时将盐包放在肚脐上,来回熨烫皮肤,持续5分钟。再把盐包置于两侧胁肋部,上下熨敷两侧皮肤,每侧5分钟。这些部位均可以重复3~4次,直至盐包变凉。1天1回,一般1—2回后咳嗽就可以止住...

    精品偏方 2024-03-08 11 0 久咳
  • 调理脾胃 用于治疗胃下垂方

    调理脾胃 用于治疗胃下垂方

    名医治胃下垂(脾运不健)方 处方:生麦芽、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各100克,枳壳、砂仁各50克,甘草、升麻各30克。 用法:共研成粗粉,每日取25克,水煎分3次服。 功效主治:调理脾胃,复元举陷。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胃纳已复,脾运不健型。症见食欲良好,食后不适或作胀,消化迟滞,或嗳、或嘈、或泄,舌脉基本正常。 创方者:张琼林 名医治胃下垂(血少气虚)方 处方:炙黄芪、葛根各25克,白术12克,当归、陈皮各10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党参、黄精各15克。 用法:水煎...

  • 适用于脾虚腹泻

    适用于脾虚腹泻

      1. 莲子肉、茯苓、山药各5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2匙,加水调成糊状,文火烧熟后加白糖食用,每日一次。适用于脾虚腹泻见大便稀烂呈水样便,伴神疲乏力,纳呆,或食后腹胀的慢性腹泻。   2. 山药粉,每日2次,每次1匙,用水调成糊状,文火烧熟后食用,每日2次。适用于脾虚腹泻。   3. 锅巴50克,山楂15克,煎汤后加适量红糖代茶饮。适用于食滞肠胃及乳食不消导致的腹泻。   4. 草果5克,生姜5克,加适量红糖,煎汤代茶饮。适用于风寒腹泻见大便溏薄、形寒肢冷者。...

  • 临床中服用真武汤后出现腹泻

    临床中服用真武汤后出现腹泻

      临床中,又一个患者服用真武汤后出现腹泻。   笔者问:大便一日几次?患者答:四五次。再问:难受否?答:大便之前略有不适,大便后没有不适。笔者嘱:继续吃药,没有问题。患者疑,问:我身体很虚,原来不拉,现在拉起来了,不是会更虚吗……   如果患者能了解《伤寒论》278条所讲的道理,就不会担心了。   条文讲:“……太阴……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 马齿苋单味鲜用治疗下痢脓血

    马齿苋单味鲜用治疗下痢脓血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其味酸寒,归大肠、肝、脾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单味鲜用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有较好疗效。   方法是取鲜马齿苋去根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日3次。...

  • 慢性轻微腹泻可用南瓜治

    慢性轻微腹泻可用南瓜治

    我爱人患有慢性轻微性腹泻,腹泻的症状较轻,病情可持续3—5天,然后可自行好转,但会反复发病。医生说此类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医生建议我爱人采用食疗法进行治疗,并推荐了一款可治疗慢性轻微性腹泻的食疗方——南瓜丸子,食用后效果很好。 制作方法:取南瓜500克,面粉、白糖各50克,醋20毫升,水淀粉10克,盐、豆油各适量。将南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上笼蒸熟。将蒸熟的南瓜块打成南瓜泥。将南瓜泥与面粉、白糖、食盐一起放人盆中加适量的清水揉成面团。在炒...

  • 腹泻的病因不同 治疗用药也不同

    腹泻的病因不同 治疗用药也不同

      夏季是腹泻病的高发季节。腹泻病一般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每日大便3次以上,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四肢乏力、口渴、食欲减退。其病因可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消化不良、受凉及过敏等。腹泻虽然是个常见病、多发病,也有很多非处方药可用,但患者最好在发病初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分辨一下是感染性腹泻还是功能性腹泻,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是食物中毒还是消化不良或受冷引起,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不经医生诊断自行用药,很容易用错药。治疗腹泻时要用好以下几类药物。   糖盐水治疗腹泻时别忘了对身体...

  • 经常腹胀不适用青皮外敷

    经常腹胀不适用青皮外敷

      对部分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经常腹胀不适,采用青皮外敷有很好的疗效。   取青皮10克,研为细末,以凉开水调成稀糊,清洁脐部后进行外敷,上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并以热水袋热熨30分钟,每8小时换药1次。(胡佑志) 治子宫肌瘤验方 丹参15~25克,桃仁10~15克,赤芍、橘核、山豆根各10~20克,三棱8~10克,桂枝6克,香附6~12克,荔枝核15~20克。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 如何用贝母蒸梨治咳嗽

    如何用贝母蒸梨治咳嗽

    贝母蒸梨是民间流传治疗咳嗽的一个验方,在秋冬比较干燥的季节,一些人出现感冒咳嗽后,就用贝母煮梨吃。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吃后咳嗽反而加重了。这主要是因为不对症和制作方法的问题,一般人制作贝母蒸梨时都以为就是把贝母放梨里面蒸熟食用这么简单。其实,贝母蒸梨治疗咳嗽是有好多讲究的。 首先,贝母有川贝母和浙贝母之分。川贝母也称川贝,是一种比较贵的中药材。浙贝母即是浙贝,价格比川贝便宜许多。川贝和浙贝都可用于止咳,川贝止咳化痰效果较好,且有润肺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

  • 鲫鱼煮汤食用防治浅表性胃炎

    鲫鱼煮汤食用防治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用鲫鱼煮汤食用能很好地防治浅表性胃炎。中医理论认为,鲫鱼性甘、平温、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温中下气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食少无力、胃炎溃疡等。 取活鲫鱼2~3条 (0.2~0_3公斤,条,此重量的鱼味最鲜美,营养也最佳),葱白、生姜各适量(辛温解表、通阳、散寒、和胃),糯米50~100克,细盐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糯米同时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急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熟烂。生姜和葱白切成碎末,姜3~5...

  • 冬日祛痰开胃用柚子

    冬日祛痰开胃用柚子

    柚子有祛痰止嗽、开胃顺气之功效,主要用于咳嗽痰多、胃肠胀气、食欲不佳等。 1.痰气咳嗽:柚子去皮除核,切片放入酒内浸泡一夜,煮烂,拌蜂蜜,时时含咽。 2.老年咳嗽气喘:柚子 1个,蒸鸡(1只)食用;还可取柚子皮用开水泡茶饮。 3.胃肠气满、食欲不佳:将柚子去皮,生食或捣烂绞汁饮。 (邢远方)...

  • 胃脘痛反复用四磨汤

    胃脘痛反复用四磨汤

      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五志过极,喜甘甜油腻等肥美之食,常致肝胃不和,肠胃结滞,四磨汤实为治疗此证之良方。   病案举例   梁某,女,32岁。2005年10月3日初诊。胃脘痛反复发作3年。西医做消化道造影,诊为浅表性胃炎,用药罔效。刻诊:胃部胀闷不适,胀甚时攻冲季胁,嗳气频作,纳呆,矢气连连,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

  • 胡椒适用于胃腹冷痛 肠鸣腹泻

    胡椒适用于胃腹冷痛 肠鸣腹泻

    胡椒性味辛热,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较强,十分适用于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 腹泻期间,可在炖肉时加入8~10粒白胡椒调味,也可以在炒菜中加入四五粒胡椒,除了散寒以外,还能温补脾胃,有效遏制腹泻,凉拌菜里也可以加点白胡椒面。此外,胡椒常用于酸辣汤的制作,因此,腹泻时喝碗酸辣汤也能起到很好的止泻效果。腹泻严重的话,可取10~20粒胡椒口嚼后,用开水服下,一次基本上就止泻了。由于胡椒的热性高,吃了很容易让人体内阳气生发,所以每次最好别多吃。另外,发炎和上火的人要暂时禁吃胡椒,否则更容易动火伤气。 在夏季...

  • “老胃病”合理用中成药

    “老胃病”合理用中成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不经意间已经被“老胃病”盯上了。所以要想和老胃病“相安无事”,对症下药是必要的前提。 吃完饭胃胀——香砂六君丸 老觉得肚子有点胀,或者经常隐隐作痛;吃完饭症状加重,总是没胃口,打不起精神;舌头边缘有齿痕,这种老胃病就属于脾胃气虚型,可选香砂六君丸或补中益气丸,健脾益气。 一受凉就胃痛——香砂养胃丸 很多脾胃气虚型老胃病会“毛病越来越多”,劳累或受凉后也会胃胀胃痛,还经常吐酸水...

  • 间断胃痛 赵文霞用钩藤

    间断胃痛 赵文霞用钩藤

    赵文霞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文霞临床擅治肝胆脾胃疾病,选方用药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如常将用于治疗眩晕、头痛的钩藤用治脘痞、胃脘痛、胁痛诸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功能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临床多用于治疗惊痫、肝经有热之头胀头痛,或肝阳上亢...

  • 每天黑便1~3次 方用黄土汤加减

    每天黑便1~3次 方用黄土汤加减

    笔者曾治一79岁黑便患者,胃镜检查提示胃角溃疡合并出血,每天黑便1~3次,量约250~500克,采用奥美拉唑、立止血、凝血酶等多种西药治疗半月无效,症见大便下血,色淡暗,排便无力,精神疲倦,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从其脉证来看,诊断当属脾胃虚寒型便血,治宜温补脾胃,养血摄血,方用黄土汤加减。 处方:灶心土100克,阿胶20克,熟地、白术、白及各15克,炙甘草、炮附子、黄芩各6克,三七粉(冲服)3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发现,病人黑便日渐减少,至第三日黑便仅有约50克。遂效不更方,在继用黄土汤加减治疗...

  • 治疗腹泻吃蒜有用吗?

    治疗腹泻吃蒜有用吗?

    近来各大医院腹泻患者增多,有些患者听信吃蒜可治腹泻的说法,在家连吃几天不见好转,最后还得来医院就诊。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殷莉莎提醒,大蒜目前并没有被临床用于治疗腹泻。 夏季腹泻70%至80%为感染性腹泻,常见的感染性腹泻有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种。非细菌性腹泻尽量不要用抗生素类药物,应采用对症以及增加肠道内正常菌群数量为主的治疗;细菌性腹泻适合抗菌消炎治疗,虽然中医认为大蒜有解毒功效,而且生蒜中的大蒜素有抗菌消炎效果,但大蒜里仅含2%的大蒜素,即便用高科技将大蒜素提纯,大蒜素的杀菌能力也只是青霉素...

  • 胃痛3年余 方用乌梅丸加僵蚕

    胃痛3年余 方用乌梅丸加僵蚕

      越某,男,71岁,2012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胃痛3年余,加重1周。伴呕吐心烦,时发时止,手足冰冷。曾查有胃多发息肉、疣状胃炎等病史。服奥美拉唑、雷尼替丁、尼则替丁、甲哨唑、阿莫西林、胃铋治、吗叮啉等西药,症状时轻时重。   刻诊:胃痛甚剧,心烦呕吐,乏力厌食,大便稀薄,舌暗红,苔白,脉弦按之无力。胃镜示:1.Barretl食管;2.胃多发息肉;3.胃多发息肉电凝治疗术后;4.糜烂性胃炎(II级);5.疣状胃炎;6.疣状胃炎电凝治疗术后。经禁食水,予衣替米星、奥美拉唑等治疗5天后,胃痛显著改...

  • 妙用天枢 巧治腹泻便秘

    妙用天枢 巧治腹泻便秘

      生病后,人体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而身体各个穴位则是调节的按钮,运用好这些穴位,往往能起到缓解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许多人患了腹泻后,首先想到的是去药店买止泻药来吃,单纯地认为止住了“泻”就治好了病,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通过排泄,能将体内的致病菌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并且还会使真正的病因隐藏起来,耽误了治疗。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医师孙令军认为,腹泻是脾胃病科...

  • 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选用纯净芒硝200~300克,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

  • 胃脘冷痛可用良附丸

    胃脘冷痛可用良附丸

      月前,笔者曾诊治一六旬老汉,自述胃脘冷痛年余不解,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白,脉沉迟。中医诊断为胃脘痛,中医辨证属寒凝气滞,治当温胃理气止痛,方用良附丸方改丸为汤,药用高良姜、醋制香附各9克,处方3剂,日一剂,水煎服。用药后患着未来复诊。日前笔者下乡时又见到这位患者,当我问到用药后的情况时,老汉说3剂药吃了就好了,再没有犯过病,所以没有再来看病。其实,在消化科经常能见到这种胃脘冷痛的病人,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每次用良附丸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由高良姜、香附(醋制)两味药物组成。原方是高...

  • 和胃消胀 紫苏嫩叶做汤食用

    和胃消胀 紫苏嫩叶做汤食用

    紫苏是一味常见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具有行气和胃的功效,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可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有和胃消胀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紫苏的嫩叶富含挥发油、氨基酸以及铁、钙、磷、维生素A、C等。种子含亚油酸、维生素B等,苏叶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神经而有发汗作用,并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增加胃肠的蠕动。此外,苏叶水浸液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苏还含有很多食物中少有的a-亚麻酸。科学研究已证实,这种物质不仅具有神奇的降胆固醇和抗衰老功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